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语文高考试卷篇一: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南海九江中学语文科组提供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

  是

  A、(宦)官(豢)养(盥)洗(患)得患失风云变(幻)

  B、(莅)临乖(戾)官(吏)呕心(沥)血不寒而(栗)

  C、(翌)日对(弈)(肄)业苦心孤(诣)雄关险(隘)

  D、(羡)慕汗(腺)(霰)弹谄(媚)阿谀借花(献)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部署备受青睐恰如其分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伶牙利齿群贤毕至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共商国是唾手可得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猝不及防大相径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相当的一组是【【】【】】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___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___,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____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___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计划不仅是/而且是B莅临规划不是/而是

  C亲临规划不仅是/而且是D亲临计划不是/而是

  4、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

  额的生活费。

  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蓄,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到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7.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8.根据原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风暴光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9.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语文高考试卷篇二:2016山东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高达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脾腉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效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李白的“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淳厚从容。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在都市的喧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的民间生活。从远处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白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

  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1.文中加粗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ěi)喧哗B.幢(zhuàng)宁静质朴

  C.伫(chù)纯粹D.淳(chún)淋漓尽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优美领略繁杂B.幽美领略繁复

  C.幽美领悟繁复D.优美领悟繁复

  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木雕、

  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分值:15分查看题目解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试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

  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

  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

  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灵在(诗源辩张)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率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6.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7.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②

  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是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9.对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同“悦”,高兴

  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花纹

  C.下之疾其上甚矣疾:痛恨

  D.宗君而处身宗:尊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此,则诸侯其至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

  C.然则曷以禄夫子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关市讥而不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11.下列对文中斜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语文高考试卷篇三: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需要____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

  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项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理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

  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

  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

  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

  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呼!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译文: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⑵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译文: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只答出四个且意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⑴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⑵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⑶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四、句名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⑵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杜甫《登高》)

  ⑶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⑷中通外直,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⑸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⑹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⑺兴于《诗》,立于礼,__________。(《论语·泰伯》)

  ⑻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来自::语文高考试卷)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有删改)

  12.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4分)

  1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4分)

  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

  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相关文章

某大通信公司招聘试题

能力测试:([]中问题每答一项为5分) (1)一个班有m名同学,问m为多少时有两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为0.6,某大通信公司招聘试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解答(15分)[该模型适用于通信中的那些情况(25分)]...
题目课件2014-03-02
某大通信公司招聘试题

河南26个县纳入高考录取“专项计划”

提前录取院校能不能兼报?专项计划咱省有哪些县的考生可以报考?农林、定向、民族班降分录取,对考生有什么要求?填报这类志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昨天,省招生办新闻发言人陈大琪回答了考生关心的问题。□东方今报记...
题目课件2015-03-04
河南26个县纳入高考录取“专项计划”

《欣赏是一种善良》的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
题目课件2017-04-07
《欣赏是一种善良》的阅读答案

二年级数学除法试题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小编收集了小学二年级除法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提升学习有所帮助。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一)(5分钟) 65÷5= 906÷3= 870÷4= 716÷5= 80÷6=...
题目课件2015-06-06
二年级数学除法试题

曹冲智救库吏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曹冲智救库吏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
题目课件2012-04-05
曹冲智救库吏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文言文《隋书高颎传》选段阅读及答案

高祖得政,素知颎(jiǒng)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
题目课件2019-03-08
文言文《隋书高颎传》选段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