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优质6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一
桂林山水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而如何将桂林山水的美妙融入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获得知识和启发呢?以下是一份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的方案。
首先,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和魅力。可以通过展示桂林山水的高山、奇石、清水、细沙等元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可以选择桂林著名的景点如漓江、象山等进行实地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桂林山水的壮丽和神奇。在考察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山水之间的关系、形成的地貌特征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接着,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或摄影创作。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用画笔或相机记录下桂林山水的美丽瞬间。通过绘画或摄影创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桂林山水的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观念。
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主题研究或作文写作。可以让学生选择桂林山水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并撰写相关的作文或论文。通过主题研究或作文写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桂林山水的历史、文化和影响,提升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希望这份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能够为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二
桂林山水是中国独特的自然风光,被誉为“山水甲天下”。如何将桂林山水的美丽融入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呢?以下是一份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的另一种方案。
首先,利用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进行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展示桂林山水的高山、清水、奇石等元素,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通过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高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理解。
其次,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可以选择在校园或周边环境进行一些与桂林山水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树木、石头、水池等元素,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探索、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桂林山水主题的手工制作。可以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桂林山水的模型或手工艺品,如山水画、石景等。通过手工制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桂林山水的美丽和神奇,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桂林山水的诗歌或音乐创作。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创作与桂林山水相关的诗歌或音乐作品。通过诗歌或音乐创作,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情感和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学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应该结合情境教学、实践活动、手工制作和创作表达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地感受和理解桂林山水的美丽和神奇,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希望这份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能够为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既有令世人称奇的人文景观,也有风光秀美的自然景色。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
(二)视频欣赏。(配乐朗读课文,并配以桂林山水的画面。)
(三)层层探究。
围绕文章的中心“桂林山水甲天下”。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漓江水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等问题,层层深入组织教学。
1、漓江水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找这一段共写了几句话?哪一句写了漓江水的特点?(找学生读一读)写出了漓江水几个突出的特点?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各是什么?然后交流自读情况,了解漓江水“静、清、绿”这三个特点。
2、在归纳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基础上,逐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漓江水这三个特点的。
通过相应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加深课文理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漓江水“静、清、绿”这三个特点。
3、齐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让学生体会作者在第二段的开头不直接写漓江水的特点,却写“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明确写法:通过对比,强调漓江的水有它独特的美。
(四)学生自学。
教师在领学第二段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带着下面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三段。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2、第一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3、体会桂林山的特点,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每组推选一个代表读。
每个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学习桂林山的特点。之后再全班一起交流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桂林山“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是什么意思?
(五)学生谈感受
,并在此基础上齐读最后一段,了解作者的感受。最后教师配乐,指名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六)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进一步了解本文的结构,及相关知识点。
(七)布置作业
1、把描写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的句子摘抄到读书笔记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秀险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语言与多媒体辅助,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朗读传达热爱祖国锦绣河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2、3两节的排比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句式,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突破口: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乘着木船荡漾于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板书课题:齐读
2、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神韵。
(媒体出示)欣赏桂林山水的画面。
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甲天下)理解“甲天下”
3、能把这句话读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来?
生读,后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请生大声朗读全文。
要求:
(1)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找一找,作者在游赏完桂林的山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你把这句句子找出来。
2、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板书)
说说对此句的理解。
3、师小结过渡: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觉在画中一样,那感觉真是太美了。接下来,就请大家随着老师用你们美的心灵,美的眼睛去感觉桂林山水美的神韵。先来感受漓江的美。
三、感受漓江的美。
1、师配乐朗读第二小节,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2、师:听出来了吗,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抓住静、清、绿的特点)
4、指导朗读。
读出静、清、绿的感觉来。
(练读、指名读、齐读)
5、迁移句式,完成填空。
(1)万里长城真长啊,长得()。
(2)西湖的水真(),()。
6、有感情地朗读。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漓江的美。
四、领略桂林的山。
过渡:感受完漓江的美,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桂林的山。
1、明确学习要求:小组学习第三小节,说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可用小组内喜欢的方式读,如可以读读画画,可以边读边想象桂林山的样子,也可开展朗读比赛等。
2、交流。(媒体出示该段内容)
抓(奇、秀、险)用相关图片帮助理解。
3、在感情地朗读。
桂林的山的确有它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师引读第一句。谁能把它的这种魅力感染给大家。
推荐读,齐读。
五、小结升华。
1、师引读4小节。后接着引读: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问:这幅画是谁画的?
