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积木》教学设计【优秀6篇】
《搭积木》教学设计 篇一
搭积木是儿童在游戏中培养动手能力、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一种经典玩具。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搭积木这个媒介,引导孩子们进行有趣的学习和探索。
首先,我们可以设置一个主题,比如“建筑物”,让孩子们用积木搭建各种不同的建筑物,如房屋、桥梁、塔楼等。通过这样的主题设置,可以引导孩子们在搭建的过程中学习建筑物的结构和特点,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挑战性的任务,让孩子们在搭积木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给出一个图纸或模型,要求孩子们按照图纸上的要求搭建相同的结构,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如何遵循指示和完成任务。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搭积木的过程进行团队合作的训练。可以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搭建一个大型的建筑物或场景,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搭积木的教学设计,引导孩子们进行美感的培养。可以让他们在搭建的过程中注重颜色搭配、形状搭配等美学元素,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总的来说,搭积木作为一种经典的玩具,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发挥很大的作用。通过设置主题、设计挑战任务、进行团队合作和培养美感,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让他们在搭积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和快乐。
《搭积木》教学设计 篇二
在搭积木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结合STEAM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搭建的过程中不仅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学习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比如,在搭建桥梁时,可以让他们了解桥梁的结构原理和稳定性原则;在搭建飞机模型时,可以让他们了解飞行原理和气流动力学等科学知识。
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学习技术和工程知识。比如,在搭建机械模型时,可以让他们了解机械结构和传动原理;在搭建城市景观时,可以让他们了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技术和工程知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培养艺术和数学方面的能力。比如,在搭建雕塑作品时,可以让他们学习雕塑艺术的原理和技巧;在搭建几何图形时,可以让他们学习几何学知识和数学推理。
通过结合STEAM教育理念,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全面发展,不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引导他们学习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让他们在搭积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搭积木》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学准备:
每组20块规则积木,碰碰车的给条。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步骤:
一、由境生疑,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_块或拿走_块” 。
1、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再放_块 多 +
拿走_块 少 -
2、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由疑得技,获得计算能力
1、14+5=_ 17-6=_
你怎么算的?
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
例:(1)14+5=19
再拔5颗
(2)14+5=19
(3)14+5=19
1个十,4个一,+5个一=1个十,9个一=19
2、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 13+5 16-3 15+3 14+4
12+6 5+13 16-4 15+4 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
3、游戏:碰碰车(小组内活动)
A、每小组选其中一组进行游戏。
B、每小组各组成员写一数字再组成游戏。(这次游戏由于自写数字会出现两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加减,可由小组研究获得,也可老师告知。)
三、实践应用,实现课内外延伸
1、今天小技巧:
今天的计算,只和个位有关,和十位无关。
自编加减20道,看看符合这节课要求。
要求:(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加减时不进位,不退位。
(3)可在小组中评价,通过。
2、课内作业P71
其中第3道题既是顺序的训练 ,又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仔细写作业的习惯,应自主完成再集中反馈。
3、课外作业
制作计算卡
《搭积木》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关心他人。
二、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平平搭积木”,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平平用积木搭什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让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反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词句不懂。
2.指名试读,读后评议。
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3.放手让学生离开座位找好朋友交流识字方法,根据班级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三)识字写字
1.识字。
(1)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教师要重视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这、住”是翘舌音,“平”是后鼻音,“间”是三拼音,特别要注意读好“呢、啊”两个轻声字。指导读音时,尽量启发学生互相发现错误,互相纠正。
