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设计【最新3篇】
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能够通过阅读文章,感受作者对于国家兴旺发达的期望和呼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能够通过书写、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于国家的热爱和责任。
4.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背后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国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导读文章:教师朗读文章,让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章中作者的呼唤和期望,以及自己对于国家兴旺发达的看法。
4.展示成果: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5.书写感想:让学生通过书写作文、诗歌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于国家的热爱和责任。
6.课堂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7.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该怀有报国之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这篇文章,感受其中的情感和力量。
2.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探讨国家的发展和未来。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社区、学校等地方,了解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通过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深刻理解爱国之情,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报国之心,为中华之崛起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呼唤。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能够通过书写、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于国家的热爱和责任。
3.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4.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背后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导读文章:教师朗读文章,让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3.分层阅读:让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分别阅读文章的不同段落,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4.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文章中作者的呼唤和期望,以及自己对于国家兴旺发达的看法。
5.展示成果: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6.书写感想:让学生通过书写作文、诗歌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于国家的热爱和责任。
7.课堂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8.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该怀有报国之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这篇文章,感受其中的情感和力量。
2.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探讨国家的发展和未来。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社区、学校等地方,了解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通过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深刻理解爱国之情,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报国之心,为中华之崛起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设计 篇三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人物思想品格的方法;
2、从周恩来的言行变化中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从小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理想。
学情分析:本班共33名学生,其中男生16人,女生17人,学习比较认真的有15人,中等生10人,学困生8人。从整体来讲,本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觉学习的能力不够强。
教材解读:
这一课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读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画人物的语言、行为变化、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小组内讨论。
教学媒体:电子白板、课件、投影仪
预习问题:
1、课文讲了几件事?
2、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流程:
一、解释课题:【1分钟】
崛起:
中华:
二、开门见山,语言导入。【2分钟】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少年周恩来曾经亲眼目睹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从而立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你想知道他立下了一个什么目标吗?
二、听课文范读,播放音频文件,熟悉课文内容。【5分钟】
三、整体理解课文结构,划分层次。
四、解决生词,出示课件。
五、新授
1、学习第一部分
2、第一部分: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到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不解什么?周恩来追问什么?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3、出示课件【第一次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承接上文:周恩来听到伯父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
开启下文:好奇心促使周恩来想去租借看个究竟。自然引出下文——交代周恩来闯入租界的原因。(7、8自然段)
4、在租界里,周恩来又看到了什么?
①、租界是什么样子的?
②中国的百姓在租界里的遭遇怎样?
学生展示:
1、写一写,划一划;
2、小组代表回答(说清楚第几页,第几段,那一句?)
学习第二部分:(6——8自然段)讲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教法:
①、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请举手回答。
②、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又是怎样一种感受?请举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