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实用6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标题:基于任务型教学的英语口语课堂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流利、准确地运用日常用语进行口语表达。

2.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内容进行交流。

3.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日常生活用语:问候、介绍、购物、饮食等。

2. 情景对话:在不同情境下进行对话练习。

3. 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策略:

1. 任务型教学:通过设置各种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听力训练,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四、教学步骤:

1. 创设情境:引入一个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任务: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 合作交流:学生之间进行角色扮演、对话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反馈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反馈。

五、教学评估:

1.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程度。

2. 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口语表达情况。

3. 学生对于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是否有所提升。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相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与动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

标题:探究式学习在科学实验课堂中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科学实验设计: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进行实验设计。

2.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

三、教学策略:

1. 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2.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 激发兴趣: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主题和操作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

1.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2. 实验设计:学生在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3.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并展示实验成果。

五、教学评估:

1. 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能力。

2.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培养其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实验课堂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体会战争的残酷和追求和平的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透过行为体悟人性的本质。

  3、领会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对德国兵到一户被占领的农家去,那家的女主人正巧是一个地下党。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激烈战争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哪位同学能向我们概述一下这段故事?

  学生讲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的蜡烛的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前一年,当时的德国法西斯已经处于兵败如山倒之际,但是有战斗就有牺牲,我们一起看看这里的蜡烛发挥什么作用。

  二、整体感知

  1、作者: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

  2、翻译者:茅盾,我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3、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4、阅读课文,找出并朗读最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结合这些片段,说说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5、再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所体现的深层含义。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在假设,比较中品味。

  ⑴为什么要对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⑵多次提到老妇人的围巾,这条黑色的围巾有什么特殊意味?

  ⑶“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品位原句好在那里?

  6、品读文中意味深长的句子和场景的意蕴:

  ⑴如果你是寻找契柯拉耶夫尸身的士兵之一,看到老妇人在战友坟前续上新蜡烛,你会有哪些心理活动?

  ⑵“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象一个母亲的眼泪,正象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远不朽。”这两句话意味深长,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说它们的含义。

  ⑶文章中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老妇人的心理活动,用一两百字写下来。

  7、课时小结。

  8、布置作业:

  ⑴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细节描写;学习这种极力渲染的描写方法,

  ⑵探讨蜡烛在文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深入全息识字,以本课“点、数、清、彩、飘、落、空、问、回、答、方”11个生字为契机,进行辐射性识字,练习全息“点横头”生字书写。

  2、感悟汉字的形体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3、培养热爱祖国汉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

  全息识记11个生字,以点带面。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教具准备:

  1、儿童歌曲《小雨沙沙》。

  2、多媒体课件。

  3、“雨点儿”等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儿歌引题,显态全息识字。

  课件。师描述:两个乌云小娃娃,见面就吵架,轰隆隆,轰隆隆,流出眼泪哗、哗、哗。

  1、“字画同源”,汉字演变过程全息。

  课件出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从小篆----隶书----楷体)师描述。

  板书课题:师在田字格中写“雨”字,象形字记忆:“雨”字外面这一横就是乌云。里边的四个点就是可爱的小雨滴。四个小雨滴排得整整齐齐。我们把一个一个可爱的小雨滴叫-----雨点儿(出示词语,读)

  2、

常用字组合常用词,以点带面归类积累全息。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怎样的雨?

  词语积累:雷雨 小雨 大雨 风雨 细雨 阵雨

  及时雨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雨过天晴

  二、

寓识于读

,整体感知,随文全息识字

  1、师:(下雨的时候,小雨点和大雨点也会说悄悄话。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读读《雨点儿》这篇课文!不会读的字请拼音帮帮忙。

  2、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3、 强化。

  (1)“识用结合”,还原生活全息识字:

  看花园图:你看到了什么?(小鸟,小路,花等)

  一起来数一数,花园里有多少花儿?

  (出示词语:数不清)

  回归还原生活,全息“数”字:生活中你还知道什么也数不清?