3、小结:大自然用它那绝妙的彩笔为我们描绘了这么美妙的一幅画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4、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老师和同学一起随着音乐朗读这首诗。
六、布置作业。
1、你出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搜集桂林山水的图片,办成小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板书设计】
37、桂林山水
总起分述总结
水———静、清、绿
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山———奇、秀、险
教案设计说明:
《桂林山水》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渗透爱国思想,如:看了录像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朗读训练时,也设法激起学生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环节的设计,重点围绕文本欣赏这个能力目标,因为培养学生欣赏语言之美的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有时语文教学的难点。前几个单元,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句中词语的正确性,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本单元开始要让学生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我把重点放在心上水的句子上。欣赏时我设计了几个坡度,先是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再让学生议,说说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然后让学生想,用自己的话吧水的特点说具体。最后,通过看媒体,体会比喻句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对描写水的句子好在哪里有所感悟。欣赏描写山的句子,采用把语言文字与画面结合起来,目的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形态、色彩产生表象,从而让学生体会句中雨题的作用,提高学生欣赏句子的能力。
教学反思:
入境入情和谐统一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要求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桂林山水》一文,作者抓住桂林山的奇特、秀丽、险峻和漓江水的平静、清澈、碧绿的特点,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真挚情感。这是一篇文质兼美、写景抒情的好范文。如何挖掘文章中的美,让学生深刻地感爱美呢?
一、设境激趣,触发美
“感人之心,莫先乎情”。课始,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并适时配上绚丽多姿的画面,创设情景:“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波浪滚滚的辽阔大海,—望无际的良田沃野,星罗棋布的岛屿湖泊……而我国南方有以山清水秀的风景而闻名于世,尤其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教师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以“师情”动“生情”,以“师情”激“生情”,师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织在一起,学生沉醉其间,为桂林山水的奇秀之所动、所感,油然产生美的遐想,心驻神往,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潜心品读,体验美
儿童的心灵最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因此,教师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幼小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朗读的方式感染学生是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种重要手段。例如:在读“波澜壮阔”一词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浩渺无边的大海图,引导学生用雄壮、浑厚的重音朗读,让他们感染到大海喧闹的动态美;在读“水平如镜”这词时,则要求学生用轻柔的声音读西湖的水,让他们感染到那种无声无息的恬静的美。文中的排比句是重点朗读部分,教师采用接力读法,形成—浪高—浪的感觉,特别透过包含感情的“真”字,领会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而且,排比句有它的节奏美,读起来又流畅,又有气势,这更衬托出桂林山水的美。
儿童的思维是直观的、形象的,他们的注意常常指向那些能引起兴趣的对象。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上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审美的愉悦。
三、抒情表达,深化美
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人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美感时。总是有赖于直观的形象,只有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它内在的本质,从而得到情感的愉快。在教学时,教师以图像为主来展示形象美,欣赏景美。例,教师在讲解中根据课文描述演示录像,如,有的山形像一位老人伸展双臂,满脸笑容地欢迎八方游客;有的像大象贪婪地吮吸着清凉甘甜的江水;有的像一只高大的骆驼眺望远方;还有的像初生的新笋充满生机……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充分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让学生头脑中构成—幅幅栩栩如生的美丽图画,引人入情入景。学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赞一赞眼前的桂林山水,学生激情高涨:“桂林山水,人间仙境!”“桂林山水是一颗灿烂的明珠。”“桂林山水真是风光如画,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般。”……语言训练能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秀丽多姿,从而产生炽热的爱国之情。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通过引用典章来介绍名山奇景的表达方式。课文中关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传说故事可以增强景区神秘感。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通过引用典章来介绍名山奇景的表达方式。课文中关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传说故事可以增强景区神秘感。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真诚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桂林山水特点的
教学难点:从引用的典章中体会作者对祖国名山奇景的热爱之情。了解文章行文的顺序,并学会迁移,在作文中能学以致用。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朵云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5—3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你从文中了解到哪些内容?(重温课文并考查学生从原文中迅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相机板书:桂林山水形成的传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美称的由来,独秀峰的传说;阳朔风光。)
二、精读课文
1、全文围绕两个字来展开全文,这两个字是什么?
