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七年级上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隐含的道理和思想,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

1. 初步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导学:让学生先阅读课文,了解大意,然后老师进行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

3. 分段教学:将课文分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每段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4.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5. 反思总结: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引导他们将课文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四、教学方法

1. 听说读写结合: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方面得到了提高,但在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还有待加强。下一节课将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

七年级上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隐含的道理和思想,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

三、教学过程

1. 初步导入: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导学:让学生先阅读课文,了解大意,然后老师进行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

3. 分段教学:将课文分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每段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4.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总结反思: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引导他们将课文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四、教学方法

1. 听说读写结合: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方面得到了提高,但在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还有待加强。下一节课将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

七年级上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由事推理的记叙方法。

  2、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4、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掌握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文章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由事推理的写法。

  【教学目标】

  多角度阅读,多方面探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和生活哲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朗读、复述把握课文情节,设疑探讨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吗?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板书题目、作者)。刚才这个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选入教材时做了删节。作者讲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到底作者小时候发生过一件什么事,可以使他在长大之后,勇于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

  二、检查预习

  1、集体朗读课文,给段落标上记号,并把文章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启示四个部分。

  2、就故事情节要素组织学生抢答,以巩固识记:

  ⑴ 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提示:费城。

  ⑵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提示: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⑶ 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

  提示:5个。

  ⑷ 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提示:内德、杰利。

  ⑸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提示:约20米;约7米。

  3、复述(简洁地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也就是作者在童年的这一段经历)。

  4、记叙顺序:顺叙、倒叙还是插叙?

  提示:顺叙。

  5、文章结构(提问)。

  板书:

  起因──别出花样,去爬悬崖(1~6段)

  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7~15段)

  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16~22段)

  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23段)

  6、字词学习:

  ⑴ 给加粗的字注音:

  耸立 啜泣 纳罕 头晕目眩

  垂直 崩土 蓬乱 狭小 胸腔

  ⑵ 按拼音填空:

  xuán yá jiè qiào bì guàn ( ) 训( ) ( ) ( )木 lín xún lǚ 瘦骨( ) ( )次

  ⑶ 多音字注音:

  闷热( ) 动弹( ) 颤动( ) 日晕( ) 烦闷( ) 弹子游戏( ) 颤抖( ) 晕倒( ) 折断( ) 折本( ) 折跟头( )

  ⑷ 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耸立:高起,直立。

  迂回:曲折、绕远。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嶙峋:形容人瘦削。

  三、主旨研讨

  1、从课文内容看,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提示:联系结尾的议论来理解: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提示:你只要是想着你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是可以闯过来的。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提示: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步战胜了小论南,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提示: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多角度阅读,就文章的人物、情节、写作手法等提出自己有创意的解读角度。

  〖教学过程

  四、课文研讨

  1、局部品味,问题分析:

  ⑴ 分析心理活动描写:

  第二部分:当我被弃于悬崖,我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找出描写作者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的词句:

  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心惊肉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后悔,以及强烈的恐惧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

  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要分别读出父亲平静的宽慰的、我惊恐的和叙述者从容的不同语调来。(学生朗读,教师评点)要求学生概括出爬下悬崖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最初:毫无信心(我不下去!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萌发(这似乎能办得到。)

  随后:信心大增(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最后:巨大的成就感(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

  整个变化过程有层次而令人信服。

  板书: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走下悬崖

  毫无信心──萌发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

  ⑵ 文中第二、第三部分的两个啜泣(14段和22段中)是否一样?

