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精简3篇)
数学《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生活中的负数》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概念和应用。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负数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负数的加减法规则。
3. 能够运用负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负数的概念和意义介绍。
2. 负数的加减法规则。
3. 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负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存在和重要性。
2. 概念讲解: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负数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
3. 规则讲解:讲解负数的加减法规则,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负数的运算方法。
4. 应用实践: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负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负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负数概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负数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负数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数学《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教学《生活中的负数》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负数的概念和应用。以下是另一个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负数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负数的加减法规则。
3. 能够应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负数的概念和特点介绍。
2. 负数的加减法规则及应用。
3. 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或故事引入负数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通过图形、实物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负数的特点和含义,帮助他们建立负数的概念。
3. 规则学习: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负数的加减法规则,并进行反复训练。
4. 案例分析: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负数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负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入负数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实践教学法:设计实际操作和计算的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合作学习。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互动交流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负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和能力。
数学《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篇三
数学《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确读写负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符号的简洁及使用负数的优越性。
3.切身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负数史料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0作为正负数分界点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一)负数引入:
1.叙述事件,填写记录单。
(1)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2)学校四年级共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了20名同学。
(3)张阿姨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足球比赛转学情况帐目结算上半场个四年级人三月份元下半场个五年级人四月份元
2.展示想法,初步认识负数。
展示大家的想法。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你有你的符号,他有他的符号,你用的符号你明白,他用的符号他明白。但是,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帮助我们相互交流的,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
这是哪位同学记录的?现在的人们就用这种形式来区分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指表格中上一行的数)同学们,谁知道像这样的数是什么数呢?(正数)下面的数呢?(负数)(板书:正数负数)怎么读呢?(板书:+正号-负号)
出示写有“-100,+6.8,-1.5,36”。(36)是正数还是负数?(正号省略不写。负号也省略了?怎么不行啊?
(设计意图:创设记录数据这一情境,呈现了学生的原认知状态,根据课堂实际生成的结果,让全体学生在动脑筋想办法,力求使自己记录的形式简捷明了。从学生的情感来看,他们对数据本身的内容也很感兴趣,因为这些事就发生在他们的身边。这个活动的目的性强,有思考的价值,也易于操作,所以通过尝试,学生逐渐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优越——简捷明了;同时也让学生经历了一种数学化的再创造的过程:由繁到简、由文字叙述到符号表达,充分感悟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更能让学生借助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了解史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的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算筹表示负数。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比咱们中国晚了数百年。”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老师觉得你们这么短时间内能想出这么多表示的方法,你们也很了不起,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找一找、认一认负数好吗?(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介绍关于负数的历史,学生通过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老师的肯定,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习、学好数学的决心和信心。)
二、借助温度,意义建构。
(一)结合操作活动,理解温度中的正、负数
1.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出示天气预报,这里有负数吗?谁能说一说这里的“-5度”是什么意思?“-3度”呢?“-15度”?北京的气温是-5℃到5℃,这两个温度的意思一样吗?
那0在这正好是一个什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气温是0摄氏度的时候,有什么感觉?瑞典的天文学家摄尔休斯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时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现在有时也简单说成“0度”
(设计意图:抓住0是分界点这个难点,借助温度计中的零上和零下温度,很好地突破了难点。使教学落在了实处,学生真正感受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为下面学生进一步理解0和正负数间的关系做好铺垫,十分必要。)
2.用温度计表示温度
在生活中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吗?(温度计)谁能把5℃表示出来?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吗?有不同意见吗?
把-5℃再表示出来。怎样才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来呢?小组里讨论一下?
为什么要先确定好0的位置呢?0确定在哪里比较合适?这就是零上10度,那这就是……(生说,师出示)越往上,温度越怎么样?(高)这就是零下10度,那这就是……越往下,温度越低。请用红色水彩笔在第一个温度计上表示出5℃。
那-5℃大概在哪里?你能比划一下吗?请你用红色水彩笔在第二个温度计上表示出来。一个零上5℃,一个零下5℃,(手比划)相差了这么多!还想拨吗?
-15℃大概在哪里?比划一下。请你在第三个温度计上表示出来。
-5℃和-15℃这两个温度相比,哪个更冷?你们怎么知道的?
那也就是说,在温度计上,越向下温度越(冷)。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15℃时有什么感觉?
南极常年温度在-40℃左右,我国新疆的北部地区,冬天有时能达到-40℃,感觉怎么样?-40℃大概在哪?(一生到前面来比划)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做足文章”,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尝试表示温度;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据,学生学习起来有具体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同时,借助温度计让学生初步了解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为下一环节学生认识正数、负数有无限个做好铺垫,同时为下一节课学生在数轴上比较正负数和0的大小做好知识的准备。)
(二)总结归纳正、负数和0的关系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么多的正数和负数,谁还能再说几个?说得完吗?用什么符号来表示?(省略号)
所有正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所有负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板书)
请两学生分别圈出所有正数和负数。这个省略号到底圈不圈?
0算正数还是负数?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营造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争论,深化认识和理解过程,得出0和正负数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到适时的完善。)
三、展开练习,拓展应用。
1.请看屏幕。坐过电梯吗?小明说要到5楼去找好朋友,李阿姨准备要到地下一层取车,请问大家,应该按哪两个健?
2.请大家接着看图,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m。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记作: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_______米。
3.刘翔在第十届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风速怎么还有负的呀?
(设计意图:练习的呈现,充分挖掘了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素材,这里每个练习情境的设计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为教学目标服务。)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的负数?
(设计意图:始终紧扣“生活中的负数”,预设学生会说出很多,如:计算器中有负数、股市、存折、账单上、冰箱中、玩电脑游戏的计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并对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适时引导与点拨,保持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不断的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亲身感悟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数学学习的魅力。)
五、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负数
负数 < 0 < 正数
+正号 -2 - +2 +6.8
-负号 -10 -100 +15 +25 36
-3000 +6000
…… ……
(设计意图:浓缩了整节课的精华,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全课设计说明: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了多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生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敢于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矛盾冲突的碰撞点和学生认知的困惑点,及时的加以放大,很好地落实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