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优选3篇】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 篇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培养其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和表现技巧,提高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绘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绘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3. 教授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4. 给学生提供绘画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动手尝试。
教学过程:
1. 初识绘画: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历史和发展,引导他们探讨绘画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工具材料:介绍绘画所需的基本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各种画笔、颜料和画布的用途和特点。
3. 基本技巧:教授学生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素描、色彩运用、透视等,让他们通过练习掌握这些技巧。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作一幅作品,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和听取他们的分享,评价他们对绘画基础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和表现能力。
3. 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就,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将会在绘画这个领域有所收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绘画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为他们未来的艺术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 篇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绘画作品,培养其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表现技巧和创作方法,提高其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3. 激发学生对美的热情,培养其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教学内容:
1. 介绍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绘画作品及其代表性画家。
2. 分析绘画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3. 组织学生观摩名家作品,让他们感受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4.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他们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方式。
教学过程:
1. 艺术导赏:通过展示名家作品和解读艺术流派,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绘画作品,让他们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 艺术分析:分析名家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3. 创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展示交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他们相互交流和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和表现能力。
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和听取他们的分享,评价他们对不同风格和流派绘画作品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2. 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就,激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3. 鼓励学生多参加艺术活动和比赛,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和表现空间,让他们在艺术领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和发展空间。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将会得到更全面和深入的艺术教育,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为他们未来的艺术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 篇三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1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抽读卡片。
(2)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2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表现几种气味。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闻各种气味来感受气味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课前准备:
可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带有气味的物品(如蒜,醋,橘子皮,酒,香水……)放在密闭的小瓶子里(最好是不透明的瓶子)。带好水彩(水粉)颜料及绘画工具,彩色,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一写带有气味的物品,包括花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挨个闭上眼睛闻一闻所收集的东西,分别说说这种气味给人什么感觉,能够用哪种颜色来表示 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也可以在教师里点一支熏香,喷一点香水,或者请学生同时剥开几个橘子,然后请学生谈谈这种气味给人的感觉,以及由此联想到的色彩。
教师小结:由于人们生活经历的不同,对于同样的气味,会有不同的感觉。
二,发展阶段
请学生回忆曾经闻过的,印象比较深的一种气味,是什么气味,在哪里闻到的,这种气味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交流,譬如:妈妈生病住院的时候,我曾经在医院陪她,医院内充斥着一股消毒水的味道,令我一直打喷嚏……现在,一闻到这股气味,我就会象棋医院里洁净的墙壁,白色的床单以及护士小姐盈盈的微笑,所以我要用一些很浅很浅的颜色来表现这种气味——出示范作。
学生作业,用水彩或水粉色表现刚才提及的那种气味。
再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气味,并说出原因。教师应启发学生谈谈这种气味带给人的愉快。教师也同样参与学生的交流,并出示范作。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譬如:剪贴,拓印,绘画……)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气味。
三,收拾与整理
妥善处理收集气味的小瓶。
留出时间让学生收拾绘画工具,材料。
四,课后拓展
将若干作业中最有表现力的部分裁切下来,重新组合成一幅作品。
学生游戏,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上台闻,并谈感受
学生听
学生联想
学生作业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3
教学目标
1、能够应用绘画知识和临摹学习感受分析山水画作品,说出作品的表现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对画中所表现意境的理解。
2、掌握树木山石的画法。
教学难点
墨色浓淡变化和景物虚实处理的方法,树木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我们到大山游玩常常会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使我们很想用笔把它表现下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水墨风景世界,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3-34页认真欣赏。
(板书)水墨风景画
二、欣赏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幻灯片中的作品)
1、 水墨画是中国的国粹,这就是水墨画。(出示课件)
师(提问):大家觉得它美吗,美在何处?
生答师总结:它若影若现
2、 出示课件:这三幅大师作品,描绘的是同样的内容,概括的说画的是风景,详细的说它画的是什么吗?
生答师总结:树和石头
师(提问):那么空白的地方是什么呢?
