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耶寺
桑耶寺
桑耶寺
桑耶寺(桑耶寺)
桑耶寺(藏语:bsam yas gtsug lag khang)又名存想寺、无边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扎囊县桑耶镇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它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称作三样寺。1996年,桑耶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5年,桑耶寺被评定为中国4A级旅游景点。
目录 基本概述 地理位置 建寺背景 寺庙历史 收缩展开 基本概述桑耶寺位于山南地区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桑耶乡的哈布山下,周围河渠索绕,树木葱茂,密集成林。桑耶寺自创建至今己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藏族文物古迹中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寺院,是吐蕃时期最宏伟、最壮丽的建筑。寺内珍藏和保存着自吐蕃王朝以来西藏各个时期的历史、宗教、建筑、壁画、雕塑等多方面的遗产,它是藏族古老而独特的早期文化宝库之一,是祖国民族文化遗产之典范。正如《贤者喜宴》所说:“此寺系一难以想像之建筑。此世间无以伦比之寺院”。因其底层为藏式(西藏本地)结构,中层为汉式(中国内地)结构,顶层为印式(印度)风格,所以,又有人称桑耶寺为“三样寺”。 另外还有“莲花生传记”(位于二层明廊南侧)、“桑耶寺全景图”,以及描述藏族先民风土人情的各类壁画。桑耶寺圆形“铁围山”围墙以内是芸芸众生所在的尘俗世界,众多塔殿可以随意参观,唯一卖票的地方是“世界中心”一乌策大殿。 从桑耶寺东南地海布日神山俯瞰桑耶,游客会看到完整的曼佗罗式的“坛城”,此地是拍摄桑耶独特造型的最佳地点。体力不好的话游客就不用爬上山顶,在山腰一座佛塔处就可以了,由于树木葱笼,游客看到的寺庙圆形造型不如在山顶上的那么清晰。 桑耶寺内光线昏暗,差不多是伸手不见五指,一定要带手电。桑耶寺的乌策大
殿晚上六点关门,寺庙的东门也同时关闭。由东门出去到海布日神山和桑耶镇上闲逛的人,晚了须绕道北门回寺。桑耶寺内与寺外均有野狗。无事不要招惹,更不能抚摸,以免跳蚤缠身。 桑耶寺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奇特,初入寺中,游客也许会被鳞次栉比殿塔林立的奇怪布局所迷惑,但游客如果了解了这些单独建筑所蕴涵的意义和在整个寺庙布局中所起的作用以后,调查表明,大部分的游客会为这座在建筑史上被认为无与伦比的辉煌建筑群所倾倒、所折服。 桑耶寺的建筑,据说是仿照古印度婆罗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欧丹达菩黎寺为蓝本而建的,桑耶寺全寺的建筑完全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布局:中央为世界中心须弥山,由一座藏、汉、天竺三种风格的三层“邬孜大殿”代表,大殿南北又建太阳、月亮两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双轮,邬孜大殿四个角上分别建有红、白、绿、黑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大殿四周还均匀分布着4大殿和8小殿,表示四方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寺庙建筑群的外围是一道圆形的围墙所环绕,象徵着世界外围的铁圉山。整个寺庙的建筑布局又和密宗的曼荼罗(坛城)有几分相似。 在顶层居高四望,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分别是江白林、阿雅巴律林、强巴林、桑结林四大部洲,周围可见八小洲、日月殿和白黑绿红四塔星罗拱卫。在大殿正门右前方,寺院自己新修了一座旅馆,大小与四大部洲殿相仿,这是为了方便了旅行者。另外,在这个代表大千世界的小宇宙般的建筑群中,能有一座“属于”旅行者的建筑颇有象征意义,它象徵着旅行者和修行者最终的殊途同归。 