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渔家傲》教学设计【精选6篇】

范仲淹《渔家傲》教学设计 篇一

范仲淹《渔家傲》是一首描写渔民生活的诗歌,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真实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乐观。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导入活动,让学生了解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通过展示范仲淹的相关资料、介绍宋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分段讲解的方式,逐段解读诗歌的内容和意义。比如,我们可以先讲解诗歌中渔家生活的真实描写,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乐观;然后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描写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情感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的韵律和情感。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诵诗歌,通过朗诵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可以通过情感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发表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范仲淹《渔家傲》这首诗歌,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乐观,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范仲淹《渔家傲》教学设计 篇二

范仲淹《渔家傲》是一首描写渔家生活的优美诗歌,通过对渔民生活的真实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乐观。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这首诗歌,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诗歌背景介绍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通过展示范仲淹的相关资料、介绍宋代的社会文化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诗歌赏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可以通过分段讲解的方式,逐段解读诗歌的内容和意义,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诗歌的美和力量。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情感表达和创作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可以让学生通过诗歌朗诵、情感表达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范仲淹《渔家傲》这首诗歌,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乐观,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

范仲淹《渔家傲》教学设计 篇三

  一、回顾有关范仲淹的作品及生平简介:

  1、背诵《岳阳楼记》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简介: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江苏省]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著有《范文正公集》

  二、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分组比赛交流]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学习《渔家傲》:

  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1、自读欣赏,体会词中韵味,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2、小组赏析讨论,理解词中意境:

  3、讨论:词的上阕下阕各写什么?

  4、创造性的赏析上阕:[可进行口头描述或书面描写,将范仲淹笔下的塞外边关图扩写出来]

  赏析: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写景]

  [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口头笔头训练,互相补充]

  塞下秋来风景异:[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其感受定有不同]

  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

  并从三处来体现:[分写]

  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

  ①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视觉上悲凉]“塞上燕脂凝夜紫”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风掣红旗冻不翻”

  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

  ②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

  [听觉上的震撼]“角声满天秋色里”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想象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势,体会战士的感受]

  ③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欣赏]

  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赏析:下阕抒写征人思乡之情:[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

  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

  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范仲淹《渔家傲》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

  品味赏析体悟

  学法指导:

  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竞赛法。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一、导语设计

  让学生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不同的两首古典音乐,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

  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

  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味

  板书课题:《渔家傲秋思》

  二、新课

  (一)读听听

  1.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节奏感情意境

  试试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节奏感情)

  个人表现读(生品评:…..)

  理解性的齐读一遍(带着感情读出气势)

  (二)品

  3..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完善

  雁去长烟

  落日边声

  千嶂城闭

  我看见了一幅--------------------------图(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城戍边图)

  4.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

  明确:异寒异声异势

  5.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明确:荒凉萧瑟肃杀

  5.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悲凉寂寞孤独思乡

  6.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我从----------------中感受到--------------

  (浊酒一杯思乡思亲)

  (燕然未勒使命责任爱国忧国)

  (悠悠羌曲无奈凄凉别愁)

范仲淹《渔家傲》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关键意象,来分析: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3、掌握边塞诗的内容特征。

  4、学习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抓意象,析意境,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屏幕显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

  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句诗的共同特点----描写边塞的风光或者是战争的,这样的诗叫做边塞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边塞词的名篇: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边塞看看那里特有的风光。

  二、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2.了解作者

  学生查阅资料解决。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让人惊叹。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词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

  三、整体感知:读听听

  1.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节奏感情意境

  试试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 (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节奏感情)

  个人表现读(生品评:…..)

  理解性的齐读一遍(带着感情读出气势)

  3.思考:初读此词,你感悟到了什么情感?

  4.翻译文意(学生将不会的提出来)

  译文:边塞的秋天风景独具,大雁匆匆向衡阳飞去。军号一响,马嘶车号随风起。群山深处,烟雾茫茫,残阳如血,城门紧闭。

  端起酒杯思念家乡,功业未建无心回去。羌笛声声寒霜满地,夜深人未睡,将军、征夫们头发变白,流下了眼泪。

  四、赏析上阕

  请学生读上阕(再读),其他学生思考

  (1)上阕写了何时何地的景色?可以用词中哪个字来概括这景色的特点?