  生活中处处是我们识字的课堂,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学习。

  (2) 字理出发,

找朋友

横向全息识字

  再看图:找出彩虹 。(出示“半空中”,读词语)

  声旁全息学习“彩”

  菜 彩

  ( )园 云( )

  ( ) ( )

  (出示词语:云彩)

  (3)“ 寓解于境”,图示全息

  看图(出示课件)雨点儿离开了云彩妈妈的怀抱,在天空中飘啊飘。落在大地上,这就叫----飘落 (出示词语“飘落)齐读三遍

  (出示课件)师:瞧,除了雨点儿能飘落下来,你还看过什么东西是飘落下来的?

  (4)“管中窥豹”,部分蕴含整体全息。

  师: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这些东西是靠什么力量飘落下来的?

  (它们都是靠风的力量飘落下来。所以飘字的右边是……(风字)

  小结:有些字可以从它的某一部分,就可以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师:现在我们看看这个“落”,能不能根据这个字的一个部分理解它的意思。

  (5)抓住对话识字,还原语境全息。

  看课件 。大雨点和小雨点相遇,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原来一个在问,一个在答)出示词语

  一起来看看“问、回、答、”这三个字,仔细瞧瞧,他们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师:有口才能问,才能回答,(出示词语:回答)齐读。

  (6) 追根溯源,比较识字全息:

  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几个字呢?

  (一个大“口”里面一个小“口”就是“回”字。口字里面进了一个口,口字里面出了一个口,这样反反复复,来来回回。)

  (“门”字里面一个“口”,就读“问”。学问学问。就是说学习要主动,不懂就要---开口问)

  师:想一想,还有哪些字是口字旁的?(吃 喝 哈 等)

  分角色读。

  师:如果你是雨点儿,你要去什么地方?为什么?(出示:地方)

  三、指导书写 (点横头书写全息)

  指导写“地方”的“方”字。

  四、课间轻松一刻。

  1、这个“方”写得真漂亮,下面我们一起跟着雨点儿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看。雨点儿特别爱唱歌,听。(播放小雨沙沙)(出示歌词)

  2、颐养禀性,识字在音乐旋律中多维度全息

  师:仔细看一下歌词,有没有哪个字以前不认识的,现在认识了?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唱歌是吧。看来唱歌也能帮助我们识字呢。

  五、

复习词语,字词相生全息。

  雨点儿 数不清 云彩 飘落 问 回答 地方

  六、

小组合作,复习巩固潜态全息

  刚才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老师把所有的生字生词都请出来,并且把课文内容变成一首小诗,请同学们四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读一读这首小诗。

  天空中,雨点儿飘,/数不清,有多少。/雨点儿问云彩:/“妈妈,妈妈,我该去哪里?”/云彩回答说:/“孩子,孩子,你看看,/“哪里需要你,你就去那里。”/;

  小组读,指生读。

  七、总结延伸,新旧互生全息。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五

  一、版本: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1

  二、设计内容: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

  三、设计理念

  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 发现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该内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学习本节利于“细胞代谢的学习”,利于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等知识的学习。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Ⅰ)。

  (2)技能目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按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正确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Ⅱ)。

  (3)情感目标:①评价自己的实验结果,②参与交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维护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见。

  3.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确定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酶的作用。

  [解决方法]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切入,引入酶的学习。通过实验、资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活细胞内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在人体内,大约每分钟要发生几百万次的化学反应,这么多的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完全是因为酶的作用,酶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是怎样起作用的?显然应是本节课内容的重点。

  教学难点:①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解决方法] ①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②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活化能这个名词在高中生物教材体系中是第一次出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这个名词都很陌生。化学反应之所以能进行,就是达到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在酶的作用下,原来不能进行反应的物质发生了反应,是增加了反应物的自由能,还是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通过实验和类比,必需要让学生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篇六

  教学内容分析:

文章介绍了马拉松比赛的来历,歌颂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通过阅读理解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知道马拉松比赛的来历,学习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4、提高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会认、写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通过阅读理解词句,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难点: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行了解马拉松运动的来历。

  (2)读课文学习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用具: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注:我校暂没有多媒体教室)

  学生用具:

自制生字卡片

  课前预习作业:

请同学们查资料了解:马拉松的情况

  教学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马拉松比赛的来历。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谈话激趣:

  ①激趣(2分钟)

  师:同学们,你知道马拉松吗?谁能说说马拉松是什么?

