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实用6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介绍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计算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引入周长的概念。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纸板、尺子和绳子,让学生们分别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通过观察模型,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周长就是围绕图形的边长之和。
接下来,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周长计算的方法。比如,设置一个“周长接力赛”,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每组的任务是计算给定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然后跑到终点报数,看哪个组计算得最准确最快。
除了游戏,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周长计算来解决。比如,假设学校操场是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如果操场是一个正方形,周长又是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将周长计算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
最后,老师可以通过小测验来检验学生对周长计算的掌握程度。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答案。通过小测验的结果,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巩固和反馈。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同时也更好地掌握这一基础知识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篇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教学课程,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这一知识点呢?本文将分享一个创新的教学设计方案。
首先,可以通过图形展示的方式引入周长的概念。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制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讨论周长的概念。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接着,可以结合教学视频和多媒体资源,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通过视频展示建筑物的平面图,让学生计算建筑物的周长;通过图片展示园林景观设计,让学生计算花坛的周长等。通过这样的实例,帮助学生将周长计算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置一个“周长计算大挑战”,让学生分组比赛,看哪个组能最快、最准确地计算出给定图形的周长。通过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最后,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设计一个园艺规划项目,让学生设计一个包含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坛的庭院,计算各个花坛的周长。通过这样的综合性任务,帮助学生将周长计算与实际场景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希望这个教学设计方案能够对老师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动手测量、探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不同计算方法,认识比较简便的算法,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一张任意图形)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吗?
生畅所欲言。(围图形一周的长度称之为周长)
学生计算,师检查。
2、刚才,我们已学会求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研究的内容。(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通过提问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找到准知识的生长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究:
1、师:同学们,你们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呢?(学生在教室找长方形物体的面)并指出它的周长。请一位同学找一找课本封面的周长,接着问:你们能求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学生学习的材料是自己在寻找的结果中任选的,而不是书本给定的材料,它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这样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要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条件呢?(学生大胆猜测)出示一张和封面一样大小的长方形、
生: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
师:为什么?
生:大胆回答、
师:你们又如何得知它的长和宽呢?
生: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量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
师:你们在量的时候量了几条边?
生:量两条边
师:为什么只量两条边呢?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只要量它的长和宽就好了。
小结:要想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2、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
师:你们会自己求吗?(小组活动)看谁的办法多。
3、汇报成果: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第一种方法:24+17+24+17=82(厘米)长+宽+长+宽
第二种方法:24+24+17+17=82(厘米)长+长+宽+宽
第三种方法:24×2=48(厘米)
17×2=34(厘米)长×2+宽×2
48+34=82(厘米)
第四种方法:(24+17)×2=82(厘米)(长+宽)×2
师点评:我们小朋友真聪明,把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都归纳出来了。你们来看一看这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不过我喜欢(长+宽)×2这种方法,因为它来得更简便些,你们同意吗?(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4、巩固练习
师:这里有这样一条题目,你们会计算吗?
求长方形的周长:
8厘米
14厘米
学生板演。(师评讲)
(本环节教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实验验证的方法,引领着学生主动的学习。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的平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板书学生的汇报结果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既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解题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的策略。)
(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究: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一张正方形图片)
生:这是一个正方形。
师:如何求它的周长?
生:要先量出正方形的边长。
师:好,你们来试着求一求好吗?
生:好
师:现在两人一组来讨论如何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并把过程记录下来。
生自主练习师巡视。
师请两位方法不同的学生到黑板板演。
25+25+25+25=100(厘米)25×4=100(厘米)
请两位学生说说自己的解法。
生1:正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长的和所以我把四条边长相加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生2: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而且每条边都相等所以我用边长乘4就得到它的周长。
师小结:同学们他们刚才的话你们听明白了吗?你们会求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会了。
请学生小结: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两种方法:
1、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巩固练习:好,你们能用刚才的记录来计算这道题目吗?
作业:小白兔的有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分米,手帕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板演师点评。
(这一环节教师在以上的基础上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
三、质疑反思,深化所学。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干兴趣的是什么?
