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阅读答案

社戏阅读答案(通用6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戏阅读答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社戏阅读答案 篇1

  社戏(节选)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阅读题目:

  1、将选段分为三个层次,请用“|”在文中标明。文中详写的那个层次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望”一词在文中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从________和_______(感觉的角度)两方面描写所见所闻,表现了我对“社戏”的________。

  3、“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4、用“ ”在文中划出表现阿发憨厚无私的句子。

  5、从文中双喜的所言所思,可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少年。

  6、针对文中孩子们的行为、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答案:

  1、月还没有落……喝采起来。/离平桥村……叫他“八癞子”/“都回来了!……各自回去了。(大意是)孩子们偷罗汉豆

  2、承上启下 视觉 听觉 留恋

  3、运用比喻手法及侧面(间接)描写,表明船行驶之快,突出孩子们驾船技术之高。

  4、“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

  5、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充满自信

  6、文中孩子们偷豆带有游戏性质,不能视为不良行为。它重在表现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童心童趣及良好品德,同时展示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

  社戏阅读答案 篇2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________,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上,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①文中空白处应填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指出文中加粗词的含义。朦胧( ) 依稀( )也许( ) 然而( )和( ) 去年( )呢( ) 在( )

  ③选出对“似乎听到歌吹了”“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三个句子中加粗的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似乎”“也许”表示猜测,“大概”表示基本肯定。

  B. “似乎”表示猜测,“也许”“大概”均表示肯定。

  C. “似乎”表示猜测,“也许”表示猜测的.另一种可能性,“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D. “似乎”“也许”“大概”都表示猜测。

  ④这段文字行文缜密,前后多处照应。请将文段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前文交代的句子

  后文相照应的句子

  A.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或者也许是渔火

  B.

  C.

  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⑤A. “但我还以为船慢”;B. “然而又自失起来”;C. “果然是渔火”;D. “于是赵庄就真在眼前了”。这四句分别表现了“我”去看戏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⑥对这几段文字写景时的观察点和观察角度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船上 仰视 B. 岸上 平视

  C. 船上 平眺 D. 岸上 眺望

  ⑦选文中的景物描写是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展开的,请把有关语句摘抄在下面。

  a. 视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听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嗅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触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以景物描写衬托“我”急切心情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对选段中画线的比喻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船离开平桥村,行驶急速,“我”当时看戏心切,觉得起伏的“连山”像踊跃的兽脊,心中充满了向往。

  B. 这个比喻符合当时舟中观夜景的实际情形:因山势起伏,船行疾速,山色淡黑,群山极像“踊跃”的、“铁”青的巨兽的脊背,同时也写出了船速之快,看戏心切。

  C. 这个比喻将静止的景物写作流动的视景:连山起伏,静止不动,作者将其比作踊跃的兽脊,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D. 这个比喻句写出了夜间山景的特点:群山起伏,山色淡黑,极像踊跃的野兽的脊背。

  ⑩选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①宛转 悠扬 沉静 弥散 ②动词 形容词 副词 连词 介词 名词 助词 动词

  ③D ④A似乎听到歌吹了B.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 C.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⑤急切 陶醉 惊讶 惊喜 ⑥C

  ⑦a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b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c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d(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⑧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⑨B

  ⑩表现了“我”对江南水乡美景的热爱,天真烂漫的童趣和看社戏愿望实现后的喜悦。

  社戏阅读答案 篇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12分)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9、为什么平桥村“在我是乐土”?(3分)

  10、“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一词在这里有什么意思?(3分)

  11、“我”总不敢走近黄牛水牛,“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嘲笑”二字表现了小朋友对“我”的不友好,对吗?为什么?(3分)

  12、文中说“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是否说明“我”小时候不爱读书呢?为什么?(3分)

  阅读答案:

  9、(1)“我”在平桥村受到优待;(2)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3)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

  10、“照例”说明以往就如此,体现平桥村人的纯朴好客与友善。

  11、解析本文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因此,文中的“嘲笑”只是表现了少年的一种天真无邪的特点。

  社戏阅读答案 篇4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dài màn( 怠慢 ),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jù lǒng( 聚拢 )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ǎo( 熬 )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 fú)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 bó )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 hōng )的出了门。

  1.在文中画线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本选文写出了“我”看社戏转机的出现。这转机全在于哪些人做了哪些事?请你概括出来。

  答:转机的出现,一在双喜的“提议”;二在十几个别的少年的“撺掇”;三在双喜“写包票”。

  3.本文中双喜敢写包票的原因有哪些?从选文中,可看出双喜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答:双喜敢写包票,原因有三点:①船大;②迅哥儿不乱跑;③同去的小伙伴们都是识水性的。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双喜是个聪明机灵、热情自信的孩子。

  4.找出与文中画线句子相照应的词语,把画线句子改为“这十几个少年,委实全都会凫水。”表达效果与原句有何不同?

