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通用4篇)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篇一

秋天是北京最美丽的季节之一,也是最适合教学的季节之一。在这个季节,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体验到不一样的气候和景色。因此,本文将针对《故都的秋》这一主题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感受秋天的美丽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北京这座古都。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北京秋季的气候特点、植被变化和景色变化。老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北京秋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北京秋天的主题手工作品,如秋天的树叶、北京的景点等,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秋天的特点。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户外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北京秋天的美丽。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北京的一些公园、景点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眼看到北京秋天的景色,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如拍照比赛、写生比赛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秋天的美丽。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这座古都。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北京秋天相关的互动游戏,如秋天的谜语、秋天的歌曲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感受北京秋天的美丽。通过这些互动游戏,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对北京秋天的了解,还可以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秋天的美丽,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感受北京秋天的美丽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古都的魅力。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篇二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季节。北京作为中国的故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景,尤其是在秋天,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因此,本文将针对《故都的秋》这一主题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感受秋天的美丽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北京这座古都的魅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朗诵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北京秋天的诗意和浪漫。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描写北京秋天的诗歌,如《秋思》、《秋夜》等,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通过诗歌朗诵,学生可以感受到北京秋天的诗意和浪漫,增加对北京这座古都的热爱和向往。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文学赏析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秋天的历史文化。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描写北京秋天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描写、《梦回大明》等,让学生进行文学赏析。通过文学赏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秋天的历史文化,增加对这座古都的了解和热爱。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感受北京秋天的美丽。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北京秋天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秋天的树叶、秋天的景点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秋天的美丽,增强对这座古都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秋天的美丽,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这座古都的热爱和向往。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感受北京秋天的美丽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古都的魅力。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篇三

  指导思想:

  贯彻三主思想,即:以学生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

  教学目的: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自读棗讨论棗点拨式

  教学重点:

  散文的形和神

  教学媒体:

  投影机、录音机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导语设计

  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播放一首歌,(播放录音带〈〈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歌名叫〈〈前

  门情思大碗茶〉〉,歌中唱的是我们国家的哪个城市?对,北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是写北京的散文,不过,它写的不是北京的冰糖葫芦,也不是北京的大碗茶,而是北京的秋。大家知道,北京现在是我们的首都,,历史上也曾是几个朝代的都城,但是,在郁达夫写这片文章的时候,北京已经不是任何朝代的都城,也不叫北京,而叫北平,因此,郁达夫把它叫做故都。(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理解课文

  首先请全班同学朗读全文;

  读罢全文,你们觉得郁达夫主要从哪个方面来写故都的秋的?请用一字来概括。

  答:味。(板书)

  教学设想:

  此问要求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回答此问无须作太多理性分析,凭语感即能得出答案,味字在全文出现达八处之多。

  若学生思维过于分散,讨论与答案差异较大,可提供几个答案供学生选择。如:色、声、形、味,实,情,课文虽也写了上述方面,但主要是写秋之味。

  读一、二自然段,分别用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

  答:北国的秋棗清、润、悲凉

  南国的秋棗慢、润、淡

  教学设想:此问旨在训练学生的文字概括能力,答案均在文段中找到。

  读第三~第十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秋花、秋槐、秋雨、秋果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记叙上述秋景时,是以时间为序为记叙的呢,还是以空间为序来记叙的?

  答:即不是以时间为序的,这正是散文形散特点的体现。作者所写的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觉得很自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是因为这些景物都具有了清、静、悲凉这么一个共同点,作者正是以清、静、悲凉这个景物的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这就是文章不散的神。

  教学设想:

  (1)此题有意要引起学生的争论,题干以选择问的形式设置一个非此即彼的圈套,看学生能否跳出思维的二维空间。

  (2)通过争论,可使学生加深对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点的认识,此为本课教学重点。

  (3)为了方便学生的讨论,可在讨论前出示本课投景胶片之一:

  秋花棗色

  秋槐棗形

  秋蝉棗声

  秋雨棗味

  秋果棗实

  2.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

  答:的确,作者所写的秋景是清、静、悲凉的,他所写的秋色是冷色,秋形是便人觉得有点儿落寞的,秋声是衰弱的残声,秋味的都市闲人雨后话秋凉的情韵,秋实也是淡绿或微黄,而不是红熟了的时候。之所以这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物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从主观方面来讲,也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关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第一,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因此,上术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作家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

  教师总结时,可出示本课投影胶片之二:

  (1)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2)旧中国时代气质的抑郁善感;

  (3)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

  (4)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教学设想:

  (1)此题旨在学生把握散文情和景的关系,这是本课教学难点。

  (2)分析时可与导语中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作比较,体现课堂线索。北京的名胜迹有很多,但词作者只选取前门、蛐蛐、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大碗茶来写,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故都风情画,很好地表达了选海外游子的故都情思。

  (四)读第十二自然段,你认为本段的中心句应该是哪一句?

