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精选6篇】
《平均数》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平均数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是基本的统计概念之一。通过学习平均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分布和趋势,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释数据。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份针对中学生的《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计算简单数据集的平均数。
2. 能够分辨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不同。
3. 能够应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介绍平均数的概念,包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数据集,让他们计算平均数,并讨论计算过程和结果。
3.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数据集的特点,讨论平均数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教学活动:
1. 导入活动: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入平均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计算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平均数的计算练习,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
3. 实际问题解决: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评价方式:
1.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价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解决问题: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逻辑和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 作业检查: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计算平均数,并检查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均数》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数学教学中,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到计算技巧,还涉及到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份适用于高中生的《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2. 能够计算复杂数据集的平均数。
3. 能够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平均数,发现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教学内容:
1. 复习平均数的基本概念,包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2. 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讨论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 讨论平均数在数据分析和决策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平均数做出合理的决策。
教学活动:
1.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和应用场景,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2. 计算练习:设计一些复杂的数据集,让学生计算平均数,并讨论计算过程和结果。
3. 案例分析:给学生一些真实数据,让他们分析平均数的趋势和规律,引导他们发现数据背后的信息。
评价方式:
1. 分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数据分析中发现规律和趋势的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互动,包括思维活跃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平均数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希望这份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平均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平均数》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感。
3.在生活中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渗透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耳鸣目染的生活现状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情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逐步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动手移、合与分的操作和思考交流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从中渗透安全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同学们,现在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活动,作为市民,我们也要为此付出一份力量。你看,阳光学校三(2)班的同学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捡别人丢弃的矿泉水瓶比赛,他们班共有37人,每 3人为一组,可以分几组还剩几人?37÷3=12(组)……1(人)
【设计意图】:用学生耳鸣目染的生活情景创设问题,即复习了平均分,又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一)两队人数相同,比总个数。
他们班每天从2个组中评出一组“美丽之星”,你觉得他们哪一组获星?
出示:
A 组
B 组
生:B组获星。
师:你是怎么比的?
生:当他们人数相等时,比较捡的总个数就能比出哪一组获星。
(二)两组人数不同,比平均数,发现求平均数的方法。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两组,看看哪一组获得这天的“美丽之星”出示:
C组
D组
生:我的建议也是比较他们的总数?
生:我有不同意见,人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
师:你很会观察统计表,而且说得很有道理,你们看人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
师:那怎么比才公平呢?
生:减少1个人
生:我认为不好,他们班每3人一组,剩下1个人,这个人不管放在哪个组,都会有一个组是四个人的。我们不能忽视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说得多好!你不但会分析问题而且很会做人!
师:人数不同,我们怎么比才公平呢?以四人小组讨论,看看哪一组能想出好办法。
【设计意图】:利用这班分组后多一人的人数冲突,产生人数不同如何比的问题,提升探究问题的兴趣。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汇报)
生: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平均分”,也就是求C组平均每个人捡得多少个和D组平均每个人捡得多少个。
师:那我们怎样平均分呢?
学生诉说小结:也就是使每组中的每个人捡得同样多。
学生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在纸上画一画,算一算来探究同样多的方法。
(学生用学具探究方法)
师:谁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呈现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板书】
师:谁来汇报 D组的呢。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D组同样多的?
(生讲师再次呈现移多补少过程)
探讨不同的方法引出列式计算。
板书:C组 :(6+9+3)÷3 D组:(2+6+8+4)÷4
=18÷3 =20÷4
=6(个) =5(个)
学生指着板书说说先合后分的方法。
师:你为什么C组除以3, D组除以4呢?
生:因为C组有3人而D组有4人。
归纳得出:总数量÷总份数
谈话:你给我们带来了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都给你掌声了呢,谢谢你!小结:无论是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后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一样多。数学上我们把同样多的这个数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完善板书: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设计意图】:由统计图显示出人数相同,收集个数不同;人数不相同,收集个数不相同两种情况,这样出现更为自然、合理、减缓了求平均数的坡度,强化了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和理解,体验到了实际问题的感受。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导引,学生不仅学会了平均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一种质疑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二、深入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意义)
师:C组的总数量是多少?总份数呢?平均数是?
