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

《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鄙:边邑,边远的地方。

  恃:依靠,凭借。

  其一:其中一个。其,其中的。

  南海:不是指中国南方的南海,而是指佛教胜地普陀山,该岛属浙江省,在东海之中。

  何如:怎么样。本文中是商量语气。

  钵:和尚盛食物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到,及。明年,指第二年。

  惭色:惭愧的神色。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他与弟彭肇诛、彭遵泅于紫云山下“相为师友”,同窗苦读达六年之久。他后来的成就并不是靠先天的才气,而主要是得力于后天的踏实勤学。雍正年间中进士,曾任吏部郎中、顺天乡试同考官等职。辞官以后回到四川,在锦江书院讲学。著有《白鹤堂诗文集》。散文《为学一首示子侄》(简称《为学》)用浅显的比喻,说明求学的结果如何不在于天赋条件,而是决定于本人是否有求学的恒心和毅力。叙事生动,语言流畅,有较强的哲理性。彭端淑写景的诗很有情味。如记锦江春色的《清明》:“步出郭西行,惊心节复更。花残寒食雨,春老杜鹃声。荠麦村村秀,新烟处处生。锦城风物好,无那故乡情。”如果不是春大到成都郊外走上几趟,如此有情味的诗情是怎么也体会不到的。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可惜不少已经散佚。他与其弟彭肇殊、彭遵泅曾共性于京师,俱以文知名于当时,一时有“丹棱三彭”之称。当然,在“三彭”中,以彭端淑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彭端淑活了八十一岁,死后葬于彭山县公义场罗家山,至今尚有坟台遗址。

  2、相关知识:

  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但本文并不明“示”,而是用故事做比喻,来暗示。暗示带启发性,可培养人的悟性。本篇课文是针对初中一上学生主要读记叙文而对原文进行的节选,只保存了故事,而删除了“蜀之鄙二僧”前面两段和“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后面部分的议论。故改标题为“蜀鄙二僧”。有的书将这故事看成寓言,标题《蜀鄙之僧》。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文章通过两个僧人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只要有恒心和毅力,艰苦奋斗,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而贪图安逸、坐等条件具备,害怕艰难,就一事无成。

  二、文章脉络

  本故事采用“顺叙”,可分四层:

  第一层(开头1句):简说二和尚生活地区及经济状况。

  第二层(下面对话):穷和尚想凭一路化缘走到南海,富和尚不以为然,认为他不可能。

  第三层(“越明年”一句):第二年,穷和尚实现愿望回来了,富和尚表示惭愧。

  第四层(最后两句):作者小结故事,提出问题,启发读者。

  三、写作方法

  用故事做比喻说明立志。全文基本上是叙述蜀鄙二僧的故事。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可见那时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富者“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买舟而下比跋山涉水当然要容易得多,可是他只是“欲”,停留在愿望上,却畏葸不前,并不付诸行动,愿望只是愿望。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客观条件,没有主观能动性,自己无所作为,还以嘲笑的口吻断定贫者也寸步难行。而那贫者仅凭“一瓶一钵足矣”,这就把他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把他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巴他实现远大志向的坚定信心表现出来了,为下文“贫者自南海还”作了伏笔。富者对贫者的回答加以嘲笑,把他那种自以为是的傲慢与偏见表现得十分露骨。这段话到此为止,下面没有记叙贫者的反驳,而是用事实作出回答,用事实把贫者不顾嘲笑的坚定意志充分体现了出来。至于朝南海的经过,贫者返回后的对话都一笔带过,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四、参考译文

  蜀地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贫穷的对富有的说:“我想到南海去,怎么样?”富有的和尚对那个穷和尚说:“你靠什么去呢?”(贫者)回答说:“我只要一个瓶,一个碗就足够了。”富有的说:“我好多年来都想攒钱乘船而下,还没有成行,你靠什么去呀!”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他的情况告诉了富有的和尚。富有的和尚感到惭愧。

  西蜀距离南海,不知有几千里地,富和尚没能去成,穷和尚却去成了。人们树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练习解答】

  一、物质条件很差的贫者把去南海的'计划变成了现实,而物质条件优裕的富者,却空有其愿而未能实现。这是因为贫僧虽贫,物质条件虽差,但他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而富者过于强调物质条件,而忽视了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所以虽然具有优裕的物质条件,最终也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二、此题主要体现了“合作学习”、“独特感受”的精神,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这道题,有利于学生把握好故事与道理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思维训练。

  三、略

  四、1、鄙:边界

  2、动词,告诉

  3、动词,到、往

  4、恃:凭借

  5、表反问语气,难道

  【类文品读】

  学弈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人名),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缴,这里指系着丝绳的箭)而射之。虽与之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也?曰:非然也。

  1.对下面一句的解释和理解作判断,在括号里打上“×”或“√”:

  ⑴这句话是由两个判断句构成的。( )

  ⑵这句话可以译为:下棋作为(一种)技艺,是一种小技艺,但不专心学,是学不会的。( )

  ⑶“夫”读“f‘”,意思是“那”。

  ⑷“之”是助词,在主谓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2.对“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中一个人学下棋专心致志,只听弈秋传授技艺。

  B、其中一个人学下棋专心致志,在听在想弈秋的话。

  C、其中一个人学下棋专心致志,只有弈秋在讲解给他听。

  3.翻译:

  为是其智弗若也?