(板书:奇观)
2、谁来读读文章的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思考:为什么说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风景的一大奇观?在文章第一段是如何体现的?)
生:因为桂林的山千奇百怪,各有千秋。关于桂林的山水还有着神奇的传说因此说广西桂林的山水,是们中国山水风景的我一大奇观。
生:文章第一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总说。接着分别介绍山奇,水秀,山与水的融合,来说明桂林山水是山水奇景,此外作者在第一段向读者介绍桂林山水形成的传说,这与前面直接写桂林山水奇美正面描写不同,可以认为是侧面描写突出桂林山水的奇)
谁来读读文中写山的句子(课件出示风景图片和文字:这里的山,都是一座座的孤峰,有的像竹笋,······有的像横卧的花瓶。)
你能用哪些词形容桂林的山?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有诗为证,出示: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啮;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清袁枚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指名读。
关于山水的形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假如你是桂林山水景区的资深导游,你会向你的游客怎样介绍这个传说呢?生;介绍。
那么桂林山水的真正成因是什么呢?出示小资料:(没找到》
过渡句:这种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桂林独特的山,常常是拔地而起,又各不相连,独秀峰就是其中的代表。
3、独秀峰如何体现“奇观”?指名读
(首先是独秀峰本身孤峰屹立,平地拔起。其次还有一个关于独秀峰的传说,桂林石头有神守,增强了它的“奇”)
谁能读出独秀峰得奇特?指名读
读到这,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课件出示民谣桂林石头桂林有,块块石头有神守。任你官大如太守,一块石头搬不走。民谣的背后又有怎样的传说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4、为什么作者要写关于颜延之和桂林奇峰的传说?
5、独秀峰的石头有什么特点?“独”应该怎么解释?
师过渡:桂林东南方有一个地方小县城,此地的山水风光怎样呢?指名读第四段,教师随机指导。师:如何理解“阳川百里尽是画,峰里住人家”的诗句?(从远处看阳朔的风光出示阳朔风光图)
师:走进阳朔又看到了什么景色?
(和图一起出示:山峰奇特苍翠,江水清澈迂回)
师:如何理解“迂回”两个字?
(引导学生通过查词典,理解字面意思,再结合原文来谈)
师:正如作者所说,阳朔名胜风景有很多,都有哪些呢?让我们共同走进阳朔的名胜风景,全班齐读。
生:书童山,大带字,迎江阁。
师:看到书童,两个词语,你是怎么想的?这两座山有什么来历吗?原文是怎么写的呢?(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呈现给读者的是它的独到之处,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抓住景物特点。)
师:除了自然景物,作者还写到具有人文色彩的“大带字”和“迎江阁”。又是怎样展开的呢?(找同学读)
(先整体后局部)
师:我们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现在咱们再来朗读整篇文章,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风景的一大奇观?
(引导学生从全文出发思考问题)
6、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桂林山水的?
