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最新3篇)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一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不定代词some, any的用法;
2. 能够用英语描述购物时的情境;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购物对话交流。
教学内容:
1. 不定代词some, any的用法;
2. 购物时的常用英语表达;
3. 购物对话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
1. 不定代词some, any的用法;
2. 能够流利地进行购物对话。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购物情境图片或道具;
2. 学生准备购物对话的小组练习。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购物图片或道具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教师介绍不定代词some, any的用法,并进行相关练习;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购物对话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拓展: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购物情境对话,并进行展示;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方式:
1. 听力训练;
2. 口语练习;
3. 小组合作。
教学评估:
1. 听力练习成绩;
2. 口语表达能力;
3. 小组练习情况。
教学延伸:
1. 带学生到商场进行实地购物实践;
2. 让学生设计购物海报,展示购物对话。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二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2. 能够用英语描述日常活动,并邀请他人参加;
3. 能够进行日常活动对话交流。
教学内容:
1. 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2. 日常活动的英语表达;
3. 日常活动对话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
1. 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2. 能够流利地进行日常活动对话。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日常活动图片或道具;
2. 学生准备日常活动对话的小组练习。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活动图片或道具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教师介绍情态动词can的用法,并进行相关练习;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日常活动对话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拓展: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日常活动对话,并进行展示;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方式:
1. 听力训练;
2. 口语练习;
3. 小组合作。
教学评估:
1. 听力练习成绩;
2. 口语表达能力;
3. 小组练习情况。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日常活动展示;
2. 让学生设计日常活动海报,展示日常活动对话。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三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以前,学生已学过不少现代记事文,不同程度地掌握了一些现代记事文的有关知识,形成了一定的阅读技能,将此类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文言记事文的学习中,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本单元选编的议论文篇幅短小,结构简单,内容浅显,学生可利用已掌握的议论文知识,帮助阅读。本单元选编的五首古代诗词难易适度,便于诵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言诗词的感性认识,逐步形成文言语感。
二、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共五篇课文,其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属议论类的文章,《曹刿论战》《干将奠邪》《劳山道士》属记叙类的文章,《诗词五首》选编的五首古代诗词,体裁多样,内容涉及悯农、怀古、明志等。这些文章对加强品德修养、提高文化品位、增强热爱古代灿烂文化的意识,都有很大的作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条件,立足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三、教学目标
解决字词障碍,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主旨。
四、课时分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课时,《曹刿论战》2课时,《干将莫邪》1.5课时,《劳山道士》1.5课时,《诗词五首》2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其主旨是引导学生磨炼心性、加强修养、提高品位。课文逻辑严密,富于词采,饱含哲理,富有启发性。学生能不能在课堂上读得顺畅,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篇课文教学的成败,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朗读的教学方法。
(二)学习目标
学习文中关键的字词或语句,积累文言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课文的音韵美、节奏美,领会课文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独具风格,它气势磅礴,语句流畅,持论说理,善于雄辩,对后世散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以六个历史人物由卑微到显贵的故事为例,论证了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有所作为,并由此引申开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炼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予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从而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2)幸福美满的生活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可孟子却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的含义是: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不息,努力上进,因而得生;人一直处于安乐之中,就极易贪图享受,进而怠惰,不求进取,因而导致死亡。这一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2.切入点
(1)从疏通文意切入。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揣摩有关字词的意思,进而疏通文意。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预设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文中阐述作者观点的语句有哪些?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第二、三段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2)从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切人。可将朗读环节划分为六部分:①范读——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句读;②试读——学生对照注释,试着自由朗读课文两到三遍;③疑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组内交流,全班讨论,老师点拨读通课文大意;③对读——学生分成两人小组,一人读课文,一人试着读出译文:⑤悟读——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课文是如何展开论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⑥齐读——学生顺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经历或周围其他人的事例,谈谈对艰苦奋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观点的认识。
