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优秀5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基础。通过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这一概念。比如,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用品,如铅笔、橡皮、书等,让他们发现这些物品在不同大小的情况下的变化。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如何产生的。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来巩固这一概念。比如,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图形,然后让他们将这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规律,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最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找不同”的游戏,让学生在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中找出差异。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篇二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这一概念。比如,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用品或建筑物的图片,让他们发现这些物品在不同大小的情况下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如何产生的。

接下来,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巩固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比如,可以设计一个“缩小寻宝”游戏,让学生在缩小后的图形中找出隐藏的物品。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最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如,可以让学生用纸板或积木搭建一些图形,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变化,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愿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为数学小能手。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分析:

  这是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单元的第一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新授部分的两次教学过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直观操作

  五、教具、学具准备:

  16开方格纸、彩笔、尺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体验。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这有一张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怎样才能看清呢?生会说把图片放大,(板书:放大)教师将照片放大,使学生看清照片。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它的照片,拍摄照片是什么现象?(板书:缩小)

  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图形的放大。(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

  (2)、理解要求。(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谁能以这个正方形为例来具体说一说怎样画出它按2:1放大后的图形。学生试说。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并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得。指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教师总结学生方法中的重要一点: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点,以它做为确定图形位置的重要点再画出其他的部分。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放大后正方形的过程。

  (4)、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多媒体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画出两个图形按1:3缩小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画的过程。

  师:直角三角形和其他的两个图形不同,它有一条斜的边,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学生展示画法。

  (5)、置疑。学生提出自己的置疑。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提出的置疑。选取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教师配合多媒体课件随机演示验证的过程。学生试概括发现,多媒体出示。(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

  (6)、引导发现。学生比较放大后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并总结概括。多媒体出示。

  2.感知图形的缩小。

  师: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画法以及放大后图形的一些特点。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该怎么画,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之后会不会也有什么特点呢?出示缩小的要求。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交流评议。

  选取学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体完成按一定的比缩小后画出的图形。学生试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总结。

  (3)、总结发现。学生试总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特点。教师在学生充分的发言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特点。

  (三)、目标检测。

  1、观察判断。

  (1)选择。(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放大和缩小的图形)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2、填一填。

  (1)图形在平移和旋转后,()发生了变化()不变。图形在放大与缩小后,()发生了变化,()不变。

  (2)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

  (3)一个正方形,边长按照4:1放大后,周长扩大到原来的()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4)一个图形按照1:10缩小后,就是把这个图形的周长缩小为原来的()。

  (5)把一个长方形按照4:1进行放大,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宽()。【这些题的设计主要检测学生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含义的理解】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欣赏。

  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可以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我们来一起欣赏(多媒体出示)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只要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们就能创造许多新鲜有趣的事物,用以丰富和美化我们的生活。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P56-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难点:联系实际,建立图形放大、缩小的概念。

  【教学准备】

  方格纸、直尺、铅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问: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请你们在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平面图形;

  2、请学生再在同一张方格纸上画一个它(刚才画的平面图形)的放大或者缩小图;

  3、展示学生杰作;

  4、揭示课题。

  图形的放大或者缩小有什么特点,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出示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尽量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究。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做一回知识的发现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师生互动、得出规律

  1、课件出示一张照片,先不规律的放大,问学生有什么变化?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法及教师课件的演示,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1:图1与原图相比,只是长变了,宽没有变,图中的人变得又矮又胖。

  生2:图2与原图相比,只是宽变了,长没有变,图中的人变得又高又瘦。

  生3:图3与原图相比,长和宽都变大了,但形状没变。

  师:长和宽都变大了,但形状不变,这种现象在数学中称之为放大。

  (设计意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现实生活中图形的放大与数学领域中图形的放大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原图的基础上出示了三幅变大后的图,分别是长变宽不变、宽变长不变、长和宽都按一定的比变化,提出“和原图相比你觉得有什么变化?”很自然地从我们生活中通常所说的“放大”过渡到数学中图形的放大,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并结合平面图形的特点展开比较,揭示图形放大的数学本质,初步感悟图形缩放的基本特征:大小变化而形状不变。)

  三、尝试练习、加深理解

  1、理解含义,操作实践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如果我们要按2:1来放大这个图形。请大家想一想:

  ①、这个“2:1”是什么意思,你又是怎么理解“2:1”的?

  ②、“2:1”就是表示把一个图形放大到原来的2倍。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来画呢?

