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文教育”
谈“人文教育”
谈“人文教育”1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虽然不像工农业生产的失误那样会立刻导致严重的后果,但会隐藏在一个漫长的时期,而当其滋蔓之时,真是天命难回。”
“如果把那种缺乏人文精神的极端的应试教学也称作‘教育’,是教育的羞耻,也是对教育的玷污。”
谈“人文教育”2
音乐作为一种动态性的历史产物,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也就必然决定其精神的审美价值取向,它是人类文化中的全部内容。虽然,它与美术、道德、哲学等其他门类虽各有自己的领地,从根本上来说,它们不过是人类文化里面的不同反映罢了,正是由于它们这种关系的特殊性,才使得人们主体的精神生活才得以丰富而生动。反过来,音乐教育的目的无疑不是在此,就是为了让人们通过音乐精神审美价值的熏陶和感染,使主体性对于自然的了解、人生的感悟、疏导消极情感、不断扩大人的世界视野,寻找到人们的精神家园。一句话,音乐教育的精神价值不是别的,而是使人们的审美主体性得以积极的精神休憩。
在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是人们通过音乐的鉴赏,从真与善的角度,带领我们去获得一种美的思考,进而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情感表达、理想追求等心理特性,从伦理的审美价值上让我们过上一种道德的精神生活。在这种程度上来说,音乐教育它是审美主体一种心灵表达的形式和情感表达形式,真正的音乐教育,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不是刻意设计的产物,而是通过音乐潜移默化达到教育的艺术效果,使审美主体获得一种对于生活终极价值意义的思考和认同。在种种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或许有些实践活动可以不问其终极的价值意义,可是,音乐和教育却由不得我们不问,原因就在于音乐教育的直接精神主题就关系着“审美主体的人”,教育没有什么其他的目的可以避开审美主体本身而去抽象的探讨教育问题。音乐和教育就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代表着终极价值意义增值的文化事业,它们正是从此处接受了直接的精神使命,使得教育的终极目的可以回归到审美主体的精神价值上来。
事实上,“教育,这个本来是人来叫人来学的整个过程,原本是最符合人本的,即以人作为起点、中介,更要以人作为归宿。”①以审美主体的人作为音乐教育精神的终极价值取向,就教育学的本质来说,它是人学,它的审美主体对象是人,主要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由此,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不管是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还是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他们都可以构成音乐教育里面不可或缺的主体成分,如果我们撇开了音乐教育主体性的人来言谈音乐教育,那么,音乐教育的本身也就失去教育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从这一审美角度来思考和分析当下音乐教育的审美主体性就可以显示出它的必要性和内在的价值属性之所在,这种价值属性也即是审美主体的人在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其教育的审美价值方位。所以,在任何的音乐教育里都应该确立起了一种教育审美主体的人,而对音乐教育的高度则是把人作为审美主体来看待。
所以,在强调音乐教育的审美主体性上面,音乐教育老师必须担待其为音乐教育的学生在知觉、情感、理智等一切的方面创造必要条件。那么,必要条件我们有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创造呢?首先,我们必须区分两种不同含义的艺术教育,一是渗透在所有教育行为中的艺术化的教育方式,可称为艺术化的教育;而是以审美教育为基本任务的艺术课程教育,例如在初级阶段开设的美术课、音乐课,或在中高级教育阶段(包括高中和大学阶段)开设的艺术素质教育课,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艺术教育。②不论是那一种意义上的音乐教育,其主体性的精神价值应该是凸显的,因为用音乐教育的情感表达方式,人们会成功的进入到马克思说的从“必然王国”之“自由王国”的审美精神世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吧,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将“乐教”和“诗教”作为教育发挥的重要途径。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就是说,诗可以沁人心脾,净化人的主体精神;礼,是现实世界伦理道德价值教育得以维持的保证;在此基础上,乐则是是伦理道德价值教育最终上升为主体的精神价值,从而将这种现实外在的约束引向审美主体的需求上来,并且成为一种内在的主体自觉,这体现了教育的价值无疑不可以用音乐的手段这样的表达,用儒家自己的话说,就是“礼乐相济”。所以,音乐教育的发挥途径而言,“乐教”或者说“寓教于乐”才是审美主体的全部内容,它不是板着面孔的一味训诫,也不是干巴巴的说教方式,在这里,没有谁会把谁当做伦理道德价值的导师,也没有任何的其他外在压力束缚他们,声言厉色的教导,音乐发挥教育功能的方式必然带有情感润泽人之主体的性质和特点。换一句话说,音乐教育的接受者一定是在情感熏染的自由谐和的环境中,使他们不自觉的收到教育,经历了一种有道德价值的不自觉到自觉的教育实践过程。
对于艺术在现实生活的审美价值方位,美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格式塔心理学在视觉美学上的发言人阿恩海姆做过这样富有启发的理解:“生活的唯一意义便是对生活本身最充实、最纯粹的体验……一旦明确了这一点,那么同样显而易见的是,艺术就是生活本身完善、纯洁、真挚的召唤。因此,艺术是我们所能得到的完成生活使命的最有利的工具之一。”③在此,可以确认的是阿恩海姆为我们无疑为我们标出了艺术生活的精神价值方位,而作为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有何尝不是如此,它以富有热诚情感的教育方式,让我们进入到对生活价值最纯粹的生命召唤,教育我们不要被眼前的世俗利益所屏蔽了双眼和心灵以及狭隘只是所无法逃离的固有之见,恢复主体性审美心理的价值平衡。
如果说美国20世纪的人文学者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一书中开首段为伊丽莎白.亨特的献词那样:“一切艺术,应该只有一个目的,即恪尽厥职,为最高的艺术——生活的艺术,做出自身的贡献。”④标出了艺术存在的审美价值方位,那么音乐教育的精神价值方位无疑不是以审美主体的的人文表达为己任,使人活的更有审美价值存在,更纯粹,更真实,更完善,更美好。
注释:
张诗亚主编.北川横流[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4.