  生: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有关马拉松的情况。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想不想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来历?(板书课题 马拉松 )

  生:想。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马拉松》,一起去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来历,好不好?

  生:好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师:请同学们大声的读课文,遇到你不会字词、读的不熟的句子圈画出来,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会它。(生大声的读课文,教师巡视,特别关注两个学困生。特别表扬中差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时间3分钟)

  2、 交流学习方法。(5分钟)

  生:我看到不认是的字查了字典。

  生:我读的不通顺的句子我反复的多读了几遍。

  ……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同座之间再来读读课文,看谁能读的更加流利有感情,读的好,你夸夸他,读的不好你帮帮他,好吗?

  3、 学习生字新词,汇报交流好的认字、记字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纠正学生字词读音)

  ①师:同学们,我们读了课文,下面请你们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与你的同座互相认一认,并想一想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把你学习的好方法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发现好的认字、记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举手与同学们交流,互相学习)(3分钟)

  ②汇报交流好的认字、记字方法。(3分钟)

  (1) 换偏旁认字、记字法。

  (2) 想实物形象记字法等。

  师:大家说的太好了,有了好的方法我们才能学的更好。

  ③听写词语,检查学生写的情况。(5分钟)

  师:同学们光说记住了不行,我还要难难你们看你们会写不会写?谁愿上黑板上来写?(叫上、中、差三等学生按照读的顺序每人三个词语)

  师:谁来愿意当小老师给我们读?。(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听写单子给班里较差的学生,请他来给全班听写,好学生听写难的,中等生次之,差等生听写简单的词语)

  师:请同学们把你听到的词语写在本子上。(教师巡视)

  (听写完后先看黑板,集体订正黑板上的词语,再同桌交换,互相检查听写情况。鼓励学生,激发写的兴趣)

  ④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5分钟)

  师:刚才涌现出许多字音读得准的同学,现在我们男女生比赛读课文好不好?全篇课文几个自然段?

  生:5个自然段

  师:那么老师来读第3自然段,1、4自然段男生读,2、5自然段男生读。看谁们读得好。(读完后让学生评议,指导学生诚恳公正的评价,并得出获胜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激起男女生竞争的意识)

  三、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师:刚才大家都读累了,下面我们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马拉松比赛的来历是怎样的?(2分钟)

  2、师:请同学们把你的看法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看看你的答案和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相同,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为什会不同?请你说说自己的理由。没想出来的同学可以听听别人的意见。(3分钟)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不同于别人观点)

  3、交流汇报。(2分钟)

  ①教师将学生结论板书并小结。

  课文中讲的“马拉松之战”

  为纪念“马拉松之战”“菲尔比斯”而确立的长跑比赛项目叫“马拉松”。

  四、课堂练习:(5分钟)

  请同学们复述“马拉松”这篇课文。(出示小黑板上的复述要求)

  ①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复述。

  ②小组之间进行复述比赛。(引导同学们按照复述要求公正评价同学的复述情况)

  五、课堂小结:(1分钟)

  通过大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马拉松比赛的来历。通过复述课文,同学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六、布置作业:(出事小黑板1分钟)

  请你自主选择你喜欢做的下列作业之一做一做:

  1、请你把自己在课堂上的没写会的生字词写会。

  2、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马拉松之战”这个故事是要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3、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

  4、思考菲利比斯是个什么人?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通过阅读理解词句,理清课文层次。

  2、读课文学习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8分钟)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读一读。

  2、听写重点词语。

  3、学生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4、导入:今天我们来探究:“马拉松”这篇课文是要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5、生:老师昨天我思考了作业中“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马拉松之战”这个故事是要给我们怎样的启迪?”我认为:故事让我们学习菲利比斯的精神。师追问:菲利比斯具有什么精神?

  生:……

  师:让我们多读课文,从中体会吧!

