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详细参考解答及评分标准
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详细参考解答及评分标准
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
详细参考解答及评分标准
出题学校:
评分总体原则
各题均不限制方法。若方法与本文不同,只要结果和主要步骤正确,即给全分;若方法不同而结果不正确,各地自行统一酌情给分。本文中多处用图形解释,若试卷中未出现相应图形但已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则同样给分。计算结果用分数或小数表达均可。
本文中用浅黄色标识的公式和文字是给分的关键点,其后圆圈内的数字仅为本处的所得分值。
第1题(30分)
某工厂利用传送带运输边长为b的均质正方体货箱。已知货箱质量为m,绕自身中心轴的转动传送带A倾角为?(??45o),惯量为J,并且 6J?mb2,速度为v0,传送带C水平放置,B处为刚性支承。考虑货箱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设两者之间的静摩擦因数为
fs,动摩擦因数为f,并且 0?f?1。
(1) 若货箱在O处由静止轻轻放在传送带A上,如图 (A) 所示,试判断货箱在到达刚性支承B之前是否会翻倒,并论证你的结论。
(2) 当货箱运动到传送带A底部时,其角部恰好与刚性支承B的顶端发生撞击,假设撞击过程为完全非弹性碰撞,货箱能顺利翻过刚性支承B到达传送带C,如图 (B) 所示,则释放点O到传送带A底部的位置s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忽略两个传送带之间的距离)
解答及评分标准
(1) (本小题12分)首先分析货箱在传送带上的运动。
(A)
(B)
题 1 图
由于货箱静止放置在传送带上,而传送带具有速度v0,所以初始运动阶段,货箱相对于传送带产生滑动。该阶段货箱受力如图1-a(A) 所示,图中G为货箱重力,F为摩擦力,FN为传送带给货箱的法向反力,a1为货箱在初始加速阶段的加速度。
由质心运动定理,
ma1?Gsin??F, (1-1a)
图 1-a
FN?Gcos??0 。 (1-1b)
式中,F?fFN。由式 (1-1) 得货箱质心的加速度
(A)(B)
a1?g?sin??fcos?? 。 ① (1-2)
当货箱与传送带同速的瞬间,二者相对静止,无滑动摩擦。货箱的最大静摩擦力
Fmax?fsFN?fsGcos?。 (1-3)
此后,若货箱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量 Gsin? 大于该静摩擦力,货箱还将继续向下做加速运动,并且受力如图1-b(A) 所示,此时满足
Gsin??fsGcos?。 (1-4) 由上式解得
??arctanfs。 (1-5) 按照上述方法求解得该阶段货箱的加速度
(B)
a2?g?sin??fcos?? 。 ② (1-6) 当 ??arctanfs,货箱与传送带同速后将一起以速度
(A)
图 1-b
v0作匀速运动。
再分析货箱是否会倾倒。货箱相对于传送带滑动过程中,可能存在两种倾倒情况:初始加速阶段绕右下角M点倾倒,或同速后再次加速阶段绕左下角N点倾倒 ②。在货箱上考虑惯性力,记货箱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惯性力分别为 F11 和 F12,利用达朗贝尔原理求解。如果考生只考虑了一种货箱可能翻倒的情况,此处只给 ① 分。
首先分析货箱绕右下角M点倾倒情况。设 FN 距M点距离为 x1,如图1-a(B) 所示,根据达朗贝尔原理,
?M?F??
① (1-7a)
?F?0, F?Gcos??0。 (1-7b)
M
yN
式中, FI1?ma1?G?sin??fcos?? 。 (1-8)
① (1-9)
再分析货箱绕左下角N点倾倒情况。设
,如图1-b(B)所示,同样有
MN?F??0, ② (1-10a)
?
?F
y
FN?Gcos??0, (1-10b) ?0,
式中, FI2?ma2?G?sin??fcos??。
(1-11)
利用式 (1-10)、(1-11) 得 ② (1-12)
由于 0?f?1,所以式 (1-9) 和式 (1-12) 满足
b?x2?0 。 (1-13) b?x1?0,
即货箱在传送带A上运动时不会翻倒。① 如果考生只分析了一种货箱可能翻倒的情况,但仍然得出“不会翻倒”这一结论,则此处不给分。
(2) (本小题18分)设货箱运动到底部与钢支承B撞击之前质心速度为v1。货箱从O
点开始运动,直到到达传送带C整个运动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O点运动到传送带底部并获得速度
v1;第二阶段:撞击刚性支承B;第三阶段:撞击后货箱运动到传送带C。
先分析撞击过程。由于货箱和支承B碰撞过程为完全非弹性,所以撞击后货箱不会弹起,而是绕着碰撞点B作转动 ①,碰撞前后质心速度方向发生突变。设碰撞后货箱质心速度为v2,角速度为?2,碰撞前后的速度方向及碰撞冲量如图1-c所示。
vv(A)
图 1-c
(C)
由图1-c(B),碰撞冲量满足
MB?I??0 , (1-14)
?
