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的扬州》阅读答案

《史可法的扬州》阅读答案

  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40多年前,我读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下。”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激烈所燃烧。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的扬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

  真的来到扬州,已经是十多年之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那时的扬州,没有如今那样多的高楼大厦,史可法墓前的护城河那样的清澈,河边的杨柳在夏日里浓荫四溢,为史可法祠堂遮挡着骄阳的炙烤,祠堂前的小路,水洗过一样干净而幽静。

  只可惜,我来的季节不对,梅岭没有一朵梅花。

  第二次来到扬州,是20年过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了。那是一次会议结束之后游览瘦西湖和个园,在参观个园的时候,我独自一人悄悄地溜了出来。记忆中史可法墓应该离个园不远,果然,往北一走,很快就到了护城河边,依然是杨柳依依,依然是小路幽幽,更奇特的是,祠堂里,梅岭下,依然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更好,可以独自一人和忠烈喁喁独语。和瘦西湖的游人若织相比,这里的空旷和幽静,也许正适合史可法。

  还是没看得到梅岭的梅花,不过,没关系,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2009 年的初春,我第三次来到了扬州。真的是和史可法和扬州有缘,来扬州前不久,在国家大剧院看过昆曲《桃花扇》,那里面有史可法率兵于梅花岭下“誓师”一段 ——史阁部言道: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面对清兵的入侵史可法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让今人叹为观止,甚至汗颜。是他让扬州这座城市充满血性,荡漾着历史的波纹涟漪。

  我一直以为,扬州区别于一般的南方城市,区别于那种小桥流水的婀娜多姿。由于地理的关系,它地处江苏的北大门,照史可法说是“江南北门的锁钥”。所以,扬州不仅具有江南一般小城女性的妩媚,同时具有江南一般小城没有的男性的雄伟。无疑,史可法为扬州注入了这样雄性的激素,壮烈的舍生取义,惨烈的扬州十日,让这座城市气吞吴越,拒绝后庭花和脂粉气,让扬州不仅有精致的扬州炒饭、扬州灌汤包子和扬州八怪,而且有了遥想当年铁马秋风把栏杆拍遍的想象空间,有了可以反复吟唱的英雄诗篇的清澈韵脚。

  没错,史可法让扬州不仅是一幅画,而且是一首诗。

  这次来因有朋友的陪伴和解说,看得更明白一些。享堂前的一副清人的抱柱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古风盈袖,很是沉郁。梅花仙馆外另一副今人的抱柱联:万年青史可法,三分明月长存。嵌入史可法的名字,互为镜像,做今古的借鉴,令人遐思。享堂里有史可法的塑像,享堂后是史可法墓。墓前有石碑和牌坊,墓顶有草覆盖,被人们称之为“忠臣草”。

  享堂西侧有晴雪轩,里面藏有史可法的遗墨。史可法的书法是真正的书法,草书行书都有,气遏行云,韵击流水。他的遗书最是让我心动,他的第三封遗书,仅仅三句:“可法死矣!前与夫人有定约,当于泉下相候也!四月十九日,可法手书。”可以说是史可法短促一生中最精彩的绝句。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百年来依然色泽如润,气韵如生,鲜活如昨。6天后,这一年,即1645年4月25日,史可法殉国。次年清明前一日,他的副将,也是他的义子史德威,在他誓师和血战的梅花岭下,为他筑墓立碑。但是,那只是史可法的衣冠冢。

  走出晴雪轩,来到梅岭下,春梅未开,冬梅正残,断红点点,飘落枝头,有一种哀婉的气氛,袭上心头。好在祠堂东侧桂花厅前,有紫藤和木香各一架,过些日子就会次第开花,一紫一黄,分外好看。到了秋天,祠堂大门前那两株古银杏树金黄色的落叶,会落满一地,落满祠堂的瓦顶,更是壮观。如果说梅花是史可法的灵魂,那满祠堂种植的紫藤、木香、银杏、桂花、芍药、葱兰,就都是扬州人的怀念和心情。

