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经典4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篇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首先,我会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如,我会拿一张纸板上的图形作为例子,让学生想象这个图形是一个房子,然后让他们想象如果这个房子要放大两倍,应该怎么做?通过这种实际生动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概念。

接着,我会通过具体的数学计算来教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我会先教给学生如何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然后再教他们如何按照比例放大或缩小一个图形的面积。我会通过举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逐步掌握这一技巧,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应用题,让学生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我会给学生一些地图上的比例尺,让他们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或者让他们根据比例尺绘制一个缩小或放大的地图。通过这些实际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概念。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会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知识点,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篇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一个比较基础的内容,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首先,我会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如,我可以通过一个关于变形金刚的故事,让学生想象变形金刚在变形的过程中是如何放大和缩小的。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容易理解这一概念。

接着,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来教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我会给学生一些图形的放大缩小比例,然后让他们用尺子和画笔来实际操作,看看图形放大缩小之后的效果。通过这种亲身实践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最后,我会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比如,我可以设计一个图形放大缩小的迷宫游戏,让学生通过操作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来解开迷宫。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小学生们会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知识点,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体验。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这有一张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怎样才能看清呢?

  生会说把图片放大,(板书:放大)教师将照片放大,使学生看清照片。

  拍摄照片是什么现象?(板书:缩小)

  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

  2、理解要求。(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谁能以这个正方形为例来具体说一说怎样画出它按2:1放大后的图形。学生试说。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并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得。指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总结学生方法中的重要一点: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点,以它做为确定图形位置的重要点再画出其他的部分。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放大后正方形的过程。

  4、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

  (多媒体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画出两个图形按1:3缩小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画的过程。

  师:直角三角形和其他的两个图形不同,它有一条斜的边,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展示画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二5、置疑。

  学生提出自己的置疑。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提出的置疑。

  选取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教师配合多媒体课件随机演示验证的过程。

  学生试概括发现,多媒体出示。(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

  6、引导发现。

  学生比较放大后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并总结概括。多媒体出示。

  (二)感知图形的缩小。

  师: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画法以及放大后图形的一些特点。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该怎么画,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之后会不会也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缩小的要求。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交流评议。

  选取学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体完成按一定的比缩小后画出的图形。

  学生试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总结。

  3、总结发现。

  学生试总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特点。

  教师在学生充分的发言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特点。

  三、应用练习。

  1、观察选择(多媒体出示)。

  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题使学生区分放大和按比例放大的区别和联系。

  2、按1:2画出火箭模型缩小后的图形(多媒体出示)。

  3、发展练习。

  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组合图形,自己设定一个放大或者缩小的比,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按这个比放大或者缩小后的图形。画完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画法。

  四、总结。

  生畅谈收获。

  五、欣赏。

  Ppt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可以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我们来一起欣赏。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P56—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难点:联系实际,建立图形放大、缩小的概念。

  【教学准备】

  方格纸、直尺、铅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问: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请你们在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平面图形;

  2、请学生再在同一张方格纸上画一个它(刚才画的平面图形)的放大或者缩小图;

  3、展示学生杰作;

  4、揭示课题。

  图形的放大或者缩小有什么特点,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出示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尽量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究。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做一回知识的发现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师生互动、得出规律

  1、课件出示一张照片,先不规律的放大,问学生有什么变化?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法及教师课件的演示,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1:图1与原图相比,只是长变了,宽没有变,图中的人变得又矮又胖。

  生2:图2与原图相比,只是宽变了,长没有变,图中的人变得又高又瘦。

  生3:图3与原图相比,长和宽都变大了,但形状没变。

  师:长和宽都变大了,但形状不变,这种现象在数学中称之为放大。

  (设计意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现实生活中图形的放大与数学领域中图形的放大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原图的基础上出示了三幅变大后的图,分别是长变宽不变、宽变长不变、长和宽都按一定的比变化,提出“和原图相比你觉得有什么变化?”很自然地从我们生活中通常所说的“放大”过渡到数学中图形的放大,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并结合平面图形的特点展开比较,揭示图形放大的数学本质,初步感悟图形缩放的基本特征:大小变化而形状不变。)

  三、尝试练习、加深理解

  1、理解含义,操作实践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如果我们要按2:1来放大这个图形。请大家想一想:

  ①、这个“2:1”是什么意思,你又是怎么理解“2:1”的?

  ②、“2:1”就是表示把一个图形放大到原来的2倍。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来画呢?

  ③、回答得非常好,那就请同学们来帮助老师把这个正方形在方格纸上按2:1放大。

  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在实物台上边演示边说说作图理由,课件演示作图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图形放大的数学含义,借助迁移,对于图形的放大或多或少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因此,利用屏幕中的一个正方形较图,放手让学生根据自身对图形放大的理解对原图进行操作,指名学生上实物展台操作后教师计算机演示,帮助学生检验对图形放大的理解是否正确。再通过屏幕中的两幅图:原图、放大后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仔细观察屏幕上的每个正方形的长和宽,你有什么发现?”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的各部分按指定的比发生变化,而且这个比是不变的;变化前后的图形大小变了,但形状不变,加深学生对图形放大的理解,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2、尝试练习,加深理解

  同学们画得真棒,如果我们把这个正方形换成长方形或三个形,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屏幕出示长方形和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在实物台上边演示边说说作图理由,课件演示作图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根据指定的比将一个正方形放大的操作技能,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将操作的对象从正方形拓展到其他平面图形,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画法。在交流环节中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并与原来的三角形斜边相比较,发现斜边也是按相同的比缩放的,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图形放大的理解。)

  四、拓展应用、完善认知

  师:把图形放大我们已经掌握了,下面我们该研究什么了?

  生:缩小。

  师:对,如果我们要把我们刚才放大后的图形按1:3画出来,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1:3”你是怎样理解的?交流后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在实物台上边演示边说说作图理由,课件演示作图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画图形的放大图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从画车图形的放大图转移到画图形的缩小图上,再一次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乐于合作,勇于探索,避免了常规课的枯燥乏味。)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你对它有兴趣吗?自我感觉掌握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再次对知识进行梳理,对于知识经验相对贫乏、思维相对较弱的学生辨析异同,从而认识并理解知识的本质。同时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找一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亲近数学,体会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关文章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推荐6篇】

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的意义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1  比...
教学资料2011-06-07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推荐6篇】

教学反思 刘存【优选3篇】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并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发表个性化看法...
教学资料2013-09-05
教学反思  刘存【优选3篇】

《松树金龟子》教学设计1【精简3篇】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松树金龟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说明。 二、教学重...
教学资料2014-03-02
《松树金龟子》教学设计1【精简3篇】

经过(精选3篇)

经过jīng guò[释义] ①(动)通过(处所、时间、动作等)(基本义)。从北京坐火车到广州~武汉。(作谓语) ②(名)过程;经历。厂长向来宾报告建厂~。(作宾语) ③(介)同名词、动...
教学资料2015-03-07
经过(精选3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6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篇,仅供参考,希望...
教学资料2014-08-04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6篇】

aoe教学设计(经典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aoe教学设计...
教学资料2014-06-08
aoe教学设计(经典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