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步》赵翼翻译以及阅读答案

《野步》赵翼翻译以及阅读答案

  此诗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诗人当时六十三岁,已退居在家,但诗人并没有象一一般老年人那样,小编带来的《野步》赵翼翻译以及阅读答案。

  野步原文:

  野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仗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野步字词解释:

  峭寒:料峭

  红他枫叶白人头:这是名句。意思是:(秋风)把枫叶变红,却把人的头发变白了。更是感叹时间不饶人。

  野步翻译:

  料峭的寒风催着换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区原野去游玩。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

  野步阅读及答案:

  试题: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这首诗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形象。(3分)

  (2)诗的三、四句重点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①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1)②秋寒阵阵,衣换棉裘,白发老人倚杖漫步,心中涌起哀愁,(1分)③诗歌通过老者的形象,抒发了时光把人抛、人老见白头的愁绪。(1分)

  (2)①拟人的手法。(1分)②三、四句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1分)③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2分)

  野步创作背景:无

  野步赏析:

  绝句就是“截句”,从律诗中截出两联,单独成诗,可以把不必要的部分删去,只突出精华的内容。由于形式适合,有相当一部分绝句是着眼于奇想巧思的,前两句交代,后两句用奇,此诗即如此。

  “峭寒催换木棉裘”,寥寥数字,勾勒出了较长一段时间里诗人的心理状态。“催”者,催促,催逼,仿佛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诗人换上棉袄。在这里,诗人赋予了峭寒一个独立的人格,它想用寒冷逼迫诗人换衣,诗人不肯,它便更添寒冷,诗人仍不肯,它便一冷再冷,再冷,再冷,诗人不得已,只好屈服。实际上,峭寒是没有人格的,更不可能故意与诗人作对,诗人这样写,是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诗人为什么不肯换上棉袄呢?可能有多种原因,但结合后文来看,最可能的就是诗人认为多穿衣服是年老体衰的表现,他不肯服老,所以不愿听任峭寒摆布,但最终还是无奈投降了。“倚杖郊原作近游。”“倚杖”是说腿脚不便,“近”是指无力走远。那么,大冷的天,诗人为什么要去野步呢?他在秋风萧瑟中,又将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诗人笔下的.秋风,仿佛成了一个讨人厌的家伙,它萧萧地吹,不停地吹,吹红了湛湛青枫,吹白了满头乌发,诗人对这秋风,不禁发出一句“管闲事”的牢骚来。如果说前面的“催”字还不是那么明显的话,那么这里的移情于物就十分突出了。本来秋风没有感情,也不好管闲事,枫叶之红、青丝之白,都与秋风没半点关系,诗人发此怪怨,实属无理。但越是无理,越是有情,诗人自入秋以来,一直不堪寒冷,再加上年事已高,感伤之情就从没断过,此刻他看到瑟瑟作响的红叶,一腔悲怀再也把持不住,便冲秋风抱怨道:“你怎么这么好事!”这里的秋风,实际上已经超出它本身的含义,成为了整个秋天、甚至永远无情地流逝着的时间的代表,正是无情的岁月逼红了枫叶,也催老了诗人。诗人此处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让衰凉之感直达读者心灵深处,仿佛读者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在秋风中不禁洒泪。

  综合全诗来看,最核心的无疑是后两句,但前两句也不应忽视。应该说,如果没有前面两句的交代和铺垫,后面的感情不可能抒发得那么充分。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

  个人资料: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清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 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三大史学名著。

  周密与赵翼《野步》阅读答案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乙】野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6、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描摹了一幅春日郊外麦浪葱葱、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

  B. 甲诗中的“翠”字描绘出麦色,充满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噪”字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到烦躁不安。

  C. 乙诗中“峭寒催换木棉裘”,寥寥数字,勾勒出了较长一段时间里诗人的心理状态。“催”者,意为催促、催逼;仿佛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诗人换上棉袄。

  D. 甲诗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之情;乙诗表现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

  7、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的一、二两句,作者调用了视觉、听觉和触觉来展现景物。

  B. 甲诗的语言清新自然,乙诗语言通俗浅显。

  C. 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两首诗的结尾两句都运用了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答

  6. B (B项中“‘噪’字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到烦躁不安”有误,“躁”字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活力。)

  7. A(A项“调用了视觉、听觉和触觉”有误,甲诗的一、二两句调用了视觉和听觉,没有调用触觉。)

相关文章

现代文《保护湿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7 9 题。 保护湿地 ①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资本之一,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国际湿...
题目课件2019-06-01
现代文《保护湿地》阅读练习及答案

雪地里的红棉袄阅读答案

【原文】 雪地里的红棉袄 30年前,我8岁。 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惶。 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 于是,在那个青黄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
题目课件2018-09-05
雪地里的红棉袄阅读答案

大唐DTT笔试题

1.数列6,10,18,32,“?”,问“?”是几? 2.某人出70买进一个x,80卖出,90买回,100卖出,这...
题目课件2011-01-08
大唐DTT笔试题

文言文《楚人学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导读:《楚人学舟》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习要脚踏实地,学会谦虚。不能略有新知就骄傲自满,略有进步就妄自尊大,否则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
题目课件2016-06-02
文言文《楚人学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母亲那碗腊八粥》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要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母亲那碗腊八粥》阅读...
题目课件2017-03-08
《母亲那碗腊八粥》阅读答案

初中课文散步原文

渡⒉健肥且黄忝丽劣馈⒃探宸岣坏木郎⑽模彩且磺...
题目课件2012-07-08
初中课文散步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