所以撞击前后货箱对B点的动量矩守恒,即
② (1-15)
式中,碰撞后速度 v2?
② (1-16)
再分析撞击后货箱的运动。由于碰撞结束后货箱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故可利用机械能守
② (1-17) 21
b?2,J?mb2为货箱相对于质心的转动惯量。将两式代入式 (1-15) 可
26
选取B点为零势能点,则在该位置货箱势能
V2?Gh2。 (1-18)
只有货箱跨过图1-d(B)位置,才能到达传送带C,设该位置货箱的动能为 T3,撞击后,货箱能翻到传送带
vv
C的条件是T3?0 ①。货箱的势能为
V3?Gh3 。 (1-19)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A)
图 1-d
(B)
(1-20) T2?V2?T3?V3 。
将式 (1-17)~ (1-19) 代入上式得
① (1-21)
由上式解得
1
(1-22) T3?mb2?22?G?h2?h3? 。
3
因此,要满足 T3?0,需有
①
(1-23)
22bsin(45???),h3?b。将以上各式连同式 (1-16) 代入式 (1-23),得货22
箱能够达到传送带C的条件是
82
v12? (1-24) gb1?sin(45???),
3从图1-d中易求得 h2?
??
即货箱滑到底部,与刚支承B碰撞前至少具有如下速度
。 ③ (1-25)
最后分析撞击前货箱能达到该最小速度的条件。
由问题 (1) 可知,当 ??arctanfs,货箱与传送带同速后,将以速度v0作匀速运动,此时若
v?
v1min,则货箱释放点位置应满足 0
。 ①
(1-26)
若 v0?v1min,s不管取何值,均无法满足要求。①
当 ??arctanfs,货箱与传送带同速后还将继续向下作加速运动,此时若 v0?v1min,则货箱速度未与传送带同步之前已经达到 v1min,s的表达式同式 (1-26) ①;若 v0?v1min,则货箱与传送带同速之后还需继续向下运动直至速度达到 v1min,并且
22
v0v12min?v0
s?s1?s2? 。 (1-27) ?
2a12a2
将式 (1-2)、式 (1-6) 和式 (1-25) 代入得
。② (1-28)
第2题(25分)
动物园要进行猴子杂技表演,训猴师设计了如下装置:在铅垂面内固定一个带有光滑滑槽,半径为 R 的圆环,取一根重为 P,长为 l?3R 的均质刚性杆AB放置在圆环滑槽内,以便重为Q的猴子沿杆行走,已知 P?2Q。
(1) 如图 (A) 所示,试求猴子处于距杆AB端点A距离为d时,杆的平衡位置?(用杆AB与水平线的夹角θ表示)
题 2 图
(2) 设两只重量均为Q的猴子同时进行训练。训猴师首先让猴甲静坐在杆AB的A端,并且使猴甲-杆系统处于平衡,然后让猴乙从杆的B端无初速的沿杆向猴甲运动,如图 (B) 所示。试问猴乙应该如何走法才能不破坏原猴甲-杆系统的平衡状态?
解答及评分标准
(1) (本小题10分)解法一:采用分析静力学方法,利 用虚位移原理寻求猴-杆系统的平衡位置。建立坐标系如图2-a所示,用K表示猴子的位置。由于A、B处为理想约束,约束力NA和NB在相应的虚位移不做功,系统只有重力做功。设
AB杆的质心为C,则圆心O到杆AB质心C的距离
OC?OA?AC?OA?AC
2
2
2
2
??1
?R2??R??R。
?2?2??
2
显然,在ΔOAC中,?OAC?30?,所以质心C坐标
图 2-a
yC?R?Rsin??30??猴K的坐标
??
Rsin?。 ① (2-1) 2
yK?R?Rsin??30??dsin?。 ① (2-2)
??