乌策大殿是桑耶寺的主殿,位于全寺的中心地带。大殿坐西向东,高为三层,底为藏式风格,中层为汉式,顶层为印度样式,因此“三样寺”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在桑耶寺邬孜大殿内围墙中层廊道上有著名的“西藏史”壁画,止于九世达赖业绩。壁画长92米,洋洋洒洒,恢弘壮丽,被誉为西藏的“绘画史记”。此外在邬孜大殿一层和二层有“桑耶寺史记”,二层的南侧有“莲花生传记”等精美的壁画。在大殿门口左侧,有一块古老的石碑,上面记录了赤松德赞于公元779年发布的正式以佛教为吐蕃国教的敕令。大门正廊上还挂着一口历经千年的唐式古钟,这是西藏历史上铸造的第一口铜钟。据说是为纪念赤松德赞第三妃没卢氏(又有一说叫“菩提氏”),她带领三十名贵族妇女削发出家,成为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批尼姑。 赤松德赞命在桑耶寺剃度第一批藏人出家为僧 另外,在桑耶寺乌孜大殿正门口有一座石碑和一口铜钟,还有石狮一对,形制大小完全一致。石狮通高1.23米,形态古朴,豪放有力,嘴鼻突出,额部后缩,双目有神,背披螺吉,顶系宝铃,长尾上卷,两耳下耷。这些都是吐蕾时期的珍贵文物。 桑耶寺的大殿正门的门楣上原挂有清代皇帝所题“格鲁伽兰”的匾额,可惜现已不存。尚能见到的是大殿二门上悬挂的“大千普佑”清代匾额,长2.92米、宽1.38米,四周金龙框边,兰地金字,图章和落款均被毁掉,不知系哪位皇帝的手笔。 桑耶寺建成后,赤松德赞命在此剃度第一批藏人出家为僧,号称“七觉士”,为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齐全的佛教寺院。吐蕃晚期,朗达玛灭佛毁寺,奴隶平民大起义在西藏各地相继暴发,王于云丹这一支便在桑耶寺附近扎下脚跟。从此,他们既是山南地方势力的首领,又是桑那寺的寺主。十一世纪后,成为宁玛派的根本道场之一。 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极为重视桑耶寺古建筑和寺内文物的保护工作,曾拨给专款进行维修。1962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将其列为全区要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桑耶寺,位于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雅鲁藏布江北),在山南首府之地泽当镇之北约50公里处;建于公元8世纪60年代,是西藏第一座寺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桑耶寺的建立,为藏传佛教取代西藏本土教——苯教,奠定了基础;在桑耶寺剃度的第一批西藏僧人——七觉士,对后世佛教发展影响很大,比如元代统治西藏的萨迦派,其先祖即“七觉士”之一。 桑耶寺,总占地面积约2.5万平米,主建筑为乌孜大殿,居于中心位置,大殿周围建红、绿、黑、白四佛塔,更远处的四周有四大殿,并建相应的附属建筑物,所有建筑被围墙所围,整个布局模拟佛教理想世界中坛城,各殿堂、走廊墙壁绘有记载历史事件等的壁画;桑耶寺主殿乌孜大殿,占地约6000平米,共三层,从底部依次是藏式、汉式、印度式三种建筑风格,主供佛为释迦牟尼,位于一层,高达数米,气势雄伟,令人望而敬畏。 桑耶寺,相比大、小昭寺,都要至少晚几十年,那么又何以被称为西藏第一座寺庙呢?这是因为,所谓寺庙,指佛、法、僧三宝俱全的佛教场所,在此之前兴建的佛像供奉场所,都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僧人;桑耶寺建成后由寂护大师亲自剃度的贵族“七觉士”,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批僧人。
