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桂林山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下面小编准备的《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语言与多媒体辅助,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朗读传达热爱祖国锦绣河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2、3两节的排比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句式,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突破口: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乘着木船荡漾于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板书课题:齐读

  2、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神韵。

  (媒体出示)欣赏桂林山水的画面。

  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甲天下)理解“甲天下”

  3、能把这句话读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来?

  生读,后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请生大声朗读全文。

  要求:

  (1)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找一找,作者在游赏完桂林的山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你把这句句子找出来。

  2、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板书)

  说说对此句的理解。

  3、师小结过渡: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觉在画中一样,那感觉真是太美了。接下来,就请大家随着老师用你们美的心灵,美的眼睛去感觉桂林山水美的神韵。先来感受漓江的美。

  三、感受漓江的美。

  1、师配乐朗读第二小节,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2、师:听出来了吗,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抓住静、清、绿的特点)

  4、指导朗读。

  读出静、清、绿的感觉来。

  (练读、指名读、齐读)

  5、迁移句式,完成填空。

  (1)万里长城真长啊,长得()。

  (2)西湖的水真(),()。

  6、有感情地朗读。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漓江的美。

  四、领略桂林的山。

  过渡:感受完漓江的美,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桂林的山。

  1、明确学习要求:小组学习第三小节,说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可用小组内喜欢的方式读,如可以读读画画,可以边读边想象桂林山的样子,也可开展朗读比赛等。

  2、交流。(媒体出示该段内容)

  抓(奇、秀、险)用相关图片帮助理解。

  3、在感情地朗读。

  桂林的山的确有它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师引读第一句。谁能把它的这种魅力感染给大家。

  推荐读,齐读。

  五、小结升华。

  1、师引读4小节。后接着引读: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问:这幅画是谁画的?

  3、小结:大自然用它那绝妙的彩笔为我们描绘了这么美妙的一幅画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4、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老师和同学一起随着音乐朗读这首诗。

  六、布置作业。

  1、你出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搜集桂林山水的图片,办成小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板书设计】

  37、桂林山水

  总起分述总结

  水——静、清、绿

  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山——奇、秀、险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提倡感悟的研读方式,让学生领会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这样才是全面、完整的语文教学。

  【设计特色】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块去游览一座具有两千年的历史名城──桂林,去欣赏那里的山,那里的水。

  (播放课件)

  2、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生自由发言3—4个)

  柔美的音乐,迷人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课文的内容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桂林山水的确很美,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向我们介绍桂林山水的美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师:读了课文后,谁能概括到说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静、清、绿、奇、秀、险)

  自主读书,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过渡语:

  同学们概括得很准确,漓江之水静、清、绿,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描述他的呢?请听老师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桂林之水”语句的品读

  1、师配乐范读第二段。

  2、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你们想读这段吗?(生想)好的,不过读的时候有个要求,什么要求呢?听好啦,就是在读的时候,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多读几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然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一定记住:先读、划,再交流,开始吧!

  3、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4、师: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习作一个汇报,当你们站起来发言,作汇报的时候,先要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5、生汇报: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为什么喜欢?根据生说的句子师出示课件。你从哪儿体会到静?你能读出静吗?再请读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要是我见到这么清的水,会情不自禁地捧些泼洒在脸上,一定很凉爽舒服,如果是你,还有哪些想法?谁能读出这种清?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怎么通过读表现出来?请竞争对手读。

  6、师:接下来请女同学把第二段有感情地读一遍,男同学要认真仔细地听女同学朗读,边听边看课件。老师看是女同学读得好,还是男同学听得好。

  过渡语:听得真认真,读得真好!让老师陶醉在你们朗朗读书声中。刚才我们用读、划、议的方法,学习了第二段,下面请你们用这种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第三段。

  四、“桂林之山”语句的品读

  1、生自学第三段。

  2、师: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习做一个汇报,当你们站起来发言,作汇报的时候,先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3、交流汇报: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为什么喜欢?指导朗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读的时候应一个比一个比一个读得重。

  生: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生每说一句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山的秀、险。可以点名读,也可两人竞赛朗读。

  4、师:这些句子确实写得好,那你觉得这段中哪些词用得很好!为什么?生回答。

  5、师:小结: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6、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课件,欣赏一下桂林山的奇、秀、险。

  师引说:桂林的山真奇啊!这座山像什么?这头大象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山?

