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醉翁亭记》教学案例

初二语文《醉翁亭记》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醉翁亭记》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文章在结构上前后紧相呼应,行文严谨,浑然一体。全篇也多用“也”字句,形成一种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极有特色,读来朗朗上口。为此,要让学生强加诵读,仔细阅读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督促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以加深理解。这些工作在学生课前预习中做了充分而必要的强调。加强诵读教学,在诵读中让学生欣赏、领悟文章优美的语言特色,体会景物描写之美。诵读时,除了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还注意每个句子节奏的划分。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与民同乐”的思想。深入探究的问题放在作者所流露出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案例题旨】

  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和发言,所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少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是被动式接受和机械式记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在“对话式”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不再是那种传授与接收、灌输与接受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流关系。在课堂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自由开放的精神状态,可以不受教师预设问题和固有概念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交流意见的同时,提升自己已有的感受和认识,从而达到一个更高更深层次的理解。

  古代散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在学生自主解决文章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对话式交流和探讨是本案例思考的核心问题。

  【案例过程】

  教学设计:以“乐”字为切入点,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并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努力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想象并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的场景,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感悟作者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遭遇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教学难点:

  1、感受简洁精练的文字所描绘的优美自然风光。

  2、理解“醉”与“乐”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领略景美

  1、学生朗读并概括课文描绘的几幅画面。

  2、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

  说明:这一步旨在引导和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面对教材,学生不应该是等着老师来教学,来给他一个模板式的记忆内容。而是在不带着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前提下自主地和文本对话。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注重自己的感受、经历和体验,为后面师生对话以及生生对话打下基础。这一步相当重要。

  3、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

  4、引导学生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5、学生朗读,要求读出作者的感情

  朗读:第一次朗读听学生读,正字音,明句读。第二次朗读要求体会音韵美。第三次朗读注意体会意境美即文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点明文体特点及文章中21个语气不同的“也”。

  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这是学生和文本的直接对话,也是学生和文本的浅层次感性对话。在朗读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对文章有一个朦胧的感性认识,尽管学生现在还说不出来文章好在何处,但通过前面作者写此文具体过程的介绍和自己的朗读,有了“美文”的感觉,并且心中有了对文章的浓烈的喜爱之情。这样后面深入文章内容的探讨才是真正的学生和老师的对话。而不是老师的一味灌输。

  三、感受人欢

  1、学生朗读并概括课文描绘的四个场面。

  2、分析四个场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欢乐之情。

  说明:此步骤重在加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学生充分自由朗读的前提下,让学生试着理清文章的思路。这实际上是缘着作者的文字追踪作者的所思所想。

  3、引导学生体悟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四、归纳情怀

  1、纳得出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2、学生朗读,以醉翁之心体醉翁之情。

  3、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懂得在遭遇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说明:这一步骤重在给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对话。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五、解读“醉翁”

  1、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醉翁”醉了吗?(2)“醉翁”老了吗?

  2、引导学生理解“醉”与“乐”的`关系。

  3、引导学生体悟欧阳修丰富的内心世界。

  说明:这一部分是学生在充分感悟文章思想内容的前提下和老师之间的对话。这种深层次的对话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需要学生在理解文章和梳理自己的思想进而组织自己的语言方面付出相当大的心力才能实现的。教师通过提供解读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如有新的体会或感悟与同学交流

  2、积累文言字词

  3、如果让你担任摄影师,拍摄介绍醉翁亭的短片,你准备采取什么顺序、拍摄哪些景物、配上什么样的解说词呢?

  【案例分析】

  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教师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教授本节课的主导思想。本案例力图体现“对话式课堂”的教学理念。我认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首先,学生的课前预习在老师的题目指引下有明确的方向,能将预习工作落到实处。另外课外资料的搜集也能在老师的指引下切实有效地进行。这为学生实现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对话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课堂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凝听者和参与者。这营造了平等的开放的课堂氛围。尤其是在互相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提出了非常有创造性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这应当是课堂的一个师生的深层次对话,也是学生真正积极思考问题的一个体现。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比教师在那口干舌燥地讲,学生在那意兴阑珊地听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要更为深入和通透。

  第三,课堂和课后强调学生动笔。动笔的过程是自我梳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深层次对话的一个过程。在这里,学生将学习化做一个自觉的理性的过程。

  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课前预习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毕竟学生的学习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接受型上,习惯很顽固。

  2、如何解决真正的“对话式”交流和可能出现的放鸭式现象之间的矛盾还是一个摸索中的问题。老师稍为急躁些或学生稍为懒散些都有可能功亏一篑。

  3、改进的想法是打算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切实有效地行动起来。

相关文章

阅读题《包拯字希仁》答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以...
题目课件2016-05-03
阅读题《包拯字希仁》答案

索溪峪的野课文原文

《索溪峪的野》主要讲了张家界索溪峪的山,水,野物,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之情。 《索溪峪的野》 走进张家界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索溪峪的...
题目课件2011-02-03
索溪峪的野课文原文

《爱在心中》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 爱在心中 一位小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爱? 老师觉得有必要...
题目课件2011-03-08
《爱在心中》阅读答案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阅读答案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给大家分享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借鉴!  阅读原文:...
题目课件2018-03-05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阅读答案

cet6深度阅读原文及答案

Passage one Whats the one word of advice a well-meaning professional would give to a recent college...
题目课件2019-07-02
cet6深度阅读原文及答案

看戏阅读答案

看戏阅读答案看戏①晚上,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剧场也是静静的。②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走路的石阶上都坐着人,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简直...
题目课件2018-09-03
看戏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