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精简6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让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植树问题。植树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涉及到植树的数量、规律等内容,需要学生动手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对这类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我们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植树问题涉及到一定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难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升,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概念和技能后再进行植树问题的训练。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植树问题不仅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推理结论的方式,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植树问题虽然是数学题目,但我们可以通过引入趣味性的元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和满足。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场景,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植树的乐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总之,植树问题在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篇二

植树问题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植树问题的教学内容设置。植树问题涉及到数量、规律、逻辑等多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植树问题的理解。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植树问题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植树问题不仅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植树问题虽然是一个数学题目,但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元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到愉快和兴奋。例如,可以组织一些植树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植树的乐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总之,植树问题在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篇三

  《植树问题》内容包括两头植、两头都不植、封闭情况下的植树问题(一头植和一头不植)这三种情况。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要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模型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

  一、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课前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引导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紧接着引出例题,探讨植树问题,不规定间距,同时改小数据,将长度改成20米。

  让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突现知识的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

  通过“以小见大”数形结合来找规律加以验证,然后以例题展开,让学生动脑、动手反复验证,最终总结出:段数+1=棵数。

  二、拓展应用,反映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间隔,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间隔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

  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学生已经自主地寻找到植树中前两种的规律后,我适时的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植树的情况呢?

  通过学生的举例,让他们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如栽电线杆,排座位,安路灯,插彩旗等,再一次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形式各异的生活问题,使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三、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我让学生根据示意图用算式来表示出植树的棵数,学生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通过直观的观察初步感知三种情况: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只栽一端“棵树=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

  之后,再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思想,举起左手,看指头有五个,间隔就是四个,明白植树问题的道理与此相似,再举起右手比划比划,分析植树问题三种不同的情况,即“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与“两端都不栽”,从而真正理解这三种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初步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时,我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图解决问题,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学生没有完全放开,思维还不够活跃;二是对课堂的生成问题处理还不够灵活,不能进行很好的利用。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篇四

  《植树问题》一课蕴含了许多数学思想方法,但对这些数学方法的挖掘和处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这一课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是“化繁为简”或者说是从简单入手寻找规律,而这种方法在北师大版教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上可谓“若隐若现”,因此我觉得我们使用人教版教材的`课堂,应该充分挖掘教材教给学生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从实物操作到画线段图到类比推理,有效地突出了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学生在课堂上也领略到数学智慧的夺目光彩,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本课的设计和实践,我更迫切地感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对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课堂中落实的研究迫在眉睫。这也是当前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重要缺失,身为教研员更为向广大教师传播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渗透数学思想,教给学生数学方法的有效措施。

  本课中为了突显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完整性,我把教材中原本安排两课时完成的内容缩成一课时。而且在这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理解上,因此对于本课的知识点的处理上略显不足。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篇五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比如:用排队人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既有趣味性又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在编写时,都是给出路的长度,求间隔或棵数,但在练习时,很多题都是间隔和棵数,求路的长度。

  避免上节课出现问题的同时我还针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质疑,让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通过课前活动,以春季植树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

  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单纯的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对学生有些难,所以我在课堂中重视规律更强调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可以画图模拟实际栽树,通过线段图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自主选择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但是我感觉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时过高的估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造成站位过高的局面。今后的教学中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充分做好更方面的准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篇六

  《植树问题》是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是植树问题中比较简单的情况。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都是引导学生发现两端都栽时,棵数比间隔数多1,渗透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教学难点是理解这一规律 。

  为了突出重点,探究新知环节,我分了五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同桌合作,模拟在2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的过程,思考棵数与什么有关;第二个层次,独立操作,模拟在25米的小路一旁植树的过程,感知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根据前两次的经验,不操作,画线段图,探究在3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的情况,验证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第四个层次,想象在35米的小路一旁植树,计算出要栽多少棵;第五个层次,观察比较,找出四个题目中的相同点。通过五个层次的教学,学生不难发现“间隔数+1=棵数”这一规律,同时渗透“化繁为简”这一重要数学方法。突破“理解这个规律”这一难点时,我提示:“植树问题能不能也看成是两种物体的一一间隔排列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思考后,自己说出用分组的方法,把每组中两种量一一对应起来。接着,老师因势利导,学生发现如果一组一组的分,正好分完,则数量相等;如果有剩余,则数量就是相差1,帮助学生理解间隔数+1=棵数。从学生学习状态、课堂交流来看,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实现本节课的预期目的。

  本节课的还有很多足之处:

  1、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甚至出错,我觉得是老师组织语言不严密,问题的指向性模糊,备学生不太充分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学生有时一脸茫然,有时不知所措。

  2、课堂条理还需改进,有遗漏的环节,有强调不足的情况,也有不必要重复的话语。

  3、因担心时间超时,在教学过程中,不予理睬学生的答非所问,而急于得到只符合老师想要的答案。

  有遗憾的课才是真实的课,才是更有价值的课。我会以每节课为起点,在需要努力的方面下功夫,需要改进的地方多揣摩,从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的课堂日趋完美,上得精彩,少留遗憾。

相关文章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通用3篇】

这节课我注重了一下两点: 1.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对化简比的理解,自己在练习中归纳化简比的方法……每个环节的问题设计几乎都从学生出发,注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
教学资料2012-09-01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通用3篇】

啮齿目【优秀5篇】

啮齿目 啮齿目(啮齿目) 啮齿目是哺乳纲的一目。上下颌只有1对门齿,喜啮咬较坚硬的物体;啮齿目动物一般比较小,多数在夜间或晨昏活动,许多种类的繁殖能力很强。该目种数约占哺乳动物的 40%~50%,...
教学资料2013-01-07
啮齿目【优秀5篇】

七年级思品教学反思【推荐6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思品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
教学资料2012-04-01
七年级思品教学反思【推荐6篇】

安全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全教学反思(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安全教学反思1...
教学资料2017-01-03
安全教学反思

《彩球的设计》教学反思【经典6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彩球的设计》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教学资料2016-05-06
《彩球的设计》教学反思【经典6篇】

大学专业就业排名(通用6篇)

大学专业就业排名1各专业(大类)毕业生就业率排名专业大类 就业率(%) 月均收入(元)工学 90 2,208管理学 89 2,160经济学 88 2,266历史学 87 2,053农学 87 1,80...
教学资料2014-06-03
大学专业就业排名(通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