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阅读答案

《实践论》阅读答案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唯物地而且辩证地指出了认识的深化的运动,指出了社会的人在他们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的、经常反复的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推移的运动。列宁说过:“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理性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不过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么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所以,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原因就是在这个地方。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节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原题为《实践论》)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5分)

  A.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可以获得对于外界的真理性认识。

  B.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解决了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问题。

  C.解决现象问题离不开实践,解决本质问题同样也离不开实践。

  D.任何天才,离开了社会实践也无法取得成功。

  E.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根源上说,它们都是不能离开实践而获得的。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列宁所说的“科学的抽象”指的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所获得的知识。

  B.“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是无法实现的一句空话。

  C.“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的意思是认识只能在变革

  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4.作者认为“知识里手”是世上最可笑的。请结合文章内容概述“知识里手”的可笑之处。 (4分)

  15.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文章中的什么观点相一致?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试题答案:

  12 筛选整合 A B

  A项,混淆充分、必要条件。原文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而选项将“只有……才”(必要条件)转换成“只要……就”(充要条件)。B以偏概全。原文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唯物地而且辩证地指出了认识的深化的运动”,选项少了“正确”“唯物而且辩证地”。C项原文为“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语言转换后语意没有发生变化,故正确。D项原文为“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语言转换后语意没有发生变化,故正确。E项原文为“所以,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语言转换后语意无变化。

  13 观点理解 B B项原文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强调了“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和“在技术发达的现代”,故错。

  14.【句意理解】(4分)

  ①就知识的总体说来,任何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②知识里手否认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不是唯物论者。

  或者:

  ①认识问题的途径的可笑,只有参加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真理,而“知识里手”只是道听途说,获得一知半解,便以为掌握了真理;②认识态度的可笑,面对科学问题,态度虚伪和骄傲,缺少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每个要点2分。】

  15.【观点把握】(4分)

  ①凭借文字和技术的传达,可以学习别人在实践中间取得的“知”。或者“从书本上可以得到的他人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东西”。 ②要更直接、更深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还应该亲身参加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学生答“实践出真知”之类的意思也可得分。每个要点2分。】

相关文章

9月一级MSOffice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软件中,属于系统软件的是()。A.办公自动化软件B.Windows XPC.管理信息系统D.指挥信息系统2.已知英文字母m的ASCIl码值为6DH,那么ASCIl码值为71H的英文字...
题目课件2012-02-02
9月一级MSOffice试题及答案

作文万能排比句开头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认真学习揣摩并领会课文内外使用修辞手法的优美语言的一些典型范例,并进行模仿性训练,可以使学生的作文语言逐渐变得简练得体连贯,形象生动具体,言近而旨远,词简而意蕴深厚。排比就是一种很好...
题目课件2016-09-05
作文万能排比句开头

四年级上册数学垂直与平行练习题

1.填空题。 (1)在()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 (2)长方形的长和宽互相()。 2.判断题。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两条线段平行,它们一定相等。...
题目课件2019-06-02
四年级上册数学垂直与平行练习题

《会计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各项属于资金退出的有【ABC】。 A.偿还债务 B.上交税金 C.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D.购买原材料 【答案解析】: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债务、上交税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 2.资产的特点有【CD...
题目课件2013-03-03
《会计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1、用手表示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1米的长度,再用尺子量一量,看你比划得准不准。 2、按要求画。 (1)先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长度是它的2倍。 (2)先画一条10...
题目课件2015-09-08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蒲公英短文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试是英语考试中必不可少的测试项目, 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不同体裁或不同题材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提供了蒲公英的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那是春日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草绿了,花开了...
题目课件2015-01-06
蒲公英短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