2、你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
3、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回家量一量,算一算家中的电视,冰箱,八仙桌等物体面的周长。
(让学生总结所学,并谈总结最感兴趣的收获,这个过程既假声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收获不仅是知识,还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学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也会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79~80页)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长方形铁丝框,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图形的纸片,火柴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二、引入课题:
(出示)做这样一个长方形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实际是求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出示课题
三、展开与讨论:
先请你们试一试(电脑出示例1)
[例1]你能求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周长吗?怎样列式?(三角形逐一出示)
学生列出算式:
4+5+6=15(cm)5+5+4=14(cm)6+6+6=18(cm)
5×2+4=14(cm)6×3=18(cm)
讨论: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而有的可以用两种方法呢?
四、探索与归纳: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电脑出示,学生拿出学具)请你量一量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长5cm,宽3cm)
小组讨论: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怎么求?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由各组汇报得出):(1)5+3+5+3=16(cm)
(2)5+5+3+3=16(cm)
(3)5×2+3×2=16(cm)
(4)(5+3)×2=16(cm)
(由电脑演示每种算式的推理过程)
提问: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根据生答板书):(5+3)×2=16(cm)
提问: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括号里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2?
小组讨论:你能根据第四种算法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2.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引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你能根据公式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电脑出示)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7+5)×2=24(cm)
(电脑演示:把长方形的长减少1cm)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6+5)×2=22(cm)
(电脑演示:再把长方形的长减少1cm)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5+5)×2=20(cm)
提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由学生列出算式:
5×4=20(cm)
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是一个什么图形?
根据这种简便的算法,你能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试一试
利用公式计算周长(单位:cm)
4.看书79~80页
5.质疑
提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释疑)
提问:要想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要想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五、巩固和提高:
1.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讨论:(出示和)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相等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是不是所有长、宽不相等的长方形,周长都不相等呢?
下面请你们动手摆一摆
2.用14根火柴摆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长方形都摆出来)
提问:这些长方形的周长哪个长?(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4根火柴摆成的)
引申:把(3)号长方形其中两根火柴平移成下图:(演示)
提问:改变后的图形和原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为什么?
想一想,是否还可以改变成别的形状而周长不变?
(学生再次动手摆)
3.口答书81页第③题,看下图,求(1)、(2)、(3)、(4)号正方形的周长(单位:cm)
4.(电脑出示)下图中,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共多少?
把这两个正方形合并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
(电脑演示合并过程)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4×2+4)×2=24(cm)
4×3×2=24(cm)
4×4×2-4×2=24(cm)
4×6=24(cm)
4.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是朋友)
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与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时,就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如果有两个答案,那么可以举双手
六、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
书81页练一练⑤题留作思考
下图是一个楼梯的侧面,如果要铺上地毯,要计算地毯的长度,你应该怎样测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篇五
练习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经历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养成仔细观察、认真读题和根据条件提问题的习惯。
2、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会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同学们,喜欢公园吗?老师今天带领大家到月湖公园去观赏,(出示课件)。公园里的花坛真漂亮。为了维护花坛里的花草,同学们准备为花坛装置护栏(显示护栏)。仔细观察这幅图(出示情景图),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同学独立考虑后回答。)
生1:长方形花坛的护栏长多少米?
生2: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元?
师:这个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好,谁还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吗?
生3:给正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红点问题,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师: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可以先求什么?为什么?
生:可以先求给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1)独立考虑。
师:你能求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吗?不只要会算,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有了一种算法,有没有两种、三种?先自身算算。(教师巡视指导)
(2)班内交流。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8+4+8+4=24(米)
师:哦,同学们看这位同学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围着加起来,算的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生齐答:周长。
生2:8+8+4+4=24(米)
生3:82+42=24(米)
师:方法很好!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4:(8+4)2=24(米)
师:哦,这种方法有点不同,你能指着长方形花坛和大家说说你是先求的什么吗?
生4:我是先求的一个长加宽,再乘2求出两个长加宽,就是求出长方形的周长。
师:这个同学的方法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这位同学的想法?
(另一同学又说一遍。)
师:哦,这位同学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5:38=24(米)
师: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5:因为两个宽是4+4=8,再加上两个长是8,就是3个8,所以可以用38来计算。
师:这个同学的想法很独特,不错。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24米,现在能求出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钱了吗?
生:242=48(元)。
(3)试一试。
计算下列各图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