2.每人收集一句孟子富有哲理的语录,贴在墙报上,不可重复。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论述战争得失的记事文,属精读课文。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两个人物不同的气质、表现;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文言词语,在辨析中掌握词义并发现背诵的技巧,提高背诵的效率。
(二)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辨析词义。并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发现背诵的规律和技巧,避免死记硬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评价人物,培养学生形成观点、表述观点、捍卫观点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从简介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导入。
(2)从简介长勺之战的背景导入。
2.切入点
(1)指导背诵课文,让学生寻找背诵的技巧。(可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前后衔接和相互照应的句子,然后总结这些语句之间的规律,提高背诵效率。)
(2)利用参考书查找资料,了解《左传》及长勺之战的背景。讨论:从全文看,你认为曹刿、鲁庄公是什么样的人?试从文中找出依据。
3.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梳理、整理文言字词,在辨析中理解词义,形成知识板块。
找出文中具有一词多义特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以及能印证这些词语的成语。(如:望其旗靡的“靡”意思是“倒下”,能印证此义的成语有“所向披靡”。参考:彼竭我盈——恶贯满盈、小信未孚——深孚众望、惧有伏焉——危机四伏、视其辙——南辕北辙、故逐之——逐鹿中原、未能远谋——深谋远虑。)
(2)探究课文,师生共同探讨下列问题:曹刿的战略思想、曹刿远谋的具体表现、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
1.谈谈你对曹刿战略思想的看法。
2.展开想象,再现长勺之战的场面,200宇左右。
《干将莫邪》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文是文言记事文,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表现手法富于浪漫色彩。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把有关现代记叙文阅读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文言记叙文上,采用自读、齐读、小组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本文为略读课文,教学中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字词;或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译全文,探究人物形象,正确认识侠义行为。
(二)学习目标
运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方法,培养语言感悟能力。复述故事。训练口语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从“干将为楚王铸剑,反遭杀身之祸,其子赤最后为他复仇”的故事导入。
(2)由简介志怪小说集《搜神记》导入。
2.切入点
(1)从朗读课文切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解决不懂的字词;全班齐读课文;分组朗读课文。
(2)从复述故事切入。请同学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同学补充。
3.品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翻译文中疑难语句。
(2)“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分析楚王发怒的原因。
(3)赤、客是什么样的人?你喜欢哪一个?你如何看待客的行为?
引导学生理解赤不惜生命替父报仇的历史局限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之举的可取性和局限性。
(四)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铸剑》。
《劳山道士》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作者通过虚构的神鬼故事对“故家子”的“不能作苦”刻画得惟妙惟肖。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依托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字和重要文言词语;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启发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故事蕴涵的道理,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感悟作者的爱憎。
(二)学习目标
积累文言字词知识。明确“只有不畏艰辛,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可能到处碰壁”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从简介《聊斋志异》导入。
(2)从讲述课文的情节导人。
2.切入点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并说说其中蕴涵的道理。
3.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
掌握作者通过虚构的'神鬼故事来表现主题的方法,以及从多方面思考故事蕴涵的道理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劳山道士和两个客人表演法术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王生学法术不能吃苦,但当他看到师父和两个客人表演法术后非常羡慕,打消了回家的念头。故事的结局告诉人们:任何不想付出努力就想学到本领的人都是徒劳的。如果王生的穿墙术成功,这个故事就没有意义了。
(四)拓展延伸
l.做一张《劳山道土》的读书摘录卡。内容:作者简介、古今异义的词语、写得最好的句子。
2.课外阅读《聊斋志异》,向同学讲述其中一则故事。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五首古代诗词,体裁多样,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把握诗词的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多积累,多背诵。
(二)学习目标
把握五首古代诗词的形象和意境,理解、感悟和鉴赏五首诗词。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从复习背诵第六单元的《诗词五首》导入。
(2)从谈诵读品味古代诗词的感受导入。
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这些诗歌,从内容上看,有写景,有抒情,有言志;从体例上看,有古风,有律诗,有绝句,有词。它们语言精练,节奏和谐,韵律优美,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给人一种陶醉,一种享受。今天,我们再来一起欣赏我国古典诗歌里的五首诗词。
2.切入点
(1)从熟悉文学常识切入课文。借助注解,列表归纳本课涉及的文学常识。(可按“标题、作者、朝代、称谓、体例、出处”等项目列表。)
(2)从“听读、译读、悟读、背读、赏读”切入,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边读边想,联系时代背景思考诗歌内涵。
3.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
(1)指导背诵《观刈麦》。理清诗歌脉络,熟读成诵。
(2)根据诗句内容,结合插图,加以适当的联想、想象,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如《观刈麦》描绘了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里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及贫妇提篮拾麦的情景;《山坡羊潼关怀古》描绘了撞关的险要壮观及秦宫汉殿都成废墟的凄凉景象。
(3)请指出后四首诗曲中流传千古的名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