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简6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中,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然而,我在实践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困惑,导致他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因此,我对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并尝试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通过一些抽象的符号和公式来解释乘法分配律,例如(a+b)×c=a×c+b×c。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应用这个规律,但却缺乏直观性和实际意义,容易让学生觉得这个规律是“死的”,而不是可以真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工具。

因此,我开始尝试将乘法分配律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理解这个概念。比如,我会让学生想象自己买东西时需要计算总价,而总价是由商品的单价和数量相乘得到的。通过这样的实际情境,学生更容易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和应用方法。

此外,我还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公式。我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得出结论,从而启发他们的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更容易记住这个规律,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数学原理。

通过反思和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相信,只有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规律,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篇二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为他们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和误区,这需要我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乘法分配律时往往容易混淆加法和乘法的概念,导致他们无法正确应用这个规律。因此,我开始注重在教学中强调加法和乘法的区别,通过比较和对比两种运算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其次,我还发现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范围和方法存在一定的误解,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而不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因此,我开始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和情境来应用乘法分配律,让他们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这个规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在解决复杂的乘法分配律问题时缺乏系统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容易陷入困惑和错误的解题思路。因此,我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和思考题来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解题的方法。

通过反思和改进,我逐渐发现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更自信和熟练地应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篇三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创设了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为树勋中心小学购买舞蹈服装。通过两种算式的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2、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一堂数学课可以有不同种教法,怎样教才能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在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有易到难,层层递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乘法运算律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而且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与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深层次的热爱。

  3、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

  现代教育观认为: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从数学学科的特点看,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思维的结果。学习这些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必须通过自己的思维,把前人的思维结果转化为自己的思维结果。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付出与前人发现这些知识所曾经付出的大体相同的智力代价,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例如在“乘法分配律”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65+35)×12=65×12+35×12这个等式,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然后照样子写出几组这样的等式,引导学生再观察,让学生说明自己

  发现的规律、并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这个规律。这样学生经历了“观察、初步发现、举例验证、再观察、发现规律、概括归纳”这样一个知识形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

  4.让学生不断在“反思”中学习,“体验”中学习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在数学活动中,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乘法分配律”教学中,我先向学生我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65+35)×12=65×12+35×12这个等式,让学生观察,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个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教学的差异性,给没有发现规律的同学以再次发现的机会。然后照样子写出几组这样的等式,引导学生再观察,让学生说明自己发现的规律、并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这个规律,来加深学生的数学体验。又如,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教师可让学生反思:“乘法分配律”是怎样总结出来的?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什么知识与“乘法分配律”有联系?学了“乘法分配律”后有什么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中注意引导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化与外化运用的认知飞跃,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篇四

  由于本学期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自己在讲四年级数学课的时候,不免有些匆匆。为了保持好进度,习题处理稍显落后。在近一段时间对孩子们的“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检查来看,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这是好多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很容易和乘法的结合律弄混淆。所以,我就想搞清楚,到底孩子们是哪里没有搞清楚?就在课下又提问了几个老在分配率出错的孩子运算公式,发现有的孩子能结结巴巴地把公式背出来,有的是比较顺利地进行背诵。那么,会顺利背诵公式的孩子们到底是哪里不会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是旁敲侧击地进行“盘问”——我拿着生活中的2.5元的冰淇淋打比方,问问买23个和28个需要多少钱?孩子们算的很快。他们知道把23分解成20加上3,还有部分学生28×25=(20+8)×25,我当时一项,哎呦不错,还不是完全不会啊。看来,孩子们在真正的生活情境中还是有一大部分人会自觉的用乘法分配律的。可是,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孩子们确实很难达到自觉地运用分配律去计算,特别是一些变式就更加的困难了。

  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有三四个孩子的下面的结果却是让我大跌眼镜——28×25=(20+8)×25=20×8×25,当时我就在想,坏了,孩子们把这两个公示记混淆了。果不其然,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题72×25=(8×9)×25=8×25+9×25,我在给学生们一一讲解的时候,我就在反思,这一类问题出现是因为孩子们没有自觉观察算式特点的习惯。他们只是急匆匆的完成自己的作业,对于此类的计算的目的单纯得很就是只要得到答案,自己就忽略了计算的过程。