将式 (2-1) 和 (2-2) 分别取变分得
② (2-3a)
(2-3b) 根据虚位移原理,猴-杆系统平衡时有
① (2-4) P?y
C?Q?yK?0。
将式 (2-3) 代入得
③ (2-5)
2d?R
或 tan??。
3R
解法二:采用刚体静力学方法,直接列平衡方程求解。系统受力如图2-b所示,建立图示坐标系,垂直于杆方向为x轴, 沿AB轴方向为y轴。用K表示猴子的位置。对系统列平衡方程,
Fx?0,
(NA?NB)cos60o?(P?Q)cos??0,
Fy?0,
(NA?NB)cos30o?(P?Q)sin??0,
N
??
图 2-b
?M
A
(F)?0,
l
NBlcos60o?P?cos??Qdcos??0,
2
???。 ?
由上面第一式和第二式得
?sin?cos? NB?3Q???
?代入第三式得
tan??
2d?R
。 3R
(2) (本小题15分)根据第 (1) 题的.结论,当猴甲静坐在杆A端时,d?0,代入式 (2-5) 可得猴甲-杆系统平衡时杆的初始位置角 ?0?30o。取B点为原点,s轴沿BA方向,
?,则作用在猴乙上的惯性力大小为 s设猴乙的加速度为?
。 ①
(2-6)
当猴乙运动到杆上任意位置时其惯性力方向及系统受力如图2-c所示。对猴-杆系统运用达朗贝尔原理,
MO(F)?0,
图 2-c
。⑤ (2-7) 将式 ③ (2-8) 。
上式即为保持原猴甲-杆系统平衡状态不变的情况下,猴乙的运动应满足的微分方程。上式对应的齐次方程的通解为
g
?BsinR
g
t , (2-9) R
s1?Acos
易知微分方程 (2-8) 的一个特解可取为 s2?C,代入式 (2-8) 可得
s2?C?
2R
。
(2-10) 3
。 ③ (2-11) 故微分方程 (2-8) 的通解为
式中,A和B为积分常数,可由初始条件确定。当t ? 0时,猴乙在杆的B端,而且初速度为0,所以初始条件为:当t ? 0时,
??0。 (2-12) s?0,s
利用上述条件,可求得积分常数
2R
, B?0。 (2-13) 3
将式 (2-13) 代入式 (2-11) 可得猴B的行走规律
A??
③ (2-14) 。
即猴乙按照上述规律运动时,不会破坏原猴甲-杆系统的平衡状态。
第3题(30分)
如图传送装置中,AB是一段横截面为矩形的梁,A端自由,B端固定。截面宽度为b,高度为
h(h?2b)。弹性模量为 E,泊松比为 ?。设传送带连同带上分布均匀的散装物在单位长度上的重
量为q,传送带给予AB梁单位长度的切向作用力为t。建立图示的坐标系,考虑离A端为已知长度
L (L?5h) 的C截面,假定该截面中水平直线上的切应力均匀分布。
(1) 若q和t为已知,试确定C截面的上边缘P点和下边缘Q点的应力状态,画出单元体示意图,并写出各应力分量的表达式。
(2) 若q和t为已知,试求C截面上切应力的表达式。
(3) 事实上,q和t的数值不易直接得到。为了用电测法测定q和t的具体数值,拟在C截面所在区域且垂直于C截面的外表面上贴应变片。暂不考虑温度补偿片及组桥连接等事宜,先设计一个贴片最少的方案,并说明如何利用这些应变片的读数来求得q和t的数值。
解答及评分标准
题 3 图
(1) (本小题6分) AB
部分可简化为上表面承受均布的竖向荷载q和切向荷载t的悬臂梁,如图3-a所示。在梁中截取坐标为x的截面,如图3-b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导出,该截面上各内力分量FN?tx, FS??qx, (3-1)
截面上的正应力由拉伸应力 ?N 和弯曲应力 ?M 构成。对于坐标为x的截面上坐标为y的点, FNtxMy6(qx2?htx)y?, ?
M??, ?N??
bh3AbhI
?x??N??M
(3-2)
图 3-a
图 3-b
特别地,在C截面,x?L。其上边沿P点处,y?
h
,故 2
tL
?x? ①
(3-3)
bh ① ① 此处的第二式若无负号,但单元体图正确,也给 ① 分。
P点处于双向应力状态,其单元体示意图如图3-c所示。
h
在C截面下边沿Q点,y?
