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名师教学设计(推荐6篇)
《钓鱼的启示》名师教学设计 篇一
钓鱼是一项古老的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有趣的运动。在钓鱼的过程中,人们需要耐心、技巧和智慧。这种活动不仅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还能培养人们的观察力和耐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钓鱼的启示,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首先,钓鱼需要耐心。在等待鱼儿上钩的过程中,钓鱼者需要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耐心等待。同样,在教学中,学生也需要有耐心。有些知识需要反复学习和练习,有些问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解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一些需要耐心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耐心品质。
其次,钓鱼需要技巧。不同的鱼种、不同的水域需要不同的钓鱼技巧。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出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只有善于变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钓鱼需要智慧。钓鱼者需要根据鱼儿的习性和环境条件来选择合适的钓鱼方法,以及合适的鱼饵。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善用智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出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钓鱼的启示告诉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耐心、技巧和智慧。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我们才能设计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借鉴钓鱼的启示,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收获知识的果实。
《钓鱼的启示》名师教学设计 篇二
钓鱼是一项古老的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有趣的运动。在钓鱼的过程中,人们需要耐心、技巧和智慧。这种活动不仅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还能培养人们的观察力和耐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钓鱼的启示,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首先,钓鱼需要耐心。在等待鱼儿上钩的过程中,钓鱼者需要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耐心等待。同样,在教学中,学生也需要有耐心。有些知识需要反复学习和练习,有些问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解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一些需要耐心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耐心品质。
其次,钓鱼需要技巧。不同的鱼种、不同的水域需要不同的钓鱼技巧。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出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只有善于变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钓鱼需要智慧。钓鱼者需要根据鱼儿的习性和环境条件来选择合适的钓鱼方法,以及合适的鱼饵。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善用智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出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钓鱼的启示告诉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耐心、技巧和智慧。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我们才能设计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借鉴钓鱼的启示,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收获知识的果实。
《钓鱼的启示》名师教学设计 篇三
设计理念: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叙事说理的文章,故事很简单,但启示的内容语言精辟,含义深刻学生不容易理解。要让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就必须由启示回到故事情节,以故事的形象理解事理的抽象。另外这篇文章语言表达风格比较凝练,有许多空白点值得挖掘,可以让学生进行“补白”以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中经历一次人生的启迪。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读懂“启示”的内容。
2、通过抓重点词句、切己体察、想象说话等方法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3、从“钓鱼的启示”中得到自己的启示。训练学生思考与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启示”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入室即静,入座即学。一看就是遵守纪律的好学生。冒昧的问一下,老师不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违反过纪律。(有或没有)老师欣赏你们的坦诚和勇敢,但更提倡大家向那些老师不在时也能自觉遵守纪律的同学学习。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自律。
2、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叫詹姆斯 勒菲斯特,是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以严格自律的作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自己美好的品德源自于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齐读课题两遍(板书:钓鱼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拿到一篇课文,我们首先要把它读通、读顺。先请同学们自己出声读一读课文。
2、抽几个词考考大家。(课件出示:涟漪 鱼鳃 翕动 诱惑)
3、把这些词放到句子中你能读好吗?
课件出示:
① 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② 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③ 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4、运用查字典、图文对照、结合具体语境等方法理解“涟漪、翕动、诱惑”的意思。
5、再读句子,注意读出韵味。
6、再回到题目。《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其实从题目就能探知,说说主要写了什么?那几个自然段写钓鱼?那几个自然段写启示?我们先来看钓鱼。
三、品读课文,理解“启示”
(一)制造冲突,体会“实践难”
x 这是一条怎样的鱼
1、我究竟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这么大的鱼是怎么钓到的?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3、钓到这么大的、鱼,如果你是詹姆斯你有什么想法。
4、指导朗读: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段话。
x 品味“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
1、真是既惊喜又激动又得意。我们都在为詹姆斯高兴,为他点赞。可是父亲却说:“孩子,你得把鱼放回水里去。”为什么呢?(离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小时。)
2、这里有个小资料,谁来给大家读一下。
3、美国政府规定的禁渔期是多长时间?(3个月)这短短的两个小时有那么重要吗?
4、这里有一个细节描写,“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在想什么?
5、一边是禁渔期的规则,一边是沉浸在喜悦中的儿子,父亲陷入了两难的选择。最终父亲选择了什么?(引读:他把目光转向我——)
x 品味“急切”
1、儿子愿意把鱼放了吗?是非易辩,实践难。儿子又该何去何从呢?我们来看看父子两的这段对话。(板书:是非易辩,实践难。)
课件出示: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的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2、大家推荐两个朗读最好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3、指导朗读:抓住“急切、大声争辩、哭出了声”这些提示语。
小结:急文中人之所急,入情入境,这就是读书的境界。今后大家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一定要利用好提示语,同样我们在写对话的时候也要用好的提示语。
x 品味“乞求”
1、刚才我们从儿子急切的呼喊中感受到了他的不情愿,你还能从哪里感受?(乞求的目光)
2、眼前是心灵的窗户,“我”会乞求什么?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想象说话。
小结:这一声声,一句句都是难舍之情。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直接写自己不情愿,但我们却处处都能感受到他的不情愿。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揣摩人物心理的呢?(抓动作、神态、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触摸人物的心灵,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的含义,这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
(二)补充练笔,体会“严格的教育”
1、面对儿子乞求的目光,父亲虽然没有再说话,但我们相信此时此刻他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儿子说。结合课文和当时的情景充分想象,把父亲心里的话写下来。(配乐)
课件出示:
小练笔:的确,孩子,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当然,除了我之外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件事,可是—————?
