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心乐之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⑶以其境过清⑷乃记之而去
2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⑵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1.第②段写游鱼和潭水。描写游鱼,除了正面描写,还采用了▲的手法,写出了游鱼的自由快乐,表现了作者快乐的心情。描写潭水,抓住了潭水的▲特点。
22.作者游览小石潭过程中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
参考答案:
19.(2分)⑴乐:以……为乐(感到快乐) ⑵犬牙:像犬牙那样 ⑶清:凄清(清冷) ⑷去:离开评分说明:每小题0.5分。20.(2分)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⑵(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评分说明:一句1分,译文大意正确即可。
21.(2分)定点特写或动静结合;清澈。评分说明:一空1分。
22.(2分)心情变化:由游览之初的“乐”到离去之时的“忧”或“悲”。变化原因:当时的柳宗元遭到贬谪,心情是悲苦的。游览山水本是为了排遣心中抑郁之情,但这种山水之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
评分说明:每问1分,意近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2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3分)
(1)猛浪若奔(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以其境过清( ▲ )
小题2: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在描写内容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2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4:下面两个句子各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参考答案:
小题1:(1)飞奔的马(2)大约(3)因为(3分)
小题1:描写内容:水清;描写方法:侧面描写(2分)
小题1:(1)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4分)
小题1:(1)向往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感。(2)孤凄悲凉的心境。(2分)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在描写内容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文章的能力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来体会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3
阅读《小石潭记》,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悄怆幽邃 邃:深
B.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
C.斗折蛇行 蛇:蜿蜒曲折
D.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而 潭西南而望 人不知而不愠
B.以 以其境过清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之 心乐之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D.乃 乃记之而去 乃重修岳阳楼
(3)下列对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本文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了游览小石潭的全过程。
B.本文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属游记,都借山水之景表达了作者悲伤厌世之情。
C.一切景语皆情语,第④段所表现出来的凄神寒骨源于作者内心的悲伤、凄凉。
D.本文是作者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而作。
(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案:
8.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句意:寂静的使人感到忧伤,也幽深极了。邃:深。解释正确。
B.句意: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坻:水中高地。解释正确。
C.句意: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弯曲。蛇:像蛇那样。解释不正确。
D.句意: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清:凄清。解释正确。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而”,表示修饰;第二个“而”,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第一个“以”,因为:第二个“以”,来。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第一个“之”,代词;第二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判断正误即可。ACD.
分析正确。
B.错误;《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故选:B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④句中重点词:可,大约;许,表示约数;皆,都;空,在空中。句意为: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②句中重点词: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互相交错;知,知道。句意为: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答案:
(1)C(2)D(3)B
(4)④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②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4
文言文。(11分)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2分)
(1)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堪:
(2)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2分)
【小题3】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本文第2段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2)、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⑴不平的岩石 ⑵像狗牙那样
【小题2】⑴、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⑵、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相互遮盖缠绕,摇动下垂
【小题3】⑴水尤清冽 ⑵意在表现作者空有满腔才华却不得志的孤凄悲凉(或忧伤悲凉、凄苦孤寂)的思想感情。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堪”课文注释中有,如果记忆清楚就直接解释,如果记忆不清,就概括语境解释字词。“犬牙”按字面义理解即可。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皆常用字词。学习古文,要注意积累词汇,尤其是对多义词,学习时要注意举一反三,学一知三,归纳识记,判断时可从自己归纳的多种义项中考虑选择。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翻译要注意“斗”和“蛇”的用法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见”不是能看见,是“现”,“明灭”意为“隐隐约约”。第二句要注意尽量把每个字都译出来,译句也要尽量做到句式的工整。
考点:文言翻译
点评:本题有难度,虽然是学生学过的课文,第二句难译字较多,不好翻译。翻译文言句子,关键字词要解释清楚,尤其是与现代字词意思有混淆的,更要注意解释古义,不可望字见义。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句理解,注意抓住关键字词,“幽邃”“过清”是写环境特点,“悄怆”“寂寥”“凄神寒骨”是写作者的心情。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此问题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学生熟悉。平时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听老师对一些问题的分析,理解问题,强化记忆。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5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小题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小题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
