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精彩6篇)
数学《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小数的性质来掌握小数的基本运算规律。本文将介绍一堂关于小数的性质的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小数的加减乘除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推理,掌握小数的性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
1. 小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小数的大小比较;
3. 小数的加减乘除法;
4. 小数的性质: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数的应用场景。
2. 学习小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
3. 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法,通过实例演算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运算规律。
5. 学习小数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特点,并进行相关练习。
四、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3. 讨论与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能力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作业,评估学生对小数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评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能够在这堂小数的性质课上,掌握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数学《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小数的性质来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本文将介绍一堂关于小数的性质的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小数的加减乘除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推理,掌握小数的性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
1. 小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小数的大小比较;
3. 小数的加减乘除法;
4. 小数的性质: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数的应用场景。
2. 学习小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
3. 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法,通过实例演算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运算规律。
5. 学习小数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特点,并进行相关练习。
四、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3. 讨论与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能力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作业,评估学生对小数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评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能够在这堂小数的性质课上,掌握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数学《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八册第100—101页例1—例4。
【教材简析
】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在小数末尾添上一个或几个“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教学时,要通过比较、辨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板书如下:
(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观察比较,引导发现
1.让学生观察投影出示的正方形等分图(见下图),回答老师的提问:
(1)把这个正方形看作整数“1”,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0.1)这样的三份呢?(0.3)叠片演示由图(1)成图(2)。(板书:0.3)
(2)叠片演示由图(2)成图(3)后问:现在这样来分,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多少份?(30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板书:0.30)
(3)(再次演示叠片图(2)→图(3))小数由0.3到0.30,引导学生去思考: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2.引导学生观察等式“0.3=0.30”,从中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板书:
再要求学生从右往左看,发现: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3.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4.判断练习。
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 0.300 1.8000 500
5.780 0.0040 102.020 60.06
三、推理板书,指导运用
1.教师结合板书内容讲解性质的运用。
(1)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侯,例如,0.3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0.30=0.3)
化简下面各小数:
0.40 1.850 2.900 0.50600
0.090 10.830 12.000 0.070
引导学生说出化简后的小数是什么?(板书)
(2)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末尾添上“0”。(例如:0.3→0.30)
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
让学生同桌两人议论后答出。
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
最后完成如下板书: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及时释疑。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面的圈内涂上黑色)
化简102.020的结果是( )
12.2 12.02 102.0200 102.02
○ ○ ○ ○
要求学生回答: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判断题。(打“√”,错的打“×”)
(1)0.080=0.8 ( )
(2)4.01=4.100 ( )
(3)6角=0.60元 ( )
(4)30=30.00 ( )
(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让学生按顺序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下面的每组数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个“0”?这些0都在什么位置?
(1)3.09 0.300 1.8000 5.00
(2)0.0004 12.002 60.06 500
(3)0.090 12.00001 0.50605060 30.0
要求学生思考后,按顺序回答。
4.(1)改写。
原数
0.7
7
70
改写成一位小数
改写成两位小数
改写成三位小数
(2)连线。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
10.01 20.1 4 4.800 50.00 1.60
50 10.010 16.0 4.0 4.8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抽查评讲,检查全班练习效果。
5.做游戏。
(1)智力游戏。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500之间划上等号。(50变成5.0,500变成5.00)
(2)贴数游戏。让自愿参加的十位学生,每人拿一个数(卡片),教师板书“50.3”,要求学生在“50.3”的下面贴上与它相等的数,不相等的贴在旁边。
50.03 5.30 5.3 50.300
50.30 503 50 五十又十分之三
500.3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练习二十一第4、5题。
六、课堂小结
围绕性质的内容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运用,练习在游戏时达到高潮。整个教学设计的观点明确,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使学生步步深入地学好小数的性质。
数学《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的: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3.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前质疑
1、填空
1米=( )分米 1米=( )厘米 1米=( )毫米
2、我们在商店里看到的标价一般是这样的:手套: 毛巾:(课件演示)
提问:2.50元、3.00元各是多少钱呢?(2元5角、3元)
2.5 和2.50都表示2元5角吗?3和3.00相等吗?
