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教学设计(最新6篇)
班会课教学设计 篇一
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班会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班会课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加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因此,班会课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进行班会课的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班会课的期望和建议,从而确定班会课的主题内容。比如,如果班级中有很多音乐爱好者,可以安排音乐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果班级中有很多运动达人,可以组织体育比赛等活动。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可以让班会课更具吸引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其次,在班会课的教学设计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一起策划、组织和执行班会课内容。每个小组可以负责不同的环节,比如主持人、节目表演、文艺表演等,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心。同时,老师也要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在班会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可以邀请校外专家或学长学姐来给学生们讲解相关主题,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传统的讲解教学还是现代化的互动教学,都可以在班会课上得到很好的应用。
综上所述,班会课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和有效组织,才能让班会课发挥出最大的教育功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班会课教学设计 篇二
班会课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班会课成为了每位班主任的重要课题。
首先,在班会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选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符合他们成长发展需要的主题。比如,可以组织一次“健康生活”主题的班会课,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又如,可以组织一次“环保行动”主题的班会课,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通过选题的精心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其次,在班会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比如,可以组织一场“智力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又如,可以组织一次“才艺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在班会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比如,可以就当前热点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又如,可以组织一次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的来说,班会课的教学设计要注重主题选取、活动形式和思考引导,让学生在参与其中得到满足和成长。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和有效组织,才能让班会课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大亮点,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班会课教学设计 篇三
班会课教学设计 篇四
由于主题班会课的品德教育特点,主题班会课把认知、情感和行为确定为其三维教育目标,这符合品德认知、情感、行为三要素理论,符合主题班会促进人的道德发展的价值追求。
1.主题班会课的认知目标
主题班会课的认知目标是主题班会在学生品德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目标追求,由于我国学校德育是大德育,主题班会的主题非常广泛,因此,主题班会的认知目标也容易多而宽泛,试图以此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是,由于主题班会的时空限制性特点,班主任一定要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和班级文化特征和教育需要确定切实可行的认知目标,一定不要高大全和假大空。
2.主题班会的情感维度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动力系统,是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的桥梁,是品德结构认知、情感、行为三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所有的主题班会都要关注情感目标,并把情感目标作为主题班会目标系统的一个重要维度。此外,学生的道德情感还是道德情怀形成的基础,情感类主题班会可以把道德情感作为主要目标维度,以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怀。
3.主题班会的行为目标
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要实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最终形成学生的品德。 “主题班会课三维目标”是主题班会作为德育课的重要依据。
班会课教学设计 篇五
与文化课的课前预习生成问题、课中互动解决问题和课后拓展提升力能类似,主题班会课也应该有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课后落实阶段三个基本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班主任老师要根据班会主题为学生提供思考题目,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自主学习和思考,为主题班会的召开做好全员的认知准备。
比如,我们准备召开一个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思考:我们身边有哪些安全隐患?针对这些安全隐患有哪些建议?我们准备召开一个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可以提前让学生思考:你如何理解感恩父母?为什么要感恩父母?你感恩父母的突出行为表现有哪些?在感恩父母方面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课前准备阶段不是部分学生参与的“课前彩排”阶段,而是所有学生参与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阶段。
2.课堂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实现的主要功能是达成共识并提出行动目标,以便课后能够有效落实。课堂实施阶段是主题班会三个阶段中的中心环节,是班主任和学生在充分的课前准备基础上进行交往互动和对话交流的过程,是教师的价值引领和学生自主建构有机统一的过程,是主题班会认知、情感、行为目标集中达成的过程。
比如,一个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或者感恩父母主题班会中,师生在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班主任或学生主持人可以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和分享,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或亲子之间的共情,进而达成多主体在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方面的共识。 课堂实施阶段不是课前彩排之后的“汇报表演”,而是师生对话与互动过程中育人目标的自然达成。
3.课后落实阶段
课后落实阶段行为目标的落实是自然融合于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教育过程之中的,只不过是在主题班会召开之后进行的行为目标落实是一种有规划、有计划、有共识、有评价的落实,效果会更好。
比如,一个安全教育或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完成之后,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根据主题班会达成的认知目标和行为目标共识组织学生落实。每一位同学可以就某一安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落实,或就如何感恩父母提出几个切实可行的行动目标并付诸实施。
主题班会的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课后落实阶段三个阶段一环紧扣一环,共同完成主题班会的认知、情感、行为目标,共同促进认知、情感、行为有机统一的学生品格教育目标的实现。
班会课教学设计 篇六
活动目的:
1、体验感恩,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学生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
3、通过活动增强同学的合作意识,为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活动准备:
1、准备反映感恩的歌曲、图片、朗诵等等
2、准备有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出场宣布班会开始
学生齐诵唐代的诗人孟郊《游子吟》:
这首诗以富有感情的语言,比喻父母恩情深重,难于报答。正是父母对我们有似海的恩情,我们才要想方设法回报他们。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又是怎么做的呢?
二、收取并统计“感恩调查问卷”
做一个小调查,完成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数据统计,各小组汇报自己小组情况,随机抽取几位学生的答卷说明。
总结:从刚才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我们对父母的付出和家长的付出比较起来是多么微不足道啊!我们的家长,为了我们能接受好的教育,省吃俭用,日夜操劳!只要听到子女需要有关学习的资料,学校需要交什么的钱,穿什么样的衣服,家长们毫不犹豫地掏钱,而面对几十元一件的自己心仪的衣服却斟酌再三,这就是我们的家长。
三、回忆、感动——诉说父母的爱
同学们畅谈与父母的故事,讲述故事。
四、欣赏配乐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
配乐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三名同学朗诵)
五、感恩歌曲欣赏
六、感恩父母方案大搜寻
(学生发言)
总结:该说“谢谢”的时候大声说出来,不要把谢意在心底深埋。行动起来,用真诚的心回应真诚的心,用爱回报得到的关怀。回家之后将你所提的方案至少实施2条。
七、班主任总结发言
教学反思:
主题班会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它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实践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在设计《体悟亲情感恩父母》这一活动时,我课前让学生收集父母的一些基本信息,尤其是一些留守学生更要想办法了解父母近期的情况。然后,又让孩子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尝试、体验、感悟,从而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对父母了解甚少,进而产生亲近父母的意识。
在组织活动中,我注意让孩子在活动中锻炼自己,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比如,在交流活动环节中,孩子们通过思考、对比、写作,并在课堂上的展示,既能锻炼自己的勇气,又能在活动中悟理,使活动真正收到实效。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无穷潜力,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那么出色,我们真的看到了孩子在成长,我们也应该在活动中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