  后来我就想,我去时应该多出一点类似于(80+8)×25,72×25,125×32×25的这些题对孩子们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来提高孩子们对公式概念的认识。我可以让孩子们先学会一道题的做法,在慢慢来进行相应的引导。并且出一些题目要求孩子们使用分配律或者结合律等等,对孩子们进行巩固。让孩子们学会多种方法解决一到数学题,把握“凑整”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运算定律,就是正确的。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篇五

  《乘法分配律》是本章的难点,它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法与前面讲乘法结合律的方法类似。通过观察几组数目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归纳、总结,用语言表述出来。在教学时,我也是按照教学参考书的建议安排教学过程的。先复习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接着导入新课。通过(18+7)×6○18×6+7×6、20×(15+90)○20×15+20×3

  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归纳,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并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中,导课比较快,在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主观上是时间紧张,可课后想想,实际上是引导不到位。课堂上学生气氛不活跃,思维不积极,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结果,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如当天在作业时出现的问题就比较多:45×103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直接乘,不会简便;尤其是计算59×21+21时,学生发现不了它的特点,不会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说,本节课上得不是很成功。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听课,多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2、加强同同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篇六

  一、让学生从实质上理解乘法分配律

  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如果只求形式把握不求实质理解,一方面从认识的角度看是不严谨的(形式上的不完全归纳不一定得出真理),另一方面很容易造成学生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不良认知习惯。如果满足于从形式上掌握乘法分配律,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也极为不利。因此,在教学时先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一件茄克衫65元,一条裤子35元。王老师买5件茄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花多少元?学生用了两种解答方法即:(65+35)×5=65×5+35×5。借助对同一实际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

  二、突破乘法分配律的教学难点

  相对于乘法运算中的其他规律而言,乘法分配律的结构是最复杂的,等式变形的能力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

  1、在□里填数,○里填运算符号:如(25+45)×4=□○□○□○□……

  2、在相等的一组算式后面打“√”:如16×7+24×7(16+24)×7□……

  在这一组题目中教者重点评析了最后一道题:40×50+50×9040×(50+90)□。先让学生说说着一题为什么不能打√,再根据乘法分配律的特征,分别写出与左右算式相等的式子。通过练习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又让学生照上面的样子写出的几个这样的等式,最后归纳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a+b)×c=a×c+b×c。

  实际上课堂时学生对于能否找到反例的活动很感兴趣,可以尝试让学生也提几个反例,经过讨论逐个否决,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等式变形能力能够得到很大提高,有益于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设计怎么写范文(优质6篇)

音乐教学设计怎么写范文 第一篇教学目标1.能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达古拉》2.能用筷子、身势律动等参与表现音乐,感受蒙古音乐风格特点。3.能够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表现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变化。教学重...
教学资料2019-05-09
音乐教学设计怎么写范文(优质6篇)

国画教学计划【实用6篇】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计划吧。好的教学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画教学计划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国画教...
教学资料2019-06-03
国画教学计划【实用6篇】

面试较常被问到问题及答案【经典3篇】

在面试中,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那么都有哪些相关的问题及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面试较常被问到问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请你自我介绍一下你自己?回答提示:一般人回答这个问题过于平...
教学资料2014-02-09
面试较常被问到问题及答案【经典3篇】

探讨冷水机工作原理(精彩3篇)

探讨冷水机原理 冷水机从字面上理解即为制造冷冻水的一种机械设备.它是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呢,利德盛机械有限公司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下面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冷水机的原理. 根据能量等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
教学资料2017-07-03
探讨冷水机工作原理(精彩3篇)

的基本关系教学反思(推荐3篇)

教学反思范文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是在前面学习了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后来研究集合之间的一种关系,它为后面学好集合的运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集合的基本关系教学反思。从事这一节教学...
教学资料2018-02-04
的基本关系教学反思(推荐3篇)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精简3篇)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导言: 先给大家听一段音乐,请问有谁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 1、你喜欢跳舞吗? 2、你看过芭蕾舞剧吗? 3、你想认识柴可夫斯基吗? 1、你知道这首乐曲的作者是谁吗?(...
教学资料2014-02-02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精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