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练习题

  1. 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着同一公路追赶前面的一个骑车人。甲乙两车分别用10分钟、6分钟追上骑车人。已知甲车速度是24千米/小时,乙车速度是30千米/小时,问两车出发时相距多少千米?

  2. 一支部队排成1.2千米队行军,在队尾的张明要与在最前面的营长联系,他用6分钟时间追上了营长。为了回到队尾,在追上营长的地方等待了18分钟。如果他从最前头跑步回到队尾,那么用多少时间?

  3. 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快车经过8小时到达乙地,慢车经过10小时到达甲地。 (1)相遇时,乙车行了360千米。求两地距离。(2)相遇时,乙离目的地还有360千米。求两地距离。(3)相遇时,乙比甲多行360千米。求两地距离。(4)两车在离中点处360千米相遇,求两地距离。(5)5分钟后两车又相距360千米。求两地距离。

  4. 甲乙两人环湖跑步,环湖一周长是400米,乙每分跑80米,甲速是甲速的1.25倍 ①现两人同时向前跑,乙在甲前方100米处,多少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 ?②现两人同时向前跑,甲在乙前方100米处,多少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 ?

  5. 甲乙相距64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6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34千米,第一辆汽车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与偶用了几小时?

  6. 哥哥和妹妹同时从甲到相距540米远的学校上学,哥哥每分钟走60米,妹妹每分钟走48米,哥哥到达学校后发现忘了拿铅笔,立即返回家去取,在途中遇到妹妹。从开始上学到两人再相遇共有多少分钟?

  7. 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2700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分钟150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分钟行25米,乙队每分钟行20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了多少米?

  8. AB两人同时从相距3000米的家里相向而行,A每分钟行70米,B每分钟行80米,一只大狗与他同时出发,每分钟行100米,狗与B相遇后立即掉头向A跑去,遇到A后又向B跑去,直到AB两人相遇。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9. 家离图书馆4.8千米,弟弟从家出发以60米/分速度步行去图书馆。15分钟后,哥哥骑自行车从家出发去追赶弟弟,自行车的速度是240米/分。问: (1) 哥哥在离家多远处追上弟弟?(2) 哥哥追上弟弟后不久到达图书馆,又马上折回,过不久与弟弟相遇,那么相遇处离图书馆多少千米?

  10. 小张和小王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周长为500米的跑道上跑步。小王每分跑180米。 ①小张和小王同时从一个地点出发,反向而行,75秒钟后两人相遇,求小张的速度②小张和小王同时从一个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跑步,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

相关文章

对上级领导的意见建议

建议,是个人或团体,对某件事情未来要如何的操作,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上级领导的意见建议,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对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及建议  1、总体评价。领导班子成员政治...
题目课件2015-02-08
对上级领导的意见建议

《国殇》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并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容。 (2)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屈原其人其事及其诗的影响,培养信息整合能...
题目课件2019-04-05
《国殇》教学课件

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语文试卷

一、句子默写(题文)默写。(1)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昔人已乘黄鹤去,_...
题目课件2014-09-09
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语文试卷

闲情偶寄芙蕖阅读答案

《闲情偶寄》 是李渔主要的对自己的生活所得所闻见的事物的总结性的书。包含有对戏曲的看法,批评。从舞台的实际出发,注重戏曲的结构、中心事件的选择安排等,是中国戏曲批评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
题目课件2019-02-03
闲情偶寄芙蕖阅读答案

梅雨潭教学课件

导语:下面是小编为你分享的梅雨潭教学课件,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吧!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
题目课件2017-04-03
梅雨潭教学课件

中国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中国结》这节课集欣赏、工艺制作于一体,表现内容丰富,工艺制作韵味十足,具有特色。通过本节课的工艺制作,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文化内涵,知道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且因其形、意而名扬天下,充分体...
题目课件2016-06-03
中国结课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