  答:相照应的词语是“识水性”,原句是双重否定句,强调突出这十几个少年无一例外,个个都会凫水。改后语气不如原句强烈。

  社戏阅读答案 篇5

  1,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六一公公是淳朴,厚道的农民形象。

  2,双喜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

  答:双喜是一个聪明的,能干的,负责的,有领导才能,体贴的人。

  3,阿发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

  答:阿发是一个大方,淳朴的人。

  一,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于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答: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哈欠”“破口喃喃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是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戏”“那夜似的好豆”,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二,夏夜行船,月夜归航在写景叙事上都非常的精彩。夏夜行船通过那些角度来写景的?月夜归航中“我”的心情与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答:从视觉听觉嗅觉,有声有色地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月夜归航写了众小伙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

  三,揣摩下列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得出的大。(“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答:“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②淡黑的起伏连山,仿佛是踊跃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相船尾跑去了。(山为什么是“踊跃”?赏析)

  答:作者以静写动,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船的速度快以及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起伏的连山比作踊跃的铁的兽脊,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船的速度快以及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

  ③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 红霞罩着了。(“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答:“回望”两字,表现了“我”依依不舍的心情。

  “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④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 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 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 子过去了。(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要“感激”?)

  答:因为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我的手抽抽...了..老师的讲的全在上面,绝对没有抄袭,也不许抄袭。

  社戏阅读答案 篇6

  社 戏(前文)

  鲁 迅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

  注 ①谭叫天(1847-1917):即谭鑫培,又称小叫天,当时的京剧演员,擅长老生戏。

  ③目连:释迦牟尼的弟子。据《盂兰盆经》说,目连的母亲因生前违犯佛教戒律,堕入地狱,他曾入地狱救母。《目连救母》一剧,旧时在民间很流行。

  ③龚云甫(1862-1932):当时的京剧演员,擅长老旦戏。

  1、本文是社戏原文的开头部分,写“我”成年后两次看戏的经历,联系课文那次看社戏的过程,请指出这几次看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你认为作者写这两次看戏的经过与课文中看社戏形成了一种怎样的关系?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课文中“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与选文中的哪个情节有联系?

  4、选文中一组画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社戏原文阅读答案

  1、相同:三场戏都枯燥乏味,三场戏都没有看到什么,看戏的“我”三次都中途告退。不同:地点不同:都市和乡村;心情不同:沉重压抑与轻松自在。

  点拨:注意从两文的对比阅读中,提高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分析、表达能力。

  12、形成鲜明对比。两次看京戏,环境拥挤,人与人关系冷漠,心情窝囊压抑,表现了厌烦和倦怠。看社戏是景色美丽醉人,人们淳朴、善良,表达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点拨:从故事情节的对比中揣摩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选文中第二次看京戏“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

  点拨:从情节的前后呼应,体会结构的严谨。

  4、这组句子运用了反复排比的手法,写出了看京戏过程中自己煎熬难耐的心情,表达了心绪的压抑烦闷。

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语文《养花》练习题

《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
题目课件2016-08-08
六年级下册语文《养花》练习题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
题目课件2011-07-07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理解的分值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陈大丘与友期》阅读原文: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
题目课件2012-07-09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答案

《蚂蚁》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活象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向我们叫道:“一群蚂...
题目课件2017-06-05
《蚂蚁》阅读训练及答案

《母亲的心》阅读答案

母亲的心 ①朋友告诉我:她的外婆老年痴呆了。 ②外婆先是不认识外公,坚决不许这个‘陌生男人’上她的床,同床共枕了50年的老伴只好睡到客厅去。然后外婆有一天出了门就不见踪迹,最后在派出所的帮助下家人才终...
题目课件2014-09-02
《母亲的心》阅读答案

试卷复习法参考

同学们在每个学期都要经历大大小小的考试。一学期下来,每位同学手里都会有一厚摞儿各式各样的试卷。试卷中的题目都是老师们深思熟虑精选上去的,着重反映了这门学科的学习状况。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以往的试卷进行...
题目课件2017-03-07
试卷复习法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