小题1:(1)因为。(2)离开。(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小题1:(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小题1:(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小题1:(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如:(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先理解画线句子的意思,再按要求比较分析即可得出。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即可得出。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6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示数目不确定)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穿过,透)
(2)【甲】文段中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②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但特点不同,【甲】文段水的特点是:;【乙】文段水的特点是: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D.正确;
C.有误,虽:即使。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意思是: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该句写出了船行之快。“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意思是: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该句也写出了船行之快。所以这两个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自,在、从。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句意: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②重点词: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句意: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文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大,“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流急。【乙】文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出了水的清澈。
答案:
(1)C;
(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①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②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4)水势大、水流急;清澈。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7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
⑶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
⑷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
⑸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
⑹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参考答案:
1、⑴向西
⑵表示约数。
⑶忽然。
⑷就。
⑸像狗的牙齿那样。
⑹因为
2、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淹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意对即可)
3、全石以为底;俶尔远逝;鱼;水
4、D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甲】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
(1)民桥其上_________________
(2)逾石而往有石泓_________________
(3)北堕小谭_________________
(4)卷石底以出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泉幽幽然 然胡不已乎
B.其侧皆诡石怪木 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长可十许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搭桥,架桥
(2)越过,经过
(3)落入
(4)弯曲,翻卷
2.C
3.(1)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 音响动山谷
(2)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4.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哪里)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10.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其境过清 不以千里称也
B.乃记之而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而或不知其细 而或长烟一空
D.而或不达于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1. 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
(1) 窥谷忘反 反:
(2) 理明矣 理: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译:
13.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1分)
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
14.【甲】文和【乙】文中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4分)
【甲】
【乙】
15.【丙】文阐述了作者什么观点? (2分)
答:
参考答案:
10.(2分)C
11. (2分,每题1分)
(1) 通“返”,返回。
(2) 道理(或:事理)
12. (4分,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
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②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13.(1分,有错不得分)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14.(4分)
【甲】文侧面(直接)描写(1分),突出水“清(或:清澈)、静(或:平静)”的特点(1分);
【乙】文正面描写(或直接)和侧面(或间接)描写相结合(1分),突出水“清(或:清澈)、急(或:湍急)”的特点(1分).
15. (2分,选取文中原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君子之学必好问。(或:君子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必须善于问问题)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
【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文】①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④。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⑤,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⑥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⑦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⑧,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注释】①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②妍燠,暖和。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⑥瓴,瓦沟。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⑧沾醉,大醉。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2分)
①隔篁竹:
②斗折蛇行:
③从两家僮:
④小树长尺许:
⑤比晓: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3.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从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B.乙文除了描写景美之外,还写到了子约的醉态,表现了人的性情之美。