  答:应该是:足风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教学设想:此题旨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学生意见出现岐,可提出几句站学生进行辩析。如:

  A、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B、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C、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到底。

  A、是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B、是观点提出后对观点的阐释;C是本段中扣题的句子。

  (五)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认为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的'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请用一个字来概括。

  答:味。(板书)

  2.为了说明上述区别,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比喻。作者用了四级对比来形象地比喻南北秋之味的不同。

  教学设想:

  (1)此题旨在训练学生的修辞辩认能力及理解能力。

  (2)部分学生可能会答成对比或类比,这是不对的。应该说总体上是比喻,但比喻中有对比,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本身是对比。本体与喻体这间的相似点就是味。

  (3)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出示本课投影胶片之三:

  三、结语设计

  1.教师播放《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后几句:

  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那醇厚的香味儿,直传到天涯,它直传到天涯?

  2.郁达夫在《故郁的秋》中给我描绘的故都的秋味也是如大碗茶的香味一样传遍天涯!

  附:《故都的秋》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

  品味语言 体味情景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引用古语“女伤春,士悲秋”和毛泽东、杜甫、马致远的诗句说明中国文人有悲秋情结。 不同的人,他们眼里的秋景不同,因为心里的情感有别,“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一、 整体感知:

  1、 齐读首段,抓文眼句——通过学生比较阅读把握句子的重音位置在该在“特别”,所以故都秋的主要特点是“特别的清、静、悲凉”,而非“清、静、悲凉”。

  2、 选一学生读2、13段,总结南国秋的主要特点

  二、局部研读(3—11)

  1、同学们,文中具体描写北国之秋的段落是哪些?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①注意观其色、闻其声,品其味。

  ②从声音、色彩描写看,你认为哪幅图最出色。

  3、故都秋景图: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

  3、 从声色描写角度出发赏景

  ⑴秋雨话凉图(6-10):

  ① 找出文中作者评价北国秋雨整体特点的句子:

  北国秋雨“奇、有味、更象样”在何处?

  ③ “话凉”

  ④想象整个画面,体会作者在画面中传达出的情绪。

  ⑵、小院清晨图:

  ①作者认为牵牛花的颜色“以蓝色或白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为什么?

  ②冷色调给人什么样的感觉?(联系生活感受,体会色彩所蕴含的感情)

  三、延伸联想

  同学们可选取书中五幅画里的景物,也可联想故都的秋天里别的景物,抓住其特征,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续句。看谁找得新!看谁找得多!看谁说得快!

  故都的秋天在哪里啊,在哪里?

  它在破陋的小屋里

  它在浓浓的香茶里

  它在……

  它在……

  四、深入探讨

  1、在与南国秋的比较中,侧重表现北国的秋程度深。作者详写平常之景而不是风景名胜,意在说明北国的秋范围广,这正是故都秋的特别之处!

  2、从这些景物描写中你们能体会到郁达夫此时的心境吗?

  3、那郁达夫为什么这么“寂寞、孤独、忧伤”啊?

  4、总结“情景交融”在本文的体现。

  结尾

  从这些描写看,这故都的秋景已融入了郁达夫先生的生活,融入了他的血液、融入了他的生命,我们一起来品读文章最后一段!要读出那浓浓的秋味、读出绵绵的愁思、读出那深深的眷恋!

相关文章

同步知识讲与练【精选3篇】

一、重点单词 1. accustomed adj.通常的, 习惯的, 按照风俗习惯的 例1 Her accustomed smile makes her popular in the compan...
教学资料2019-09-05
同步知识讲与练【精选3篇】

安全第一课教学设计【最新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
教学资料2011-04-08
安全第一课教学设计【最新5篇】

跷蹊【通用3篇】

跷蹊qiāo qi[释义] (形)奇怪,可疑。也说蹊跷。 [构成] 并列式:跷+蹊 [例句] 我觉得这事~。(作谓语)...
教学资料2018-01-04
跷蹊【通用3篇】

河北状元:文科志于中国创造 理科有一必得【最新3篇】

河北省2011年文科状元高媛(左)与理科状元王亚玉(右)在衡水中学校园(摄影 王辉) 河北省2011年高招录取分数线今晨公布,伴随分数线的公布,高考状元的归属也尘埃落定。河北衡水中学的高媛(总分65...
教学资料2017-07-08
河北状元:文科志于中国创造 理科有一必得【最新3篇】

简单语文 轻松教学--主题学习教学反思 曾松新

简单语文 轻松教学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主题学习教学反思 曾松新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教学负担重,耗时多,但收效不高。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曾一直都在探索如何简单而又高效地开展语文教...
教学资料2017-03-09
简单语文  轻松教学--主题学习教学反思     曾松新

宋太宗

宋太宗(939~997年)赵炅,汉族,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父亲赵弘殷,追赠宣祖,母亲杜太后。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赵廷美大8岁...
教学资料2012-05-05
宋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