《端午的鸭蛋》 教学设计【通用6篇】

《端午的鸭蛋》 教学设计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其中吃鸭蛋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鸭蛋在端午节被视为吉祥的食物,寓意着平安和幸福。在幼儿园教学中,可以通过“端午的鸭蛋”这一主题,设计一堂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

1.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 制作鸭蛋的方法。

教学步骤:

1. 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让他们了解端午节的重要性。

2. 给幼儿展示鸭蛋,并讲解鸭蛋的营养价值和制作方法。

3. 让幼儿动手参与,制作鸭蛋,可以是煮鸭蛋、腌鸭蛋等方式。

4.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5. 结合故事、游戏等形式,巩固幼儿对端午节和鸭蛋的认识。

教学评估:

1. 观察幼儿在制作鸭蛋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2. 通过幼儿的表现和回答问题,评估他们对端午节和鸭蛋的理解程度。

通过“端午的鸭蛋”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端午的鸭蛋》 教学设计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其中吃鸭蛋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鸭蛋在端午节被视为吉祥的食物,寓意着平安和幸福。在小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端午的鸭蛋”这一主题,设计一堂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和传统。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俯。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 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2. 鸭蛋在端午节的象征意义。

3. 制作鸭蛋的方法。

教学步骤:

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鸭蛋的象征意义。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端午节的理解和感受。

3. 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鸭蛋,可以是煮鸭蛋、腌鸭蛋等方式。

4. 引导学生分享制作鸭蛋的经验和感想,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结合故事、游戏等形式,巩固学生对端午节和鸭蛋的认识。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制作鸭蛋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端午节和鸭蛋的理解程度。

通过“端午的鸭蛋”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端午的鸭蛋》 教学设计 篇三

  【教改与创新设想要点】

  1、大生活,小叙事,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就是本文的魅力所在。利用学习本文的机会,教会学生观察民俗,体验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

  2、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指导学生朗读,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来。多读才能品味。

  3、本文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又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一特色。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动人的文化底蕴的能力,从而积累写作素材。

  2、品味本文本色语言的美,学习本色语言表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史,其中,仅仅是食文化,就举世闻名。请把你所知道的或品尝过的名菜或名小吃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稍作准备,教师巡视、提示)

  点几个准备较好的学生讲述,教师注意评点:其讲述的内容有没有包涵一定的文化内容。

  (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款名菜的图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

  二、明确教学重点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一遍,思考:你觉得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重点学习一些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后明确:

  1、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当然要学习它的独具特色的语言。怎样独具特色?放到后面学习。

  2、读了本文,大家都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咸鸭蛋谁没有吃过?可是有哪位同学就此写过一篇文章的呢?可见,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怎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我们学习本文要解决的第二个重点问题。

  (多媒体放映:学习重点1、品味语言2、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三、整体感知课文

  先让学生预习,思考下列问题:

  1、高邮的咸鸭蛋很闻名,可是为什么题目是端午的鸭蛋而不是高邮的鸭蛋?

  作者花了不少笔墨盛赞故乡高邮的鸭蛋,但为了突出端午节的故乡风俗,同时,端午的鸭蛋是一年中滋味最美的时候,所以用了这个题目。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教师提示:

  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七种风俗,一笔一笔写来,丝毫不乱。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3、让学生合上课本,凭记忆复述高邮的咸鸭蛋有些什么特点。

  四、研究性学习

  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以下任务。

  1、教师范读第一段,然后学生读:

  注意要读出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约5分钟)

  2、我们常说,写文章忌东拉西扯:

  本文既是写端午的鸭蛋,为什么要扯到清代著名作家袁枚,而且还说自己并不喜欢他,但又喜欢他的《腌蛋》一条?这样说岂不是东拉西扯,自相矛盾?(5分钟)

  这个问题偏难。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回答。对答案中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

  这样不是东拉西扯。提到袁枚,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他的文句,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气,避免了行文的单调死板。而且袁枚对于咸鸭蛋的见解,与作者暗合,所以作者要说到袁枚。说自己不喜欢袁枚,体现了作者率真的个性。

  3、读第二段:

  (可以采用学生个别读,然后学生个别评价的方式)思考:本段除了写高邮咸蛋的特点外,还写了什么内容?(3分钟)

  本段除了写高邮咸蛋的特点外,还写了吃法、端午跟鸭蛋有关的风俗、如何挑选鸭蛋等内容。

  4、请学生准确而全面地概括端午鸭蛋的特点。(3分钟)

  ⑴蛋白柔嫩⑵油多⑶黄是通红的(总:皮细而油多)

  5、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请同学们讨论: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语言特色的?(10至15分钟)

  ⑴口语色彩浓厚。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例如: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使文章的生活气息更为浓厚: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⑵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例如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如此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并倍添韵味的艺术功力。

  ⑶善于运用语言造型。作者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如他写咸鸭蛋头一筷子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和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

  6、在当代文坛,当人们热衷于大叙事与习惯欣赏大事物大场面时,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审美情趣悄然兴起,即着眼于小场景、小叙事,着力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本文可以说是这样的一篇小叙事的杰作。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本文,想想看,如何来写这种小叙事的文章呢?(10分钟)

  假如老师布置了一篇写生活中小事的作文,你们该如何准备,如何下笔?(学生分组讨论,由小组长集中本组意见发言。)

  如何准备提示:

  ⑴要热爱生活。一个对生活麻木不仁或悲观失望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

  ⑵要有探究未知事物的求知欲。

  ⑶要细心观察,并写出观察日记。

  ⑷虚心好学,不懂就问。重要的知识不妨记下来。

  以上几点,是积累阶段。只有积累了足够的素材,才能在写作时不犯愁。

  如何下笔写此类文章?