  (月亮山)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像()桂林的山真奇啊!()

  7、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举一反三的能力强。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教者没有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和串讲串问,着力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课件出示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美读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在感情朗读中进一步深化。

  五、拓展延伸

  1、师:桂林是一座历史悠久,山水风光迷人的风景名城。课前同学们通过看图书、上网等多种途径收集了许多有关桂林方面的资料,对桂林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没有同学收集的内容是课文没有写到的,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桂林。请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4、桂林的风光真是太美啦!难怪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师板书。

  5、学法指导:

  师:你们介绍得真全面。但是我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弄不懂了,既然桂林有这么多美景,那作者为什么不都一一介绍出来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写作目的,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要做到详略得当,不能面面俱到。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材料,既拓宽了视野,又加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提高言语表达的能力。

  六、感悟山水组合美

  1、师:漓江的水美不胜收,桂林的山独具魅力。我决定带一台摄象机去把这美景录下来,到底是拍摄山呢?还是拍摄水呢?谁帮我出个主意。

  2、师:失去桂林的山或失去桂林的水,桂林都会失去一半的美。其实课文最后一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3、点名读最后一段,生评议。重点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播放课件)

  4、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在“拍山还是拍水”的争论中,学生自悟出山水依偎、不可割裂的道理,领会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内涵。

  七、宣传策划,创意展示

  1、师: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来赞美了桂林,你们想赞美桂林吗?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广告语、对联、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吧!

  2、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课后反思】

  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的传授,而是一种能力建构。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选择哪种学习方式,均围绕语文的学习目标──学习言语来进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在不断扩大的言语空间中自由驰骋。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xx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x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山峰奇、秀、险的特点。文章的末段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情分析

  本x文章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是一x指导xx的优秀范例。学生一定会比较喜欢。学习的难度在于词语的理解,写法的借鉴,教学中要紧扣这一难点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学会仿写。

  教法与学法:媒体演示,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法:让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走进文字的语言情境来读悟结合,从读学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析题引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x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桂树多)

  桂树成林,“桂林”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都散发着一种芬芳。你们知道它位于哪个省或者是自治区吗?(广西壮族自治区)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指名读两组词语,第一组为地名,第二组为形容词,读后让学生两组词搭配起来学。)

  大海波澜壮阔

  西湖水平如镜

  泰山峰峦雄伟

  香山红叶似火

  2、理解词语:“波澜壮阔”(理解词素或查字典)

  波浪翻滚,一浪接着一浪,非常壮观,有气势。

  我们知道有的词语是极富有情意的,你能读出这个短语背后的情意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同法理解“峰峦雄伟”

  (边做动作边说:峦,就是一座挨着一座,连绵起伏的山。)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这样分?(第一自然段是总起,第二、三自然段是分述,第四自然段是xx。)这样就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xx边板书)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段教学要求,重点落在理清课文结构上。有意识地请三位学生读四段课文,一箭双雕,既理清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又发现了课文重点,下面过渡到精读阶段也就顺理成章。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1、整体把握特点:

  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谁能来简单地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什么特点?(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桂林山的特点是:奇、秀、险。)(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过渡:作者在写这x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指名一人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漓江的水

  (1)、找依据理解“静”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教师指xx好这句话)

  (2)、找依据理解“清”

  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发散思维:

  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预设: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玩耍。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中的倒影。清得可以看见绿色的水草在跳舞,在和游人打招呼。)

  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想象说好这个句子。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理解“无瑕”的意思

  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回忆昆明湖的句子。谁能读出这种美?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欣赏桂林的山: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桂林的山“奇”,奇在哪里?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理解词语: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师生对比读,读出山的突兀、姿态万千

  (2)同法理解(山秀——色彩美)

  (3)同法理解(山险)

  (指名朗读描写“险”的句子,然后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4、指导集体背诵两段:抓关键词语,想像画面

  5、抓对比:

