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最新4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克和千克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单位概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混淆这两个单位,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来帮助他们加深对这两个单位的认识。

首先,我会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入克和千克的概念。比如,我会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重量,比如一本书、一个苹果,然后让他们猜一猜这些物品的重量是用克还是千克来表示的。通过这种实际例子的引入,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克和千克的差异。

接下来,我会设计一些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比如,我可以准备一些小物品,让学生用天平来称量这些物品的重量,并用克和千克来记录。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对单位的认识,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最后,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目来检验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掌握程度。这些题目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不同类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克和千克这两个单位的概念,不再混淆它们,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克和千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往往会感到困惑。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单位的概念。

首先,我会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来引入克和千克的概念。比如,我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食物的包装上标注的重量,然后让他们思考这些重量是用克还是千克来表示的。通过这种实际例子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克和千克的区别。

接着,我会设计一些互动游戏来巩固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比如,我可以准备一些卡片,上面标有不同物品的重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较,看哪组能够正确地用克和千克来表示这些重量。通过这样的互动游戏,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单位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团队意识。

最后,我会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的练习题目来检验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掌握程度。这些题目可以包括用不同单位表示重量、进行单位换算等,旨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克和千克这两个单位的概念,不再感到困惑,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5) 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1)称一称。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b、用台秤称1块橡皮。

  c、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2)认一认。

  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称出10克黄豆有多重。1个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克”。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

  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具的重量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主题挂图,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准备一些重1千克的物体,如1袋重1千克的盐,准备两袋各重500克的砂糖。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课前要求学生准备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图)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第一组:一个西瓜和一个气球。第二组:一只松鼠和一只黑熊。

  生答:气球轻,西瓜重;黑熊重,松鼠轻。

  2、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形成观念。

  1、出示主题挂图,引出质量单位。

  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生答:一盒饼干110克,一桶豆油5千克。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9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0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千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找出自己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说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2)用不同的"方式"体验1千克的质量。

  (3)观察老师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丰富对1千克质量的感知。

  (3)估计1千克重的本子大约有几本?怎么验证同学们的估计准不准?

  (4)认识各种秤。

  (5)体验几千克的质量。

  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说说你的感觉。

  (6)估计一叠本子的质量。

  3、克的认识

  (1)你们知道1克有多重吗?出示三样物品,猜测哪样东西的质量是1克。

  用天平验证。

  (2)掂一个2分硬币的质量,体验1克有多重。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东西的质量大约是1克?

  (3)感受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

  (4)估计数学书的质量。

  数学书和我们刚才掂过的50克、100克、500克哪个比较接近,那么你估计这本数学书的质量是多少?

  4、1千克=1000克的教学

  (1)猜一猜,你觉得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使用盘秤验证。一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两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

  得出:1千克=1000克

  5、课中小结:

  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生答: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只老虎重70(),一个气球重5(),

  一罐洗洁精重1(),一个汉堡包重100()。

  2、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谁重?为什么?

  让学生在争辩中明确: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章

评论:小品时代已经过去(推荐3篇)

戏剧小品本来不是用于舞台演出的,而是培养演员时的一种练习手段,类似美术中的石膏像素描。大概是从1983年第一届电视春节晚会上王景愚的《吃鸡》开始,接着是第二年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小品登临大雅之堂...
教学资料2014-08-02
评论:小品时代已经过去(推荐3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一晃而过,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了!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一年级数学...
教学资料2014-07-05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化石【优秀3篇】

化石huà shí[释义] (名)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构成] 偏正式:化(石 ...
教学资料2015-08-01
化石【优秀3篇】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分钟》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资料2015-09-05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分钟》教学设计(通用6篇)

月亮上的足迹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优秀3篇)

一、课文简析课文以平实的语言,记录了1969年7月21日人类登上月球的全部过程。这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刻,人类终于实现了登上月亮探索月亮奥秘的梦想,迈出了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文章首先概述了1969年...
教学资料2019-05-01
月亮上的足迹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优秀3篇)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推荐3篇】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在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我力争在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教学这节课时,学生已有单式...
教学资料2019-05-04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