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推荐6篇】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分数与除法》这一知识点时,我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一些困惑和困难。在分数与除法的教学中,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和改进。

首先,学生对于分数的理解存在偏差。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将分数看作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分子与分母的比值。他们很容易混淆分子与分母的作用,导致在运用分数进行计算时出现错误。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需要强调分子代表的是被分成的份数,分母代表的是总份数,通过实际例子和图形表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其次,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经常出现混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无法正确区分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导致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混淆和错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除法,我认为可以通过比较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运算水平。

最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难以联系起来,导致解题时缺乏实践经验和思维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同时,通过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分数与除法》教学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与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学生在学习《分数与除法》这一知识点时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学《分数与除法》这一知识点时,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掌握分数与除法的理论知识方面有一定困难,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掌握分数概念时存在一些困惑。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图形表示来解释分数的概念,但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们往往无法准确理解分子与分母的含义,导致在运用分数进行计算时经常出现错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我计划通过实际场景和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方式。

其次,我发现学生们在进行分数除法运算时缺乏自信和解题能力。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示范和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学生们往往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我计划设置一些启发性问题和挑战性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自信心。

最后,我发现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实践经验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场景来引导学生思考,但效果并不明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我计划开展一些团体合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分数与除法》教学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与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学生在学习《分数与除法》这一知识点时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篇三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分数与除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而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之所以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绝不仅仅是知识演绎的结果,而是具体的模型、图形、情景等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在设计《分数与除法》这一课时,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以解决问题入手,感受分数的价值。

  从分饼的问题开始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当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本课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把1个饼平均分成若干份,商用分数来表示;二是借助实物操作,理解几个饼平均分成若干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而这两个层面展开,均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设计的。

  2.分数意义的拓展与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步。

  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

  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篇四

  分数除法应用即用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例题以人体生理常识为内容载体,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比较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具体内容为

  例1: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我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可是我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1)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2)小明的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去年我也教学过这部分内容,当教师把这一部分知识全部呈现给学生时,学生要解题,要选择需要的信息,感觉很费劲。今年我改变的呈现的方式,分两部分来教学这些内容:

  第一部分:

  第一环节,教师说明人体内水分的含量,学生知道后,只出示“儿童的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这一条信息,让学生观察,说明题目中包含了哪两个量,并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体重×4/5=水分的重量。

  教师口头出示:一个儿童的体重为45千克,让学生计算出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学生很容易就口答出了答案。之后我板书:小明体内的水分重20千克,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让学生尝试解决。结果有5名学生选择用除法直接计算,其他学生选择用方程解决。

  在教学后,我引导学生分析本节课所学的解决问题知识与以前学习的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找出这类问题的特点,总结出当单位1是未知时,可以直接用算术方法,也可以用方程解决。

  第二部分:

  在学生计算出小明的体重后,我再出示另一个条件“小明的体重占爸爸体重的7/15,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学生独立解决,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我感觉还蛮顺利的,可是在此题计算中我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学生找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用除法解决都很费力。列算式为25×7/15者有6个同学,列方程为25X=7/15的有2人。我很是失望,我甚至不知道怎么教学这些知识了,最终我以“下节课再说”来结束了这几课。

  下课后我在反思,也和平行班的教师谈论,她们也感觉有些困难,“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如果用算术方法解决,需要进行逆向思维,教材呈现的是顺向思考,让学生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可是在教学中我感觉出来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个别同学很有困难,好像去年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没有这么困难,我又在思索以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

  今天我又在另一个班教学这部分知识,基本思路还是和昨天一样。不过经过昨天的思考,我添加了一个课前预习环节:总结我们学习过的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类型: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让学生举例,其他学生口答问题。在此基础上我才出示以上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结果也还是不能令我满意。我还得继续反思我的这节课。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篇五

  今天执教了一节《分数除法(一)》的数学课的教学。本课是第三单元的起始课,内容涉及到以前整数除法意义的复习,加上本节教学知识点——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方法,设计难度除内容多外且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备起课来难度较大。不过越是有难度的课自己还偏偏有一种想要挑战的心理,毕竟自己迟早是要讲的,而且这样的讲课其实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只是为了一节精彩课的展示而有意避重就轻也许恰恰就失去了上课听课评课的本意了。

  自知自己对于数学学科的造诣不是很精深,但个人感觉数学课应该要把握住几点:教学语言凝练、具有启发和点拨的作用;流程设计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习题设计体现由浅入深的梯度性;教学覆盖面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等……也许是个性使然,或者是文科味道较浓的教学风格,因此执教较为枯燥乏味的数学课也很喜欢赋予它一种文质兼美的特点,喜欢让知识性较强的数学课也能带上情感的韵味和兴趣的刺激。尽管事先对于教材进行了一番分析和思考,对于课堂情景和学生进行了预设,尤其是对自己的教学语言也做了格外的注意和设计。但实施起来之后,自己之前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由于内容过多,加上课上生成的东西自己也没有做到较为妥当的处理,不可避免的遗憾随之而来,即课堂效果没有预期的理想,学生的学显得不够扎实和深透,自己在教学课件等一些形式的利用上与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没有达到一个有机的统一。度的失衡使得这节课不免流于形式而略显不实,假如在个别地方善于取舍或是科学的估计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的容量,那么遗憾也许会降到最低程度。

  通过今天的讲课,感觉收获很多,要学习的、要改变的、要给予学生的还有很多很多。教学,真的是一门永远探究不完的艺术。即便今天的教学没有任何遗憾,即便学生的表现十分精彩,但我仍然知道,自己距离那种“突破”还有着很长的一段路……。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篇六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由分数乘法意义扩展到除法意义而产生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这类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的逆解题。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我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仍然按照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思路去分析,从而发现作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可以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关系,列方程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算术法解?思路是怎样的?通过分析让学生感悟到用除法解题思维是分数乘法解题的逆思路。从而让学生把两种类型的应用题有机的统一在一个知识点上。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感受到以下几点。

  1、充分运用对比,让学生通过分数乘法应用题理解除法应用题。

  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教学中,我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中发现与乘法应用题的区别,使学生了解这类分数应用题特征。接着放手让他们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得出这类应用题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能解决问题。

  2、鼓励方法多样,让学生拓宽解题思路。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改变以往过早抽象概括数量关系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再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我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采取多种不同的解法,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关文章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 教学反思

哈尔滨市虹桥第一小学校 王润崧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认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
教学资料2016-08-09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  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推荐5篇)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美文,文中首先介绍来日月潭的地理位置,接着介绍了它名字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风光。下面我们来看看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借鉴。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
教学资料2014-06-02
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推荐5篇)

1-012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摘录) 国务院1992年2月12日发布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陆生野生动物,...
教学资料2019-02-01
1-012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五岳名山文化初探【优秀3篇】

【摘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五岳名山文化”被视为“皇权”与“神权”的象征,同时也是一种为广大民众所认同的世俗文化。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五岳名山;文化 五岳之制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积淀有博大精...
教学资料2017-07-07
五岳名山文化初探【优秀3篇】

美术教学计划(精彩6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相信写教学计划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事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计划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美术教学计划...
教学资料2018-06-05
美术教学计划(精彩6篇)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通用3篇)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讲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
教学资料2011-02-03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