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凡卡原文(2)
小学课文凡卡原文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凡卡接着写道,“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的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说。我老是哭。有一天,老板那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别让旁人拿我的小风琴。您的孙子伊凡·茹科夫。亲爱的爷爷,来吧!”
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了一个戈比买的。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
“乡下 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前一天晚上他问过肉店的伙计,伙计告诉他,信应该丢在邮筒里,从那儿用邮车分送到各地去。邮车上还套着三匹马,响着铃铛,坐着醉醺醺的邮差。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凡卡》对比导读
《凡卡》一文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照课文顺序组织教学。而我紧紧围绕三个对比,导读课文,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老板与爷爷对比
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细读课文:凡卡的学徒生活很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经过反复阅读讨论,学生知道了凡卡的悲惨遭遇。
⒈活计多。凡卡是鞋铺小学徒,而他还要给老板的小崽子摇摇篮,况且“他们的小崽子一哭,就别想睡觉”,凡卡成了保姆;替老板娘收拾鱼,凡卡成了家佣……连伙计们也捉弄他,打发他去打酒,叫他去偷老板的黄瓜。
⒉经常挨打。老板揪着他的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老板娘拿鱼嘴戳他的脸;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拿楦头打他的脑袋,使他昏倒,好容易才醒过来。在这当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的.丰富内涵。一番讨论,学生列举了好多,比如凳子、木头、铁条……总之,只要身边有的,都可以拿来打。从而理解老板根本不把凡卡当人看待。
⒊挨饿挨冻。吃的简直没有,一日三餐只是一点儿面包和稀粥;睡,在过道里,只要那小崽子一哭,他就别想睡觉;穿的,凡卡是小鞋匠,可是没有鞋(第10自然段),老板对凡卡的剥削是何等之重!
通过导读分析,学生深刻理解了凡卡在老板家里毫无幸福可言:“连狗不如”、“生活没有指望”、“只有死路一条”。
接着,我问学生:凡卡与爷爷在一起怎样呢?学生通过阅读“与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插叙部分,知道了,爷爷总是带他去砍圣诞树,爷爷还与凡卡追笑,喊着逮野兔,与爷爷在一起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快乐,是多么令凡卡神往!
二、城市与乡村对比
“莫斯科是个怎样的城市?”我用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第11自然段。通过讨论,学生得出了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①房子全是老爷们的。②有供玩乐的用具,如跟钓竿钓丝一块出卖的钓钩,各种枪,可是都很贵,只有富人才买得起。③肉店里野味丰富,如山鹬、鹧鸪、野兔……穷人也只有看的份儿。
学生对此深刻理解后,我又提出“在凡卡的记忆中,乡村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阅读“爷爷守夜”那一插叙部分,从而领会凡卡对富人天堂的厌倦,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通过阅读讨论,学生从那夜晚看得见的白房顶、烟囱里冒出的缕缕的烟、披着浓霜的树木、雪堆,以及那天空中快活眨眼的星星、清楚的天河等景物的描写中,领悟到乡村在凡卡的印象中是多么的质朴、宁静而美好。
三、梦想与现实对比
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对于这部分,我分三步来组织教学。第一,将甜蜜的梦补充完整。学生们通过丰富的想象,生动地描述了假如凡卡回到爷爷身边快乐的情景,而这与实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第二,凡卡的信爷爷是收不到的,假如收到信爷爷会接凡卡回去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爷爷是不会接回凡卡的。因为爷爷是替一个老爷家守夜的,也很穷,当初将只有九岁的凡卡送去学徒,也一定是迫于无奈。现在即使把凡卡接回来送到别的老板家当学徒,遭遇也一样。第三,第二天的凡卡又会怎样呢?学生通过前文的学习,心里自然明白:第二天,凡卡还要和往日一样地挨打、挨饿、挨冻,一样地被伙计捉弄。凡卡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三个对比,教路、学路清晰一致,教师导得轻松,学生学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