  二、细读课文,理解体会。

(25分钟)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问题是;菲利比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怎样的精神?

  ⑴、同学们找出来认真仔细有感情的读一读,并画出你认为的体现菲利比斯精神的词语。

  ⑵、小组讨论,通过你画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说明菲利比斯是个怎样的人?

  ⑶、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词语。

  不顾伤痛 饥饿极度的疲劳 筋疲力尽 用尽

  ⑷、通过学生汇报,激情引导评价菲利比斯

  ⑸、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对,菲利比斯是一个不怕牺牲、不顾自我的英雄。(板书关键词)

  ⑹、再读读第二自然段,在读中悟,感知菲利比斯的爱国精神。

  师:菲利比斯的终点是雅典的城门。你们看:

  A、小黑板出示句子:“他跑呀,跑呀,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B、读句子,请说说你对句子中“终于”一词的理解。

  C、“终于”这个词的出现,让我们都松了一口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D、再读此句读谈体会。

  E、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表小组意见。抓住生回答的:“他参加了战斗,仗打得很苦,战斗最后终于胜利了”做文章。

  追问:菲利比斯为什么要参加战斗?

  F、师小结:从中我们体会到菲利比斯的爱国精神(板书 爱国)

  ⑺、指名一个小组读课文第6自然段。

  提问:马拉松为什么要规定长度?让学生从长度上感受菲利比斯是一个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人。(板书坚持不懈、顽强拼搏)

  三、拓展练习:

(5分钟)

  师:这是一场没有观众的比赛,这是一次没有对手的比赛,菲利比斯在和自己的生命比赛,用他最后的力气呼喊胜利的号角,完成了人类对自我的挑战。我们是多么敬佩他啊!

  追设情景:请你想像一下,若你也在当时,你恰巧又遇上了他,你会说些什么?

  1、小组内角色扮演并作假想对话。

  2.独立完成,把你想跟他说的话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3.全班交流,选出小组中写的最好一段话做交流展示。

  四、课堂小结:

(1分钟)

  同学们,“马拉松”这项体育运动是关于传递信息的动人故事。走进马拉松之战,我们就能体会到菲利比斯身上所具有许多优良品质。我们要向他学习,也做一个:不怕牺牲、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爱国人 士。

  五、布置作业:

(出事小黑板1分钟)

  请你自主选择你喜欢的下列作业之一做一做:

  1、说一说课文讲马拉松这篇课文要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2、请你查资料了解在当今马拉松比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说给我们听。

  3、写一封赞美菲利比斯的诗或短文。

相关文章

第三届中国济南花博会购票、交通、住宿、餐饮、游玩指南!(优质3篇)

想来花博会?不知道怎么来,怎么吃,怎么玩?打开这份展会一点通购票、交通、住宿、美食、景区活动全知道!还不抓紧收藏~第三届中国(济南)花卉园艺博览会【展会一点通】花博会周边景区酒店停车场交通路线示意图展...
教学资料2019-08-09
第三届中国济南花博会购票、交通、住宿、餐饮、游玩指南!(优质3篇)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反思(优秀3篇)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反思 为什么在两极会出现极昼极夜这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呢?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展开小组讨论,并从地球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四季形成的原因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提示。学生们沿着教材...
教学资料2011-03-0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反思(优秀3篇)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教学反思(优秀3篇)

20xx年11月23日,我上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受到了八校同行们的好评。优点:1.教材处理流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重点突出。2.教学手段丰富,有录音,有幻灯片展示还有实验等,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
教学资料2019-05-0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教学反思(优秀3篇)

金融【优质6篇】

汉语词语 金融(汉语词语) 简单来说,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在金本位时代,黄金是世人公认的最好价值代表。金,指的是金子,融,指的是融通,所以,金融就是金子的融会贯通,也就是价值的流通。如今黄金已很大...
教学资料2015-08-02
金融【优质6篇】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在自己预期的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该怎么编制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防安全应...
教学资料2013-08-01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化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精简6篇】

光阴如水,我们的教学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资料2017-06-04
化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精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