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
《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黄州快哉亭记》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设计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以下是一些教学设计的建议:
一、导入环节
1. 利用图片展示黄州快哉亭的实际场景,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文章背景的好奇心。
2. 通过引入相关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让学生对作者和文章有一个初步了解。
二、阅读理解
1. 给学生分发文本,让他们先自主阅读一遍,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理解。
2.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主题思想等。
三、课堂讨论
1. 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交流和思考。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他们提升阅读能力。
四、写作训练
1. 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感想、作者的写作手法分析等。
2.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五、课堂延伸
1.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音视频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章背景。
2. 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如野外写生、访谈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通过以上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欣赏《黄州快哉亭记》的同时,提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之作。
《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以下是一些教学设计的建议:
一、角色扮演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扮演文章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背景和情节。
2. 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剧,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二、创意展示
1. 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或手工制作展板,展示对《黄州快哉亭记》的理解和感悟。
2. 可以组织展示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地考察
1. 组织学生到当地的黄州快哉亭进行实地考察,感受作者笔下的风景和情感。
2. 可以进行写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文章的意境。
四、文学分享
1. 鼓励学生背诵文章片段或整篇文章,进行朗读或分享,提高他们的朗诵和表达能力。
2. 可以组织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功底。
通过以上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黄州快哉亭记》,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文学的魅力。
《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 篇三
《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大致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朗读点拨、引导赏析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疏通字词文意,理清思路)
一、导入并初步感知
1.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导出课题。
2.作者:
简单了解作者。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
3.题解: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4.读课文(范读或录音),正音并注意句读。
二、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三、四掌握重点字词句,以学习小组合作形式尝试翻译,教师指导点拨。
2.理清每段大意。
第一段:略述水势及命名者。
第二段:描写亭之所见及说明命名的原由,为后文议论过渡。
第三段:引用历史,表明遇与不遇不在外物,而在于自得与否。
第四段:以张君为例,肯定其自得、“无所不快”的人生态度。
第二课时(抓住文眼“快”,赏析全文情、景、理浑然一体的写作特色。)
一、朗读全文,找出全文文眼。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亦足以称快世俗/快哉,此风/将何适而非快?/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乌睹其为快也哉!(文眼“快”)。
二、品读赏析,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快哉”的感觉呢?读出来并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教师点拨、归纳:
(一)景之“快”
1、首段连写三层水势之变,能现水势之波澜壮阔。
2、第二段昔今对比,赏景与思古交错,极写快哉亭四周所见——面积之见、上下之见、日夜之见,其景瞬息万变,令人惊心动魄;再从不同角度赏玩美景,所见之景磅礴雄伟。
(二)人之“快”
1、“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丰功伟绩撼动人心,令人拍手称快。
2、君(张怀民)不以谪为患,自放山水之间,无往而不快。
(三)情理之“快”
“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持畅快、宁静。
小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辙就是一个随缘自适、胸怀旷达的智者,因此境由心生,笔下才有如此气势雄伟的美景,使情景理浑然一体,全文酣畅淋漓、境界高旷。
三、感悟艺术特色
1、写景自由奔放,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先叙后议,借说理以抒怀。
3、全文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四、结合课后练习一,对比阅读《超然台记》。
附:《超然台记》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争辨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争辨,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