生答师总结:就是云和水,这种画法叫做计白当黑,所以我们只要画好树和石头。同时你也表现出了云和水
三、学画松树
画好树和石头需要长期的积累,这节课老师教大家画松树(出示课件)这就是松树。
1、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松树有哪些基本特征
(1) 树的枝干从粗到细(其实这是所有树的基本特征,如果从细到粗,那么这
棵树就倒了)
(2) 树皮一圈一圈,像鱼鳞。(这种画法叫鱼鳞法,出示课件)
2、 经过观察,大家已经掌握了松树的基本特征,可以开始画它了。
需要如下
(1) 画松树从树干开始,从上往下画,松树枝干形态各异,树干朝下(示范)
(2) 画宽树干画树皮,鱼鳞画法,其实就是半圈半圈
(3) 树叶画法:松树的树叶叫松针,松针的形状很多,有马尾形的,有扇形的
画松针要一丛一丛的画,将大量的松针进行堆侧,注意聚散。
(4) 最后加些细节,这叫点苔,主要代表断了的枝干,同时也代表苔藓(松针
示范)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4
一、教材分析:
《画直线和曲线》是陕西科技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节内容。此课是在学生已对计算机画图有了初步的认识、会进入和退出画图程序之后学习的画图中的最基础的技能——直线和曲线的画法。直线和曲线的画法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因为线可以画出许多的物体,直线的粗细也决定了其它如曲线、矩形外边框、圆形外边框等线的粗细,而曲线的柔韧性是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特点,特别是曲线与我们平常在纸上用笔的画法截然不同,它是先要画出“直线”然后通过用鼠标拖拽的方法两次才能完成的。如果只是教师简单地说一说、演一演,只让学生懂得这个要求,那么必然会使学生产生骄傲的心理,并且知道了画法却画不出好看的图画来。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又让学生知道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对计算机知识掌握有限,而本课内容学生比较难掌握,特别是曲线的画法。所以我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容易理解。
三、设计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使用直线和曲线工具。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在创作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重点:
曲线的使用。
六、教学方法:
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指导思想,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任务驱动”与“问题解决”为主线,完成每个教学任务,从解决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自主学习、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5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单元主题:
⑴ 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同时也有很多不尽人意、让人觉得头疼的事,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呢?读读本单元的主题就知道了。
⑵ 课件:出示单元主题。
⑶ 学生在下在自由读,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⑷ 指名学生汇报。
2、引出课题:
⑴ 一个小朋友玲玲,她也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一起看看她是怎么解决的。
⑵ 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识字: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本课要认的生字。
⑵ 检查识字情况。
⑶ 全班一起先读一读。
⑷ 课件:出示本课要认的生字。
⑸ 开火车。
2、读词:
⑴ 自由读词,说说这些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⑵ 指名学生说,可以结合实际举例子谈一谈。
3、读课文:
⑴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⑵ 指名学生读课文。
三、理解感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玲玲)讲玲玲干什么?(画画)在画画整个过程中,玲玲都是称心如意的吗?