  作者既然是写桂林山水,为什么第二、第三自然段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等,这是否浪费笔墨呢?(作者是为了把漓江的水和西湖、大海作对比,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对比,这样才更能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xx: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细读课文,以致熟读成诵。领悟语言形式与熟读背诵紧紧结合,并相机提炼记忆方法。作者运用对比才能显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笑”。

  第二课时

  一、回忆桂林山水的特点,背诵二、三自然段。

  二、欣赏诗词与传说。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赏桂林山水的风光片,验证作者的文字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播放课件:配乐播放一组图片,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节选,学生见到后,自觉有感情地跟着老师朗读起来:)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出示课件——象鼻山的图片)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那座像“巨象”的山,它叫象鼻山,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传说这头大象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坐骑。有一年,玉皇大帝骑着它来到桂林这一带巡游。不巧,这头大象生病了,实在走不动了。玉皇大帝见此就遗弃了它,自己返回到天上去了。当地的百姓积极地为这头大象寻医问药,没过多久,它的病被治好了。为了感谢大家对它的关心和爱护,它决定留在这里和当地的百姓一起耕种,一起生活。玉皇大帝听说了,非常生气,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大象。大象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天兵天将从后背刺人了一把宝剑,从此,就化作一座石头山屹立在漓江边上。

  如果你喜欢旅游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山水的背后都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人们往往借助这些故事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倾诉着人xxx的美好!大家可以搜集故事,也可以创编故事。这是游客喜欢的内容,也是培养我们想象力的好机会。

  三、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过渡:作者乘着小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周遭的风景,想象着那么多神奇的传说,怎么能不感慨,怎么能不由衷地赞叹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2、学习“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这是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xxx: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板书: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

  (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桂林山水甲天下)

  资料: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此人相当于我们今天桂林市的市长。当时,有11个举子要进京赶考,考取功名,王正功作为地方官员设宴为这些举子送行。宴席中,他作了一首七律诗,其中就有这——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面上意思是说桂林的风景之美是天下第一的,其实也是希望这些举子进京考试能够考个——天下第一!

  课文并没有说“王正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样说吗?

  作者、读者、游客……

  (出示课件)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杜甫(唐)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刘克庄(宋)

  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袁枚(清)

  阅读了这样的诗句,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想说什么?

  (诗人也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古人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古今中外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

  设计意图:引用贺敬之《桂林山水歌》中的诗句;引用唐、宋、清历代诗人的诗句。这些名句对已知者是唤醒,未知者是积淀。 “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的来历,使学生懂得桂林山水,除了正面描写以外,还可以引用人们如阿盛赞来侧面烘托。

  四、作业摘抄课文中优美句段,并背诵全文。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篇4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几天我们领略了长城的风采,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强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所震撼了。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欣赏一下桂林的山水——请同学们用最甜美的声音齐读课题。

  二、解题

  引导学生提问:桂林在哪呢?【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多民族地区,有壮、瑶、回、苗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68万。那里有许多珍贵的植物,有许多种动物,一年当中夏季较长,景色秀丽,是个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听了老师的介绍,你对桂林这个地方有什么感觉啊?(很美。真想去那里看看。想去那里欣赏一下少数民族的风情。)那我们就随着作者去那里看一看吧!

  三、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机解词、造句、区别近义词)

  欣赏(可以听着赏)观赏(只能看着赏)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水平如镜(完全静止的水所形成的水面象镜子一样平整)漓江瑕(玉上面的斑点)翡翠(翠绿色的硬玉。翡翠的名称来自鸟名,这种鸟的羽毛非常鲜艳,雄性的羽毛呈红色,名翡鸟,雌性的羽毛呈绿色,名翠鸟,合称翡翠)船桨扩散栽倒竹筏

  攀登峰峦雄伟(山峰或山峦雄壮而伟大)游览拔地而起(在地面上陡然耸立。从地面上突兀而起)罗列(分布、陈列)形态万千()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屏障(像屏风那样起遮挡、护卫作用的东西)危峰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平。山峰高耸直立)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2、检查课文读得是否流利

  四。教授新课

  (一)学习第一段

  1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课文的内容?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第一的;一流的;无人可比的。

  (二)学习第二段

  2(引导学生接着提问,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读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结合文章内容,你要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师:也就是说接下来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桂林的山水呢?