  提示:不一样。表面都是哭泣,其实截然两样: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⑶ 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朗读第四部分找出答案。

  ① 这部分回答了以上经历中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提示:经验有两层意思:一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二是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② 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提示:屡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课文中用屡次发现强调这经验的普遍意义。

  2、以小见大、由事推理的写法:

  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成为一笔精神财富。善于感悟,写作文,也有东西可写,在不起眼的题材上也能写出好文章。

  板书:

  小悬崖:不着眼岩石──走一步再走一步──巨大的成就感

  大人生:不害怕困难──积小胜渐成大胜──取得成功

  3、指导多角度地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⑴ 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提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做出合理的评判,也鼓励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学生在喜欢的人物中选择父亲和我,都应视为正确的,关键是把喜欢的理由说足、说全,可互相补充。不喜欢的人物可选在我困难时嘲笑我的孩子,这一点比较简单。

  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可能有的同学喜欢他,有的不喜欢他,引导学生评论他做得对的和不好的方面。这样来谈,针对性可能强一点。

  ⑵ 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

  提示:杰利:如果我是杰利,我会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更多的朋友。四个孩子一定不会让杰利帮我,而杰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这几个玩耍的朋友。所以杰利虽然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这也说明杰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为这么点悬崖,我总会下来的。再说,他一时也帮不了我。天越来越黑了,见我没回来,杰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我父亲,寻求大人帮助,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杰利虽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四个孩子:我感觉四个孩子的人品有问题。当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讽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险的石架上,这也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他们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简直可恶至极。

  ⑶ 把我的父亲和母亲进行对比,两者的教育方法有何不同?

  提示:父亲角度: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上石架把儿子抱下来,而是让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这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孩子百依百顺,那只是让他更加娇气,一生一世都软弱无能。有句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只有在磨练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练的只是土块、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对孩子负责的真正爱孩子的父亲。

  这是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亲。父亲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抱孩子下来,但他不这样做,而是引导孩子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其实,父亲这样做是想给孩子一份经验,一次锻炼,一个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难的勇气。这是父爱的一种多么明智的体现,是真正的父爱。他在父亲的眼里,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比生命更重要,因为,父亲知道,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同样,被溺爱的孩子是经不起考验的。

  母亲角度:慈母多败儿。这位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在母亲的庇护下,我变得非常懦弱。如果杰利通知的是母亲的话,可能她会声嘶力竭地叫我别动,吓得脸色苍白,神经兮兮的叫了一大帮人来。之后母亲可能不允许我跨出家门半步,不准我与杰利玩。从此,世上多了一个废物,少了一个作家。

  哪一位父亲不爱自己的子女。这位狠心的用心良苦的父亲以独特的方式在我的生命中注入自信的琼浆,熔铸了我直立的腰杆。他给孩子的不只是一个健康的躯体,还给了孩子一个自信的灵魂。这对孩子的一生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在感受伟大母爱的同时,也要多理解这份严厉的深沉的父爱。

  ⑷ 课后的研讨题目: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你会怎么做?

  提示:培养学生患难与共的爱心,激励勇敢精神。

  ⑸ 比较阅读: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提示:两篇文章都提到如何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山的那边》告诉我们人们要实现远大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战胜失望,征服所遇到的任何困难。在困难面前,不要气馁,要坚持到底,成功就在终点等你。而《走一步,再走一步》则着重讲,遇到困难,要勇敢迈出第一步,而且要学会把困难分解,逐步克服。

  五、课外作业

  1、背诵最后一段。

  2、做好知识积累,包括字词和语句。

  3、《每日五分钟》第2课。

  4、预习第3课,收集有关生命的事例或是名言警句,上课提问。

七年级上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掌握灌、峭、嘲、纳、翼、遥、攀等7个字。

  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论理及其详略安排。

  教学难点:记叙文中如何以实寓虚,即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我”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坚毅精神。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积累,开拓视野

  师出示名言,生齐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诗歌《在山的那边》,让我们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其实,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呢还是迎上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

  三、检测字词,扫通障碍

  1、找一位学生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生领读;师纠正。

  2、教师点出一些词语,由学生造句:心惊肉跳、啜泣、头晕目眩。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先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人生经历?作者又是用哪句话来结束这一人生经历的讲述的?试从文中找出。

  2、从这一经历中,作者领悟到了一些生活哲理,它集中体现在哪个段落上?