?,故
2
2
tL3(qL?htL)? ?x? 2
① (3-4)
由于梁的下表面是自由表面,故 ?y?0,?xy?0。Q点 处于单向应力状态,其单元体示意图如图3-d所示。
图 3-d ①
(2) (本小题10分)为了导出截面上任意处的切应力 ?的一般表达式,在C截面附近截取梁中的一个微段 dx,再截取其坐标为y的水平面以上直到上边沿的部分,如图3-e所示。其左截面(图中灰色区域)正应力的合力按照实际的方向(即图中所标识的方向)应为
FNM
F??dA??ydA?dA。
IAA
AA
故有 ②
(3-5) ?
?
?
?
?
?
式中,S?A?是该区域的面积,即 ② (3-6)
图 3-e
图4- e中右截面上的正应力的合力可记为 (F?dF)。
记微元区段左截面上坐标为y处的切应力为 ?(y),方向向上。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可知图3-e所示区域中,下截面上的切应力数值也为 ?,且方向向右。由这个区域在x方向上的力平衡可得
?F?tdx??bdx?(F?dF)?0。②
S?dMA?dFN
t1dFt
??。 故有 ?????
bdxbbIdxbAdxb将式 (3-1) 代入上式便可得
S??ht?t?A??
?1?????qx?????。 2?b?bI?A??
将式 (3-6) 代入上式便可整理得
?3qx?4y2?t?4y12y2??
? ?(x,y)????1?h2???4b??1?h?h2???。 (3-7a)
2bh?????? ④ (3-7b) 这就是所求的切应力的表达式。负号说明切应力的实际方向与图3-e所,单元体的切应力方向如图3-f示方向相反。例如,形心轴处(y?0)所示(图中未标出正应力)。
计算方向
实际方向
如果考生在图3- e中,假设切应力?的方向是向左的,那么式 (3-7) 中就没有负号。
图 3-f
(3) (本小题14分)在C截面所在区域的各外表面中,上表面有传送带覆盖,贴应变片不大现实。故只有侧面和下表面比较合适。同时,太靠近棱边的区域贴片,可能导致数据不够真实,也是应该避免的。
由于各应力分量沿y方向连续分布,因此可以预料,在截面上存在着应力分量 ?x,?y 和 ?xy。其中 ?xy 对沿坐标轴方向的线应变没有影响,但对其他方向的线应变有影响,因此,如果所贴应变片是沿坐标轴方向的,一枚沿轴向,记为 ?(1)??x,另一枚垂直于轴向,记为 ?(2)??y,那么,由平面问题的广义胡克定律,
11
?x?(?x???y), ?y?
(?y???x),
EE
可得 ② (3-8)
上式涉及正应力分量 ?y,这个分量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分析。
在图4-e中,根据式 (4-7a),微段左截面上坐标为y的水平线以上的部分切应力的合力为
hh2
FQ????bdy??
y
?
y
?3qx?4y2?t?4y12y2??
????2?1?2?1??dy ?????h?4?hh???2h?
⑤ 由y方向上的力平衡,如图4-e,有
FQ?qdx?(FQ?dFQ)??ybdx?0,①
q1dFQqq?3y4y3?
???
??3?1?即得 ?y???, ??bbdxb2b?hh?
即 ② (3-9) 这样,?x 和 ?y
的一般表达式分别由式 (3-2)
和式 (3-9) 给出。
可在C截面区域的侧面的不同位置粘贴应变片,从而构成不同的贴片方案。 第一种方案:可选择在侧面中线的K处贴片,如图3-g所示。在该处,
② 故有
① (3-10a)
①
(3-10b)
h
第二种方案:可选择在侧面中线上方的S处贴片,S处距中线 ,如
4
图3-h所示。在该处,
② 由式 (3-8) 可知,
5htL?3qL2E
?(?(1)???(2)), 2
2bh1
??
E27q?(?(2)???(1)), ?
32b1??2
由式 (3-8) 可知,
EtL
?(?(1)???(2)),
bh1??2
Eq
??(?(2)???(1)), 2b1??2
图 3-g
C
图 3-h
故有 ① (3-11a)
注意:如果考生没有求出 ?y 的表达式,直接考虑贴片,那么,应变片可用3片。以下的三种
方案,若算式都正确,则本小题统一给 ⑥ 分。
第三种方案:可选择在侧面中线的K处贴片,并贴成如图3-i所示的直角应变花。由于在中线上,与式 (3-10a) 相同,
Ebh
(?(1)???(2))。 t?