②黄宗贤主编.《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xx.
③鲁道夫.阿恩海姆著.郭小平、曜灿、熊蕾译《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④房龙著.衣成信译《人类的艺术》[M].
谈“人文教育”3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学;实习医师
医学应当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失落不仅严重影响医学教育的质量,并且妨碍了医学自身的发展[1]。因此,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实习带教培养模式,认识并注重实习医师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生不仅要把患者当作生物体进行诊疗,更重要的是把病人当作一个社会人来对待。新的医学模式在更高的层次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学科来考察人类健康和疾病,认识医学的功能和潜能,从而对医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生不仅应具有较高的现代医学科学知识,而且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脱离了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医师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将无法遵循现代医学模式,临床能力必然会受到一定制约。只有注重对实习医师人文素质培养,才能更好地用人文精神的要求指导医务人员的医疗实践话动,实习医师的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2]。
2加强实习医师人文精神教育
2.1加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教改力度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中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比例较低,课程设置有着很大的随意性,体现在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课程较少,不能满足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仅占总学时的8%左右,与其他国家有较大差距[2]。医学人文教育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全程化程度不够;教学内容侧重于范畴、理论、体系的讲授,而对实用性、实效性重视不够。因此,大力加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教改力度势在必行。不仅要增加具有时代特色的医学人文知识传授,还要建立可操作性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实施途径和评价标准,以量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并且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劣列入教育主管部门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评估内容。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医学需求,把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医德教育框架,纳入和谐医患关系的社会要求,扩大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使医学人文教育成为临床医学生自我激励,实现自身价值的动力源泉。
2.2带教医师应有的现代医学教育观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转变带教医师的传统医学教育观,带教医师必须深刻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医学学科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为一个完善的科学系统,医学对健康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因此,从事医学工作的人还必须具备人文态度、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2]。要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推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带教教师自身首先必须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现代医学教育观,既要注重对实习医师医学基础和专业理论、技能的传授,又要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指导实习医师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医学,尊重患者。通过带教医师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使实习医师不仅能够掌握实习大纲要求的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更要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3带教医师应转变观念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现代医学教育观对带教医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教医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有意识的挖掘蕴含在专业理论和实际工作中的人文内涵,真正做到科学与人文相融。而且带教医师自身的精神风貌、理想追求、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等都对实习医师素质的养成有直接、广泛、全面且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身为教师应自觉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3]。在实习阶段掌握的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关系到实习医师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而实习医师通过观察带教医师而形成的对待医学对待患者的态度更会对其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带教医师实习带教者应该是医德高尚并且热爱医学人文教育的临床医学教师,在实习带教中既施言传,更重身教,集言传和身教于一身,在临床医学专业实践中为实习医师实践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杜治政. 关于医学人文教学的几个问题的认识[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xx,27(5):5-9.
[2] 俞炽阳,陈功立,李玉艳,等.医学教育实践中强化人文教育的作用初探[J].局解手术学杂志,20xx,15(5):335.
[3] 赵先英,刘毅敏.在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xx,5(2):219-220.
