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语文试卷
一、综合性学习
赏读下面两幅书法作品。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用简化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二、选择题
结合语境,选出下列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 )
唐诗在宋代tuì( )变出宋词,再从宋词到元曲,乃至于近现代的“白话文运动”,大概都是借尸还魂,从庶民( )间的“口语”出来的新的力量,创造出新的文体。每一次文字bīn ( )临死亡,民间充满生命活力的语言就成了救赎( )。
A. 蜕 shù 濒 shú
B. 蜕 zhè 濒 shú
C. 蜕 shù 频 dú
D. 兑 shù 濒 shú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讪笑(càn)差使(chāi)踌躇(chóu)懵懵懂懂(měng)
B. 陨落(yǔn)蹒跚(pán) 昳丽(yì) 唾手可得(tuò)
C. 剽悍(piāo)迂腐(yū) 期年(qī) 喋喋不休(dié)
D. 簌簌(shù)锃亮(zèng)擢升(zhuó)面面相觑(qu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论语>八则》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这个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
B. 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是全国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水平是事业”。
C. 专家学者 移民火星 颜值爆表 为你点赞 这几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D. “目、纤、本、明”这四个字的造字法各不相同。
三、句子默写
默写。
(1)气蒸云梦泽______。
(2)苔痕上阶绿,______。
(3)乡泪客中尽,______。
(4)少壮不努力,______。
(5)______,一览众山小。
(6)夜久语声绝,______。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
(8)杜甫《春望》中移情于物,表达自己感时伤世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①凡尔纳是______(国家)的科幻小说家,被公认为是______。《海底两万里》是他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______。②读《鲁滨孙漂流记》,我们认识到它是一部描写一位孤独而顽强的______;读《昆虫记》,我们认识到它是一部______的诗篇;读______我们认识到它是一部贯彻现实与虚幻的篇章。(仿写)③______是把历史学融进文学,巴尔扎克把社会伦理学融进文学,凡尔纳则把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等学科融进文学。他的自传性作品是______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1.本诗,是一首六言绝句,仅短短二十四字,却一句一景,借助溪水上涨、______、皓月已落、______,将一幅______的山乡夏夜图呈现与读者面前。
2.本诗为写景诗不可多得的优秀诗篇,任选角度赏析“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或置酒而招之(________) (2)环堵萧然(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3.文中写道:“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请结合你课内外读过的陶渊明的诗文的内容,说说“五柳先生”的“志”是什么
4.从现代社会的角度去看,五柳先生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你喜欢此人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课外文言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太夫人以荻画地
②教以书字
③及其稍
(2)将“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译成现代汉语。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_______________。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A)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① ____________________。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② ___________、鼎盛时期等等。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B)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1.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选一处画线句,分析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① (B)说明方法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② (B)说明方法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桑葚熟了
①多年前,朋友赠了我一瓶自酿的美酒,醇香扑鼻,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经请教后方知是由桑葚酿造而成。
②于是,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偶见街中有叫卖桑葚的村姑,便会买一小盆尝尝鲜,重圆一回儿时的梦。心底下总想着有一天能加入到采摘桑葚的队伍中去。
③今年五月外出开会,回来时在朋友的指引下,特意到农家乐山庄停留,在这个处处飘散着桑葚味道的庄园,我终于圆了我的采桑梦。
④跨过一条小溪,进入到一片原生态的桑林后,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大家一齐兴奋地扎入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个大、肉厚、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去,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就这样,我们一边尽情地采摘,一边忘情地海吃,那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⑤桑林中鸟雀成群,叽叽喳喳,它们也在分享着这难得的美味,受惊吓飞离时,弹起树枝,那熟透的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入泥土中,立刻留下一个个紫黑的印记,大家只能叹惜一回,继续有说有笑,挑肥拣瘦,边摘边往前走,不一会儿竹篮中已平添了许多桑果。
⑥看着这微微颤动的桑葚,听着那啾啾鸟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悄然远逝却忆之犹甜的童年时光。那时物资匮乏、零食奇缺,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老桑树结满了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了解馋的机会。放学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三五成群地来到了村边桑田,个个身手敏捷,猴子似的爬上桑树,低矮枝头的桑葚早已寥寥无几,高枝处的桑葚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找根竹竿去敲打,桑葚娇嫩,落地即惨不忍睹,但大家都不管那血肉模糊的样子,也不管其是否沾上了泥土,一时间大家满地找葚,经过一顿猛吃后,每个人的`手上、嘴上和衣服上无一例外地都沾满了紫黑的桑汁,有的更成了大花脸了,伙伴们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对笑。自己吃够了以后,有时也不忘给父母兜带一些回去,虽然没能做到古人那样的“拾葚供亲”——“以异器盛之,黑者奉母,赤者自食”,但母亲也每每被我的孝心所感动,那满身的脏相自然也就逃过一劫,不再追究了……
⑦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小孩都已过着衣食无虑的生活,没有了我们儿时的那副馋样,恐怕也已很少见到桑葚了,都市里没有桑树,也没有人养蚕,更不会有采摘桑葚的乐趣了。
⑧面对这成片的桑林,我一时思绪万千,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分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两件事
2.阅读全文,请用原文回答第②段加点词语“儿时的梦”具体指什么
3.请赏析第④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
4.全文主要内容写的是采摘桑葚这些欢快的事情,但结尾两段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主旨简要分析。
5.作者认为“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分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实际简要谈谈。
八、语言应用
下面这则邀请函,内容和格式有多处错误,请找出其中五处并修改。
家长会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为了进一步开阔您的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沟通,定于20xx年2月1日举行以《作绿色公民》为主题的环境保护月家长动员会。诚挚欢迎您的拜访,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明德中学 20xx年1月28日
九、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中学准备举行“民俗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生活中的端午)学校文学社决定在全校开展以“端午情”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征稿截止日期为6月30日,请你以学校文学社的名义,为征文活动写一则启事。
(2)(名著中的端午)“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时逢端午,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端阳。”——《水浒传》
酒宴上,梁中书告知夫人“已使人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京师庆寿”。后来,蔡夫人推荐由①____________负责押送,于是有了“②____________”(概括故事情节)的故事。梁山好汉们的这次行动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人的因素外,也离不开自然条件的“相助”。请简要说出有利于行动成功的两个自然条件: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
十、命题作文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让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②中心明确、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结构合理。③字迹端正、卷面整洁。④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