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
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一
在练习课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出符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下面我将以英语口语练习课为例,分享一套教学设计方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英语口语表达方式,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表达方式进行简单交流。
2. 教学内容:
(1) 自我介绍:学生学习如何用简单的英文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等基本信息。
(2) 日常用语:学生学习一些日常用语,如问候语、感谢语、道歉语等。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练习,让学生在情景中应用所学口语表达方式。
3. 教学活动:
(1) Warm-up:教师用英文问候学生,引导学生用英文回应。
(2) Presentation:教师用简单英文自我介绍,然后让学生模仿。
(3) Practice: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情景,如在商店购物、在餐厅点餐等。
(4) Review and feedback: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
4.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听说练习的成绩等,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填写反馈表,收集他们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
这套英语口语练习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二
在练习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下面我将以数学练习课为例,分享一套教学设计方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1) 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基本解题方法。
(2) 应用题: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 教学活动:
(1) Warm-up:教师设计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Presentation: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示范解题过程。
(3) Practice: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Application:学生分组解决一些应用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5) Innovation: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分享不同的解题方法。
4.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逻辑、解题方法等,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互相学习和交流。
这套数学练习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三
练习课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新授。
(1)第39页第8题。
(2) 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3) 第40页第10题。
怎样数比较快呢?
(4第40页第11题。
独立完成。
(5) 第40页第12题。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约分的含义和方法,掌握最简分数的特征。
2.能力目标:很快找出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进行约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约分的含义及依据,从而掌握约分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9和18 15和21 7和94和24 20和28 11和13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你的依据。 8/24=4/()=()/3
5/9=()/18=15/()
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游泳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实验小学正在举办春季运动会。让我们一起到游泳场观看一场激烈的百米
游泳比赛吧!(播放游泳比赛录像)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两个同学,一个认为他游了全程的75/100,另一个认为
他游了全程的3/4。这两种说法是一回事吗?为什么?下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组1:我们组认为75/100=3/4,我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75/10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5,得到3/4。75/100=75÷25/100÷25=3/4。 组2:我们组也认为75/100=3/4,3/4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5,得到75/100。3/4=3×25/4×25=75/100。
2、小兵在这次比赛中已经游了60米,他游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生1:60/100 生2:他游了全程的6/10.生3:也可以说是3/5.
3、那么60/100 6/10 和3/5这3个分数有什么关系?
4、同学们刚才我们把75/100化成3/4 。60/100 化成 6/10和3/5。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约分。(板题:约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约分。。
5、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前面接触的这些分数,想一想后面的一组分数有什么特点?小组内说一说。
6、哪个小组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7、像 3/4 3/5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板书)
8、师:哪位同学还能再举出一些最简分数的例子?(学生举例,全班判断。)
9、练一练:
(1)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分母是10的真分数中,最简分数有哪些?(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0、试一试: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 24/30化成最简分数,
11、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如何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的?
12、根据同学们的约分方法和过程下面小组内讨论一下,
(1)一般怎样约分?
(2)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进行约分?
(3)约分要注意些什么?
(4)怎样书写?
13、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观点。 生1: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一步一步去除。 生2: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生3:注意约分一般约到结果是最简分数为止。 生4:我们小组认为采取划线去除的方法更简洁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5面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先判断哪些是最简分数,再把不是最
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2、86页第2题。
3、86页第4题.
4、一盒蛋黄酥,哥哥分得3/5盒,弟弟分得4/10盒,谁分到的蛋黄酥比较多?(用两种方法解答)
5、动脑筋:
有一天,蛋糕痁的老板想招聘一名服务员,来应聘的人还真不少。老板准备了一个磨盘大的蛋糕,要求应聘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切出这块蛋糕的 45/60。大家都觉得这位老板在故意为难大家,因为认磨盘大的蛋糕要完整地切出它的45/60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何况还要在2分钟内完成。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有个小伙子走到蛋糕前,用了一分钟的时间把蛋糕切了下来递给了老板,大家都愣住了。你知道小伙子怎样切的吗?
(四)、全课总结
1、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问?篇三:小学五年级约分教学设计 课题: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约分》 教学内容: 最简分数的意义和约分的意义。(教材第84页例3、教材第85页例4及教材第85页“做 一做”)
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学会看线段图,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2、 能根据题意用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看线段图解题
1、口述线段图意义。
2、要求列出算式。
3、小结(两种解题思路)。
二、应用题练习
1、一袋面粉重15kg,一袋大米的重量事面粉的4倍。大米和面粉一共重多少千克?大米比面粉重多少千克?
要求: 1、先画出线段图。
2、列出算式并解答。
3、思考: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2、小白兔拔了28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少拔6个。它们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少拔多少个萝卜?
要求:1、先画出线段图。
2、列出算式并解答。
3、思考: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三、课堂练习
1、红花有32朵,绿花的朵数是红花的5倍。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红花有32朵,绿花的朵数比红花朵5朵。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p44—45.5、6、7
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六
上课意图:学生在学完“除法的初步认识”后,很多孩子在解决问题时都是直接利用乘法口诀计算,对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不够明确。例如,同样是用15÷3=5这道算式计算“一共有( )个桃子,平均放在( )个盘子里,每份( )个”和“一共有( )个桃子,每个盘子里( )个,分成( )盘”时,对两题的理解混淆不清,即对于“将谁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求出的是几份”这些问题理解不透。这节课,我们将试图沟通“除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减法是一种“分”的运算,而除法又是“分”中的“等分”运算,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把知识教“薄”。
教学目标:
1.梳理比较“等分除”与“包含除”,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经历自主表征的过程,在对比中沟通减法与除法的联系。
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深人理解除法的意义,沟通减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小磁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质疑,自主表征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除法。(板书:21÷3=口)等于几?怎么验证它是对的?
引导学生画一画、分一分、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在作业纸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画一画、分一分、算一算的表征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在交流比较中进一步明确算式表达的含义。)
二、沟通交流
1. 交流反馈自己的想法
(1)乘法口诀
(2)分一分,投影展示学生分一分的情况。
把21个圆平均分成3组,每组7个。小磁片展示,板书:21÷3=7(个)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
把21个圆,每组分3个,能分7组。小磁片展示,板书:21÷3=7(组)
2. 辨析,理解除法意义
师:两道算式中的“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对照两幅图说一说。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呢?可以用减法算式表示吗?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减了几个3?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注重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对比中,让学生直观感知两个“3”的不同意义,进一步明确“包含除”和“等分除”的联系与区别。)
3.对比,沟通减法与除法的联系
师:观察减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这两道算式之间有联系吗?
小结:每次减3,减了7次等于0,说明21里面有7个3,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相同的数,就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你们更喜欢哪种表示方法呢?为什么?
现在,我们从21个圆片中每次移走不同个数的原片,(第一次拿走4个,第二次拿走5个,第三次拿走6个,第四次拿走6个)你能用一道减法算式表示吗?
这道算式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同一题材的情境便于比较,有利于直观感受数学事实,有助于学生感悟除法和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呈现的答案,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除法和减法的关系桥梁,突破了难点。)
三、编题,巩固意义
自主编题
根据21÷3=7,你能编一道数学问题吗?
小结:不管是分什么,只要每份分得一样多,我们都可以用除法表示,除法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打开思维,用生活中的实例表示21÷3=7,进一步巩固出除法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把握除法的本质)
四、总结,回顾意义
学了这节课,你对除法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及时梳理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结合板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