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优质6篇)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一
在化学教学中,二氧化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成分为CO2,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相关实验设计。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约1.5倍。它不易溶解于水,但可以在水中形成碳酸,导致水呈酸性。此外,二氧化碳是一种不可燃气体,但可以支持燃烧。这些性质为我们后续的实验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个实验设计,可以展示二氧化碳的性质。首先,准备一个碳酸氢钠溶液和一小块洋葱。将洋葱放入碳酸氢钠溶液中,然后用酚酞溶液滴到洋葱表面。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洋葱释放了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因为碳酸氢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水,而洋葱组织中的酵素会加速这个反应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二氧化碳的性质,理解它的一些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环保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二
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之一。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相关实验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不稳定的气体,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水呈酸性。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与金属反应生成碳酸盐,如钙碳酸盐。这些性质为我们后续的实验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个实验设计,可以展示二氧化碳的性质。首先,准备一小块氢氧化钠固体和一小块石灰石。将氢氧化钠固体和石灰石放入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两个烧杯中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发现,氢氧化钠固体溶液会变成碳酸钠溶液,而石灰石则会生成白色的沉淀。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和石灰石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相应的产物。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二氧化碳的性质,理解它的一些化学反应。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环保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的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实验现象描述、分析、比较、归纳,体会化学实验时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
2、 通过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探究,增强问题意识及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学习,体验到二氧化碳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从而体会到学习化学可以指导我们安全、健康的生活。
2、逐步确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关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CO2的化学性质 难点:CO2与水的反应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曾经有这样一篇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个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学完本节课的内容,上述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板书】 第三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
【展示】将已收集好的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提问】通过观察,你可得出二氧化碳的那些性质?
【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可溶于水(完成实验后补充的内容)
加压降温形成白色固体,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能升华。
【实验一】在大烧杯中放置一个铁皮架,架上固定两只点燃的蜡烛,通过喇叭形纸筒将一瓶二氧化碳向烧杯中倾倒。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完成导学案中的实验一
【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
【实验二】(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通过较长玻璃管向其中一只吹气(与另一只作比较),观察现象。
(2)再将上述试管加热,又有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完成导学案中的实验二。
【归纳总结】实验现象:(1)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红色溶液又变成紫色
【分析】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溶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受热有气体逸出(CO2),红色溶液又恢复成紫色。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板书】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CO2+H2O ==H2CO3 H2CO3== H2O + CO2
【实验三】取一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通过较长玻璃管往石灰水里吹气,有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两名学生在讲台上演示实验,其余同学观察实验,完成导学案中的实验三。
【归纳总结】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板书】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Ca(OH)2 + CO2==CaCO3 + H2O——————检验CO2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性质决定用途,那么二氧化碳有什么用途呢?
【板书】三、二氧化碳的用途:(与性质对应)
1、 人工降雨 2、灭火 3、制碳酸饮料 4、化工产品
【回应课前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呢?
【学生回答】井下烧火照明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一直存在井底,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造成悲剧。
【讲述】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学习化学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指导我们安全、健康的生活。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CO2+H2O ==H2CO3 H2CO3== H2O + CO2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Ca(OH)2+ CO2==CaCO3 + H2O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 人工降雨 2、灭火 3、制碳酸饮料 4、化工产品
六、作业布置:小练习册43、44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四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的学生,所以教学的部分内容做了调整,删去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但教学的重、难点并没有改变。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一瓶可乐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过程
七、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在课堂的一开始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可乐引入课题,使学生感觉新鲜又好奇,整堂课围绕着可乐来开展活动,创设热烈的学习氛围,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中让学生猜想,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浓厚。
3、善于设疑。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疑问,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科学的探究。
4、设置适当的错误和意外。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出错,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印象会更为深刻。而“意外”的现象,对学生来说印象最为深刻。它打破了学生的固有思维方式,不仅会产生疑问的火花,从而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
八、教学反思
1、教学前反思: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是从一瓶可乐入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又可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步步引导,让学生从一瓶可乐中发现二氧化碳的诸多性质,然后分小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的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出现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起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后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五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 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设计是从猜谜语开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第二步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瓶二氧化碳,得出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然后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得出其余性质。第三步让学生从性质推用途。最后让学生谈收获。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有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
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②、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情景创设→ 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七、教学用品 教师: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蜡烛,火柴,烧杯,染上石蕊的布条(若干),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 个,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装有盐酸、水的喷壶各一个,澄清的石灰水, 八、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猜猜看: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生)二氧化碳
(师)大家猜的完全正确,既然二氧化碳对我们人类这么重要,二氧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大家打书翻到P142
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
(生) 观察颜色、状态气味
(师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过渡) 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氧气不易溶于水,那么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呢?