2、分享交流学生作品。
x 品读“放鱼”
引读:虽然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但在父亲严格的教育下……
生读: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
引读:虽然我可能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但在父亲严格的教育下……
生读: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
四、理解启示,拓展延伸。
1、引读启示部分。
课件出示: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这段话的含义很深刻。划线的部分我们已经理解了。这个带引号的“鱼”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
3、“我”能经受住诱惑吗?是什么给了我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4、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或启示?一个词、一句话,只要由文本而来,由心底而生皆可。
小结:父亲对儿子的要求其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的,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君子慎独,不欺暗室”意思就是:一个君子,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最后老师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自觉自律的人!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自律
是非易辨 实践难
严格教育 记心间
《钓鱼的启示》名师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设计理念:
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
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自读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学生先默读、自学,而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
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爸爸)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2、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写体会。
3、汇报交流。
(1)“得意”
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再读句子。
(2)急切、不理解
读句子:“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
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4)乞求(换个词)
(5)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
(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4、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5、分角色读对话,或者表演对话内容。
6、引导学生进行超文本对话,进一步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10、11节,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2、投影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读读这句话,有问题吗?
(2)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
4、小结:真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5、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做?
3、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五、布置作业。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摘抄文中描写月色的优美词句。
3、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29 钓鱼的启示
钓鱼 得意
急切
委屈
放鱼 乞求
无可奈何、恋恋不舍
获得启示
《钓鱼的启示》名师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已入高段,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围绕文本展开问题对话,关注词句的感情色彩和具体含义,在语言揣摩和表达方法的初步领会中体现文本价值。本组课文为“生活启示”专题,要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得到的启示,并抓住细节描写和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促成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进一步形成。
三、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子,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目标
1、会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结合生活体验多种形式理解“小心翼翼”、“翕动”、“沮丧”、“告诫”等词语的意思或表现的情形。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和重点句子。
2、融入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把握“我”的心情变化。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理解父亲坚持要“我”放鱼的直接原因和深远意义。
五、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六、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
1、制作简易课件帮助学生学习。
2、学生按统一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强调“钓”与“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2、哪些字的写法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结构。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导: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钓起了一条大鱼,却在父亲的要求下把它放回湖里去了,后来我从这件事中悟到了启示,这就是课文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
(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钓鱼的启示》名师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沮、践、戒、钩、翼、鳃”等生字
2、能通过课题了解文章内容,能初步了解“启示”结构
3、能明白课文“启示”的过程及含义
4、能领悟以小见大的技巧
教学重点:
明白课文获得“启示”的过程及含义
教学难点:
能领悟以小见大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初探“启示”含义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先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位同学知道的最多。(出示幻灯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这些都是来自生活的?(启示)
3、什么叫启示呢?(出示幻灯片)(出示幻灯片: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2、引出课题:《钓鱼的启示》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的是——《钓鱼的启示》,请大家一起看到这个字,它读“钓”(出示幻灯片),和我们要学的一个生字很相识“钩”(出示幻灯片),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请在草稿纸上写钓鱼,鱼钩,写对了的请举手。
(2)读课题:很好!请同学们抬起头,看到课题,让我们把钓字还到课题中读一读,请字正腔圆的读,请干脆利落的读
二、初读课文,初探启示结构
1、在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翻到课文,轻声细读课文,注意做到两点。(幻灯片1、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刚才同学们已经读完了,我从课文中选了几个句子,看看你们会不会读。(幻灯片)
(1)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zòng)着。(很流利,谁来第二句?)
(2)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lú)鱼,看着鱼鳃(sāi)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xī)动着。
(了不起,三个生字全读对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还有第三句)
(3)当年那个沮(jǔ)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这个词读?什么时候我们会沮丧呢?你已经完全领悟了它的意思。第四句特别长,谁敢来读一读呢?)