  生:先写了漓江的水,接着写了桂林的山。

  师:谁来接着问?

  生: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自读第2自然段)静,清,绿。

  师:快速读第二段,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特点的句子。

  师:谁把你画的句子读个大家听一听?(这么多同学都找到了请起立,一起读一下吧!)

  师:读完这组句子,你会提出什么问题来?

  生: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排比

  生:比喻

  生:从哪能看出这是比喻句呢?(找比喻词)

  师:仿佛能换成那些词?(宛如、好像、犹如)

  生:为什么把漓江的水比喻成翡翠呢?

  生:因为翡翠是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他们有相似之处啊。

  师:漓江的水这么美,谁能读出漓江水的特点?

  师:难道漓江的水真的这样静吗?不会流动?这是什么修辞方法?(夸张)

  师:读这段的第一句,这是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啊?(对比)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波澜壮阔的大海气势磅波美不美?水平如镜的西湖就像一位温柔的少女,美不美?这样的美作者都见过,可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美。更能突出丽江的美。)

  师:让我们有最好听最美的声音读一下这一段。

  (三)学习第三段

  1小组学习这一段。(师深入组内指导)

  2汇报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秀,险。

  (2)从哪些句子读出的?(指导朗读)

  (3)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排比,比喻,夸张

  (4)读第一句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对比)

  (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读第四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1美啊——这样的山水,还有雨雾迷蒙和绿树红花的映衬,用作者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所以用开头的一句形容“桂林山水甲天下”。

  3想一想,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首尾呼应)

  五、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观察顺序——由低到高。

  2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更鲜明、更突出的表现事物特征,可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3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六、作业

  作文《校园秋色》

  要求: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进行描写。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写生字和词语

  二、指名读课文

  下面,我们接着上节课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三、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⑴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⑵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六、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

  1、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

  2、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3、想想分号的用法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诵课文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训练第一课。

  【板书设计】

  山奇、秀、险,桂林甲天下、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通过品词析句,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电脑大屏幕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桂林山水》这课的生字、词语以及简单地了解了这课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板书课题)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那么,桂林山水到底什么样?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桂林山水甲天下”又是什么意思?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作者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边读边画。

  2、出示PPT,学生了解桂林的资料。

  3、读了课文谁想告诉大家桂林山水是什么样?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桂

  林山水的哪些方面呢?这些内容,哪些是写山的,哪些内容又是写水的?(小组互说交流汇报)

  三、品析文本落实目标解决问题

  1、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美丽、迷人的桂林山水,去尽情游览、用心感受它的美吧!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的要求,自学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的内容。(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分组讨论)(1)品读句子,回答问题:①作者用什么地方的水跟漓江的水做比较?②这句话中哪个字最能说明漓江的水的独特之美?

  (2)想一想: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生答,师出示PPT课件)

  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漓江图)看,这就是美丽的漓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分钟,感受一下漓江水的美。感情朗读,看谁能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秀。

  (3)出示课件,讲解排比句的读法,然后学生再齐读,感受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秀。

  (4)小结水的特点(出示课件)

  (5)出示课件,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

  2、接着往下看,我们又进入了哪里?走进了桂林的山中。

  (1)出示课件,发挥想象:桂林的山到底是怎样的一幅美景呢?(2)课件出示泰山和香山的图片,说说这两个地方的特点。与桂林这一带的山相比较。

  (3)课件再分别出现表示桂林的山“奇”“秀”“险”特点的句子,

  进行朗读体会。

  那么写桂林的山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桂林山图)看,这就是桂林的山。

  3、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来体会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师:这么美丽的漓江的水、迷人的桂林山是那么令人神往。如果你就生活在这里,你怎样向大家介绍它的景致呢?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齐读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态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桂林山水美景图)

  人们游在着美丽的画卷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用书中一句话来回答

  这么美的地方人们愿不愿意去游呢?(结构梳理)

  4、小结课文(出示课件)展示桂林山水的特点。

  5、扩展活动

  (课件出示)同学们观看资料,说一说,我们怎样做才能使桂林的山清、水绿呢?