师指着板书学生汇报,明确6是6、9、3这三个数的平均数,5是2、6、8、4这四个数的平均数。
仔细观察两条平均数的虚线,超于虚线的瓶子和不到虚线的瓶子,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交流)
生:超出平均数的部分和不到平均数的部分相同。
生:平均数比这里最大的数小一些,比最小的数大一些。
生:平均数是在这组数据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还有发现吗?
生:C组的数据还有和平均数恰好一样的。
师:C组捡的平均数是6,这个6是谁捡得的个数?是洋洋捡得的个数吗?是花花捡的个数吗?还是晶晶捡的个数?
生:都不是。这6是C组平均每人捡得的个数,是3个数的平均数。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
师:我们比较这两组的平均数,哪个组获星了?
生:A组获星了,
师:同学们,课下我们也可以加入他们班的活动,为了美丽广西实行“弯腰行动”吧
【设计意图】:要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问题设计很重要,在此,我组织学生从对统计图红色虚线观察比较,直观地看出超出平均数的部分和不到平均数的部分相同,进而加深理解移多补少来求平均数,感悟平均数的特点。
三、用一用,怎样理解生活中的平均数。
师:我们在分析刚才这些活动结果的时候用到了平均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家还在哪里见到过平均数呢?(学生自由交流)
师:同学们都谈论得非常热烈,有平均成绩,平均速度,平均水深,平均年龄……
师:老师也带来一些素材:(课件出示)
小结:从这两个国家男女的平均身高可以看出哪个国家的人身高一些,因为平均数能代表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下节课我们再进一步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过渡: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下面几个有关生活中的平均数吧!
【设计意图】:感受生活中平均数的意义,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一)平均成绩
下表记录了三(2)班同学在大课间进行一分钟垫球比赛冠亚军成绩表,请你算一算谁是冠军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有的很快就算出了结果,有的还在笔算)
师: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能把你的小窍门告诉大家吗?
生:我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从小明第二次移1给第三次,就得平均数99。
师: 你真是个机灵的孩子,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看小亮的,是多少?(93)。
用列式计算的同学说说做这道题的体会从而总结出:数量少的容易看出平均数的就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数量比较多不容易看出的,再用先合后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从中发现优化平均数的方法,提高思维敏捷性。
(二)歌咏比赛平均分
出示
要求算出1号选手的实得分
师:打分最高的是多少分?最低分呢?不计算,你能估计一下1号选手平均得分在什么范围之内吗?猜猜1号选手平均得分是多少?
学生的答案在82到97之间
猜完列式验证自己的答案。
(出示评分规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来确定最后实得分。学生再算最后得分)
小结:平均数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的游戏规则,联系实际去思考来发挥它的作用的。我们学到众数,中位数时会进一步比较。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最大数和最小数的影响,为了公平起见,还要根据具体的游戏规则来算。从中也为日后学众数和中位数埋下伏笔。
(三)平均水深
老师这里有一道有趣的问题
一条河平均水深是100厘米,小明身高是140厘米,他想:在这条河里学游泳不会有危险。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小河平均水深是100厘米,如果深的地方超过140厘米,小明到河里游泳就会有危险。
(课件出示河的截面图)如果要在河边立一块警示牌,你会怎么写才能让人一眼看出危险性呢?(出示:最深处约250厘米)
出示最近溺水事故案例,希望同学们不要到河里去游泳,注意人生安全!
【设计意图】:平均水深这道题,用学生日常生活常识,知道一般河流水下深浅不一,利用出示截面图和建立警示牌起到警示作用,进而渗透安全教育。用典型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一种思维方式。
四、总结评价,感受成功。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从学生回答小结出:平均数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还学会了灵活应用两种求平均数的方法。
布置作业: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课本P44练习十一的第1、第2题。
课堂赠语: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存在。
五、板书设计
平均数
①移多补少
②先合后分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C组 :(6+9+3)÷3 D组:(2+6+8+4)÷4
=18÷3 =20÷4
=6(个) =5(个)
《平均数》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再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运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课件: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免费乘车。1.2米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呢?