L(1??2
)
由式 (3-7) 可知,在K处的切应力按照其实际方向,可写为
?xy
?故有 ?xy?
6qL?ht
, 4bh
图 3-i
?xy
G
?
(1??)(6qL?ht)
。
2Ebh
在K处沿45°方向上的线应变
?(3)?
故有 q??
111(1??)(6qL?ht)?, ?(1)??(2)???xy???(1)??(2)??2224Ebh
?Ebh?h
????????????2(1)(2)(3)(1)(2)?。 ?3L(1??)?2L(1)???
第四种方案:除了在中线K处沿坐标轴方向贴片之外,再在底面沿轴向贴片,如图3-j所示。应变片共计仍用3片。
与第一、第二种方案类似,由 ?(1) 和 ?(2) 可得式 (3-10a):
t?
Ebh
(?(1)???(2))。
L(1??)
在C截面所在底面处沿轴向贴一枚应变片?(3),该处处于单向应力状态,由式 (3-4) 可知,
E?(3)??
2htL?3qL
,
bh2
2
图 3-j
将式 (3-10a) 代入上式即可得
2(?(1)???(2))?Ebh2?
?? q???(3)?。
3L?1???
第五种方案:在第四种方案中,应变片?(1) 和 ?(2)不一定要选择在侧面的中线K处,也可选择在侧面的S处贴片,该处的纵坐标为y0,如图3-k所示。由式 (3-2) 可知,
2
tL6(qL?htL)y0
?, ?x?3
bhbh
2
EtL6(qL?htL)y0
?即 ?(?(1)???(2))。 3
bhbh1??2
另外,在C截面所在底面处沿轴向贴一枚应变片?(3),与第四种方案相同,
E?(3)
2htL?3qL2
??。
bh2
?1
图 3-k
上两式构成关于t和q的线性方程组,联立求解可得 Ebh??(1)???(2)2y0?(3)??2y0?
t???, ???1?
L?1??2h??h?
2Ebh2??(1)???(2)?13y0???2y0?
q??????。 ??(3)??1??
3L2?1??22hh?????
?1
显然,侧面的两枚应变片也可以贴在中线的下方。
第4题(35分)
如图横梁的长度为 1600mm,横截面是底边 b?40mm,高度h?60mm的矩形。梁的左端A
为固支端,右端B自由。材料性能常数 E?95GPa,屈服极限 ?s 和比例极限 ?p 均为250MPa。 今有一批质地均匀、每块重量为 3.2kN、长度也为 1600mm的软金属板需要整齐地叠放在梁上,如 图 (A) 所示。现拟用一根长度为 1800mm、直径 d?36mm、材料与横梁相同的圆杆来提高横梁的承载能力。限于条件,只有梁下方1000mm处的地基可以对圆杆提供支撑;而且圆杆两端都只能用球铰与横梁和地基相连接。两个铰支座的水平位置可以根据需要分别随意调整,圆杆的长度也可以
- 11 -
随之而任意截取,如题图 (B) 所示。
(1) 定性分析:如何使用这根圆杆,使之与横梁形成合理的结构,才能尽可能多地放置金属板? (2) 不计横梁和圆杆的重量,根据问题 (1) 的要求,设横梁和圆杆的安全因数均为 [n]?2,设计和定量地计算这一结构。结果中长度精确到 0.1mm。
(3) 根据你的设计,加上支撑后的横梁最多可以堆放多少块金属板?