2、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读,找找玲玲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
3、指名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高兴──难过──高兴。
4、从哪儿看出玲玲很高兴,很难受,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读一读。
5、指名学生读,老师指导。
6、思考:
为什么玲玲的心情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是谁帮助了她。
7、咱们一起把爸爸与玲玲的对话读一读。
8、爸爸说的有道理吗?爸爸说的哪句话给你了很大的启示了。
9、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10、以各种形式读,谈谈你对爸爸这句话的感受,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
课本上的小主人玲玲遇到这样的事并能很好的解决,那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当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呢?以前是怎么解决的,现在学了这篇课文,你又会怎样解决。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6
活动设计背景:一天班上小朋友在问这季节有什么花啦?一个幼儿说有腊梅花而且很香很香,听到他们的话后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 认识目标:认识梅花,让幼儿知道除了用手画腊梅,还可以用嘴吹完成画。
2、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画画的兴趣。
3、 技能目标:能用嘴把墨水吹散并添上颜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练习幼儿肺活量,了解梅花的一些知识。
教学难点:能吹出很好的腊梅树枝并添上梅花。
活动准备
白纸、墨水、颜料、眼镜、水、毛巾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开始环节:向幼儿提问这个季节有哪些花?然后拿一株梅花
二、基本环节:老师示范吹画并上色;
(1)出示示范画,告诉幼儿今天做一个游戏;
(2)介绍图画纸、墨水、颜料、眼镜、毛巾、水;
(3)老师示范完一份吹好并上完色的梅花;
(4)让幼儿戴好眼镜开始吹画,并添上喜欢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老师在旁边指导;
(5)让幼儿洗手擦手。
三、最后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结束环节:今天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玩得游戏,小朋友真棒,自己吹的梅花很好看。
五、延伸活动: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做几幅梅花。
教学反思
通过上这节美术课,让幼儿了解梅花这种植物(红梅、腊梅)幼儿参与游戏兴趣很浓,许多孩子完成了两种颜色的梅花,自己贴在教室的展示墙上,有些要求带回家给家长。
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我将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指导幼儿大胆表现,积极参与,让孩子们喜欢并爱上画画。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7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运用点、线、面以及其他的材料创作装饰性的`人物作品。
操作领域:根把图片资料和自己的写生画变成装饰性的人物作品。
情感领域:欣赏研究民间艺术家和画家的作品,借鉴他们的表现手法,设计装饰性的人物画,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利用点、线、面和色彩的搭配设计人物装饰画。
教学难点:突出作品的装饰性。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图片资料、绘画工具、勾线笔。
学生:写生作品、绘画工具、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一幅学生的写生人物作品。
问题一:请你描述一下,这幅人物写生作品的外貌和动态特征。
问题二:你能不能在这幅画上加一些东西,使它变个样?
展示写生作品添加后的作品,两者进行比较,讨论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那一幅?为什么?
小结:变化方法:添加
问题三:那我们可不可以把作品变变行,看看会有什么意想不到到的变化?
展示变形的作品。
小结:变化方法:夸张、变形
通过讨论得到结论:变化后的作品更具装饰性。
二、通过我们的加工和变形,使这幅单一的写生作品变得更加有情趣,更富于装饰美感。
引入课题———《人物装饰画》
三、欣赏。
1、古老岩画:细部分解图感受点、线、面结合之美。
2、民间刺绣
3、剪纸
4、皮影
5、大师作品:感受点、线、面与色彩的搭配;人物几何形的变形,开扩学生眼界。
6、学生作品
四、看了这么多富有装饰性的作品,你想动手画一画吗?
教师演示绘画过程:
1、先用几何图形确定人物的基本动态结构。
2、添加人物结构细节。
3、运用点、线、面装饰。
提问:除了用笔画以外还能使用什么材料装饰画面呢?
五、学生练习
作业要求:
1、几何图形确定人物的基本动态结构。
2、添加人物细部特征。
3、运用点、线、面装饰人物。
4、色彩可以使用黑白两色或彩色。
5、可以使用多种材料装饰画面。
六、展示作业。
七、课后拓展。
1、给自己的作品添加边框,装饰自己的家。
2、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人物装饰画。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8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完成练习册一至三题
易错字:溅的注音jiàn;竿的注音gān,注意与杆区分。
染是xxxxx结构,九上千万不要xxxxx。
爽的笔顺:横、撇、点、撇、点、撇、点、撇、点、撇、捺。
单元导入
单元主题:多彩童年
语文阅读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告诉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相近。有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向别人请教,此外,借助插图发挥想象也是不错的理解句子方法。
落实语文要素
接下来我们以《童年的水墨画》为例来落实“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语文要素。
1.了解主要内容——读薄
自学提示: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主要内容:谁+在哪里+做什么)
预设:
主要内容:《溪边》一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
阅读感受:整首诗的描写既有色彩的点染,又有动静的转换,给读者带来视觉和听觉的美好感受。
主要内容:《江上》描摹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
阅读感受:整首诗充满儿童的思维与想象,充满童趣,将童年的烂漫和欢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主要内容:《林中》描写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情形。
阅读感受:诗人将“小蘑菇”和“斗笠”互为比喻,妙趣横生,无论是雨后的小蘑菇还是采蘑菇的小孩子,都使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灵动的美感。
2.落实语文要素——读厚
自学提示:用“xxxx”画出你不理解的诗句,试着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
3.绘制思维导图——读清
可以从“字词、主要内容、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三方面来绘制。
4.自主作业
完成《主题阅读》87页《童年回忆录》,文章批注及课后题。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9
一、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作为数学老师,我一直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校领导把民族课程作为校本课程,我希望学生也能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感受、体验、探究等方式,让土家族课程回归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动手实践培养土家族审美能力,拓宽土家族文化视野,让学生能够感受土家族绘画的风格,体验土家族民族绘画之美,提高土家族文化素养。
