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课文内容
《说和做》课文内容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的作品,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春季改版之后恢复原题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和做》课文内容,欢迎阅读!
原文: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本文生字词;
2、把握文章内容,感受闻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
3、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4、体会文章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于感情、夹叙夹议的语言风格 ;
教学重点:学习、感受闻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体会文章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著名画家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有一个人一身傲骨让山河为之动容,他就是闻一多。
1、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闻一多?
2、出示幻灯显示闻一多资料;(并反复强调“民主”;暗示抗日时“留须蓄志”能否选材入文。)
二、文中有一个成语是用来表现那种气贯长虹的志向,能表达闻一多先生的心声的,这个成语是:
气冲斗牛:1、解释斗牛;2、解释词语;3、词语出处;4、名句积累;5、斗字读音;6、投影出示文中的其他成语及其近义词。
三、与学生一起走近这个斗士:
1、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的?
2、作为学者、民主战士分别做了哪些事情?
四、我们总结出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可是我怎么没听到他说什么呀,文章主要是在表现他的行动上呢,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
1、划出文中描写闻一多言行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文中有一句交代了作者为什么没有写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的说和做,是哪句?看来作者就是把他与闻先生的交往分成两个阶段了。
3、学者和民主战士是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的表现。你觉得两个阶段,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一致吗?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为民族需找一剂文化药方
4、闻先生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文弱的知识分子,却具有那样的气魄胸襟,他让所有正直善良的人敬佩他,(出示幻灯)他也让我想起了林则徐的一句话:苟利国家(民主)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①朱自清先生:
②毛泽东主席:
4、(看视频感受闻先生的浩然正气,铮铮铁骨)。学生谈感受。诗人臧克家确实是怀着一种崇敬之情在热情讴歌闻一多先生,齐读第十九,二十段,这是作者对闻先生的讴歌,读出作者对闻先生的感情。
5、朗诵《一句话》,学生再次感受诗人特性的闻一多
6、比较照片和油画,最大的不同,引出:闻先生留须蓄志的故事,指出是否是他民主精神的体现?
五、相信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一个丰碑,请同学们:欣赏油画《红烛颂》,如果我们学校要设置闻一多先生的雕像,请你设计一段话,能概括概括闻一多先生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