(A)
题 4 图
解答及评分标准
(1) (本小题7分)横梁的右部增加一个斜撑,实际上增加了一个向上的力和向右的力。向上的力可以改善横梁的弯曲强度,故不可缺少。但向右的力使横梁产生拉弯组合变形,加大了横梁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故该项作用力对强度不利。若要完全消除向右的作用力,则圆杆应处于铅垂位置。另一方面,对斜撑而言,由于是受压杆,可能存在稳定问题。圆杆越长,稳定性越差。因此,圆杆处于铅垂位置具有最好的稳定性。所以,使圆杆处于铅垂位置是应该采用的方案。(关键词:铅垂放置③)
在圆杆处于铅垂的情况下,圆杆的左右位置的调整也是一个可以提高横梁强度的措施。(关键词:左右调整②)
同时,还可以将圆杆的长度取得比 1000mm 略长,利用装配应力(即预应力)来提高横梁的强度。(关键词:装配应力②)
(2) (本小题26分)金属板的重量可简化为作用在悬臂梁上的均布荷载q。记竖杆安置在距右端B为a的C处,把竖杆的支撑简化为向上的作用力R,其力学模型和弯矩图如图4-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弯矩存在着三个峰值,即位于AC之间的 MK,A截面的 MA ,以及C截面的 MC。要使横梁的强度得到充分利用,应有
① (4-1) MK??MA??MC。
以B端为原点,x坐标向左。C截面的弯矩
① (4-2a) 在C截面左面,弯矩为
M(x)?R(x?a)?
12
qx (x?a), 2
R
其极值点 xK?,该截面的弯矩
q
① (4-2b)
固定端A处的弯矩
- 12 -
M
图 4-a
① (4-2c) 和 ② (4-3b)
11
故有 Mmax?qa2?(
9?42)qL2。
298
1
由于横梁的抗弯截面系数 W?bh2,故强度条件是
6
式 (4-2) 的三式联立,即可解得
, ② (4-3a)
?max
Mmax?3qL2
(9?42)?s, ??2
W49bh[n]
由此可得许用荷载
49?40?602?250
?34.35N/mm。 ② (4-4) 3?(9?4)?2?16002相应地,C处的支承反力
R?34659.90N。 (4-5)
记横梁横截面惯性矩为 I1,下面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在R和q的共同作用下C处的挠度 wC。
方法一(叠加法):C处的挠度 wC可按图4-b所示的简化模型计算,即(向上为正)
(R?qa)(L?a)3q(L?a)4?12?(L?a)2
wC? ??qa??
3EI18EI1?2?2EI1
q?(L2?2La?5a2)(L?a)2 ⑥ (4-6a) 24EI1
上式中代入 a?417.926mm,q?[q]?34.35N/mm等数据,可得
wC?10.214mm。 ① (4-6b)
或者:wC 可以直接用q来表达。
(R?qa)(L?a)3q(L?a)4?12?(L?a)2
wC? ???qa?
3EI18EI122EI??1
2(113?722)qL424(113?72)qL4??
7203EI17203Ebh3
44
?2qL?3qL?3.7240?10。 ?3.1033?10
Ebh3EI1在上式中代入 q?[q]?34.35N/mm 等数据,即有
0.03724?34
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详细参考解答及评分标准 .35?16004wC??10.214mm。
95?103?40?603
或者:wC 还可以直接代入数值计算。
11
EI
1?Ebh3??95?103?40?603?6.84?1010N?mm2,
1212
(R?qa)(L?a)3
?163.4267mm,
3EI1
- 13 -
图 4-b
q(L?a)4
?122.5700mm,
8EI1
?12?(L?a)
?30.6425mm, ?qa?
22EI??1
2
wC?163.4267?122.5700?30.6425?10.214mm。
方法二(图乘法):将原有荷载分解为如图4-c左方所示的三种荷载,画出相应的弯矩图。同时,在
C处加上向上的单位力,画出其弯矩图。各弯矩图如图4-c右方所示。故有:
EI1wC?
qa(
q(L图 4-c
121q3
R(L?a)?(L?a)?(L?a)??(L?a)2?(L?a)?(L?a) 23324
qa211??2a?qa2?
?(L?a)?(L?a)??qa?L???()?L?a?(L?a), ??
2??2?2?322
(L?a)2
故有 wC?8R(L?a)?q(3L2?2La?a2)。
24EI1
1
将 R?q(L?a) 代入上式,即可得
2
(L2?2La?5a2)(L?a)2? wC?(L2?2La?5a2)(L?a)2?10.214mm。 3
24EI12Ebh
??
wC 为正,说明竖杆的长度应比基本长度H更长。记竖杆的长度为 H??H??,竖杆的横截面
积为A2,由于竖杆为压杆,故有协调条件:
②
?1
???RH???RHR?R
??????ww故有
???11???????C??C??①
???EAEAEAEA2?2???2???2
4?