  生讨论,然后抽学生回答问题交流。

  6、出示课件:同步练习,先让学生看句子,同桌之间讨论,然后回

  答,对回答得好的给予肯定,不足的加以鼓励。

  (美丽的桂林山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难忘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三个问题。(大屏幕出示:

  1、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2、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3、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交流,互相评议。

  小组汇报讨论情况。我们认为作者是在船上来观察的。理由是课文中说“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生:我们认为作者是按照先水后山顺序观察的。因为作者在船上,先看到水,再看到山的。生:我们认为作者是抓住景物外形这个特点来写的。因为作者在写桂林的景物时都加上了表示形状的词语。……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呢?师:对,正是由于作者在船上,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外形进行描写,所以桂林山水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

  四、请同学们看今天的作业。(大屏幕出示):

  1、学习了《桂林山水》,你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有什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2、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篇7

  教导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的想像,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式。

  2、通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小学六年度课文,这是一篇写景佳作,是学生学习写景文章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范文。文章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学校和学生分析

  我校是一间农村小学,学生全部都来自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对语文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备了初步的学习能力,如朗读能力,表达能力,一定的观察能力。班中同学们初步养成合作、交流互动学习等。

  教学资源

  桂林山水风光片、投影片、挂图

  教学流程

  一、课前启发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儿?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仔细。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丽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山水秀丽,风景如画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的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点明作者荡舟漓江的目的)

  2、作者是按怎样的层次向我们介绍漓江的水?

  3、作者对漓江的水的静、清、绿是怎样具体写的?

  四、品读词句,领悟言美。

  师:能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呢?请给大家读一读吧!

  师:课本里有这样一句话。(出示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读一读,谁能想像出漓江的水的样子呢?

  师:“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总体感受和乐趣。这是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是与本文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的点晴之笔。)

  师:采用引导方式朗读这一自然段。(括号外为教师引读,括号内学生齐读。)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五、引导自学,发挥想像。

  1、师:大家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板书“奇、秀、险”。)

  2、师:作者是怎样描绘这座山的特点的?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依照学习第二自然的方法,读懂课文,感受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3、师:怎样理解句子中的“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

  六、总结全文,抒发感情。

  1、师:看到这样的山和水,你心中有什么感受呢?

  2、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两遍。

  2、练习背诵全篇课文。

  八、板书设计

  总起:桂林山水甲天下

  静

  水清

  绿

  分述

  奇

  山秀

  险

  人在画中游

  自我评价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激发自主学习动机,教学未开始时,我便以自由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去过哪些地,看到过哪些美丽的景,使本来紧张的课堂气氛变得活泼、融洽。

  2、开展小组合作。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共同研究,相互启发,加速知识的意义构建;另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又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才能和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从而满足学生成就的动机。但我觉得整节课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够很地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

  教案点评

  过去很多老师都把教科书当作“圣旨”,即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或已经滚瓜烂熟,还是要硬着头皮去去。在这节课中,这位老师能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尊重学生的个性行为,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何引导把学生带到《桂林山水》情境中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总体感受和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以及课文的语言美,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并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和运用对比、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注意修辞手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策略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美的熏陶。

  2、图文并茂,学习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注意修辞的妙用。

  3、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展开丰富的想象,入情入境的去读,去体会山水的自然之美。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不同的课文彩图、影视彩图及资料。

  2、朗读录音。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一谈自己都游览过哪些地方?感受如何?(学生各自畅谈)

  教师评价小结:从各位同学的谈论中得出,我们伟大祖国的风景十分优美。可是,在我国南方有一个游览者不能不去的地方,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它就是桂林。(播放录音并放映多媒体课件)

  2、教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玩一番。(板书课题:桂林山水)“坐好了,开车出发!”(学生做坐车样子)“各位同学,桂林游览胜地到了,请下车!让我们好好游览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谈感受。

  a:看啊,景色真美呀!

  b:真是山青水秀,优美动人!

  c:有山有水,山水辉映,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4、教师肯定学生评价并引导,“桂林到底有多美,不妨亲身去体会。”

  二、指导学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第一句。

  学生读文: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师引导:“都”说明桂林山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这句话中也知道桂林以山水而闻名。(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学生:“天下第一”。

