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计划【实用3篇】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计划 篇一

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测量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通过测量,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使用各种工具来确定长度、重量、容量等物体的属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在本文中,将介绍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量》的教学计划,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1. 理解长度、重量、容量等概念,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 掌握使用尺子、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重量、容量等属性;

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 长度测量: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进行长度比较和排序;

2. 重量测量: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重量比较和排序;

3. 容量测量:学生学习如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容量,并进行容量比较和排序;

4. 综合应用: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测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示范操作:教师进行测量工具的使用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 实践应用:设计各种实际测量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评估方式:

1. 日常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测量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测验评估:设计测量知识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

3. 实际任务:布置实际测量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写出测量结果,检查他们的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相信学生们将在测量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掌握基本的测量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希望教师们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测量学习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计划 篇二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量》是一个涉及实践操作和观察比较的重要单元,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如何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将介绍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测量教学计划。

1. 长度测量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长度测量游戏,比如“找长短”,“找相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测量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能力。

2. 重量测量比较: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学生用天平比较它们的重量,进行重量排序,让他们感受到重量的概念。

3. 容量测量实践:在实验室或者教室中设置测量液体容量的实践点,让学生使用量筒进行测量,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 实际测量任务: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情境相关的测量任务,比如测量书包的长度、水杯的容量等,让学生将测量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 小组合作项目: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一个测量项目,比如测量班级各种物体的长度、重量、容量等,让他们通过合作完成任务,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测量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希望教师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测量学习中取得进步和成长。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计划 篇三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比如,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所以,教材在这里让学生估、测、议,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另外,这一单元中经常出现的课堂、操场、校园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很容易打开学生的话题。

  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活动的教学不能称其为测量的教学。基于这种考虑,教材的编排中安排了许多活动,可以说本单元的内容是以活动展开的,其目的就是为教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认识中测量课本,分米的认识中的测量书桌,以及通过具体的活动感受1千米等等。

  无论是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还是质量单位吨,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教材在编排时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许多内容的编排中,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比如,在吨的认识中,创设动物过桥的情境,提出的问题是“能同时过桥吗?”,将“限重1吨”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以确定情境的主题。

  生活中,在测量长度或质量时,有时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的结果,即使需要精确的结果,也要先做一个恰当的判断,以确定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从这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难点:

  1、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

  2、1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

  突破方法: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3、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

  4、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左右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估计、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直尺、一元硬币、大头针、铅笔芯、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两条同样长的垂直相交的线段

  让学生猜一猜:图中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确定吗?(学生:用尺量)

  2、师:老师这儿有两把尺,你量量看。

  教师提供自制小尺:一把是一格1分米的,一把是一格1厘米的'指名学生到前面用教师提供的尺分别量两条线段

  师:量得准吗?你有没有什么好建议?(学生:用我们自己的尺量)

  (依据新课程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来设计这一环节。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自然地提出了细化测量单位的要求。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3、师:请你把自己的尺拿上来量一量,是()厘米带()小格。

  指名到前面量,并报出测量结果:都是9厘米带3小格

  师阐述:原来两条线段一样长。这说明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还要动手量一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知1毫米

  师:看来同学们的尺作用真大。观察自己的直尺,它和老师的两把尺有什么不同?

  全班讨论交流:老师的尺格子很大,而我们的尺有很多的小格子,能量得很准。

  师:直尺上每1厘米之间都有很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板书:1毫米)指名到投影仪下找一找1毫米,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尺上也找一找。(全班交流:学生说出自己找到的1毫米)

  师: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学生自由说1毫米的特点)

  2、探索1厘米=10毫米

  (1)演示课件,让学生在截取的1厘米上找找1毫米,数一数1厘米中有()个小格也就是()毫米。指名学生到电脑上找一找,数一数

  (2)请学生任意选直尺上的相邻的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一数有几毫米,可以用笔尖指着数。(学生自由数)

  集体交流,根据交流发现规律。

  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厘米中有10毫米)

  课件出示:1厘米=10毫米

  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告诉同桌。

  3、找一找,画一画

  师:你能在直尺上找到20毫米吗?指名到前面找一找

  师:你还能在哪儿找到20毫米?

  学生在尺上找出不同区域的20毫米,如4厘米到6厘米,8厘米到10厘米。

  师:你能找到40毫米吗?指名上前找

  师:很好!你能画一条40毫米的线段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画,其余同学观察画法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33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画好后,互相检查,选几个画得比较规范的进行展览。

  4、量一量,读一读

  (1)课件出示回形针图片,

  师:你能读出回形针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27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27毫米的?

  生:是2厘米带7小格

  (2)课件出示铁钉图,

  师:你能读出铁钉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39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39毫米的?

  生:是3厘米带9小格

  师:你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40毫米少了1格就是39毫米

  师:你的观察方法真独特,值得我们学习。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每条边的长度。集体交流,指名到前面量

  2、估一估

  师: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拇指宽多少毫米。

  学生大胆估计后,指名到前面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接近。

  3、两人合作测量信封中的物品(大头针、铅笔芯、一元硬币),并填写资料卡

  (1)先估计每一个要测量的数据,并填在表中

  (3)然后两人合作测量,完成数据表

  估一估量一量

  数学书的厚度()毫米()毫米

  大头针的长度()毫米()毫米

  铅笔芯的长度()毫米()毫米

  一元硬币的厚度()毫米()毫米

  集体交流后,提问:一元硬币的厚度你是怎么量的?(学生到投影仪下汇报测量方法并演示)

  4、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题目:

  (1)小鸣的身高是12米。

  (2)豆豆的铅笔长16毫米。

  (3)毛毛一下子能跳14厘米。

  (4)欢欢的牙刷长15分米。

  (5)匆匆数学本上的日期格长4厘米。

  (6)我们的新教学大楼高11分米。

  指名口答,改正题目中不恰当的长度单位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哪些收获,你能在生活中应用这些本领吗?

  2、测量生活中的小物体并以毫米为单位记录下数据。

相关文章

新课改下教师新理念反思(优秀3篇)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
教学资料2016-09-03
新课改下教师新理念反思(优秀3篇)

三年级《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精简3篇】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是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写了秋天缤纷的颜色,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
教学资料2016-01-04
三年级《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精简3篇】

本土的意思, 本土的解释(实用3篇)

【词语】 本土 【全拼】: 【běntǔ】 【释义】: (1)乡土;原来的生长地:本乡~。(2)指殖民国家本国的领土(对所掠夺的殖民地而言)。...
教学资料2013-02-01
本土的意思, 本土的解释(实用3篇)

白起

白起(?—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春秋时期楚君僭称王,大夫、县令僭称公,白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白起号称“人屠”,目录战神传奇 攻占郢都战神传奇 战绩...
教学资料2013-04-02
白起

巡捕【优选3篇】

巡捕xún bǔ[释义] ①(名)清代总督、巡抚等地方长官的随从官员。 ②(名)旧时称租界中的警察。[构成] 并列式:巡+捕...
教学资料2016-07-06
巡捕【优选3篇】

教学设计方案(精简6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教学资料2016-02-02
教学设计方案(精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