34659.9?10004RH
??w??10.214?10.572mm。 C
Eπd295
?103?π?362所以,应取立柱高度
- 14 -
H??H???1010.57mm。 ① (4-7)
下面校核立柱的安全性。由于立柱承受压力,故考虑其柔度。由已知,?p??s,
①
① 故撑杆是大柔度杆 ,应该考虑其稳定性。记 I2 为撑杆横截面惯性矩,由于轴力 FN2?R,故有
Fcr?
③ (4-8)
n?R所以撑杆安全。由此看来,选定 H??1010.57mm 是合适的。
结论:截取圆杆长度 H??1010.6mm,使之处于铅垂位置,在离右端 a?417.9mm 处与横梁强行安装。这样制成的结构具有最大的许用荷载 [q]?34.35kN/m。
①
[q]34.35
??17.18。 (4-9)
[q0]2
(3) (本小题2分
)每块金属板的分布荷载
即加上支撑后结构最多可以放置17块金属板。①
注意:求解本题考生可能会采取以下不够完备的方案。可参考如下评分标准:
方案1(本方案6分) 在B端加高度 H?1000mm 的竖直撑杆,如图4-d 所示。
这种情况下,协调条件为
② ①
3HI1Hbh31000?40?603
??5.1808?
10?4。 式中, ???23323
π?36?1600A2LπdL
图 4-d
弯矩最大值出现在固定端,
1?4?
?1.0016。 式中,
1??
① 容易看出,?体现的是竖杆弹性的影响。上述计算表明,这个影响是非常微小的,忽略它所引起的误差小于0.2 ?。这样,强度条件可简单地写为
Mmax3qL2?s
?max?。 ??
W4bh[n]由此可得许用荷载
①
- 15 -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最多可以放置4块板材。①
方案2(本方案10分) 在B端加上高度大于H?1000mm的竖直撑杆,利用装配应力的方案,如图4-e 所示。
由于竖杆变形对强度的影响很小,故忽略。设右端支座的支反力为 R ,撑杆比 H?1000mm 多出?,根据右端B处的协调条件可得:
②
33EI
故有 R?qL?3?。
8L
由此可得左端支反力及支反力偶矩
1
F?qL?R, m?qL2?RL。
2
由此可知,弯矩峰值出现在A、K两个截面上(如图4-f)。由
FRqL?RR
? 即 ?,
LssLss??
可得 s?
图 4-e
R
。
q
x
① ①
最佳的 ? 值,应使 MA?MK,即
R212
qL?RL?,
22q即 R2?2qLR?(qL)2?0。 可得 R?(2?1)qL。
将上式代入R的表达式即可得最佳的 ? 值:
(82?11)qL4(82?11)qL4
。
???
2Ebh324EI
①
可得这种情况下的许用荷载
②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最多可以放置6块板材。①
同时,竖杆在 H?1000mm 的基础上应该增加的长度为
②
方案3(本方案12分) 未考虑预应力,但考虑了竖杆左右平移的方案。
若不考虑预应力,如图4-g 所示,也不考虑立柱的变形,那么C处就相当于增加一个铰。显然C处支座的支反力 RC 随着a的位置的变动而变化;或者说,这种情况下,可以调整的因素只剩下a。
- 16 -
根据C
② ①
①
C ①
K ①
由于可调因素只有a,故不可能取 MK??MA??MC。最佳的 a 值,应使 MA?MC ①,即
11
q?L
2?2La?a2??qa2,
28
即 5a2?2La?L2?0。
故有 ②
图 4-g
注意上式与式 (4-3a) 中的 a?417.9
mm 相比,向中部靠近了约 46mm。
①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算出,当 MA?MC 时,
1
MK?7?26qL2?MA。
100
1
由此可知,MA?MC?7?2qL2 是这种情况下的最大弯矩。
50
1
可以看出,在B处铰处于 a?6?1L 位置上时,如果铰再往左移,则 MC 将会增加;如
5
1
果铰再往右移,则MA将会增加。因此,MA?MB?7?2qL2 是B处铰移动时所可能产生
50
的最小弯矩。
??
?
??
??
用弯曲强度条件,
① 便有
[q]27.89
??13.94。
[q0]2
这意味着,板材放置14块有困难。同时还可以看出,若将铰换为立柱,实际上使C处的竖向位移的刚性约束变为弹性约束,许用荷载将再次略略降低,因此最多放置13块的结论比较合适。①
- 17 -
?max
Mmax3(7?26)qL2?s???,
W25b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