2、学生质疑,说一说你的看法。
二、新授。
1、解决疑惑。
学龄前儿童,即0-6岁的儿童,而这就意味着0-6岁的儿童身高普遍不会超过1.2米,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调查一下0-6岁儿童的身高数据,但是我们无法确定一个准确数值,这就需要计算出数据的平均数来解决问题。
出示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具有代表性。
2、求平均数的方法。
出示课件:“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平均分
选手1 92 98 94 96 100
选手2 97 99 100 84 95
选手3 90 98 87 85 90
(1)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
(2)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3)按照上述的记分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
3、教授解题策略。
题中数据众多,无法直接比较,可以先求出每位选手的平均成绩,再进行比较,这样就容易排出名次。
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选手1:(92+98+94+96+100)÷5=96(分)
选手2:(97+99+100+84+95)÷5=95(分)
选手3:(90+98+87+85+90)÷5=96(分)
4、计算完毕请补充统计表,并排出最终名次。
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再认识
平均数的意义。
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平均数刻画一组数据特征的过程,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2.经历移多补少、先合后分、估算等多样化算法的讨论,会利用图形直观估计平均数,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
3.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参与热情,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套圈统计图(每组一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欲,提出问题
看套圈比赛的录像,出示统计图。
1、这幅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想一想,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产生求平均数的心理需求
(1)学生讨论交流哪一队套圈套得准一些。
(2)提问:怎样比才既合理又公平呢?
(3)揭示:要比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就是要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也就是平均数。
2.自主探索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先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学生讨论交流。
(1)通过移多补少,直观揭示平均数的意义
(2)揭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列式计算:5+9+8+6=28(个)28÷4=7(个)
这里的28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求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1)估一估
(2)算一算:11+4+8+2+5=30(个)30÷5=6(个)
这里的30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里用总数除以的是5而不是4?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这次比赛中,男生套得准一些。
3.理解平均数的范围
(1)比较
男生中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多?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少?
女生中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多?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少?
(2)提问:平均数会比这里最大的数大吗?会比最小的数小吗?
(3)小结:平均数是通过把多的部分移给少的部分,使大家都相等而得到的数,所以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三、拓展练习,深入理解
1.练习用“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求平均数
(1)出示校运动队三年级学生肺活量情况统计图(三名学生)
提问:你能算出他们的平均肺活量吗?
交流: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2)出示三年级部分学生肺活量情况统计图(四名学生)
提问:算算他们的平均肺活量。
比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平均肺活量比一般学生要大。
2.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1)出示游泳馆录像并配音:一天小明去学游泳,这个游泳池的`平均水深130厘米。小明心想:我身高145厘米,下水学游泳不会有危险。同学们,你们觉得他想得对吗?
(2)学生交流
3.利用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特点判断平均数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1)出示并配音:《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规定:心跳次数平均每分钟在120~200次为运动量适宜,低于120次为运动量过小,高于200次为运动量过大。
我们对小明在游泳过程中的心跳情况进行了统计。(出示:心率情况统计表)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心率(次/分)150160180170140
(2)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些什么?
(3)他平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不可能是下面哪个答案?为什么?
①130次②160次③190次
(4)根据平均数的这个特点,你能说出这个平均数的范围吗?
(5)小明的运动量适宜吗?
4.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1)出示一高一矮两名学生
指一指:他们俩的平均身高大概在什么位置?
(2)出示郭晶晶的照片和她与另一位体坛明星的平均身高的虚线(虚线比郭晶晶矮)
指一指:另一位体坛明星大概有多高?
(3)出示郭晶晶的照片和她与另一位运动员的平均身高的虚线(虚线比郭晶晶高)
指一指:这位运动员的身高大概在哪里?
