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最新5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标题: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英语口语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流利地运用所学的英语口语进行日常交流。

2.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英语口语进行沟通。

二、教学内容:

1. 日常生活用语的学习,如问候、购物、订餐等。

2. 听力训练,包括听懂他人对话、广播、影视剧等。

3. 口语表达练习,包括自我介绍、描述事物、谈论兴趣爱好等。

三、教学方法:

本教学设计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立真实情境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具体方法包括:

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指定话题,并进行口语表达。

2. 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3. 实地实践:组织学生到外面实地实践所学口语,如到商店购物、餐厅点餐等。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程度。

2.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口语的情况。

3. 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选用适合口语训练的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听力材料和视频。

3. 实地实践场所:如商店、餐厅等。

以上是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英语口语教学设计方案,通过设立真实情境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英语口语技能。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

标题:跨学科整合的STEM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在综合学科中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科学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2. 技术应用:如计算机编程、机械制作等。

3. 工程设计:如建筑设计、机械设计等。

4. 数学运用:如数理逻辑、几何计算等。

三、教学方法:

本教学设计采用跨学科整合的STEM教学法,通过跨学科整合的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包括:

1. 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围绕一个项目展开综合学习。

2. 实验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制作,体验科学知识的乐趣。

3. 团队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在项目中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表现。

3. 学生对STEM教学的态度和兴趣。

五、教学资源:

1. 实验室设备:用于学生实验实践。

2. 计算机编程软件:用于技术应用学习。

3. 工程设计软件:用于工程设计学习。

以上是跨学科整合的STEM教学设计方案,通过跨学科整合的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二、新授

  1、板书课题。

  2、问:两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闻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这两件事情给作者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温暖)

  三、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温暖呢?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学习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

  学生自由读两个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体会阿姨和母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

  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

  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为什么不抱怨护士?”展开,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了母亲把护士看成女儿,宽容护士的举动。“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

  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所折服。

  5、想: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作业设计

  提供两个情景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并交流。

  【板书设计】

  阿姨为奶奶推门──听说 温暖

  母亲原谅护士──亲历 温暖

教学设计方案 篇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拼读课文,和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句子。

  2、说出海通和尚和石匠们凿乐山大佛的经过。

  3、能找出写乐山大佛的句子读一读。

  教学重点:

由衷赞叹祖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通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老师纠正字词的读音

  乐山 一尊 石匠 凿成 雕像 脚趾 端坐

  情不自禁 赞叹 智慧

  3、齐读全文

  二、自学课文

  1、小组自学讨论,回答问题

  a 乐山大佛坐落在哪里?

  b 海通和尚和石匠们是怎么凿成乐山大佛的?

  c 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乐山大佛的大,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d 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祖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检查自学效果

  理解石匠、凿、世界奇景、情不自禁、赞叹在课文中的意思。

  3、检查指导课文朗读。

  三、学习生字

  扩充词语:拂尘奴隶

  四、延伸学习

  1、除了乐山大佛,我国还有很多驰名中外的古迹,你能说出几个吗?

  2、口头描写他们的雄伟和特点。

  3、按照本文的样子也写一篇有关的小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道乐音由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

  2、常识性的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3、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4、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5、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教学重点: 音调及响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音调及响度的区分

  2、音色

  教具选择: 刻度尺 橡皮筋 铅笔 音叉 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声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比较声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人耳的听声频率范围以及频率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⑴ 播放两段音乐的片段,其中一段为音乐歌曲,一段为机械噪音。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是哪一些,由此提出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⑵提出问题:其中音乐歌曲都属于乐音,那他们同样是歌曲,又有什么区别?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声音又大小,高低之分。同时,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的声音各有什么区别。

  ⑶总结乐音的三个特征。

  并提出问题:这些特征又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

  2、过程展开

  A、音调:声音的高低。

  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然后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记录下表

  伸出长度

  振动的快慢

  振动的频率

  发声的音调

  1/4

  1/3

  1/2

  3/4

  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学生阅读书43页“一些声音的频率表”,

  总结: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一般说,儿童的音调比成人的高,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的高。

  实验探究:探究吉他弦线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弹拨时发出的音调高?

  让学生用橡皮筋模拟吉他弦来做这个实验。

  结论:越细、越短、越紧的声源发出的音调更高;

  越粗、越长、越松的声源发出的音调更低。

  B、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叫做响度,也叫音量。

  提问:如果你想要听到更响的声音,你会怎么办?那你觉得响度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活动:把直尺的一部分伸出桌子,保持伸出桌子的部分长度不变,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拨动直尺。

  注意观察 1、 刻度尺的振动幅度有什么不同?

  2、 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1)结论:力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老师活动:敲击音叉,前面和后面的同学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差别。可以让同学到教室外边或者更远的地方来听。

  (2)结论:响度与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总结: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距声源的距离等有关。

  C、音色:又叫音品。

  两个同学同唱一句歌词(或者同说一句话),让学生区分分别是哪位同学演唱(说)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他们呢?学生会感性地认识到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①、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D、声波的图形 (书中第44-45 页分别介绍)

  波形图有:波峰、波谷。频率的高低:图形曲线中,波峰(波谷)出现的个数多少,表示频率的高低。

  振幅的大小:对应着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

  三、小结:乐音的三个特征、定义、决定因素

  A、振动越快,频率越大,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B、越细、越短、越紧的声源发出的音调越高

  教学反思

  1、以听声为主线,恰当的使用了农村教学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声音的三个特征,使学生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很好地突破了“音调与响度这两个易混淆概念、声波图”等的教学难点。

  2、以学生参与为主线,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分工协作、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不同展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学习效率。

  3、学生对乐音三个特征的认识和展示实验探究过程,学生代表的准确描述、学生间的密切配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很好的做到过渡自然、流畅、科学、有效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合作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4、教学过程中讨论交流、听声、实验探究等,都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来展开,让学生在体验、合作和探究中学习声音的三个特征,气氛热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

相关文章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优质3篇】

窘萄康摹俊 ...
教学资料2013-03-09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优质3篇】

《四季童趣》课堂教学反思(优秀6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季童趣》课堂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教学资料2012-04-08
《四季童趣》课堂教学反思(优秀6篇)

初一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实用5篇】

新学年即将到来的,教学计划完成的怎么样了呢?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上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初一语文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七年级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资料2013-03-02
初一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实用5篇】

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优质6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资料2013-09-09
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优质6篇】

教学反思的意义(最新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反思的意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反思的意义1教学反思的...
教学资料2015-02-09
教学反思的意义(最新6篇)

乌鸦喝水课文教学反思(优秀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乌鸦喝水课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
教学资料2018-05-07
乌鸦喝水课文教学反思(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