  (2)与江南相比,边地风光“异”在哪里呢?

  “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3)分析意境特点:苍凉-悲壮(看图片)

  (4)这样的意境和下阕抒情有什么联系呢?

  [插入写作背景:

  1038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1040年,因为守边官员贪生怕死,范仲淹主动要求调到军事要地延州(今陕西延安),主动挑起了这保民卫国的重担,希望能击退外敌。此词即作于出任延州时。]

  赏析下阕(品情感)诗人的情感集中体现在哪个字上面?明确:泪这一“泪”字包含了哪些情感?体现在哪些诗句中?明确:流下的是思念家乡的泪,更是功业未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全诗核心句

  分析: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请学生读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羌笛悠悠霜满地”和上阕的意境照应,奠定“凄凉”的情感基调。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所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后句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止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而哀伤流泪。

  过渡:文中,作者和将士们为了祖国的边疆不受侵扰,远离家乡和亲人,舍小家,顾国家,连“衡阳燕去无留意”,可将士们仍“燕然未勒归无计”直到“将军白发征夫泪”,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换来了家人的幸福,祖国的安定,所以,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应感谢前辈们,尊敬为我们创造幸福的人们,把学习搞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报答祖国的培养。

  五、拓展

  在和平时期的战士们又是如何来实现自己报国理想的?

  六、课堂检测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七、作业

  1.根据今天学习的情和景的关系,请同学们仿写一首诗:

  开头句:——秋来风景——,

  范文:家乡秋来风景丽,

  稻熟果香喜气溢。

  四面歌声连连起,

  院子里,

  高粱麦穗挨墙砌。

  2.请以“深秋戍边图”为题,用自己的语言将《渔家傲》改写成一篇短文。

  八、板书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上阕写景千嶂孤城

  (异)长烟落日

  渔家傲范仲淹↓借景抒情

  家万里-归无计

  下阕抒情

  (泪)羌管悠-霜满地抒发思乡报国之情

  苍凉悲壮,沉郁雄浑

  九、教学反思

  本课堂重在理解词的意境,感受词人的爱国凄凉沧桑之情。然而在引导学生理解的过程中有些不尽人意,对词人的内心凄凉之感没有深入理解。课反还需做补充引导。

范仲淹《渔家傲》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词的大意,感受词中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品味词的语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3.体会作者豁达的心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树立正确且积极的人生观;体会词中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大意,背诵并默写整首词;品味词的语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感受词中富有想象力的语言。体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传达的是不为任何纷扰所动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抒发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这两句千古名句皆出自范仲淹所作的《岳阳楼记》,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拥有崇高理想和博大胸怀之人。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一首词《渔家傲》,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伟大的词人。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作者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叛乱性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三、复习有关词的基本常识。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歌唱。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调或词牌,每个词调都有限定的句数、字数、句式、声律;词的篇幅长短不一,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词的段落也有数种,一段的称为单调,两段的称为双调,三段或四段的称为三叠或四叠,其中以双调者为多,通常把双调词的第一段称为上片、前阕或上阕,第二段称为下片、后阕或下阕;词的句式或整齐,如《浣溪沙》,或参差,如《渔家傲》,但绝大多数词调的句式长短不齐,短者仅一字,长者达十一字,因此,词又名长短句。

  四、落实字词。

  五、朗读词。

  1.教师范读,纠正字音。

  2.学生自读,感悟文义。

  3.学生齐读,加强理解。

  六、理解词。

  1.范仲淹所作的《渔家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致?从哪句词体现出来的?