[能力目标]:能熟悉土家族绘画的特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数学知识在土家族绘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等设计有关土家族的存牌、手抄报等。
三、教学重点
动手设计有关土家族文化的绘画,感受数学知识要素民族文化上的丰富体现,体验土家族文化之魅力。
四、教学难点
分析土家族特点,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
五、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采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情境创设法为主要的教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数学。
2、学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学法是参与体验、小组合作。
六、教学用具绘画工具等
七、教学过程
在课前准备阶段,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前一周搜集整理土家族民风民俗的资料,为进入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通过多媒体欣赏土家族文化
播放土家族建筑和室内装饰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独特鲜明的土家族风格。
(二)“土家族民俗知多少”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纷纷发言。(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民族绘画形式,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三)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对于土家族文化的了解,画出独特的土家族文化特色的装饰图片,同时想想用了哪些数学知识
(四)小组交流展示,每个小组拿出自己小组内的作品上台展示,同时介绍自己的主题,以及用到的数学元素,同时评比出最佳创作和最佳合作小组。
(五)新课小结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10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本课综合游戏的基本方法;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难点: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生活的热情。
五、材料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讲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画。)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
学生活动,相互观看、分析。
(3)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实物投影)
利用学生画面上的图形添加具象和抽象形象,学生观察了解绘画方法。
(4)想象练习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学生作品中的某一个形状,奖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
(5)看书第4页、第5页,讨论:
① 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② 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③ 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讨论三个问题,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3、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① 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 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辅导要点:
① 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② 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③ 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4、作业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
分析创新表现内容。
5、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11
学习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A 案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第 一 课 时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g,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g,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漫画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审美价值,使学生能用简练的线条对事物进行夸张,提炼,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以简练的线条将生活当中的事物以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难点:怎样使学生通过联想将素材加工提炼,用漫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上讲台讲一个笑话,教师提出问题∶除了用语言的表现形式来表现笑话,还会有哪些形式?
同学们:你们喜欢漫画吗?你们都看过哪些漫画?(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2、教师小结:漫画是一种让人开心,令人发笑,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揭示本课课题:《漫画》。
二、讲授新课。
1、播放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漫画作品。
2、让学生分组讨论漫画的社会价值、漫画的特点及漫画的分类。
(1)漫画的社会价值:具有较强的社会性(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和娱乐性(搞笑型和人物创造型)。
(2)漫画的特点: 令人发笑;具有多种表现方法(比喻法、对比法、误会法等);夸张的构思和夸张的造型。
(3)漫画的分类: 讽刺漫画,幽默漫画,卡通漫画。从篇幅上还可分:独幅漫画,四格漫画,系列漫画,长篇故事漫画等。
三、课堂实践。
1、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针对每题进行创作。
2、让学生在黑板上分组进行夸张法、比喻法、对比法等的练习。
四、教学评价。
1、学生互评。
2、教师点评,评出优秀的合作。
3、师生共同探讨漫画的表现方法。
五、教师示范。
1、教师示范漫画的创作练习。
2、教师小结:漫画的表现方法主要有比喻法、夸张法、象征法、对比法、误会法等。
六、课后拓展。
从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创作一幅或一组漫画(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集体创作)。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1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认识山水画空间、笔墨特点,掌握山水画的绘画步骤。
2.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笔墨技巧表现简单的山水画。
3.增强对大自然、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技巧
难点: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08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幅画是什么画?”“是谁画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教师总结:《千里江山图》以“咫尺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山河,那同学们想不想通过中国画的形式画一下自己的家乡呢?
