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下册的一篇必读文言文,该课文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鲁庄公十年,全文二百二十二字。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曹刿论战》文章阅读:

  十年2春,齐师3伐4我5。公6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7谋8之,又何间9(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10,未能远谋。”乃11入见。问:“何以战12?”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13,必以分人14。”对曰:“小惠未遍15,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16(bó),弗敢加17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18(fú),神弗福19也。”公曰:“小大之狱20,虽不能察21,必以情22。”对曰:“忠之属也23,可以一战24。战则请从25。”

  公与之乘26,战于长勺27。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28。公将驰29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30,登轼31(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32逐33齐师。

  既克34,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35。一鼓作气36,再37而衰,三38而竭。彼竭我盈39,故克之。夫(fú)大国,难测40也,惧有伏41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2,故逐之。”

  《曹刿论战》词句注释

  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谋:谋议。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以,把。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加:虚报夸大。

  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诉讼)案件。

  察:明察。

  情:实情。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败绩:军队溃败。

  驰:驱车追赶。

  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

  遂:于是,就。

  逐:追赶,这里指追击。

  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

  再:第二次。

  三:第三次。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靡(mǐ):倒下。

  曹刿论战:题目是(教材编写者)后加的。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题: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1)公将鼓之鼓:

  (2)小惠未徧徧:

  (3)彼竭我盈盈:

  (4)既克,公问其故克: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题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

  【小题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

  《曹刿论战》阅读题参考答案:

  【小题1】(1)击鼓(1分)(2)同“遍”,普遍(1分)

  (3)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答案1分(4)战胜(1分)(共4分)

  【小题2】(1)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1分)

  (2)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1分)

  【小题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

  【小题4】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

  答案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鼓”,词类活用,击鼓。“徧”,同“遍”,普遍。“盈”,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克”,一词多义,战胜。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辙”(车辙印)、“靡”(倒下)、“逐”(追逐)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弗”(不)、 “必”(一定)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小题3】试题分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交代了曹刿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这表现出他是一个沉着、冷静、谨慎的人。

  【小题4】试题分析: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上下同欲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知彼知己”等的说法。结合语段(一)具体说明即可。

相关文章

小学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

1.若方程3(x+4)-4=2k+1的解是-3,则k的值是( ) A.1 B.-1 C.0 D.- 思路解析:既然x=-3是方程3(x+4)-4=2k+1的解,就说明-3可以代替x的位置,也就是把原题...
题目课件2019-02-04
小学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

最新期末同步检测测试题

期末同步检测测试题 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选出并将它的代号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48分) 1、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我们应该、、、、、、、、、、、...
题目课件2016-04-09
最新期末同步检测测试题

见别离者因赠之阅读答案

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注]诗人生活在唐末战乱之际,当时自北而南,沿路所见,皆发于诗。14、下...
题目课件2012-03-07
见别离者因赠之阅读答案

分享走进新的学习生活的课后练习题

一、单选: 1、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很多新鲜事需要我们用良好的心态去感受。下面几种心态中不可取的是( ) A.看到新的学校,我觉得自己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B.看到新奇的实验仪器,我感到科学在向...
题目课件2013-03-04
分享走进新的学习生活的课后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测试题

一、我会填。(25分) 1.36÷4=9,这个算式读作( ),其中除数是( ),商是( )。 2.8+22=30,54-30=24,把这两道算式改写成一道算式应该是( )。 3.40÷8=5 可以表示...
题目课件2011-05-03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测试题

青蛙和大雁阅读答案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知识水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蛙和大雁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一只大雁和一只青蛙在水平如镜的湖面同住了很久,他们相亲相爱,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后来天旱,湖水干枯没水了,大雁想飞到有...
题目课件2011-08-05
青蛙和大雁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