  可以由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体验谈,也可以当堂写一个有关风俗人情的小片段,老师点评。多鼓励,少指误。此时可以结合导入新课时同学们的发言进行回顾。

  7、探讨:

  文章如此津津乐道咸鸭蛋有意义吗?

  其实,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端午的鸭蛋》 教学设计 篇四

  一、欣赏配乐图片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的典型庆祝方式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节日和习俗?用轻音乐,为的是不破坏本课力图要营造的清新、典雅的意境。放一张图片让学生说一张确实比起所有的放完再说要热闹的多,但是实在不忍心这样的课一开始就这么吵吵嚷嚷!

  二、生字词教学读读写写用用双基落实做到实处

  三、默读课文感知

  问:课文包括哪三部分内容?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为下面的教学服务。)

  选择你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大声地朗读(尊重学生的朗读喜好,这样也许效果会好点。)

  问:这部分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情感?

  1、对同中存异的端午风俗的喜爱;

  2、思乡爱乡为故乡自豪;

  3、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课件用超级连接,可以随着学生的思路走,当学生说到一点的时候再追问一下,带动所有的学生思考。把学生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发挥出来。提到1时问学生文章提到的共同的端午风俗是什么?他家乡特有的是什么?用图片展示。提到2时让学生找寻具体的`句子读出情感并展示作者以思乡为主题的书法作品。提到3的时候让学生找出作者童年的痕迹,同时体验自己的生活。

  这个环节过后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介绍作者的作品特点

  他长于江南,定居于北京。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让学生看一看明白散文的风格是多样化的,各有特点。

  五、引用汪曾祺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品味课文的自然家常平淡的特点

  自然和家常的特点学生应该很快就可以体会到,文章的构思,笔法都很自然,文章的取材很家常语言也像聊家常,就是平淡这点可能学生很难苟同,那么就用一段话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危襟正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是真实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引导学生去领会去寻找让学生在课文寻找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同时让学生去找寻自己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

  这个环节实际上是要告诉学生一种在平淡中寻找真情趣的生活态度。

  六、汪老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从而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找一找例子读一读比一比(把它替换成较一般的表达)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学会欣赏作家的语言。

  七、配乐快速欣赏汪曾祺的散文片段在明白和领会了一点作者的生活态度,作品语言风格,和构思的方法后,静静地欣赏,我觉得这是最快乐的事情。

  何况选择的都是很有意思的作品,最后加以总结:作者的文章传达出了味外之味大家去读一读他的散文品一品这两个味

《端午的鸭蛋》 教学设计 篇五

  一、导入

  1、由诗句和谜语来猜中国传统节日:

  (分小组竞赛)

  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⑶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⑷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2、用幻灯展示出端午的习俗照片:

  (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写端午会选择写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产生对文本探索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紧紧扣住学生心中的疑问:作者为什么不写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却偏偏写小小的一枚鸭蛋?

  步骤一: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描写鸭蛋的段落朗读。

  步骤二:分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找寻问题的答案,并选出小组代表发言人。并比赛哪个小组的讲解精彩﹑理解准确。

  (步骤二中是实施分材教学的关键,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在这个学习环节会出现分水岭,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的小组长的引领。老师在聆听学生意见的同时要敏锐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思路不畅的学生及时的点拨和引导)

  同学阅读讨论后能明确家乡鸭蛋的特点。

  (过程中老师打出对切开的高邮鸭蛋横截面的写实图片,画面中清晰的显示了高邮咸鸭蛋有双黄、油多、质细、蛋黄呈红色的特点),整体感知中同学大致了解到作者对家乡的端午的鸭蛋难以忘怀的原因是由于在端午节挑鸭蛋、吃鸭蛋、玩蛋壳等活动能带给“我”无穷的乐趣。

  步骤三:小组代表发言,解答前面的中心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别的小组的发言,老师及时做现场点评。肯定理解正确的一面,并指出不足。

  (经过三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从表层到深层含义的理解还需要一定的中介物方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进入到深层次思考。)

  步骤四:播放端午节的相关flash动画,结合观察身边的社会,比较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如今社会迥异的处境。阅读老师发的另一篇辅助阅读材料“节日的联想”。

  (汪曾祺的文章读来有味、有趣,作者在文中饱含深情地一笔一笔写端午的种种乐趣,可是今天,有谁还把端午吃鸭蛋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端午节和许多别的传统佳节一样,节日意味渐淡,仿佛演绎为一种节日的符号了。它的民俗意义、文化内涵,已然完全淡化,远不如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那样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对传统的佳节还有几人有着幸福的期待?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他们对重视传统文化!至少要知道,端午节、端午的鸭蛋,它是我们抹不掉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的印记!)