引入:为什么会相等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课中释疑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线段图。
请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学生略加思考后马上提问,要求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演示:重合法比较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
板书并演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导入例1:
你能把它们都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的形式吗?必须体现它们的原先单位。
1分米= ( )米 10厘米=( )米 100毫米=( )米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演示:1分米是米,写成0.1米
10厘米是10个米,写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个米,写成0.100米
并板书:0.1米 0.10米 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间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很快回答后课件演示。并在他们之间加上等号。
我们还可以用重合法比较一下。(课件演示)
(3)指导看黑板:
1分米 = 10厘米 = 100毫米
0.1米 = 0.10米 = 0.100米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等式,可以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什么地方多(少)0?在这个小数的什么位置?多(少)0还可以怎么说?
末尾添上“0”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小数 0.1米=0.10米=0.100米 大小不变
末尾去掉“0”
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三、巩固运用、交流反思
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比较0.30和0.3的大小。(用你喜欢的颜色在课本上分别表示出0.30和0.3)。
2.出示例2:把0.70和105.0900化简。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提问:0.70你认为可以怎么化简才能大小不变?
(2)学生自己完成。指名回答,让其说说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3)为什么105.0900的5左边的0不能去掉呢?(强调小数的性质中"小数的末尾的0"。)
(4)练习: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0.40 1.820 2.900 0.080 12.000
回答后小数末尾的0红色闪现。
问12应该去掉0后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表示?
强调:12去掉0后,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以把小数点也去掉。
过渡:同样,应用小数的性质,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3.出示例3。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想想可以怎么做?
(1)学生自己完成。
(2)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3能不能直接在后面添0?
(3)练习:下列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 18 0.06 700 3.0 4.90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2.现在知道刚才的标价为什么相等吗?
五、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第一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小数 0.1米=0.10米=0.100米 大小不变
末尾 添上“0”
末尾 去掉“0”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数学《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小数性质和数的改写、练一练,练习十一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改写成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或把小数化简。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或根据要求截取一个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指名口算练习十一第6题。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数的改写。(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
二、复习小数的性质
1、复习小数的性质。
(1)提问:小数的性质是什么?(板书小数的性质)谁能举例说明小数的性质?学习小数的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写出各数,然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
(3)做练习十一第7题。
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追问:为什么20末尾的0不能去掉?0.020里小数点后面的`。去掉,会改变小数大小吗?为什么?
2、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提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小数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板书:小数点右移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左移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观察每组数的排列,然后指名口答。追问:如果把一个数扩大或者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怎样移动小数点?
(3)做练练第3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依次写出各题得数,然后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4)做练习十一第8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三、复习数的改写
1、复习数的改写。
(1)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把第(1)、(2)题做在课本上。提问第(1)题的结果,老师板书。提问:怎样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为什么要这样改写?提问第(2)题的结果,老师板书。提问:怎样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指出: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相应地添上万或亿作单位,也就是先把一个数缩小一万倍或一亿倍,再写上万或亿作单位,这样原数的大小不变。有时,根据需要往往要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写近似数一般是看保留位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人的方法求出近似数,并注意近似数要用约等号。
(2)把3.24956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是多少?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要求说明怎样想的。强调保留三位小数时要写出末尾的0,以表示精确度。
2、做练习十一第10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第10题,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板书。注意讲清第(3)题怎样想的。追问:0.5万就是多少?0.6万呢?0.38亿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谁来说说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
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怎样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怎样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9题。
数学《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准备:
课题:比大小(二)
内容:小数的性质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比较大小。1.26( )2.03 0.23( )0.31
2、0.2( )0.20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与应用
1、第10页试一试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2、3题。
4、阅读。《你知道吗?》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图一图、比一比,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并能熟练的应用这一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