猜一猜:他是谁?
(4)出示新浪网上的NBA排行榜
找一找:有平均数吗?
想一想:姚明的总得分比特里要高,为什么他们的均分却相等呢?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平均数》教学设计 篇六
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整理了平均数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到老师。
[
教学目标
]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
教学重、难点
]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
教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等
[
教学时间
]
1 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屏幕出示)看,三(1)班的几个男女生正在进行套圈比赛呢,他们每人套了 15 个圈,老师用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出了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初步引出平均数
问:你们的眼睛真亮!那根据这些信息你知道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吗? 猜猜看。
师:到底事实情况怎样?我们必须想个方法来说服对方,请你们开动脑筋, 有了想法后小组内相互交流。
小组讨论,教师行间巡视。
问:有结果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你认为应该比什么?
师:你觉得哪一种比法更加合理?说明你的理由。 指名回答。
师: 在刚才的讨论中, 我们明白了参加比赛的人数不一样多, 算总数不好比, 也不公平,就不能用这种方法。只有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女生平均每 人套中的个数,才能一比胜负。
(出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2.移多补少法。
⑴(出示:男生统计图)问:你能看图说说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小组里讨论一下。
(预设 :把张明的 9 个移 1 个给陈晓杰,1+6=7,张明还有 8 个,再移 1 个 给李小钢,1+6=7,最后大家都是 7 个。(生答,师演示) )
师:通过把多的移一些补给少的,使每个人都一样多。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 名字。
⑵你能用移多补少法看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吗?(生答,师演示)
3、先合再分
⑴提问:还有其它办法得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吗?
(生答,师演示) 会列式吗?板书:6+9+7+6=28 (个),28÷4=7(个)
师:这种方法是先怎样,再怎样的?也给它取个名字“先合再分”。这里的 28 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 4?不管用什么方法,最后都求出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 7个圈,反映了男生套中的平均水平。
⑵.求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出示:女生统计图)那么你会计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吗?自己算一算。 (指名答,师板书)10+4+7+5+4=30(个) ,30÷5=6(个)。
问:刚才男生中用总数除以 4,到了女生中,怎么就除以 5 了呢?(因为女 生是 5 个人) 通过算平均成绩, 现在你能比较出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吧?(出示:答:男生套得准一些。)
4、揭示课题。
(出示男、女生统计图)同学们,刚才我们算出男生每人套中 7 个,这个 7 就是 6、9、7、6 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出示课题:平均数)这个 6 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
5、理解平均数的范围。
(1)比较。 男生实际上是不是每个人都套中 7 个?把这 7 个跟男生实际套中的个数比一比,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 7 个多?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 7 个少? 女生中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多?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少?
(2)提问:平均数会比这里最大的数大吗?会比最小的数小吗?
(3)小结:平均数是通过把多的部分移给少的部分,使大家都相等而得到的数,所以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学习了平均数能为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让我们继续研究。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口答。 师小结:当数据较少而且数据之间相差不大时,适合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来算平均数。
2、想想做做第2题。
(课件出示) 快来解决小丽的问题吧。
问:这三条彩带中最长的有多长?最短的呢?这道题要求什么?想一想,你能不能估计出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在( )cm——( )cm 之间?当数据之间相差较大时,适合用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 学生尝试练习后评讲。 (实物投影)
3、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 看,篮球队员们的比赛多么激烈呀,你能解决这里的数学问题吗?
师:我们对平均数又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帮帮小明 吧!
4、95页练习九第1题。
怎么理解“平均水深110厘米”?想看看这个池塘水底下的真实情形吗?(出 示池塘水底)看来,认识了平均数,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真有不少帮 助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平均数,静静地想一想,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平均数,知道平均数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学会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五、拓展延伸
1、师:小玲参加歌唱比赛这是5位评委给她打得分,你能算算她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吗?
学生自主计算,全班汇报。
2、出示打分规则,再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