(二)直观感知
1.简单讲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括。
2.展示《白云深处有人家》,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作品都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总结:山石、树木、房屋;郁郁葱葱,巍峨雄伟。
(三)形式分析
1.继续引导学生欣赏《白云深处有人家》,并思考问题:作品中山有什么特点?
学:近山、远山
总结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三远法,并结合作品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放大图片,提出问题:近山与远山有什么区别?树木又有什么不同?
总结:干湿浓淡的变化、繁简的变化、虚实的变化等
3.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国画作品并总结中国山水画意在借景抒情。
(四)示范练习
1.教师示范
树的画法:点、横、个字形、介字形等
山的画法:近景-中景-远景
2.练习要求:构思一幅有近景、中景、远景的风景画,大胆的用中国山水画的画法画一幅山水画。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
1.开展美术展览会,展示学生作品。
2.鼓励学生谈谈从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
(六)小结作业
1.总结中国画的画法。
2.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色,并尝试用中国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四、板书设计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14
教学目标
1.知道书信的一般格式。
2.用图加文的形式给朋友或亲人写以封信。
教学重、难点:
1.是否知道书信得一般格式。
2.是否能用图加文的形式写信。
3、是否对用图加文的形式感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各种信封和图加文的儿童读物。
(2)学生准备纸、水彩笔、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一个信封。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教师根据以下话题进行交流:你写过信吗?收到过信吗?看到过信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写信?你会写信吗?
师生一起概括写信得基本格式。
学生思考:你现在最想给谁写信,想告诉他什么?交流。
活动二:
欣赏教师提供的各种信件、信封、土加文的儿童读物及教材上的作品、文字,请学生讨论:用画写的信与单纯的用文字写成的信有什么不同,你希望收到怎样的信,为什么?然后交流。
在你的信中,你打算用画来写哪些部分?用文字来写哪些部分?
最后应鼓励学生将与众不同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
活动三:
学生作业时,教师可以将书信基本格式展现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
作业速度较快的学生,可要求他再美化一下信封。
收拾与整理:
将信叠好,有信封的装进信封。
课后扩展
做一个信封,美化一下,把信放在里面,送给朋友。
写一封信,使用标准信封,写上准确地址以及邮政编码(可以请家长帮助核实),贴上邮票,邮寄。
札记:
上这一课时,正好二年级一班的班主任迟老师要参加一个省级的赛教课,前后折腾了一个月,而正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一点都没耽误。学生对于迟老师也深怀感激,对于迟老师因为“上火”而哑了嗓子深表担忧。于是我鼓励孩子用字加话的形式写一封信给迟老师。孩子们饱蘸深情地完成了这项作业。当迟老师读完了这一封封充满了真情实意的信时,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并对孩子们说:“这是我获得的最高的奖项!”我对这次作业的布置很满意,因为它确实达到了“以美育人”的目的。
《画》 教学设计二(一册)15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中、难点: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是伤心。那么怎么办呢?(课件出示单元导读语)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是啊,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走进第七单元,从刚才的那段话中,你了解了这个单元着重选了关于哪方面内容的文章?(如何正确看待问题方面)
接下来,我们要走进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关于她的故事吧。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写在黑板上。
2、 听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忆字音。
3、 指读,进一步正音。
4、同桌互读。
4、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三、 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小组讨论,哪个字比较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1、 小组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2、 小组间开展识字竞赛。
三、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中所写生字的特点:七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短下长。
2有重点地进行指导:糟 肯 脑 楼
3、 学生认真对照田字格,临摹一遍。
4、 展示,评议。
5、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6、 积累词语。
7、 把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