  4.下列三句话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各是:

  ⑴使弈秋诲二人弈( )

  A、假使 B、出使 C、派

  ⑵思援弓缴而射之( )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承接关系 C、连词,表修饰关系

  ⑶曰:非然也( )

  A、不认为对 B、不对 C、不是这样

  5.与“思援弓缴而射之”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通国之善弈者也 B、虽与之俱学 C、弗如之矣

  6.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⑴√⑵√⑶×⑷√

  2.A

  3.难道这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

  4.⑴A⑵B⑶C

  5.A

  6.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意近即可))

  二.同步练测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为学》选自 ,作者是 。

  2、给加点字注音:

  不逮人也( ) 久而不怠( ) 子何恃而往( ) 一瓶一钵( )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蜀这鄙有二僧(鄙: )

  ⑵吾欲之南海,何如(之: )

  ⑶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恃: )

  ⑷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犹: )

  ⑸西蜀之去南海(去: )

  ⑹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 )

  4、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⑵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⑶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5、辨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所表示的语气:

  ⑴天下事有难易乎

  ⑵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⑶吾欲之南海,何如

  ⑷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去:一狼径去( ) 西蜀之去南海( )

  ⑵明年:越明年( ) 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

  7、本文写蜀鄙二僧时,用“贫”“富”二字,旨在从 角度论证本文的论点。同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 截然不同。

  二、同步解读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

  贫者语于富者曰( )

  9、选文第一段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10、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什么不同?

  11、第一段交代了所讲故事的 和 。

  12、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3、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14、贫富二僧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15、“从天下不有难易乎”到“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是什么关系( )

  A、从一般之事到个别之事 B、从具体之事到抽象之事

  C、从具体之事到具体之事 D、从一般之事到一般之事

  三、美文赏读

  任末①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克④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⑥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籍。③庵:草屋。④克:挤、榨。⑤蒿:蒿草。⑥静衣:净的衣服。

  16.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负笈不远险阻(负:背着) B.题其衣裳(题:写)

  C.临终诫曰(终:最后) D.更以静衣易之(易:更换)

  1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或依林木之下(或:有时) B.以记其事(其:书上的)

  C.更以静衣易之(之:指任末) D.夫人好学,虽死犹存(犹:还,仍然)

  18、选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

  ⑴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

  A.人就是要不断学习,否则能有什么成就?

  B.人不想努力学习,又怎能有什么成就?

  C、人连学习都不要,那怎能有什么成就?

  D.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

  ⑵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

  A.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就点燃剖扎好的麻蒿条子来照明。

  B.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就点燃布缕和麻蒿来照明。

  C、草屋里光线太暗,就点燃一缕缕的麻蒿来照明。

  D.草屋里光线太暗,就点燃布缕和麻蒿来照明。

  19.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任末认为,好学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必要前提,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

  B.任末负笈求学,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为墨,映星望月,题衣记事,静衣更易,这些事例都表现了他的勤奋好学精神。

  C.任末用“行尸走肉”来鞭挞那些不要学习、庸碌无为的人,给“不学者”敲响了警钟。

  D、任末之所以能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勤奋学习,是因为他具有终生一心向学的精神。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边境;到;凭借;尚且;相距;难道

  4、我天资昏昧,赶不上别人;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既然这样,那么,对天资愚笨才能平庸和天资聪明才能卓越的人的任用,怎么能永远不变呢?

  5、⑴表疑问语气⑵表肯定语气⑶表询问语气⑷表反问语气

  6、⑴离开;距离⑵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

  7、物质条件不起决定作用;物质条件

  8、雇船;从;告诉 9、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意在说明事在人为的道理。

  10、第一次是疑问的语气,第二次是鄙视的语气

  11、时间;地点

  12、为开篇的论点提供依据。

  13、总结全文,是全文的结论。

  14、说明了在困难面前,物质条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重要的是主观的努力。

  15、A

  16.C(死)

  17、C(指题写之衣)

  18、⑴D⑵D

  19、B)

相关文章

梦回云梦泽阅读答案

导语:在阅读题中是很多学生得分率最低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梦回云梦泽阅读答案,欢迎借鉴! ①九八年长江大水,人们想起了云梦泽。 ②大泽今安在?这个差不多已被人们遗忘的蓄洪所在,又成为众多有识之士议...
题目课件2019-07-05
梦回云梦泽阅读答案

威海的雪师阅读答案

威海的北风嗖嗖的,气温也越来越低,下面为大家整理的是威海的雪师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威海的雪 ①冬天里的威海,雪是常客。 ②时令一过了立冬,说不上哪一天,也无须跟谁打招呼,漫天大雪便会不期而至,就...
题目课件2019-02-08
威海的雪师阅读答案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试题

一、总体情况 本次试卷覆盖面全,能从多方面考查学生所学知识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总体来看,这张试卷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题量适中,基本上没有偏、难的题型,试题类型比较灵活,并且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但是学生...
题目课件2013-05-09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试题

一年级数学作业练习题

一.细心填一填,相信你最棒。(25分) 1. (1)一共有()只小动物。 (2)从左边数,大公鸡排在第()位;从右边数,大公鸡排在第()位。 (3)小狗的左边有()只小动物,右边有()只小动物。 2....
题目课件2018-01-05
一年级数学作业练习题

《初,正公贬饶州》阅读答案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②质何敢望③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④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
题目课件2013-09-03
《初,正公贬饶州》阅读答案

七年级政治期中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16分) 1、虽然没有鸟的羽翼,人也可以飞上蓝天,虽然没有鱼的鳃鳍,人也可以遨游海洋……这句话说明( ) A.人类渴望改...
题目课件2012-03-07
七年级政治期中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