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设计(最新3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角的基本概念,包括直角、钝角、锐角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比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及分类。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不同类型角的区分和分类。
三、教学内容
1. 角的基本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始于一个端点的图形组成。
2. 角的分类:直角、钝角、锐角的介绍和区分。
3. 角的比较: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角的类型。
2. 学习:向学生介绍直角、钝角、锐角的定义和特点,并让学生自己找出身边的例子。
3. 练习:设计一些角的分类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不同的角,并记录下来,分享给同学。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对角的分类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
1. 图片展示:展示生活中的角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和理解角的分类。
2. 实物展示:准备一些角的模型或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3.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1. 角的定义
2. 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
3. 角的比较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于角的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多加练习和巩固。下节课可以设计更多角的实际生活应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角的分类和比较。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和分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发现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直角、钝角、锐角的定义和分类。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角的分类和比较。
三、教学内容
1. 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始于一个端点的图形组成。
2. 角的分类:直角、钝角、锐角的介绍和区分。
3. 角的比较:通过图形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角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这些角的类型。
2. 学习:向学生介绍直角、钝角、锐角的定义和特点,并让学生举一些例子。
3. 练习:设计一些角的分类和比较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不同的角,并记录下来,分享给同学。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对角的分类和比较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
1. 图片展示:展示生活中的角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和理解角的分类。
2. 实物展示:准备一些角的模型或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3.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1. 角的定义
2. 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
3. 角的比较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于角的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多加练习和巩固。下节课可以设计更多角的实际生活应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角的分类和比较。同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角度测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依据角的度数区分各种角。
难点:平角、周角的认识及三种特殊角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学法:实践操作法。
五、教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活动角、量角器、长方形纸和圆形纸各一张等。
教学资源:七巧板、量角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出示各种不同的角,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角有大有小,可以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与什么有关呢?“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角。正是因为角有大有小,所以需要把角进行分类,下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分类。
板书课题:角分分类。
二、 教学新授:
师:“请大家拿出四张卡片,用水彩笔和尺出画四个不同大小的角。每张卡片画一个。比一比谁画的又好又快!”
学生在卡片上画角。
师:“请组长将大家画的角收集起来,平铺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组长工作。
师:“下面我们要给这些角分分类。在分类之前,老师要说几点要求:1.每人先要认真的观察这些角。2.为了提高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度,分类前组长一定要带领大家展开充分的讨论,确定分法后再分。3.分好后,每组选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分类的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给角分类。教师巡视,做好记录。
师:“哪一组愿意汇报?”
小组汇报,汇报时请其用三角尺验证。贴出直角。
师:“你们认为他们分的怎么样?”
1.认识直角。
通过测量是90度的角数学上称作直角。
从而得出:直角是90度。板书:直角90度
举例生活中的直角。
2、认识锐角
观察特征,小结锐角的定义,并板书。
举锐角的例子。从而让学生发现锐角有无数个。
活动角转锐角。
3、认识钝角
观察特征,小结钝角的定义,并板书。
举钝角的例子。从而让学生发现钝角有无数个。
活动角转顿角。
4.认识平角。
(1)、学生动手,把活动角两条边放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形成了一个新的角,你知道这叫什么角吗?板书:平角
(2)、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3)、个角是多少度?(180度,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
教师板书:平角=180°
师: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角是平角吗?
生1:平角就象一条直线,但是有一个顶点。
生2: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
生3:平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投影出示平角的定义:。)
(4)、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样的角是平角了,你能自己摆一个平角吗?
(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
(6)、通过转活动角,你们发现平角与直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
板书: 1平角=2直角
课件出示:图① 图②
引导学生明确:图①是一条直线,它没有顶点,
也就不是平角;图②是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有一个顶点,所以它是平角。
5.认识周角。
(1)、教师演示。
刚才我们认识了一种特殊的角叫平角,现在我们来继续玩旋转角的游戏,请同学们把活动角慢慢打开,先从射线开始,然后转成锐角,再转成直角,再转成钝角,再转成平角,此时停下来,还能继续往下转吗?
让学生看角的一条边转动了一周,那同学们现在请看看,这角的两条边现在怎么样呢?也就是两条边重合了。现在它还是角吗? 是角,向这样的角,我们给它命了个名,叫周角。 谁能说说周角是怎样形成的吗?
(2)、师指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课件出示)。周角=360度。(板书)
(3)、你能说说周角、平角、直角有什么关系吗?
引导学生明确:
1周角=2平角=4直角(板书)
(4)、 你在生活中见过周角吗?(折扇,钟面上一根针旋转一周所形成的角,转门上一扇门旋转一周所形成的角)
课件出示:时钟走过12个小时就是一个周角
三、课内扩展,完成习题
1、你能把学过的几种角按照角的大小,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吗?
讨论后得出: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2、填空
(1)80°角与( )°角能拼成一个直角.
(2)一个平角与一个钝角的差,一定是( )角.
(3)一个直角与锐角的和,一定是( )角.
3、判断:下面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1)直角总是90°。 ( )
(2)锐角都小于90°。 ( )
(3)大于90°的角叫钝角。 ( )
(4)钝角都大于90°。 ( )
(5)平角是一条直线。 ( )
4.趣味数学。
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在什么特殊时刻形成什么类型的角?(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生活实践)
四、课堂总结 ,激发预习欲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画画老师指定的角?怎样画?请同学们回去预习新内容。
五、作业:画出不同的五类角各一个。
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
直角=90° 锐角<90° 90°<钝角<180°
平角=180° 周角=360°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