谈“人文教育”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社会上对医护人员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医护人员必备的素养,因此,医院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环节上要更加注重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神经内科实习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有利于更好的将人文素质教育和护理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人文关怀理念充分融入到实习生的带教中,从而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实习生人文素质。
关键词:实习带教;人文素质教育;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其有较强的专业性,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较为注重本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和培养。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院管理的深入开展,更加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就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神经内科实习带教中的一些实践及体会,进行了探讨。
1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由知识、观念、能力、情感和意志等因素综合起来的一种内在品质,充分表现了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人文素质是一种人生态度,它体现在一个人能否正确的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及自然[1]。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种人文科学的教育活动,其形成主要依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而在我国,对于医护人员的培养要求中明确规定,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要尊重生命,关爱患者,培养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及缓解患者的病痛作为自己的职责,同时,要积极维护患者的健康利益,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传授知识和实践经验,将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从而成为个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不同于人文学科教育,其主旨是通过给予学生人文知识促进人文学科中的价值,即人文精神向个体的内化,这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解、关心和爱护别人成为现代护理学的宗旨[2]。
2神经内科实习带教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2.1加强实习带教中对人文关怀的认识
随着医疗观念的更新进步,医疗行业这一特殊的服务行业开始逐渐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因此,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文关怀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神经内科的患者来说,大多数患者都在意识和行为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其缺乏对自身疾病和不安全因素的认识,造成了各类危险因素的发生,因此,神经内科是医院发生安全事故较多的科室,加强神经内科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显得格外重要。在神经内科实习生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要注重教育学生尊重患者的隐私,以避免引起患者心理上的不适,另外,带教老师要使实习生认识到要将患者放在第一位,时刻为患者着想,体现出充分的人文关怀[3]。
2.2加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交流沟通,实习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也能使患者更好的了解治疗方案,做到心中有数。但是,据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导致的,而缺乏沟通的原因除了实习生本身的沟通能力有待提高之外,缺乏人文意识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学会更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是目前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初期需要锻炼的能力之一。由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意识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使得部分实习生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缺乏耐心和理解,从而降低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甚至会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在神经内科中,多数患者的意识障碍使其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传授给实习生,使其能够真正做到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从内心爱护患者,从而才能增进与患者之间的理解。除此之外,由于部分神经内科患者的理解较差,因此在交流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患者难理解的专用医学词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法传达给患者,以避免发生误解。
2.3加强带教老师自身人文素质修养
实习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带教老师的素质非常重要,其言谈举止都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文素质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及理想追求,其主要是人的自身修养与人性、情感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密切相关的素质,而医学中的人文精神除了将关爱、敬畏生命的理念融入医学技术中,同时它又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进入医疗和保健服务中,充分发挥了其从人文、社会和行为等方面消除疾病和增进健康的功能[4]。从古代起我国就提出了对医生道德标准的要求,现代医学更加不是一种单纯的科学技术,而是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高度结合。人道主义精神是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其重要性不在医术之下。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尊重患者的生命,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还体现在医护人员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为患者提供平等的服务。作为带教老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充分将人文精神体现在工作中,才能言传身教,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因此,带教老师在工作之余,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阅历,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很好的将人文素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为带教打下坚实的基础。
2.4营造人文素质的氛围
为了培养出具备人文素质的学生,带教老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提高其带教老师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开始于人的自觉及情感的潜移默化,因此,带教老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养,以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与此同时,还要提高人文知识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带教老师的人格魅力,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带教的每一个环节。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实习生在脑海中确立的护士形象首先来源于其带教老师,并且带教老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以后的工作起着很大的作用[5]。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起到了深刻的影响,其对工作的热情、独到的见解及高度的敬业精神等,都在无形中感召、激励学生。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在交流中要对患者保持足够的尊重,在行为上要充分爱护患者,并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带教老师除了要示范正确的技术操作,还要为学生示范规范化的礼仪服务,帮助实习生建立信心,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完成基础的护理工作。在这样良好的带教环境和氛围中,实习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人文关怀的内涵,从而能够将其更好的融入以后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
2.5深入病房,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能够使实习生亲身感受到医院护理人员的人文护理关怀,有利于实习生更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正确处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鼓励实习生多巡视病房,多接触患者,从而能够更好的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由于神经内科的护理操作中大部分都涉及到隐私问题,在学校时,学生大部分都是对着模型进行训练,因此缺乏真实的情感及患者的反馈,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也会忽视与患者的交流。通过接触临床,使学生多与患者进行接触,能够逐渐培养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
3结语
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其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因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在于多开几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和增加课时,最重要的是要将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有机的融合到一起,使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专业教育,从而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也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气质和修养等方面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为我国医疗事业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吴铁英,王霞云,胡晓岚.人文素质培训在护生操作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3):1025-1026.
[2]王焕,雷星,尹志强,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带教教师人文素质对比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2):218-220.
