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三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爬山虎的脚》这一篇课文的内容,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故事情节。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思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寓意。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隐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植物,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植物的根茎叶都各有特点呢?为什么有的植物可以爬到很高的地方呢?

二、学习课文(15分钟)

1. 教师朗读课文《爬山虎的脚》,让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解释其中的意思。

3. 教师讲解课文的寓意和比喻,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三、分角色朗读(10分钟)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表达,增强情感认同。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为什么爬山虎的脚会被称为“四根小绳子”?这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类似之处?

五、情感体验(10分钟)

学生模仿爬山虎的脚,体验“四根小绳子”的感觉,讨论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六、课文赏析(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享对文章的感悟和体会。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爬山虎的脚》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情感体验和小组讨论环节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爬山虋的脚》的寓意,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创造性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爬山虎的脚》这一篇课文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寓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隐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爬山虎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爬山虎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学习课文(15分钟)

1. 教师朗读课文《爬山虎的脚》,让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解释其中的意思。

3. 教师讲解课文的主题和寓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三、角色扮演(15分钟)

学生分角色进行课文的表演,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达,增强情感认同。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为什么爬山虎的脚会被比喻为“四根小绳子”?这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五、创意表达(15分钟)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意表达,可以选择绘画、写诗或创作故事等形式,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

六、课文赏析(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创意表达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爬山虎的脚》读后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创意表达环节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爬山虎的脚》的主题和寓意,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篇三

三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自觉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激发留心周围事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难点)

  2、领悟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重点)

  3、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游戏,激疑激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猜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第一条: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打一种植物,是什么?(葡萄)

  第二条,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也打一种植物。(丝瓜)

  2、如果种葡萄和丝瓜啊,还要做一项特殊的工作,什么工作?(要给他们搭架子。)

  不搭架子行不行?(不行,不搭架子,他们就没法儿往上爬了)

  二、揭示课题,感知文题

  过渡: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而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板书课题)

  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那按照他这个意思,这题目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老师把脚这个字写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新的理解。

  三、交流预习,理清脉络

  (一)交流对爬山虎脚的初步了解

  1、学生交流:课前,通过预习,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介绍)

  2、教师参与:课前,老师也了解了爬山虎的脚,我还从这本书(出示《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到,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它的另一种根,因为它生长在空气中,所以叫气生根。你看,老师这是怎么了解的?观察、读课外书、查找资料都是预习的一些好的方法啊。我们运用这些方法都对爬山虎的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叶圣陶爷爷他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呢?请同学们看第6课。

  (二)初读感知,读准词语

  1、检查字词。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

  2、出示:嫩茎 一顺儿 漾起波纹

  强调多音字及儿化音的读法。

  3、快速读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呢?

  (1)谁知道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3、4、5)

  (2)课文除了讲爬山虎的脚,还讲了什么?(叶子)

  四、以读代讲第二自然段

  1、自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在这一段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知道这一段重点讲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把这句话画下来。

  2、出示:“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1)你能从这句话里读出这一段重点讲的什么吗?(长大了的叶子)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人注意)

  3、再读读这段话,看哪几句话具体讲的是长大了的叶子?(3、4、5句)

  4、那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引人注意的地方表现出来呢?(学生练读)

  (1)指名读。(学生评议)

  (2)欣赏爬山虎叶子画面,听老师读。

  (3)指名读。老师给你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让你来美美地读一读,其他同学一起来美美的感受一下那些引人注意的长大了叶子。

  (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声音和感情都非常丰富,这可以用一个四字的词来形容。哪个词?声情并茂。读书就应该这样去读。)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呢?

  四、读文画图,自主学习“爬山虎的脚”

  (一)读文画句

  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二)读文画“脚”

  1、教师板画,提出要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三片嫩叶。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写“脚”的句子,注意

  要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读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这一

  部分内容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2、学生读书思考。

  3、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①选颜色:老师这儿有红、黄、绿三支粉笔,请一位同学选择一种颜色来画。

  方案一:学生选择的是红色

  说明这位学生认真读书了,而且读懂了书上写颜色的句子。教师可请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红色。(说课文依据)

  方案二:学生选的不是红色

  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而是把学生出现的这一偏差点作为有利的训练点在学生评议时进行强化训练,从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阅读习惯。

