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教学反思
《张中丞传》后叙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张中丞传〉后叙》作于唐宪法宗元和二年(807),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的一篇名作。睢阳是江淮的屏障,而唐朝廷军队的给养主要依赖江淮地区。因此,坚守睢阳,对制止叛军南犯,保障给养由淮河、长江溯汉水进入唐军后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史家认为,张巡、许远坚守睢阳之功,不亚于郭子仪、李光弼的`用兵。
其次,理清题目的含义。特别是所谓的“后叙”,要介绍清楚,所以解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题中的张中丞即张巡,本来是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令,叛军进入河南后,张巡领兵在雍丘(今河南杞县)等地抗战。至德二载(757)正月,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巡领兵进睢阳与许远共同守城,直至壮烈牺牲。张巡守睢阳时,朝廷封其为御史中丞、河南节度副使,故称张中丞。曾随他守睢阳的李翰写过一篇《张中丞传》,韩愈这篇文章是对《张中丞传》的阐发与补充,故题为《〈张中丞传〉后叙》。
教师还应抓住人物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后叙》的写作,有其现实料性。当时距张、许殉难虽已半个世纪,但由安史之乱开始的藩镇割据并未停息。社会的动荡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对张、许缺少公正的评价。唐宪宗即位后,以武力削藩,但不少人主张姑息,反对用兵。因此,本文的用意,不限于评价张、许,实际上是对专务姑息、为叛乱势力张目者的回击。
最后,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
语言文字的积累。在本课的教案中,设计了《基础知识归纳》这一板块,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文言词汇有所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