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设计【经典4篇】
《诫子书》教学设计 篇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课文的教学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诫子书》作为一篇名家之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有着优美的文学表达,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备受重视。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诫子书》教学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让他们受益终身,是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导入部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或者是一些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到《诫子书》的世界中来。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选择一些重要段落或者句子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意。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用词、句式以及修辞手法,让他们对于文学创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另外,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例如,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者是课堂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在课堂结束时,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布置写作任务、口头表达或者是小组展示等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输出,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总的来说,一堂成功的《诫子书》教学设计应该既注重知识传授,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对于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益终身。
《诫子书》教学设计 篇二
《诫子书》作为一篇经典的散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智慧,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诫子书》教学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启迪和启示,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或者是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到《诫子书》的世界中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对于课文的关注度。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演绎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另外,在教学设计中,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口头表达或者是小组展示等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思考课文中所传达的智慧,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
最后,在课堂结束时,可以设计一些反思性的活动,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可以设置小结讨论、课堂分享或者是个人思考等环节,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成长,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综上所述,一堂成功的《诫子书》教学设计应该既注重知识传授,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益终身。
《诫子书》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积累文言知识。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2.通过品析文中词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静”的重要性。
3.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深切教诲,以及文章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
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名家范读,注意节奏停顿和字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诸葛亮写《诫子书》用意是什么?
明确: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培养自己的品性,字里行间透露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板书:谆谆告诫、修身自学】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与前一句的关系是?
明确:阐述静的价值和作用。【板书:静】
3.后文诸葛亮又从哪些方面教育儿子?
明确:正反两个方面。正面论说:学、才、志的关系。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因此,志是成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而学又要以静为前提。反面论说:从“淫慢”“险躁”两个反面来论述“静”与“俭”的重要性。【板书:学、才、志】
4.最后一句在议论之中加入抒情,表达了诸葛亮的什么情感?
明确:教导儿子要珍惜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教诲的殷切之心。【板书:惜时】
5.回顾整篇文章,《诫子书》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的?这些方面中诸葛亮放在首位的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修身、治学、惜时,静、学、才、志。静放在首位,学、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但成才之前先要成人,所以要先修身养德,只有道德品质是高尚的才可能治学成才,否则即便有很高的才学也未必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四)拓展延伸
多媒体展示关于诸葛亮的背景资料和影视片段。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民间故事、成语俗语等。
(五)小结作业
请学生思考并总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句的现实意义以及自己有何影响和借鉴。作业: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民间故事、成语俗语等。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谈论修身治学道理的家书,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希望。文章具有较强的论说性,所以本课着重向学生讲解了“静”的重要性,以及“学”“才”“志”三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理,并在学习生活中以此来要求自己。
《诫子书》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阅读法,学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明确加点字的`注音和课文朗读停顿。
夫:澹泊::淫慢:险躁:穷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全班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温馨提示:
A、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的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明确: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4、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明确: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六、课堂小结: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愿这些经典的语句伴随我们大家行走一生。让我们一起背诵全文。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