(这篇文章思路特别清晰,与作者选取的写景顺序有关。学生写作的时候,尤其是写景文章必须在头
脑中构思好景物描写的顺序。)
全文按照总分的顺序,先总写奇观,再分别描写桂林山水、独秀峰和阳朔县的奇观。而且每段段首也是先总说,在分说,给人的感觉思路特别清晰。
7、文章不仅结构紧凑,思路清晰,而且语言也很优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你任为写的精彩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文章第一段
这里的山都是一座座的孤峰,有的像竹笋,有的像玉簪,有的像宝瓶,有的像剑戟,有的象公鸡,有的像骆驼,有的像观音,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吸水的大象,有的像横卧的花瓶(综合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孤峰的千奇百怪,增强行文的气势)再比如写到书童山,很像一个宽袍大袖的书童在捧书诵读,寿阳山形状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形象传神。
(学生可以大胆谈自己的体会,学会欣赏借鉴,教师要尽力鼓励学生)
三、拓展练习
用一段话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物,要写出特点来,另外要注意写景顺序,不少于400字。
最后咱们再来回味这篇文章,大家有感情,掌握好语速,大声朗读一遍。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六
【设计理念】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虽是精读课文,但通俗易懂。尤其适合学生朗读和背诵。同时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写生动逼真,同时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因此本课教学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采取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想象画面,体味情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说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游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比喻方法描述了漓江水和桂林山突出的特点。最后把桂林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的面前。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水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景物。
【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少,再加上身边日益受到污染的环境,可能无法想象桂林山水的秀美。因此,尽可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媒体资源,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结合直观的视觉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目标】
根据我班学情与教材内容我设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的表达方式是“引经据典”和表达顺序是总分结构。
3、小练笔:用一段话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物,要写出特点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读议结合法、理解想象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谁能为大家背诵几句?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2、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4、桂林山水甲天下。)
2、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天下第一。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天下第一美。现在就让我们荡舟漓江,仔细观赏桂林山水。
(板书:桂林山水)
二、品读感悟,畅游山水
在上节课的阅读中,很多同学被桂林的美景深深吸引了。谁能说说课文的哪部分写得最精彩?(山、水)老师赞成你的想法。
(一)观赏漓江的水
1、我们先通过看视频来观赏漓江的水。
播放漓江水的。风光图片。(板书:水)
2、看完了视频,谈谈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来讲。
3、同学们眼中的漓江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漓江水更是独具丰韵。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思考:“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板书:静、清、绿)
播放漓江的水静、清、绿特点的风光片。
4、漓江的水美,作者写得也很美,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美美地读一读。(练读—指名读—范读—赛读)
课件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带点的字应该重读)
5、看看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很快地把描写水的特点的句子背出来。
课件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得()()。
6、作者是如何把漓江的水的特点写具体的。(采用了排比句的表达方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你能不能模仿作者的方法把下面的事物写具体。
课件出示:公园里的花真多啊!公园里的花真美啊!;公园里的花真香啊!
7、这一段,主要描写了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那么,作者在开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的水的特点呢?(采用对比的写法,更能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
8、总结学习方法。
同学们,我们是如何学习第2自然段的?
(看视频—说特点—读句子—背一背—写一写)
(二)品读山美,迁移能力。
过渡:漓江的水很美,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去发现桂林的山的美吧!
1、通过看视频来观赏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
(板书:奇、秀、险)
2、课件出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品读:读一读,想象画面。
“奇”,桂林的山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还会像什么?(播放桂林山的图片,让学生给山取名。)所以说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不仅如此,这里的山并不是群山环绕、连绵起伏,每一座都是拔地而起,没有那两座是连在一起的。让我们不得不说“桂林的山真奇啊!”
“秀”,从两句比喻句可已看出“秀”指山的色彩美。
“险”,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的耸立着,感觉很危险的样子。怪石嶙峋:形容山石形状奇特、重叠高耸。
(2)作者描写桂林山的特点时采用了什么方法?(排比、比喻)
(3)指导朗读
1、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指名读
3、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根据提示背诵,课件出示:
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三、欣赏画卷,体会意境。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再看看山水相互辉映是又是怎样的意境?
课件出示:桂林山水相互辉映的图片
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大家一起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理解: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从桂林到阳朔。全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让人流连忘返,怪不得人们发出感叹,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四、总结延伸
作者通过观察,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用比喻、想象、对比的手法把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其实,祖国还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欣赏、去感受。
五、作业布置。
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一个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