  2、教师:桂林山水真是天下第一吗?让我们乘木舟来欣赏一下。

  学生:集体读第一自然段。

  3、思考: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引导:从人们的话中使我们知道桂林山水总的特点,也就是“甲天下”,因此,在文中起到了总起的作用。

  三、图文结合,感受水美,欣赏第二自然段。

  1、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桂林漓江的水。加以情景化语言带领大家静听录音朗读,感受水之美。

  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观察漓江水的特点。

  2、指名带感情得度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水有什么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

  学生:“静、清、绿”

  读文:“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3、投影以上片段,体会词语与句子。(板书:静、清、绿。)

  教师引导学生集体朗读。注意“真”“啊”的使用,以及“啊”的不同读法;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小结:这段话由感觉、视觉、想象上展示出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用“真”“啊”来说明作者的赞美之情,再加上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漓江水绿得纯净可爱。

  4、作者拿什么和漓江水相比?比得目的是什么?

  读文、看图后回答:拿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相比;衬托了漓江水奇特的美,与众不同的美,兼有大海的动和西湖的静之美。

  5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要求:独处漓江水的美,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漓江水的特点,同样,桂林的山也是天下第一,这节课我们再来欣赏,看看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用多媒体课件,先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以及桂林的山,以情景化的语言带领学生聆听录音,展开想象。

  学生:仔细看课件、听录音,以泰山和香山与桂林的山相比,发挥现象,感受桂林山的与众不同。

  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2、独立作答:“奇、秀、险。”读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3、投影,引领学生集体朗读,感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师:桂林的山真奇啊—————————

  生: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桂林的山真秀啊——————————

  生:,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师:桂林的山真险啊——————————

  生: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小结: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精妙的用词、再加上排比和比喻的修辞,使我们一下子体会出桂林山有奇、秀、险的特点,更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山的形美、色美、样子险,读起来朗朗上口。

  4:作者拿什么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拿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衬托了桂林山水的美,兼有泰山的雄伟和香山的秀丽。

  5、练习朗读和背诵第三自然段。

  同桌互相练习,注意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书中彩图,进行朗读,想像是怎样一幅景象?

  2:放映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人画面,让学生把山和水联系起来观赏,并相机引导。

  生答: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作者用一句话,真实的反映了我们的感受那就是——————

  生答:“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师板书)

  4、小结:作者采用了这句话结尾,既总结了全文,有照应开头,小船在碧绿的上面上行驶,人仿佛在画卷中游览,多美的景色!以此结尾,意蕴无穷。

  四、总结全文,再现景美、文美。

  1: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课文先由人们的话,引起对桂林山水的兴趣,再从山和水两方面抓住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那奇美无比的景色;最后,又用一句话来写出感受,也就是以“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来写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

  2:在第二、三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手法来写,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景美文更美。

  3:检查字词的预习。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教师纠错并强调应注意的地方。

  (2)根据投影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五、指导背诵。

  六、练习与作业。

  七、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总桂林山水甲天下

  分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八、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对于这一课,我并不陌生,它是原先六年级教材里的一篇文章,我曾教学过好几次。但那是针对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已有一定的水平,课文的重点、难点很好掌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难事,但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却是一个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播放录音,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播放录音把他们领入文本;其次是个人读,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从而获得自身的体验;此外还有小组读,男女同学读等等,让他们与文本对话,从而能有所思,有所悟,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深入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我随机指导,从而使学生在读中具体感受到桂林山水带给人们的美。学生通过读已经充分体会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这时候,我设问: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在文字中表现出来的呢?随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特别精彩的地方。通过朗读和交流学生能体会到词语的优美,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处排比生动形象地把桂林水的特点描绘了出来,结合课文,我相机指导,让学生仿照写例句,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很好地运用在排比句,既训练了学生的遣词造句,又增加了学生的美感意识。我还抓住许多典型的句子进行讲解,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看见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让学生知道此句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以及运用对比后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这方面的熏陶,并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相信对今后的习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波澜壮阔、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掌握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能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归纳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并掌握作者的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难点】掌握文章的重难点句子“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2017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表演视频,引导同学们:视频中展示的只是桂林一小部分美景,要想体验更多的美景,就一起走进新课。(板书标题)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生字词。(讲解其读音、含义、组词并书空)

  2.默读课文,思考主要叙述了桂林美景的哪些部分?