  五、研读课文,培养能力

  1、生默读讲述“脱险”经历这一部分,准备复述。

  2、师引导学生如何复述故事性文章;师出示复述要求:

  A、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B、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C、尽量用自己的话。

  3、复述课文,师生点评。

  4、师找出一些语句:“嗨,慢着”;“我没法──”;“再见!”;“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不用客气。”;“我下不去!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看见了。”然后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出示朗读要求:

  A、用普通话,做到字正腔圆;

  B、明晓词语和词组,做到停顿恰当;

  C、揣摩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5、生朗读;师点评。

  六、延伸拓展,开发思维

  1、师提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件事虽已过去了,但作者却从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试用文中的话表明这一哲理。

  2、怎样理解这一哲理?

  师点拨,启发学生联想:以爬山为例,将爬上山顶的大目标化为爬山途中一个个小目标;以学习为例,树立短期目标,进而连缀成为长远目标……

  3、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生分组讨论2、3问。

  七、课后小结,提出希望

  师送学生一首诗──《一步》:一步走不完长征路/长征却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顶/一步却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请珍重你的每一步。然后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故事:遇险──脱险

  哲理:把困难分解再去克服

七年级上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的】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品味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文意。

  2、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体味人生哲理,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教学难点】

  1、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哲理。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爱拼才会赢》导入。

  同学们,正如歌曲所启示我们的,人生的路途总是从坎坎坷坷中走过来的,“试一试就能行,拼一拼就会赢”是应对一切艰难险阻的积极有为的心态。美国作家莫顿亨特从自己童年时一次“脱险”的人生体验中,获得了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他讲述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中,去获取丰富的教益。

  二、作者简介

  (参看注解)

  三、朗读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情节。要求:在阅读过程中,既要特别留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重要信息,又要把握阅读速度,大致在5分钟内完成。

  就故事情节要素组织学生抢答,以巩固识记。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提到名字的是哪两个?

  (4)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5)事情的结果怎样?“我”怎样脱险的?

  2、课文“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故事情节分作“冒险”和“脱险”两部分,指名学生分别叙述两部分的内容。

  复述提示: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来复述,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复述要求:不能照着课文读,要用自己的话来说,尽量做到尊重原文,绘声绘色。

  3、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和注解解决。

  ◎学法指导:

  ○1要养成读书勤动笔的习惯。

  ○2读书方法:圈、点、勾、画、评、注

  4、教师范读课文片断。

  5、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6、作者在这次“脱险”中得到了什么感悟?请在文中划出来。(此即为全文的主旨句)

  四、讨论交流:

  读完后,你有什么感想?

  五、齐读

  课文最后一段,背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进一步预习“脱险”部分,思考:○1我的信心是怎样变化的?○2你同意文中父亲的做法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已经大致熟悉了所记叙的事件,初步领悟了的主旨,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研读最精彩的部分,再进一步领会主旨。

  二、重点研读“脱险”部分。

  1、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2、思考、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的语句,想想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16自然段“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烘托我恐惧的心理,为下文写“脱险”作铺垫。)

  ○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不要小看这“一小步”,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父亲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从尝试中获得成功,获得信心,变得勇敢起来。我们在困难面前要敢于挑战,敢于尝试,才能克服困难。)

  ○3“我”心理是怎样变化的?划出有关语句。

  (提示:“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害怕)(有了信心)(信心大增)(成功后的喜悦)

  ○4文章分析到这里,谁能说说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提示: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小步一小步地解决,困难就不大了。)

  三、拓展探究。

  1、你同意文中的父亲的做法吗?为什么?

  (学生答同意或不同意均可,关键在于言之有理,一般倾向于同意父亲的做法。爬上石架的“我”,上不去,下不来,陷入绝望、恐惧,父亲并没有用梯子上去救护,而是鼓励、指导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他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富有教益的方法使孩子获取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如果当时来的不是父亲,而是母亲,试想像一下,她会怎样做?为什么?

  3、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杰利值得“我”称之为“最要好的朋友”?