(2)指导学生识字时,要尽量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固地记住生字。如,认“搭”字前,可以让学生想想以前学过的带有提手旁的字,如,拉、捉、拍、拔,启发学生发现规律:用手完成的,表示动作的字,常常带有提手旁。
“间”与“问”字形相近,可以比较识记;或由“门”“闪”加部件、换部件记“间”字。
“彳”是新学的偏旁,当学生认识后,可用熟字“跟”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很”字。
(3)巩固认字的方法:根据本课内容,做一做“搭积木”的游戏。把生字卡片做成积木的样子,分发给学生,大家齐心协力搭“房子”。使学生在玩中快乐地巩固生字。教师还可以编带有本课生字的句子,让学生练习读一读,在读中巩固识字。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都是独体字。“业、书”不容易写好,要重点指导。
“业”要注意笔顺是先写中间两竖,再写两边的点、撇。要提示两竖左低右高,中间的间隔要适当。
“本、平、书”三字中的竖必须写直,并且都位于竖中线上。写“平”字时,注意第一笔横短,第四笔横长。“书”字的第二笔“横折钩”要写宽一些,别漏写最后一点。
(四)朗读感悟
本课语句浅显易懂,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含义,尽量避免抽象的说教,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当成文中角色读好课文。
1.从插图上看,平平正在和奶奶对话。启发学生回忆长辈平时是怎么和自己说话的,练习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第二和第四节。读平平的话时,先让学生自读,体会意思,要表达出喜悦、自豪的心情。最后一节中的“很多很多”和“大家”要突出,表达出平平的美好心愿。通过讨论“你喜欢平平吗?为什么?你想对平平说些什么?”来感悟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
2.“呢”是助词,一般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你怎么不去洗澡呢?”“你是写字还是画画呢?”“啊”也是助词,一般用在句末表示赞叹的语气。本课“还有一间啊”,是将“啊”用在句中作停顿,让人注意听下面的话。通过读带有“呢、啊”的句子,体会助词的用法。基础较好的班级,可指导学生用“呢、啊”练习说话
(五)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读出课后“读读说说”中的短语,再启发学生多说一些类似的词语。如,“很热很热的夏天”“很凉很凉的水”“很甜很甜的西瓜”“很苦很苦的中药”。
(六)实践活动
课前调查身边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事情,课上和大家交流。激发学生产生主动关心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搭积木》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式。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算式卡片
一、复习铺垫
1.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玩具?(展示积木)想玩吗?不过老师要先考考你们。
2.出示算式卡片。学生口答。10+5= 10+8= 4+3= 5+1= 6+2= 1+7= 7-2= 8-3= 7-4= 9-4= 6-3= 8-1= 3.谁能用积木表示13?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谁来试一试?其他人用小棒代替摆。
4.用算式怎样表示?10+3=13 3+10=13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呀!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解决问题
1、(出示挂图)你们看,笑笑和淘气也来搭积木了,他们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2、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15 18-2=16
3、为什么这样列?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左边是十块,右边是三块,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3+2=15
生:先是搭18块,拿走了2块是十六块,所以就是18-2=16
4、谁还有不同算法的吗?
生:我是接着往下数的,13,14,15,所以13+2=15
生:我是用摆小棒数的。
5、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动脑思考帮助笑笑和淘气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1.试一试
14+5 =()
17-6=()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先用小棒摆出14,一捆零4根,再摆5根,一共是一捆零9根,所以14+5=19
生:先摆一捆零7根小棒,再拿走6根,还剩下一捆零1根,所以17-6=11 2.你们真是太棒了!笑笑还遇到了一个难题要请小朋友们帮帮忙。(出示小棒图11 18)请你任意添加或拿走小棒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并记录下来
4.小组汇报,上台展示。(得到的算式有:11+1=12 11+2=13 11+3=14 11+4=15
11+5=16
11+6=17 11+7=18 11+8=19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5.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6.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出你们善于动脑子思考的结果。
这么多的算式的计算,只和哪个数位有关?(个位)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师:你们帮笑笑这么大的忙,要带你们到游乐场玩“碰碰车”。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3.每小组选一组来做
4.小组汇报结果
(二)摘苹果游戏
1淘气小朋友要请你们吃苹果,但是有条件,谁算对了才能“摘苹果吃”。
2出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算式卡片,师生游戏。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搭积木》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搭积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式。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
10+5=15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
155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
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三、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Flash动画,下载地址,教育部,教学反思,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