[3]王畅,马延爱,薛云娜,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在神经内科实习护士临床带教中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3,11(18):13-14.
[4]徐忠祥.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我院神经内科见习质量———神经内科临床见习带教总结[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7):81-82.
[5]沈雪萍.入科护士人文素质教育在呼吸科优质病区带教中的实施体会[J].大家健康旬刊,2014,33(11):630-631.
谈“人文教育”5
摘要:人文素养是人内在品质的集中体现,是人在自身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能力。在当前高校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还有所欠缺,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所以在高校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强化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本文即是对人文素养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培养进行了相应分析。
关键词:人文素养;高校美术教育;培养
人文素养对于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对于美术专业学生来说,如果缺乏相应的人文素养,就会使学生失去艺术创作的灵魂和活力,难以创作出优秀的美术艺术作品。但是当前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并不容乐观,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制约着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并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
在当前高校的美术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养培养的现象。一些高校在进行美术教育时,过于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高校在进行美术教育排课时,人为一些基本素养课程无关紧要,对其进行随意的删减整合,将大量的教学时间都安排到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上。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学校美术教育结构不合理,使学生的人文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反而制约了学生美术能力以及艺术水平的提升。还有些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素养培养时,认为基本素养课程不是高校美术学生的专业课程,存在着严重的应付了事现象。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大学生还没有走进社会,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比较差,常常会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从而迷失了自己,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同时由于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力度有限,难以对学生的错误观念进行合理有效的规正,使得相应的教学课程难以取得实际效果。而且高校学生有着丰富的课余时间,这就为一些不良网络信息侵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便利。同时由于高校一般采取开放式管理方式,经常会有一些社会不良风气走进校园,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腐蚀着高校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念,为高校美术教育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带来困难。
(三)学生对人文素养重视程度不足
学生对人文素养重视程度不足也是当前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制约着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一方面,由于高校对学生基本素养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也忽略了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时,出现了学生逃课、翘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美术学生的日常学习任务比较繁重,使得学生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没有时间进行对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导致高校美术教育在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面难以取得实际性进展。
二、高校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方法
(一)改进高校美术教学模式
面对高校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高校可以采取创新美术教学模式的方式,强化高校美术教育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首先,高校应提高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对人文素养以及基本素养课成进行合理排课,防止学生翘课、逃课等现象的出现。其次,高校应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与美术教育合理结合起来,并对高校美术教育课程进行合理整合,这样既能够在美术教育中融入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又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最后,高校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自我养成意识,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自我培养。
(二)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学生形成不良生活习惯,树立错误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观念。针对这种的现象,学校可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走到户外,积极参与活动,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受到良好校园风气的熏陶,从而提升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可以开展校园志愿者活动、开展校园文化知识讲座、开展校园文化竞赛活动以及校园运动会等。
(三)强化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是影响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强化学校么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培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高校可以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高素质人才以扩充教师队伍,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同时引进先进人才能够为学校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高校的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此外,高校还应强化对现有教育人才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高校教育人才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结语
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是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学生能够创作出更优秀的美术作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高校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少哲.美术教育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xx(17):135-135.
[2]罗娜.浅析高校艺术教育的多元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长江丛刊,20xx(27):219-219.
谈“人文教育”6
摘要:中国历来是一个礼仪之邦,传统的“仁、义、礼、智”一直延续到现代。个人礼仪是一种文明行为标准,是个人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教养良知等方面的外在表现。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学生个人礼仪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被社会接受,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而联系具有普遍性,礼仪与人文素质二者之间又有着联系,人文素质是礼仪的内在支撑,礼仪是人文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进而提升其人文素质。
关键词:礼仪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明确意义;提升路径
礼仪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礼仪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内在精神风貌展示,既是内在修养,也是行为规范。当前我国教育大力强调推进素质教育,高校作为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基地更加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而礼仪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重视礼仪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不仅能够向其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塑造自身良好的、正面的形象,以及掌握一定为人处世应当遵守的规则,实现自身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礼仪教育的开展是有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
一礼仪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