  4、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样对待的?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四、课堂小结:

  “我”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获得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由此可见,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义的,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做人也好,学习也罢,如果像作者那样,不断思考,因事推理,你的思想将会闪现理性美的光芒,你也将拥有一个高质量的人生。

  五、布置作业:

  在心理描写上值得我们借鉴的,尤其是“脱险”部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把作者的心理变化刻画得非常精彩,请同学们写一段心理描写的话,例如发试卷前的心理,来学校报到前的心理等,写在随笔本上。

七年级上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在默读和朗读的基础上掌握生字新词,积累语言,并能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品味文中重难点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正确把握的思想内涵。

  3、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

  重点难点:

  重点在于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落实(复述、多角度阅读);

  难点是对最后一节的理解及对文章主旨的正确把握。

  教学方法:

  读、说、议结合,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中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看谁能最先从课文中找到作者小时候的那段经历给他的启示。齐读找到的句子。

  2、那么,这到底是一件怎样的小事呢?默读课文,准备抢答与复述。

  先明确复述要求。学生先讲,教师补充:

  (1)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注意详略)。

  (2)复述要求:要抓住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注意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3、学生用5分钟时间默读课文。

  4、抢答:

  (1)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4)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5、复述课文(可分“冒险”与“脱险”两部分),师生共同评议,注意如何突出文章重点。

  6、结合复述穿插字词教学。

  7、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并特别注意复述中疏漏的重点字、词、句。

  三、交流探讨:

  教师出示课文主旨研讨题: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3)故事蕴含了什么生活哲理?

  四、小结:

  在人生道路上,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可以化整为零,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五、布置作业:

  1、巩固字词,朗读课文,熟读或背诵富有哲理的句段。

  2、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课文还给了你哪些启示?

  3、思考“研讨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字词。

  二、多角度阅读:

  同学们还记得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吗?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山姿,视角不同,进入视野的山的形象也就有了差异。同样,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章,也会有不同的感觉和发现,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可以着眼于某个任务,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请同学们积极思考,就文中的人物、情节提出自己有创意的解读角度。

  先确定角度(如:如何面对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的角度、如何和朋友相处的角度、父母应该如何教子的角度、做事应该量力而行的角度、鼓励人的角度等等),然后探究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加以整理、补充,如:

  (1)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

  (3)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4)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

  学生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三、体验反思:

  1、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2、读下面一段文字,你有何感受?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心理学家做过一次实验: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攻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继续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了。

  3、学生稍做准备,然后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

  步》这两篇课文一定带给了你很多思考。初中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想在这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四、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学生朗读《迷途笛音》,回答问题:

  文章当中的迪廷除了用笛音指引我回家以外,还有什么方式?他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你对他这个人又怎样的看法?你的生活中有这种人吗,请你举例。

  五、布置作业:

  结合课堂讨论内容,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写一篇读书笔记,或仿照课文的写法详细记述自己战胜困难的一件小事(注意心理描写)。

相关文章

《短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短诗三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
教学资料2019-09-01
《短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送客松【精选4篇】

送客松 送客松(送客松) “送客松”,黄山十大名松之一。送客松高4.8米,树龄约450年,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枝叶侧伸好像作揖送客,与名扬世界的黄山迎客松遥遥相对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目...
教学资料2015-06-03
送客松【精选4篇】

黑外科风云剧情介绍

在《外科风云》中,扬帆一出场就是仁合副院长、胸外科主任。而科主任的任务,不仅仅是看病救人做手术那么单纯,医疗、科研、管理都需要做到兼顾和平衡。对于扬帆这一角色是这样介绍:仁合医院胸外科主任,亦正亦邪,...
教学资料2012-01-07
黑外科风云剧情介绍

《云房子》教学反思(精彩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云房子》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云房子》教学反思1...
教学资料2012-08-01
《云房子》教学反思(精彩6篇)

助人为乐锦旗用语(优秀3篇)

助人为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闪光点,亦是做人的道德。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助人为乐锦旗用语(精选60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资料2011-07-09
助人为乐锦旗用语(优秀3篇)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实用3篇)

不知不觉已经从事小学体育教学有十余载,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为我们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掂量出我们的分量。我觉得课堂教学真的不简单,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但从中也学到一些东西和一些经验,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
教学资料2017-06-05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