(4)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jué)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jiè)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jiàn)起来却很难。
(太厉害了,这么长的句子,你竟然读得准确无误。父亲告诫我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
3、如果我把生字提出来,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把这些生字合理的填进去呢?(出示)
鲈鱼大,诱饵鲜,熟练操纵拖上岸;(填得好)
鳃翕动,月皎洁,心情沮丧难抉择;(填得对)
是非易,实践难,父亲告诫记心间。(填得准)
4、请同学们连起来读一读
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这其实是课文的什么?(浓缩)
6、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第一句,告诉我们他们在干什么?(板书:钓鱼)第二句,告诉我们他们决定干什么?(板书:放鱼)第三句,告诉我们什么?能不能用这几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呢?很好,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启示)(出示幻灯片)
7、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词,先写“钓鱼”、再写“放鱼”、最后写“启示”这其实是课文的什么呢?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样的思路非常清晰。
三、细读课文,感悟“以小见大”
写作手法
1、带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我当时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
啊,好大的鱼,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鱼大吗?你们来读一读?不够大?再来,有点大?再来,这么大?不仅大,而且?(漂亮)哪里写到了?(生汇报)
2、钓这条鱼容易吗?(不容易)花了多久的时间?(晚霞辉映到晚上十点)钓到这样的鱼时,父亲高兴吗?我高兴吗?你高兴吗?(其实我也跟着高兴)可是,父亲却要我干什么?(放鱼)连续叫三个人
3、父亲怎么说的?(出示)
父亲:孩子,你把它放回湖里去。父亲: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4、我是怎么争辩的?让我们找找“我”说的话
“我”:爸爸,为什么?(我怎样的问?)急切
读出我的急切,再急一点。
“我”: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怎样的说)大声
请读出我的大声,又急又大,又急又大又快哭。
5、让我们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请男同学来读一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一读“我”的话。
6、他们在干什么?(放与不放的问题,也就是舍与不舍的问题)板书:画“舍”,)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鱼放了?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捕捞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5、也就是说,捕鱼的时间还没有到。为什么捕鱼还要规定时间呢?我这里有一个资料。禁渔期。
5月1日至翌年1月31日为青鱼(鲱)禁渔期。(看看谁的数学好)
(半年多的时间啊!)
6月20日至8月20日为毛蚶禁渔期。
(多久,整整两个月。)
4月15日至5月31日为淡水湖区与水库禁渔期。
(这又有多久呢?一个半月)
最短也是一个多月。禁渔期这么长,这深更半夜,不就差短短两个小时吗,我不放又会怎样?
6、在父亲眼里如果不放回去意味着什么呢?
诚实、信用、道德。
7、可我当时为什么不肯放呢?
鱼大,鱼美,鱼钓起来难,关键是放了鱼别人也看不到。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到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学生读句子)所以我把乞求的目光再一次投向父亲,但有用吗?为什么?
8、父亲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父亲的声音不容?(争辩)
9、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看看这位名人是怎么说的?(出示幻灯片,无人看到而舍才是道德)父亲是怎么解释道德的呢?(出示)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看来,钓鱼事小,放鱼事大,舍弃事小,得到是大,这叫以小见大!(板书)
10、放与不放是一种选择,但这种选择难不难?(难)艰难的选择叫什么呢?(抉择)我的抉择是什么?(放鱼)(道德)谁来读一读我放鱼的句子。
11、在我的人生中,仅仅这一次(放鱼吗?)文中怎么说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2、相似诱惑人的“鱼”,对一个三十四年过后,也就是一个中年人来说可能是什么?
可能是带来方便的、带来好处的、带来利益的。
面对这些,我都选择了?(“舍弃”)为什么我会这样做?(出示)
13、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鱼”呢?)
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过红灯。能不能?为什么?你很善于思考,他告诉我们(过马路事情小,但道德大。)
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捡到钱包。(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不占位己有?他告诉我们捡钱事情小,但道德大。)
在没人发觉的情况下抄作业。他告诉我们能不能?为什么?(做作业事情小,但诚信大。)
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乱扔垃圾。你有没有扔过,你的做法是文明的。(他告诉我们扔垃圾事情小但文明大。)
……
四、联单元课文,拓“以小见大”手法
1、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说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但告诉我们的都是大道理。这也是“以小见大”(指板书),我很高兴,也想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出示幻灯片)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你们知道这段话哪里有吗?(单元导读)你很会观察,也很善于读书。看单元导读能给我们指明学习方向。
它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启示,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篇课文,从钓鱼和放鱼这件生活小事中明白做人的大道理,这就叫“以小见大”,这是写好启示的方法。(指板书)
2、这一单元的课文其实都是这样的,比如这篇课文,我们来看看。(出示《落花生》片段)
作者从父亲与我们谈花生的好处,从而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启示,这种写法也叫?(以小见大)
你们有没有发现,启示都是从什么事情中得到的?(平凡小事)
3、以“小”悟“大”写启示。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平凡小事,我这也搜集了一个生活中的“小”事,看看你们能不能悟出大道理。(出示)
我去海滩游泳,大浪向我冲来时,我吓得赶忙往岸上退缩,可反而呛到海水,但如果我站直身子,鼓足勇气,勇敢地迎着浪涛向上跳,浪涛就在我的身下过去了。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五、课后设疑,思考“小”字写法
同学们很聪明,看来你们已经学会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我们写文章就是要舍大取小,以小见大!如何抓住“小”字来写呢?把“小”字写具体,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小见
以钓鱼大
放鱼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