  ③、回答得非常好,那就请同学们来帮助老师把这个正方形在方格纸上按2:1放大。

  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在实物台上边演示边说说作图理由,课件演示作图过程。

  (设计意图: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图形放大的数学含义,借助迁移,对于图形的放大或多或少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因此,利用屏幕中的一个正方形较图,放手让学生根据自身对图形放大的理解对原图进行操作,指名学生上实物展台操作后教师计算机演示,帮助学生检验对图形放大的理解是否正确。再通过屏幕中的两幅图:原图、放大后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仔细观察屏幕上的每个正方形的长和宽,你有什么发现?”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的各部分按指定的比发生变化,而且这个比是不变的;变化前后的图形大小变了,但形状不变,加深学生对图形放大的理解,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2、尝试练习,加深理解

  同学们画得真棒,如果我们把这个正方形换成长方形或三个形,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屏幕出示长方形和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在实物台上边演示边说说作图理由,课件演示作图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根据指定的比将一个正方形放大的操作技能,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将操作的对象从正方形拓展到其他平面图形,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画法。在交流环节中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并与原来的三角形斜边相比较,发现斜边也是按相同的比缩放的,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图形放大的理解。)

  四、拓展应用、完善认知

  师:把图形放大我们已经掌握了,下面我们该研究什么了?

  生:缩小。

  师:对,如果我们要把我们刚才放大后的图形按1:3画出来,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1:3”你是怎样理解的?交流后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在实物台上边演示边说说作图理由,课件演示作图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画图形的放大图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从画车图形的放大图转移到画图形的缩小图上,再一次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乐于合作,勇于探索,避免了常规课的枯燥乏味。)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你对它有兴趣吗?自我感觉掌握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再次对知识进行梳理,对于知识经验相对贫乏、思维相对较弱的学生辨析异同,从而认识并理解知识的本质。同时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找一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亲近数学,体会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56至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难点

: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具准备

:方格练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照片上的人是谁呀?现在我来拖动鼠标将她放大,看的更清楚,好吗?横拖,有什么感觉?

  那怎样放大呢?板书:不变形

  2、其实,现实生活中,经常要将图形和物体进行放大或缩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揭题

  二、探索放大

  1、出示方格图(长4厘米、宽2厘米)

  你能将图形放大吗?

  要求:

  1、大胆尝试,利用方格纸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2、填写表格,观察长和宽的变化?

  小组讨论:

  1、判断哪些是正确的放大?

  2、现在的边与原来的边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个人思考操作——小组交流

  2、汇报:2倍是怎么来的?具体说说谁是谁的2倍?

  还可以怎么说?引出比

  也就是按2:1放大。

  3倍?谁能用比来描述下。

  出示1.5倍的,你能说说是按几比几放大的?

  3、有没有收集到错误的例子?为什么不是正确的放大?

  A、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判断是不是正确的放大?

  B、长8厘米、宽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判断是不是正确的放大?

  试一试:三角形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三、教学缩小

  1、(图片,请问是将图片按几比几缩小的?为什么?

  2、练习。练一练

  还可以按其它比缩小吗?缩小后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四、比较

  1、抢答:哪些比是放大?哪些是缩小?

  2、讨论:放大和缩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例题2

  五、巩固练习

  1、说出生活中放大和缩小的例子?

  2、练习九第1题

  3、我是小小设计师。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章

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经典6篇)

课后教学反思范文 第一篇上课基本功教学反思和其它几科相比,英语始终是薄弱环节,特别是到了初二,两极分化更加严重起来,上课基本功教学反思。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加强英语学习,改变这种现状,是我一直最为关注...
教学资料2016-02-08
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经典6篇)

什么是教育咨询师(精选3篇)

随着招生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招生咨询师也越来越多,实际上招生咨询师已形成一种职业,只要掌握了招生的技巧就能在招生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现在任何一个民办学校的招生都离不开咨询师,其实一个普通的招...
教学资料2017-05-04
什么是教育咨询师(精选3篇)

术中麻醉意外的护理应急预案【实用4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面对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应急预案。怎样写应急预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术中麻醉意外的护...
教学资料2012-04-08
术中麻醉意外的护理应急预案【实用4篇】

小班安全活动《红绿灯》教学反思【最新3篇】

本文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小班安全活动《红绿灯》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班安全活动《红绿灯》教学反思。一、课前准备课程目标:1、知道汽车、行人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听从红绿灯的...
教学资料2012-09-07
小班安全活动《红绿灯》教学反思【最新3篇】

口语交际《我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优质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口语交...
教学资料2015-01-03
口语交际《我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优质5篇】

提词(优质3篇)

提词tí cí[释义] (动)戏剧演出时给演员提示台词。 [构成] 动宾式:提|词 [例句] 快给小孙~。(作谓语) [同音] &n...
教学资料2013-07-03
提词(优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