(演示) 展示装满二化碳的一软塑料瓶,到入约占集气瓶二分之一的水,并迅速拧紧瓶塞,振荡。
(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板书)(3)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过度)通过上面知识的学习我们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那么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生)描述现象,解释原因
(板书)(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提问)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演示)取支试管,注入5ml的水,再分别滴入3-5滴紫色石蕊,通二氧化碳,
(生) 观察现象
(演示) 1、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布条喷洒稀盐酸
(信息提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2、把紫色布条放在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3、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布条喷洒水
4、把喷水后的紫色布条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
(引导)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何喷水的紫色布条放入二氧化碳中就会变红呢?
(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板书: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H2O+CO2=H2CO3
(演示)把变色的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讨论:发生什么样的现象?为何会发生以上现象?
(板书):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H2CO3= H2O+CO2↑
(师) 给试管到入一些石灰水。
(提问) 怎样利用自身资源使石灰水便浑浊?
(生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入二氧化碳(指导学生)
(生) 观察现象
(师)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头灰水(Ca(OH) )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板书) 3、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头灰水(Ca(OH) )反应
(说明)本反应的应用极为重要,可以用它来鉴别二氧化碳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师)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
(板书) 三、二氧化的用途
1 灭火
2 做气肥
3 做碳酸饮料
4 人工降雨和致冷剂
(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归纳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重要的是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时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以后我们在探究物质性质的时候,可以借助软的一个塑料瓶,在探究某些物质性质的时候可以设计成对比实验。
六 板书设计
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1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是一种无色气体,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为“干冰”。―――――――――
1、作致冷剂或人工降雨
能溶于水―――――――――――――――――――
2、制饮料
密度比空气大。――――――――――――――
2 、化学性质
4、灭火
①一般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③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H2CO3= H2O+CO2↑
②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可用此反应鉴定二氧化碳);
③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④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科学素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概括能 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的不供给呼吸的实验,增强学生 关 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2、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提问):人和其他动物呼吸作用呼出的是什么气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又是什么气体?若没有这种气体,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学生阅书P85- 86并回答)
(引入):从阅读知二氧化碳对于生命活动的作用是无比重要的,哪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学生操作):
(1)向已平衡的两纸袋中一只倾倒二氧化碳
(2)振荡连接好的汽水和澄清石灰水的两只锥形瓶
(3)向学生展示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
阅书:P86-87及89干冰的妙用。
学生讨论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师总结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 (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3)易溶于水 (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学生实验):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必须慢慢倾倒)
问:
(1)二氧化碳可以倾倒说明什么?
(2)蜡烛依次熄灭又说明什么?
阅书:(引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归纳: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通常状况下不燃烧(不象汽油等)也不支持燃烧(不象氧气)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学生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和空气的两只集气瓶内分别放入两只动物
问:为何空气里的活着而二氧化碳里的不活呢?
讨论归纳: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不象氧气)
设问:如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干涸的深井,应该怎么办?
(阅书P87,讨论并加以演示)
(展示):两个集气瓶,其中一只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个是空气,来模拟两种菜窑,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哪个能进,哪个不能进?
第2页
(演示):取两支试管,分别注入5ml的水,再分别滴入3-5滴紫色石蕊。向其中一只通二氧化碳,并和另一只试管作比较。
讨论:(阅书P87-88)为何会产生上述现象?
板书: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