  描写的是边塞之景,“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塞下”交代了写作的地点,“秋来”写了时间。“风景异”概括了这里景致的特点。

  2.词分为上阕和下阕,本词的上阕以“异”字统领全文,词中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里着重表现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与中原大不相同。

  (1)雁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塞之地的荒凉。

  (2)号角凄厉。“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夹杂着风吼、马嘶的声音,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

  (3)重山叠嶂。交代了他们所在的地理位置,坐落于群山之中,处于偏远之地。

  (4)孤城紧闭。“孤”不仅仅交代所在城池的环境,也是自身心境的写照。“闭”写出“孤城”的冷落、警戒气氛,呈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

  3.下阕则围绕一个“情”字展开,结合语句体会词人当时的情感。

  (1)思乡之情急切。“浊酒一杯家万里”,“浊酒一杯”,举杯消愁,消思乡之愁苦;“家万里”,可是家却在万里之外,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显急切的归家之情。

  (2)建功之心强烈。“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山名,即杭爱山,今蒙古国境内。汉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后汉书和帝纪》)。词意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然而要取得胜利,更为不易。由此可以体会出作者的爱国之情。

  在这双重情感的积聚下,使人夜不能寐。“羌管悠悠霜满地”,于是听到羌笛悠扬的声音,看到寒霜满地的景致。“将军白发征夫泪”也体现出将士们长期驻守边塞的劳苦和感伤之情。

  4.小结。

  本首词着力渲染边塞的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情绪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的意志。此词首开边塞词之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它标志着北宋词风转变的开端,成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

  七、布置作业。

  背诵《渔家傲》。

  板书设计

  渔家傲

  范仲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明月为主题吟诗作赋,大量的咏月诗词不断涌现,请回顾我们曾接触过的有关月亮的诗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在中秋佳节,遥望明月,词人苏轼感慨良多,遂写下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体会作者是如何借月抒怀的。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开创了豪放派词的先河,并精通棋琴书画,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字子由)被世人称为“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水调歌头》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遭受贬谪,经历十分坎坷,与此同时与他弟弟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

  三、朗读词。

  1.教师范读,纠正字音。

  2.教师领读,落实读音。

  3.学生自读,感悟文义。

  4.学生齐读,加强理解。

  5.指名朗读,强化记忆。

  四、理解词。

  1.请在本首词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为众人知晓,并流传甚广。根据写作背景我们知道,当时苏轼与弟弟已六七年未见,他们饱受离别之苦,这句应饱含作者一种美好的祝愿,希望兄弟二人的情谊天长地久,借此抒发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2.此句除传达一种美好的祝愿之外,你还读出哪些内涵?让我们结合前文词句详加赏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人问月问天,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之所以向往是由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政治失意,故寄希望于天宫,并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诗人要乘风归去是想离开现实直奔天宫而去,幻想借此忘掉一切。但“又恐”,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月下起舞令词人陶醉,这里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生活的美好。此时,天上和人间,理想和现实,使他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欲登琼楼玉宇,却又留恋美好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此句写景表现出作者因为思念而心绪不宁、辗转难眠的情景。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现作者对月亮的埋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与弟弟天各一方的遗憾和无奈。所以作者用人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这一自然的普遍规律来自我安慰,自我释怀。在安慰的同时也传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既然人世间有许多离别、不圆满的事情,就希望天下所有与他境遇相同的人都能平安,虽远隔千里,亦能感受到彼此的真情,享有美好的月色。

  3.小结。

  此时作者的情感并未拘泥于兄弟之情,而是延展开来,以此祝愿天下人,更加突显其博大、豁达的胸襟。

  五、拓展延伸。

  积累以下苏轼的两首诗词,可选取感兴趣的一首加以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六、布置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

相关文章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多媒体教学质量控制研究(精选3篇)

从多媒体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体现、主要内容、推行步骤及建立以多媒体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多媒体教学质量控制策略,为高校领导层制定...
教学资料2018-02-04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多媒体教学质量控制研究(精选3篇)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优选6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资料2011-01-07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优选6篇)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优选6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普罗米修斯...
教学资料2015-02-07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优选6篇)

《aoe》教学反思(优质6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aoe》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aoe》教学反思 篇1  一...
教学资料2015-03-09
《aoe》教学反思(优质6篇)

感动的事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优选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动的事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
教学资料2015-07-04
感动的事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优选3篇)

《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设计(精彩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林黛玉进贾府》的...
教学资料2015-02-04
《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设计(精彩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