  在扬州,还留下了这样特殊而别具情感的地名:史可法路、螺丝及顶街(摞尸及顶的谐音,当年史可法抗敌,巷战血拼时尸体一个摞一个到城墙顶),以及史可法曾经居住过的辕门桥。扬州人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进他们的生活,刻印在他们走的路上和日子里,那是扬州人在心底里为史可法吟唱的安魂曲。

  扬州,不管到什么时候,真的都是史可法的扬州。

  1.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作者引用全祖望的《梅花岭记》片段,生动再现了史可法的牺牲场景,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解释了向往扬州的原因。

  B.作者之所以写出前两次游览史可法祠堂时游人稀少,是为了与下文第三次来游览史可法祠堂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C.史可法祠堂里两副对联,都富有诗情画意,巧用比兴与对仗,用明月象征史可法,含蓄地赞美了史可法对扬州城的热爱。

  D.国家大剧院演出《桃花扇》,史可法的唱词体现了英勇无畏和誓死抗敌的精神,史可法也已成为各种艺术所刻画的形象。

  E.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前后三次游览史可法祠堂的经历,最后一次因为距离现在时间比较近,所以浓墨重彩地加以叙写。

  2.赏析文中两个画线句。(6分)

  (1)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2)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百年来依然色泽如润,气韵如生,鲜活如昨。

  3.作者为什么说扬州是“史可法的扬州”,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5分)

  4.请结合文中对“梅花”的叙写,探究“梅花”在文中的意蕴及作用。(8分)

  参考答案:

  1.选A项3分,选D项2分,C项1分。选B项、E项不给分。

  2.(1)①内容上,这句话是作者的自我宽慰,同时也寓含着哲理,也表明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②结构上,承上启下,上承未见到梅花的遗憾,自然引发下文写他人和自己对史可法这一英雄人物的无限追慕。(3分)(2)用比喻手法,把墨迹比作血迹,表现史可法的悲壮之情;用排比手法,通过描写墨迹如新,表明史可法的精神永存。整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史可法的敬仰之情。(3分)

  3.(1)史可法在扬州壮烈牺牲,从此,史可法和扬州形成密切关联。(1分)

  (2)史可法让扬州城在妩媚之外,增添了男儿血性与英雄豪气。(2分)

  (3)扬州人种花植木、命名街道,都体现了扬州人已经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进日常生活。(2分)

  4.意蕴(2分):

  梅花,象征史可法的坚贞不渝的精神,象征后人对英雄的追思仰慕之情,也象征扬州城的高洁之美。(答对两点给2分)

  作用(6分):

  (1)“梅花”是作者结构文章的线索。

  (2)表现史可法人物形象,写梅花,是为了塑造史可法形象服务。

  (3)作为史可法祠堂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哀婉的氛围,表达作者凭吊时的心情。

  (4)设置悬念,作者向往着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领起全文,接着写两次未见梅花,心怀遗憾,为下文设置悬念。(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练习题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它以合理的丰富想象,讲述了一间老屋与一只小猫、一只老母鸡和一只小蜘蛛之间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
题目课件2014-02-01
小学三年级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练习题

相声

甲: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好 乙:我们两个给大家拜个早年 甲: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乙:上来说这么热闹。你最近忙什么呢? 甲:我在研究去医院看病的问题 乙:去医院看病能有什么问题...
题目课件2018-04-04
相声

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1、“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乐声动听,久久萦绕。你知道这个成语的出处吗? 《列子汤问》 2、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风”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不超过30个字。 背景一:冬天 早晨 风 背景二:夏日 傍...
题目课件2013-04-05
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飞夺泸定桥课文

同学们,当我们漫步在黄浦江畔,看浦江两岸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望江上四通八达的高架大桥,注目滨江大道喜笑颜开的男女老少时,不要忘了我们祖国母亲曾经度过的那些峥嵘岁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飞夺泸定桥课文,欢迎...
题目课件2012-07-04
飞夺泸定桥课文

食粥心安阅读答案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一生节俭,为政清廉,从他读书时“食粥心安”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己要求严格、自觉抵制诱惑的优良品质。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食粥心安阅读答案”,希...
题目课件2016-04-03
食粥心安阅读答案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阅读答案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给大家分享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借鉴!  阅读原文:...
题目课件2018-03-05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