(一)礼仪教育传递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指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包括哲学知识、道德知识、艺术知识、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等。而礼仪教育中包含对人文知识的传递,教师在讲授关于礼仪发展、各种礼仪讲究由来、实现优雅礼仪的做法等,都会涉及到人文领域方面的一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人文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此外,礼仪教育在教学时往往生动可感,大学生普遍都较愿意学习和喜欢进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便学到了很多的礼仪知识和人文知识,实现好的礼仪教育的效果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二)礼仪教育传授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指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和其内在的逻辑规律,人文思想能够帮助大学生不断探索生命的价值,不断克服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并肯定和欣赏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文思想:(1)人本观念思想,即人是社会的核心,是衡量社会的尺度。联系具有普遍性,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也存在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科学技术为人文思想提供了理性的武器,同时人文思想又为科学技术提供了发展的方向,科学技术应是造福于人类的,而不应是给人类带来伤害的。(2)个人观念思想,即承认和尊重个人。个人观念思想要求人应该存在自身合理的个人利益,应保护和捍卫自身的合理合法的权益,同时也应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他人合理合法的个人权益。(3)自由观念思想,即每个人都应有自身的自由,但是只有尊重他人的自由,才能实现自身的自由。而实现自由的最好的一个方法便是制定一定规则,制定保护人自由的规则,作为个人,若违背了规则,便必须付出一定代价、受到相应惩罚。作为规则约束下的个人,要做到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自由,进而实现自身的自由。礼仪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因此其必然包含和传授人文思想,大学生在接受礼仪教育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人文思想,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
(三)礼仪教育遵循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指人文思想中包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是超越以某一阶层或某一群体利益为出发点的局限方法,是以人的生存发展为价值判断标准的方法,是一种广阔的视角。人文方法体现了人文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大学生通过礼仪教育学会用人文方法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大大提升人文素质。人文方法与科学方法存在不同,科学方法重视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而人文方法重视定性,强调体验,并与特定文化之间存在联系。礼仪教育重视实践和体验,遵循人文方法,以人文思想中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教授大学生应如何做事做人,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四)礼仪教育蕴含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由人文思想和人文方法二者产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人文素质所包含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最核心的。人文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1)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文化的关系中,突出人为主体的原则。(2)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关系中,突出人是这些活动的最终目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进行都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为目的的。(3)在人与物的关系中,突出人高于物和贵于物的原则,强调精神贵重于物质,人的价值贵重于物的价值,生命的价值贵重于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4)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突出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重视人人平等原则的落实。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时,能够同时向学生传授人文精神,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礼仪教育实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路径
(一)全面系统开展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实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路径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开展礼仪教育。当前社会,正在大力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素质在不断提升中。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自然肩负着道德文明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这一角色。而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礼仪教育,才能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道德文明的宣传和实践。要做到这一点,便需要高校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对大学生开展全面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得大学生通过规范系统的礼仪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礼仪素质和人文素质。由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大多没有接受过全面和系统的礼仪教育,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系统和全面的礼仪教育时,可聘请社会上的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定期的教育,从仪表、仪容、待人、接物、言谈和举止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教学,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质和人文素质。基于如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最关心的莫过于自身毕业以后的就业,高校可针对这一方面聘请专业人士来向学生应聘方面的礼仪进行教育,让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和几率。专业人士会对学生在应聘时仪表仪容、进入问好、回答问题、结束离开等具体方面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确自身在应聘的时候应该如何表现。
(二)改革传统礼仪教学方法
礼仪教育实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路径之二是改革传统的礼仪教学方法。礼仪教育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礼仪教学方式方法,更加应该注重演示和实践,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时,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即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时设置一些场景,模拟可能出现的状况,并分配好学生各自的角色,让学生在示范和实践中进行愉快、深刻的学习。如教师在讲授下属见到上司的礼仪时,一名学生扮演下属,另一名学生扮演上司,下属学生向领导学生应进行主动问好,表现自身谦逊的同时也应展示自身的形象,而领导学生作为领导在展示领导威严的同时,也应向下属学生表现一定的善意,做到下属和上司关系的融洽,符合我国历来文化文明礼仪中的和谐相处等理念。
(三)开设礼仪社团,推行礼仪文化
礼仪教育实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路径之三是开设礼仪社团,推行礼仪文化。在大学校园里,社团层出不穷,社团活动多种多样,并且大学社团的影响力较大。高校礼仪教育应利用这一点,开设礼仪社团,拓宽受教育学生的范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礼仪社团活动中,将理论落到实际行动,让学生自觉和主动地进行礼仪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礼仪素质和人文素质。如高校可开设汉礼仪社团,探究汉代中哪些礼仪在现实生活中还一直沿用的,以及汉代存在哪些让人觉得新奇的礼仪,学生在对汉代礼仪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也对汉代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增加了一定的了解,在提升自身礼仪文化素质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质和文明素质。
三结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礼仪教育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有着巨大的意义,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有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提升其人文素质,应做到全面系统开展礼仪教育,改革传统礼仪教学方式方法和开设礼仪社团、推行礼仪文化等。只有在高校中更好地进行礼仪教育,发挥礼仪教育对人文素质的有利影响,才能全面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更加如鱼得水。
作者:刘永希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吕承烨.礼仪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及实施路径[D].宁波大学,20xx.
