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霄峰的由来
玉霄峰的由来
陆游题玉霄—玉霄峰的由来
玉霄峰,四川天台山最高峰,海拔1818米。登玉霄峰而瞰天台,奇峰怪石,河流瀑布,云海日出,道观禅院,尽收眼底。冬日,朝阳初照,银装素裹的玉霄峰越发玲珑剔透,使人因此大悟:"玉霄",高耸入云霄之晶莹美玉也!
其实,玉宵峰的榜名,系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所为,由此也惹出这位"落魄西川"九年的"落第状元"与宗教名山天台山的一段因缘。
陆游(公元1125--1210年),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二十九岁时到杭州参加进士考试,因为名列奸相秦桧的孙子之前,且"喜论恢复",不忘国耻,被秦桧大笔一勾,名落孙山。后回乡闲居,屡次上书求职报国,最后才得到一个夔州通判的小官之蜀,任满后做川陕宣抚使王炎的幕僚。宋朝另一个大诗人范成大镇蜀,陆游被邀作参议官。范陆虽诗文之交颇深,-但陆游因抗金壮志未酬,常豪饮之后放浪形骸,"脱巾漉酒,柱笏看山",引起同僚不满,于是索性自号"放翁"。南宋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八月,五十三岁的'陆游受邛州州守宇文绍奕的邀请,作"临邛十日游"。
"落佩颓冠惯放慵,经旬寓馆古临邛。"
汉唐以来,临邛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首家驿站,至宋代早已是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了。中唐诗人韦庄著名的怨妇诗"不恨归来晚,莫向临邛去"就说明了临邛的昌盛。但这些都吸引不了壮志未酬的陆游,他在凭吊了文君琴台,游览了鹤林寺院后,取道夹关,直上天台,想在之山清水秀,寺院道观林立的山中寻觅人生的三味。在山中,樵夫送他一根邛竹杖,他"笑唤枯筇踏夕阳",领略了天台山的幽美。在宇文绍奕举办的送别宴会上,陆游含蓄地表示了"但愿长作临邛客"的愿望,主人十分高兴,便委以推官之职。此职为闲职,专门调解民间纠纷,可自由地游山玩水。没想到推官之职,又一次把这位大诗人"推"上了天台山的最高峰。
佛道之争,自佛教东来就发生着冲突。佛教与儒家文化融合,形成了博大的虚无,宏丽的辩词特色,把道家逼到了境。唐朝历代皇帝崇道仰佛。唐高祖李渊自称为"李聃之后",并亲自到国子监宣面布三教排列顺序,道为第一,儒居中,佛为第三;唐太宗拘佛徒法琳,嘲笑抵毁佛教;唐武宗干脆下诏废佛,僧还俗达九十万人,佛教还是以其不可阻之势蔓延全国,至宋官方亦扶持道教。赵匡义按"父死子传"的规矩本不该当皇帝,但道士张守真"降神"说赵匡义(晋王)该当皇帝,于是赵匡胤死前就降旨赵匡义为帝。赵匡义当皇帝后大造宫观,礼优高僧,刊物道经,道家遂四处与佛教争夺名山。宋徽宗时国力已十分虚弱,这位"风流天子"仍大力推崇道教,自封为道君皇帝。至陆游入蜀时(公元1177年),偏安杭州的南宋王朝已无力大力推道教了,于是佛道之争在寺院道观间展开。
天台山九九八十一峰,其七十二峰就有佛家寺院,香火旺盛。道家只在山巅有一道观,原"崇道观"后毁于火,因财力不足,暂建一阁,太上老君像祀奉。该观道长下山募款,数月后归来,称青城山天师愿在天台重建道观,规模宏大,莹华殿(佛)应予拆除。佛家哪里肯让,于是两家大打出手,青城山亦派人相助,一时杀时四伏。临邛州守宇文奕对陆游说:"山上和尚,道士为小事相争,自有官房处置;现是两教冲突,理为官家调和。你非佛非道,通晓义理,你就代本官去吧。"
于是,陆游就象他"细雨骑驴入险门"一样,细雨骑牛上天台。山中小路险滑,陆游只好步行,先到寺院会见僧人,初探情况。次日,上山顶会道人。主持见陆游步行困难,叫两个和尚用"滑杆"抬着陆游闪
悠闪悠地上山去了。怪感石飞瀑相迎,秀竹山花边道,在如诗如画的境界中陆游闪悠闪悠地上了天台顶峰。举目四望,青山滴翠,峻岭含烟;金龙河自伏牛山奔流直下,为天台挂上层层瀑布,水花飞溅,声若玉珠落盘,清脆悦耳。极目望去,阡陌纵横,散落着稀稀农家茅舍,袅袅饮烟。"金人南侵,朝廷偏安,还不知父老乡亲时下怎么样?更不知中原人民此时是否在遭受马蹄,皮鞭的践踏摧残。。。。。。。"此时的陆游,忘了他的身份,忘了他的使命,以手抚鬓须,怆然泪下。"陆推官,你这是?。。。。"道士,和尚一齐发问。
"金人南侵,山河破碎,我中原父老,尚在铁碲皮鞭下艰难度日,更不知明日尸陈何处?尔等偏安一方,虽无家仇,亦有国恨。国耻不洗何以为民?何以为生?寺院,道观,本应为民祈祷神福寿之地,今日坠落为势力范围,更欲苟且偷生,慈悲为怀之佛允否?道德无上之真君允否?。。。。。。"
众皆默然。道长与方丈一齐跪在陆游面前,老泪纵横:"蒙陆大人指点,顿开茅塞。我等虽出俗为僧为道,但亦是人。人皆有心,心皆有爱有恨。有荣有耻。国难当头,朝廷偏安,我辈虽不能上阵杀敌,但不自相残杀而祸及乡民,还是应该的。我们愿意和解。"
未了,道长指着后山对陆游说:"此峰尚无雅名,陆推官为江南大才子,可否取个名字?"方丈也说:"是呀,是呀,陆推官就取个雅名吧。"陆游左环右顾沉思良久,说:"你看此峰,白雪覆盖,状若美玉;耸入云霄,威武壮丽。你们佛道二家之仙长,不都要到灵霄宝殿玉皇大帝那里去作客吗?灵霄宝殿为九霄之最,此为下天,此峰就叫玉霄峰吧。你这阁,也就叫玉霄阁吧。今后,你们有事不必找官府,自个从玉霄峰上灵霄殿找玉皇大帝评理吧!"
道长摆饭招待陆游及上山众僧。度间,有小僧似有不平意。陆游说:"拿笔来宾"就在香案上,陆游写下了这首令天台佛道不争夺的七律:
竹冲雨到天台,绿树荫中小阁开。
傍作玉霄君会否,要知散吏按行来。
末了,提了一行小字:"天台院有小阁下临官道予为名曰玉霄。"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春,陆游离蜀东归。这位"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爱国诗人再也没有机会来天台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