  (桂林的山和水的秀美壮丽)

  (三)深入研读

  1.小组讨论,组长反馈概括山和水有什么的特点?用简练的文字概括。

  (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2.评析活动“说说你最喜欢的语句”

  (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巩固提高

  比赛活动,自由组队,一人朗诵,一人创编歌舞,教师点评并颁发奖励积分

  (五)小结作业

  小结:系统归纳:总结全文,梳理结构:总(甲天下)——分(水、山)——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情感升华:中华大地广阔无垠,美景数不胜数,大家可以走出去感受自然的魅力,也要注意保护环境。

  作业: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桂林美景的图画,并配上一首合适的小诗,下节课进行展览。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揭示课题:

  齐读。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听录音。思考:

  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习:

  讨论:

  ⑴桂林水的特点:

  静、清、绿。

  ⑵学习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

  (估计)看似这句与文章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⑶学习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陈淼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描绘了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赞美了桂林的山水,表达了作者对这桂林山水的热爱,当然也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课文按照整、分、整的顺序来对桂林山水进行描写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并累积这些词语。

  2、通过看图和学习这篇课文,把握好桂林山水的特点,并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3自然段,并背诵课文。

  教育目标:懂得自然界的伟大,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操。

  发展目标:

  1、掌握具体叙述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2、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和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会作者观察和表达桂林山水的方法和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桂林山水的特点,理解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教学方法:问答式、多媒体课件、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通过我们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课文的生字和生词都已经认识了,复习上节课的字和词(“水平如静”、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 、“峰峦雄伟”)

  二、学习第二段

  (1)观赏漓江水的图片,认真阅读这一段文章,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并用三个字概括其特点。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2)再次认真阅读这段,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漓江水的特点?有什么效果?

  (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做的效果是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特点。)

  (3)分析这段的句式特点

  (这段由三句构成,第一句以别处的秀水作比较来显出桂林水,其中第三个分句以“却从没见过”这种转折语气的句式来强调漓江的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个分句组成,每个分句以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前半句写出水的特点,后半句补充描写前半句的特点。第三句是作者自身的感受。)

  (4)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三、学习第三段

  (1)观赏桂林山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第二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三段,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并也用三个字进行描述。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2).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第二段的结构与第三段的结构差不多,同学们要能够在学习完第二段后对第三段结构进行分析,把桂林山的特点具体描述出来。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五、板书设计

  静:感觉不到在流动

  漓江水 清: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无瑕的翡翠

  奇:拔地而起 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 怪石嶙峋

  六、课后活动

  1、写一篇有关自己旅游的小作文。

  2、桂林今年将举行新世纪的第一个“山水旅游节”,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当小小设计师。同学们可以个人设计,也可以合作设计。把好的设计寄给桂林市旅游局。如果被选中,你设计的标志和宣传语说不定就会传遍大江南北,传到世界各地,这也是对桂林旅游业的一个贡献,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选做)

相关文章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经典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上的街市》...
教学资料2013-08-03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经典6篇】

飘尘【最新5篇】

一城市夜景(外,夜,秋,晴) 城市繁华喧闹的景象。 二卧室(内,夜,秋,晴) 一女孩正在蒙头大睡。 三城市夜景(外,夜,秋,晴) 川流不息过夜生活的人们。 四卧室(内,夜,秋,晴) 女孩...
教学资料2013-09-07
飘尘【最新5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一晃而过,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一、...
教学资料2011-03-07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秋天》的教学反思【精简6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秋天》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资料2011-05-02
一年级上册《秋天》的教学反思【精简6篇】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精彩5篇】

《月光启蒙》一文改编自诗人孙友田的《月光母亲》,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十分清苦的童年时代,母亲不顾一天的辛劳,在夏夜的月光下用歌谣等民间文学启迪着作者,让他走进诗歌的王国。下面是小编准备的《月光启蒙》教学...
教学资料2014-07-04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精彩5篇】

《有趣的标点》教学设计(实用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趣的标点》教学设计(精选3...
教学资料2019-01-09
《有趣的标点》教学设计(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