[2]王培.论礼仪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价值[D].吉林大学,20xx.
[3]孙和平.礼仪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J].理论月刊,20xx,06:183-185.
[4]刘佳鹤.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xx.
谈“人文教育”7
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新课程强调在生物学科的教育中更加注重人文教育,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怎样恰当地在生物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实现生物教育的人文价值,是目前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探索实践的课题。生物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教育时机,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式,熟练驾驭教材内容,寓人文教育于生物教学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人文教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展示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为人们提供充足的文化养料,滋养人的内在的人文精神;使其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引导和限制,因此加强人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家的共识。生物史是生物学家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在生物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正是许多杰出的生物家从事科学活动,探索科学真理,努力创造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给人类留下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进行生物史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心。
中学生物教材史实中存在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展示了生物知识在人类历史进化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了生物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科学的思想和思路,高尚的人格和品格。例如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造纸、火药到“候氏制碱法”的研究成功以及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他们对科学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国家、民族的高尚情怀,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崇高理想。这些都会深深地打动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从而产生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与毅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而这更是学生终生受用的宝贵品质。在生物教育教材中结合学科知识适当地引入一些关于生物美的内容,例如:在讲动物行为的知识时,可提前布置学生收集、观察家养动物的一些行为并记录,让有条件的学生分组观察蚂蚁和蜜蜂的社群行为,再分组总结、完成小论文并在全班或全年级交流,这些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技术,还能使学生的恒心、耐心、信心在坚持实验观察和记录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学会沟通、学会感恩、学会做人。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人文内涵,而且可以使抽象的生物知识生动起来。通过教师解释和挖掘生物潜在的审美功效并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氛围,使学生感受生物之美,体验生物之美,创造生物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每一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从远期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到最近的淮河流域的严重污染,从挪威的海洋油轮污染事件到中国的“非典疫情”;到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南联盟战争的近百万枚贫铀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威胁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环境事件,同时,结合教学进展,贯彻绿色生物的思想,开展绿色生物、新能源开发等专题讲座、图片展览和科普活动,使学生带着生物知识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关注生存环境,倡导人文关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以人文精神驾驭生物知识,为创造山川秀美、富有诗意的家园而努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并非是对以往生物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新时期形势下生物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完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呼告诉我们:教师工作就是要从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落实教育。而现实中的教育没有真正地用一种温情去贴近每个孩子的心灵,开启潜在的人性,没有深入地思考怎么教,在怎么做上没有去下苦功夫。它应该着眼于生物教学观念的更新,着眼于将生物作为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一种工具,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教育,着眼于生物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生物教育本体功能的育人过程着眼于用真善美塑造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感情,历练高尚、纯洁的人格。
谈“人文教育”8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民办高校近几年迅速兴起,入学门槛一再降低,学生来源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下降。民办高校为了维持自身正常运转,急于追求学生数量,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出现了人文缺失。本文对目前民办高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民办高校学生的人文教育进行了阐述,其目的是全面提高民办高校的人文素质,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教育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应“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近几年,民办高等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各校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纵观人文教育在民办高校的发展与落实情况,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方面,如对人文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在课程体系中没有体现,加之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等,可见,人文教育在民办高校培养应用性人才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矛盾。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我们应当重新思考和加强民办高校的人文教育,发挥民办高校的自身优势,培养一批应用能力强,人文素质高,国家需要的社会急需人才[1]。