  ②画“脚”。学生在老师画的茎、叶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③全班评议。学生再读书,以课文为依据,对照同学画的“脚”进行评议,纠正错误。重点理解以下几点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方案一:学生画得不对

  请学生评议,主动发现问题并在黑板上改正画错的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方案二:脚的位置画错了

  脚的“位置”是理解的难点,学生如果发现把脚的“位置”画错了,但又不知道画哪儿更准确,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一读写“脚的位置的`句子”,对照图文评议、理解、感悟。

  小结:是啊!只有认真读书,才能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4、组合朗读。咱们这样来读

  第一组读黄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

  第二组读蓝色部分,这一部分是——

  第三组读红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

  最后一句大家一齐读。

  过渡: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这一段,通过同学们认真读书,自己就读懂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第四自然段呢?也请同学们这样认真去读,看看这一段,你们能知道什么?

  五、品词析句,探究体验,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读第四自然段,看你知道了什么?(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3、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呢?老师通过读“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一部分,抓住了关于爬山虎爬的一个重点词“触”。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再读读后面的句子,想一想,还应画出哪些重点词,就能看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

  课件出示:(触)( ) ( ) ( ) ( ) ( )

  4、学生评议。

  方案一:说得不对

  请学生再读文并调整词序。

  变 弯 触 巴 拉 贴

  方案二:学生漏掉“变”和“弯”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讨论去掉“变”、“弯”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是有序的。

  5、体会朗读。注意:只要读好这些词,就能突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教师指导重点词的读法。

  (二)看画面配解说

  那爬山虎是不是这样爬的呢?

  (1)放动画。你们注意了吗?这个画面和电视上的画面比起来,是不是少点什么?

  (2)给画面配解说词。不过,解说要讲究方法的,就是屏幕上演什么,我们就说什么。解说一定要与画面同步进行。(试说后指名说)

  (三)质疑问难

  学到这儿,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质疑:①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②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解决问题

  1、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方案一:可以用“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可以用“一步一步”,“一脚一脚”就是“一步一步”的意思。此时教师不动声色,请其他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方案二:理解“一脚一脚”和“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教师请学生动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爬山虎“一脚一脚”是怎样爬的。

  2、教师板画描述启发: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3、在这儿,叶圣陶老爷爷不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脚一脚”,你能体会出什么?

  (叶圣陶老爷爷连续观察、细致观察、用词非常恰当。)

  小结:体会叶圣陶老爷爷作了连续观察,观察细致,用词准确。

  六、交流爬山虎脚的变化

  (一)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

  (二)教师小结:第五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

  七、回归整体,领悟方法

  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又讲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就“萎了”和触着墙的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1、回归课题。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现在你有没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这脚在爬山虎身上可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脚爬山虎就没法往上爬了!)

  2、如果我们也像叶圣陶爷爷一样去了解爬山虎的脚,观察一次行吗?观察一天行吗?

  3、小结:是啊!叶圣陶老爷爷对爬山虎的脚不光进行了细致观察,而且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否则不可能写得这么清楚。这正是我们所要努力学习的。

相关文章

《云南的歌会》的教学反思(最新3篇)

每次我在做课的时候,我都感觉到我都收获到很多东西,我想这种经历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幸运的,我很高兴,我是其中的一员。下面我仅就我的《云南的歌会》的这堂课做以下反思。我在设计这堂课之前,首先从作者身上...
教学资料2016-03-09
《云南的歌会》的教学反思(最新3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精选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供大家参...
教学资料2017-01-08
三年级语文上册《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精选5篇】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选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
教学资料2018-07-01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选6篇)

欣赏《彼得与狼》教学设计(优质3篇)

教 材:人教版五年级(上) 课 型:欣赏课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欣赏《彼得与狼》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故事大意:一天清早,彼得来到草地上,小鸟和小鸭子互相争吵起来,猫一声不响的想把小...
教学资料2015-03-06
欣赏《彼得与狼》教学设计(优质3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iuv》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iuv》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
教学资料2017-09-08
一年级语文上册《iuv》教学设计(通用6篇)

出国留学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实用3篇】

出国留学可以领略国外的优美风光并开阔了眼界,而且在国外生活工作几年之后可能就有了西方国家那种先进的思想理念,这种理念的意义毫无疑问会对你的生活和工作有很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你的毅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是一种...
教学资料2017-05-03
出国留学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