  三、品味语言

  别说鸭蛋都一样,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样子(秀气)。

  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引导学生自己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对语言的理解。体汪曾祺的语言特色:平淡而有味,字里行间有着淡淡的幽默。)

  学生的发言老师可以及时做适当的点评。此环节的设计能充分调动学

  生的参与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引导他们以最棒的语言讲出自己内心独特的个人体验,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分享碰撞的思想火花。

  四、梯度练习

  查找出汪曾祺的《葡萄小令》阅读写读后感

  模仿汪曾祺的语言风格,片段作文“家乡的小吃”

  阅读“节日联想”后,仿写一篇对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

《端午的鸭蛋》 教学设计 篇六

  针对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也可以说,这种对话(阅读)是以情感作为核心的。在《端午的鸭蛋》这一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一)、与文本的对话——挖掘情感。“文章非是无情物”,一篇文章,往往浓缩了作者的某些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因此,不论教师或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势必要好好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解读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体验,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享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这样才能和作者达成心灵沟通,取得情感共鸣。

  (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调动情感

  学生在具体阅读时由于受知识经验、阅历深浅等因素的限制,一些文章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可能存在较大的距离,这常常会阻碍学生情感的发生和发展,不能独立及时而正确地领悟文本作者的感情。这时候就要求教师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桥梁。

  (三)、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同化情感

  对话阅读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是一种互动关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这也体现语文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鸭蛋中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感受本文的情趣。

  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指导朗读,读出情趣。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生活小事中挖掘深刻的主题。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说风俗——看风俗——品风俗——写风俗——留风俗

  具体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说风俗

  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哪位同学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家乡的节日都有哪些风俗?(学生回答)导入:现在,我们来一同走进《端午的鸭蛋》,看看作家汪曾祺的家乡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多媒体显示课题)

  二、粗读文本:看风俗

  (1)跳读课文,圈划出文中有哪些风俗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有关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2)家乡的鸭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呢?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再自由发现并说话,学生可能会说:双黄的,质细而油多,黄白柔嫩,历史悠久有趣的等等。在学生发言之后,老师综合全篇,归纳全文内容(多媒体显示板书)

  三、精读课文:品风俗

  小小的鸭蛋在作者的笔下是那样出色,那样富有情趣,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呢?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大声地读一读,仔细地品一品。(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找、多种形式的朗读及教师的示范朗读,以此来达到对文章情感把握以及对作品语言风格的初步了解。)

  教师归纳:

  情感:由衷的赞美、自豪,对儿时生活的怀想——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四、体验生活:写风俗

  教师过渡:小小的鸭蛋饱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儿时生活的怀念。童年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饱含人生的韵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平淡以及诗意,才算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请同学们拿起笔,就我们刚才说到的家乡的风俗写一个小片段,尝试一下能不能将家乡的风俗写得像《端午的鸭蛋》那样富有情感,富有生活的情趣。(这一环节可通过学生的写、谈来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凡生活的美点,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五、拓展延伸:留风俗

  端午节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是如此的富有情趣,让人回味。可惜的是,我们这个传统的节日,却已被韩国列入他们的国家遗产名录,2005年11月24日,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对此你有何看法?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看法后,教师评价、引导:我们应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因素,我们自己本身有没有存在问题?当我们在崇尚过洋节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当然,我们不是反对过洋节,只是我们在过洋节,在接受洋文化的时候,千万不能在洋文化的大潮中迷失自我。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国家的未来在我们的身上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振兴中华的责任,所以老师希望我们同学首先记住这些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节日(多媒体出示我国传统节日的画面),了解这些节日蕴涵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并发自内心的热爱它们。最后我想以这样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

  (多媒体显示):传承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魂。(师生齐读)

相关文章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优选3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每一次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总是想方设法以创设一系列生活情境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小动物”出发,通过对位置的分析、判断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
教学资料2019-06-06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优选3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优选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资料2013-01-04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优选6篇】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优选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
教学资料2015-06-06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优选5篇)

成长顾问 ? 两份简历的距离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通用3篇】

两份简历的距离 一个拿到哈佛商学院入学通知书的女孩站在千人礼堂里,望着台下成千双大学毕业生迷茫而渴望的眼睛,侃侃而谈。“下面请看两份简历,假设你是哈佛的教授,你会选择哪个学生。”简历1,学历...
教学资料2015-04-08
成长顾问 ? 两份简历的距离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通用3篇】

搞笑绕口令(精选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绕口令吧,认真练习绕口令可以使头脑反应灵活、用气自如、吐字清晰、口齿伶俐,也可以作为休闲逗趣的语言游戏。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民间绕口令吗?下面是小编...
教学资料2019-06-05
搞笑绕口令(精选6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阳光》第...
教学资料2013-03-07
一年级语文上册《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