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根据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高教发展阶段理论”,当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即已入学学生人数与应入学的适龄青年人数比率达到15%至5%,就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由于我国高校近年来一直不断扩招,20xx年1月国家教育部统计公布20xx年全国各类高校学生人数已达1900万。毛入学率已达到17%,从而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有资料表明,应届高中毕业生近80%的学生都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教育对象数量的剧增,大学生群体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尤其以民办高校最为明显。高校扩招给民办高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入学门槛一再降低,学生的整体素质逐年下降,200分可以上大学不再是神话,以及高考报名限制条件的放宽,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构成逐渐复杂化。复杂多样的学生构成进一步加强了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而对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是多层次的素质状况和复杂多样的思想观念,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法都面临新的考验。
二、民办高校人文教育的缺失
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高考一般是学习努力程度的顶点,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后,学习努力程度就进入了抛物线的后半段,持续下滑[3]。由于没有压力,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就一路下滑。以前在小学、中学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渐消失。而民办高校的学生都是来自三表本科和专科层次,他们的学习基础本来就参差不齐,再加上学习努力程度和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接受、掌握和理解程度不够,所以出现了教学水平的低效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校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现今民办高等教育突出表现是重专业轻人文,重知识轻能力,以及民办高校自身的狭隘、封闭的功利思想,导致民办高校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道德荒凉”形成了民办高校人文教育的一种症侯和缺陷。从大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修养较差,有的学生殊不知“为何而生”,对前途感到茫然,集体观念淡漠,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增强,求知热情下降,求乐愿望上升,竞争观念强化,互助精神淡化,道德境界降低,行为失控增多[4]。
另一方面,也是导致民办高校人文缺失的因素就是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教师中退休、欲退人员、刚刚毕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和外聘兼职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年龄结构以老、青为主,不能很好地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教师合理梯队结构。由于任课教师来源的复杂性,且教师流动性较大,难以形成统一的教风,许多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投入不够,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设计粗糙,教学手段滞后,个别教师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用PPT多媒体课件,照本宣科,疏于对学生的学习督促与考查,从而更何谈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做人教育了。
三、民办高校人文教育缺失的解决之道
一是民办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为何而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德国教育学家鲁洁指出,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教育的主要宗旨只是教人去追逐、适应、发展“外部物质世界,着力于教会人‘以何而生’的知识与本领”。但当代教育的最基本的缺乏就在于它放弃了“为何而生”教育,不能让人们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已,也必然前提性地要抛弃塑造人自由心灵的那把神圣的尺度,把一切教育的无限目的都化解为谋取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5]。“为何而生”的教育其实质就是做人的教育,要教育学生不仅有对当下的关怀,而且还要有所谓终极关怀,也就是“对宇宙的真实存在和终级奥秘以及包括人自已在内的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归宿有实在性的关怀或牵挂”[6]。大学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和职业的训练之外,更根本的职责还在于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对民办高校而言,不仅要考虑培养适应市场就业要求的适用性、应用性、技能性人才,更应为社会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高修养的“复合”性人才。学校培养的不是只会简单重复的机器人,而是“有血有肉”理想祟高、社会责任感强、高素质的人才,时刻教育学生应学会承担社会道义,不仅仅要关注自我,还要关注他人和社会,乃至整个宇宙,在“天一合一”中体验一种祟高的幸福。
二是民办高校应利用自身课程设置灵活的优势,改进现有的人才教育模式。通过设置大学生经典导读课程,让学生主动地去欣赏、体验和感悟,而不是象以往填鸭式的课堂教育,只吃还不吸收。同时,学生辅导员、学生导师,包括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不能只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成绩,不能一门心思的只讲自已课程中的那点知识点,应更多的教会学生做人的方法,做人的道理。
三是民办高校必须花大力气营造人文氛围,发挥“不言之教”的重要作用。重视人文教育,不仅仅是落实在人文学科建设和人文课程的开设上,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人文气息。学校的各种形式社团组织活动丰富多彩,但不应只是以活动为主,活动要有人文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社团组织正确引导,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人文教育,于无形处见有形。
四是民办高校任课教师更应更应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由于民办高校教师结构具有特殊性,教师更应着眼于教好课、教育好学生为已任,摒弃社会上那些功利至上的思想,真正的为学生尽自已真正的义务,每名教师都应以人文精神为主导,在教育好学生做人的前提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实践技能,从而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更有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翠华.高职院校应加强人文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257):1
2.曲建开,张贵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21-36
3.韩娟.浅谈民办高校的教风建设[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xx;9(1):13-16
4.赵立丽,沈冰.关于高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高教探索,20xx;⑴:133-134
5.黄正元.大学人文教育缺失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xx;⑴
6.蒋凯.跨越知识与道德的鸿沟[J].现代大学教育,20xx;⑶
谈“人文教育”9
我们提倡人文教育,那么什么是人文教育呢?我觉得首先是要从人情、人性上去关心学生,把学生当人看,为学生真正服好务。