C.甲文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思路写景;乙文交代了空间的变化,但主要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D.甲文动静结合,画线句将石潭静景展露无遗,富有色彩美、谐调美。乙文形象生动,画线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橡栗落地三级跳的过程,妙趣横生。4.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附答案】1.(2分)①成林的竹子(竹林);②像蛇爬行那样弯曲;③使跟从,带领;④小树高一尺左右(小树一尺来高);⑤等到。2(4分)①使人感到心神凄楚,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②路上,(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光秃秃的,很像一个和尚。3.(2分)D.4.(4分)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以及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乙文表达了作者纵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译文】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带着两个仆人又来到雁山。冬天天气暖和,黄叶布满大地。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很像一个和尚。这时落日直射在东南山上,山中尽显紫气。鸟儿犹如赶着回家的人一样彼此呼唤,一道进入石梁过夜。石梁拔地而起,向上看,就像有架大梯子靠在房檐;向下是一中空的石梁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石梯玲珑剔透,就像腐木的根。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成红色,十分可爱。石梁下有一石梁寺,寺中的僧人沏茶端酒,主人和客人都喝醉了。月亮消失了,白云如流水般从西面飘来;风将橡栗吹落到瓦上,又弹到岩石下小屋上,从瓦沟上迸出,击中地上的落叶,发出咚咚的声音,几乎不像世间敲击金属石头的声音。点灯对望,没有话说。午夜来到,架起两张床,面对面躺着,子约已大醉,等到天亮,还在唤他的仆人,不知道他的仆人已经睡在了岩石下面了。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1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以其境过清 ( )
②不可名状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因为 ②说出(意思对即可。)
2.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意思对即可。
3.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意思对即可。)
4.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2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
(1)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
(3)凄神寒骨
(4)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景,请将有关作者行踪的语句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4.文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蒙络摇缀
(2)为坻
(3)日光下彻
(4)悄怆幽邃
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出现两个“乐”字,是什么给作者带来了这短暂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抛开作者的忧愁,小石潭是一处绝妙的景致。认真阅读文章,你一定会发现许多令人难忘的景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为之拟一个富有情趣的名字,把它填在表格中,并写出你题这个名的文字依据。
景点名 文字依据
例听水径 闻水声 如鸣佩环
9.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下见小潭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怡然不动
(4)皆若空游无所依
10.第二段中写的是游鱼,实际上也是在写潭水。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潭水和游鱼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把这段文字中表明作者心情愉快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可:大约(2)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3)凄:使……凄凉(4)以:因。
2.(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乃记之而去”
4.这样写并不矛盾。文中两次写乐,一次是听到水声心生爱意而“乐”,一次是看到游泳鱼似在和游人逗乐而乐。但这种乐是转瞬即逝的被贬的柳宗元内心是寂寞悲凉的,再美的山水风光也难以排遣他内心的凄怆,所以寂寥无人的小石潭只会让他觉得不可久居。
5.(1)缠绕(2)水中高地(3)直射(4)深
6.从潭的西南望过去,溪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7.水声悦耳 游鱼逗人
8.不设统一答案。示例:观鱼台 “潭中鱼可百许头”一段。
9.(1)向下,往下(2)表示约数(3)呆呆的样子(4)依靠
10.潭水:清澈见底;游鱼:怡然自乐。
12.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愉悦的。依据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3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
2、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3、比喻句如“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等,分析表达效果略。
4、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
5、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4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水尤清冽 冽( ) B、日光下澈 澈 ( )
C、皆若空游无所依依( ) D、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
39、翻译下列句子。(4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乃记之而去相去几何矣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
C、潭中鱼可百许头麦田浅鬣寸许 D、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
41、下面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树翠蔓……”描写出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形和色,动静结合,生动传神。
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作者地环境凄凉的感受,也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谪后无法摆脱忧伤心情的自然流露。
C、本文先写小石潭清幽的环境,再写水的清澈、潭水的来源岸势和游览的感受,最后写同游之人,游踪交代十分清楚。
D、本文语言精美,描写细致,情景交融,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古诗阅读(7分)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于田家。绿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2、试用自己的话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4分)
4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3分)
答案:
38、略
39、(潭的)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绕(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使人感到神情凄凉寒气透骨,寂静幽深得使人感到忧伤。(或: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40、C
41D
42、(这首诗写诗人进村时所见到的景色。)绿树在村边环绕,青山在墙(村)外隐约横(歪)斜,一派山野村舍景象,如诗如画,恬淡宜人。景中充溢着诗人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43、这首诗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也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
阅读并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2.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_的情感。
3.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比喻
2.山石、潭水、树蔓、游鱼、溪流、岸势;清幽、明丽、深远;悲凉凄苦
3.因为这个小水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5.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