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现代文阅读答案
《有些人》现代文阅读答案
①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有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② 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③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④那天,放学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平生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⑤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⑥初中的集体活动总要让我们承担很多任务,我需要到一家米店去买米。“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能。”那个胖女人说。“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⑦“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⑧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在神明”?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⑨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黧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洌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虽然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是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
⑩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我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地离去。
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人。但他的痛苦却盘据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那陌生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大学考试总是让人备受折磨,对于代数中代数公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的老师。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得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那年7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得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捡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利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并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的。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语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1.根据第?收的拼音写出汉字(2分)
不可mí( )补
2.第①段加点词“雨季”的含义是 (3分)
3.文章综述了四件事,请概括内容(6分)
⑴小学二年级,我为写一个字得到老师的表扬而自豪。
⑵ , 。
⑶ , 。
⑷ , 。
4.文中“我”都不知道“这些人”的名字,为何还说“清晰”的记得?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完成下表:(4分)
人物
记住的理由
小学老师
卖米胖女人
坚信做人的诚信
靠墙的中年人
中学代数老师
君子谋道的敬业精神
5.下列对第?段的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的是( )(3分)
A、过了十多年才发现当年那泥土的大地那尖锐的利石是非常美丽的。
B、精力了十多年的历练,才体味出中学在大自然听课学习多么享受。
C、离开学校十多年后,回忆在学校受的教育心理觉得十分温暖美丽。
D、经历了十多年的历练,才感悟到老师敬业爱生的教育理念令人敬仰。
6.用第三人称叙述“我为小学老师写‘挖’字”的故事。(80字左右)(8分)
参考答案:
1.弥
2.可以理解为人生处在苦闷、困惑、低潮等时期。
3.(2)初中的宿营活动,听到胖女人的话而肃然起敬
(3)一个夏日,因漠视需要帮助的人而自责
(4)升学考试前,得到代数老师的指教而感恩
4.高超的教育艺术(善于挖掘孩子的自信等)让“我”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5.D
6.注意人称:她,时间:小学二年级,地点:语文课堂(作文课),事件:起因经过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