今天上课时,李世德同学在打盹,课上我狠狠的训了他一顿,感觉很不妥,于是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怎么回事,他的回答那么诚实:老师,上课时我很困了。是啊,我中午不睡会儿觉也感觉下午很困,何况学生每节课都坐在教室里节节听课,肯定有犯困的时候。于是我问:中午干嘛了?没有休息吗?回答是:我中午做英语作业了!我一时感觉无话可说,我当时只有这种感觉,瞧学生已经被逼成这样了,我怎么能再怪他!唉!可作为老师我怎能无话可说呢,于是又问:老师中午布置作业吗?老师布置的是晚上作业,我中午做的。我可找到理由了,原来他想提前完成作业才造成的上课打盹。我有时为老在为自己找借口的自己感到可悲,为什么老把自己说得冠冕堂皇呢?为什么老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上呢?不,虽然有时我上班也打盹,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要教育他们,嘿嘿
于是,课上我向同学们讲了如何合理的安排时间,并建议同学们下午来到后不妨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特别是下午第一节是数学或科学时,中午一定来到要睡觉!当我说到这里时,同学们异常兴奋。你看,同学们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我们理解他们。当时那节课学生积极性特别高,同样是下午的课,一个打盹的都没有。
或许,同学们喜欢我是因为我想到了他们心里,体谅了他们,为他们想了解决的办法,既使起不了多大作用,他们也很感激我。因为我把他们当人看了。
谈“人文教育”10
医生们普遍认为病人所需要的就是耐心的配合医生的各项诊疗程序,治疗效果就是对病人最好的关怀[1]。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民对自身健康及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对我们医务工作者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甚至达到了苛刻的地步。在现今社会提倡以人为本,医疗实践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但由于疾病谱的变化,新科学技术带来医疗费的急剧增加,医学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增多,使现代医学的基础更加理性,但使科学与人文应融为一体的医疗实践却背离人的价值。医学不是简单地理解为生存与存在,而是要实践如何生存如何存在,这就对我们现今的医生们提出新的挑战,医生们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准确诊断正确施治,更重要的是把疾病作为患者的整体的一部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要兼顾患者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身心兼治,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注意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如今,如何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除对学生进入医学院校采取“严进严出”的原则外;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医学人文学科作为一个由多学科交叉、综合形成的学科群,正是旨在确保医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正当、公正与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与协调发展。医学人文学还具有沟通医学与公众的作用。对医学技术和卫生服务的正确、适当的宣传是影响社会舆论的关键,目前医疗卫生中的问题,部分上也是由于医学界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不足所致。
医学人文学是将人放在医学的中心位置,来重建医学的框架。它提出医学需要哲学上的根本转变,跨越传统的边界,使临床医学不仅基于科学观察和实验室数据,也应基于理解和减轻病人痛苦所形成的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卫生服务向社会化大服务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从时代要求、现代意识、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新时期医务工作者应该从人文底蕴、哲学素养、审美修养和持续发展能力、主体精神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必然途径。
著名生命伦理学家佩雷格里诺(E.D.pellegrino)认为人文学科在医学中具有正当合理的位置,是医学生在谨慎和正确决策中必备的基本素质,如同作为医学基础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一样[2]。良好的人文素质也为有效地临床实习提供了保证。医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其对医学人文知识的理解是局限于理论的,但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已开设医学人文学课程,这使临床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已具备较好的人文素质。对于尚未开设医学人文学课程的一些医学院校,也应在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临床实习前预教育阶段,加入医学人文学教育。而临床实习是从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关键时期,其是强化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阶段。其中影响临床实习人文知识学习的因素很多,诸如医疗纠纷等社会因素;临床教师的功利主义倾向、教学水平和教学意识等影响;学生的功利化趋势及片面追求高学历而忽视了实习等[3]。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着现阶段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巨大需求的矛盾。面临着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医学人才就业市场的冲击,也使临床医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考验。我们要加强竞争意识,尽快转变教育思想,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建立适合市场发展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使临床教学逐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2]。在具体带教医学生时,要注意培养临床医生与病人的交流能力,更敏锐地抓住病人散漫叙述的核心,寻找更多样的方法促进健康、减轻疾病和残疾的不良后果。特别是对于慢性病(生物医学只提供部分对策),临床医学似乎可以通过将治疗本身与对病人独特经历的理解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此外,还需让实习生领会医务人员不能把医疗服务只是简单的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更不能作为个人利益的交换筹码进行利益的交换、互补,这将导致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行业道德的沦丧。如何避免这样可怕的后果?加强医学教育,尤其人文、伦理、道德方面的学习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不计个人得失、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医务工作者,医学才能真正造福于国家,造福于人民,才能使医学事业不断发展。
社会的发展对我们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同时要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将医学人文学科看作为一个旨在关注和考察医疗保健和卫生服务中的人类价值、探讨医学的终极关怀问题的学科群,从历史的、哲学的、伦理的、文化的、宗教的等多个维度来审视医疗保健实践、卫生服务制度以及卫生政策的制定,来探讨医学的本质与价值。所以医学本科生在学习专业课同时,就应开设医学人文学课程,而不要等到工作后再去补课。
医学人文学应是医学整体的一部分。医学的艺术只是使医生人性化,而医学人文学则是要使医学人性化。
参 考 文 献
[1]张大庆.走近医学人文学:为医学播下人文的种子《科技中国》,北
京大学医学史中心.[2]肖文刚, 赵航, 颜伟.临床实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西南国防医药.
[3]赵永亮,谢肇,孙梯业等.医学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西北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