建寺背景桑耶寺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桑耶寺有“西藏第一座寺庙”的称号。公元元七世纪松赞干布(593——650年)在位的吐蕃王朝时期,佛教传入西藏。为了巩固新兴的吐蕃王朝的集权统治,削弱支持守旧贵族集团的西藏传统宗教--苯教的影响,松赞干布对佛教采取了扶持的态度,下令共建了大昭、小昭二寺及十二神殿。不过这些建筑只是一些供奉佛像、佛经的小庙,并无常住僧人,更无合乎佛教戒律的仪式活动。公元八世纪初期,赤德祖赞(704年--755 年)在位时,虽曾采取过若干措施,意欲弘扬佛法,但由于笃信苯教的贵族及其所代表的.苯教势力的阻挠,佛教还是未能得到真正的传播,赤德祖赞本人亦因此而遭暗算身亡。 公元755年,赤松德赞幼年继任赞普。此时,吐蕃反对佛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巴协》、《西藏王臣记》认为“藏王(赤松德赞)卯年生,年届十三,时逢卯年(767年)修建寺庙。”至公元771年完工,仅五年时间,《贤者喜宴》说桑耶寺“兔年(763年)奠基,兔年(774年)竣工,十二年园满告成。”《布敦佛教史》说阴火兔年(787年)奠,阴土兔年(799年)竣工。法尊法师认为应是762——766年完成桑耶寺(《中国佛教》)。王森先生认为是“约于779年,建成了在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桑耶寺”(《关于西藏佛教史的十篇资料》)。东嘎·洛桑赤列先生认为在公元763年始建桑耶寺,至766年建成,历四年竣工。以上诸种观点,虽各不相同,但其建造年代都相差无几,皆在公元八世纪中叶。桑耶寺是以古印度婆罗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欧丹达菩提寺为蓝本兴建的,虽然后世因为火灾而多次重建,但建筑格局始终保持了初建时的风貌。到2009年2月为止,桑耶寺内的建筑大都是在七世达赖时重建的,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寺院的平面为椭圆形,按佛经中的世界构造进行了布局,整体磅礴大气,宏伟壮观。桑耶寺的核心建筑乌策大殿位于桑耶寺寺的中央位置,象徵着宇宙中心。 桑耶寺于公元762年开始兴建。寺院选址于藏王赤松德赞的出生地,藏王赤德祖赞的冬宫附近。由莲花生大师主持桑耶的建设,建筑仍保持寂护大师的原设计,赤松德赞亲自主持了奠基。
寺庙历史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庙”美称的桑耶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距离泽当镇38公里,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 桑耶寺建造年代大约是公元8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第5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偏居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海布日神山脚下。 第5代赞普赤松德赞为唐朝金城公主之子,据说其出生后还曾围绕着他上演了一出藏族版本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可正所谓少时蹉跎日后却必成大器——赤松德赞后来成为一代明君,在藏族历史上被称为”师君三尊”之一。 公元754年赤松德赞执政,为巩固政权设计除掉了崇苯的大臣,并大力在雪域高原弘扬佛法抑制苯教。为此,他曾经先后两次延请“外国专家”——从印度迎请了高僧寂护,从乌杖那国请来了密宗大师莲花生入藏传经,使佛教由此开始在雪域高原扎下根来。 寺院于公元779年建成后,赤松德赞邀请印度、汉地、于阗等地僧人住寺讲经弘法,为寺庙做了许多工作。剃度七名贵族子弟出家为僧为其中之一,这七人因而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剃度为僧的数年后,这七人都被委任为讲经的规范师,史称“桑耶七觉士”。赤松德赞弘佛抑苯,并宣布吐蕃全民信仰佛教。 这个名字的由来还很有意思。据说,为了满足一下国王急于见到寺庙建好后景象的迫切之心,莲花生大师再展神功,在自己的手心变幻出了寺院的幻影,赤松德赞惊呼一声:“桑耶” (“出乎意料”的意思),于是该寺也就因国王一声惊语而被命名为桑耶寺。不过,比起前面那些繁琐的名字来,藏王的这声惊呼倒还容易上口一些。赞普赤松德赞除了惊呼出一个寺名以外还让7名贵族子弟出家为僧,这7人因而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史称”桑耶七觉士”,被后人奉为西藏藏传佛教的先驱者,声名显赫于佛教界和西藏的历史。 桑耶寺以其殿塔林立,楼阁高阔,规模宏大,融合了藏、汉、印三种风格而造型完美的建筑和题材广博,技艺高超,绘塑精湛的壁画造像,以及众多木雕石刻、唐嘎等文物瑰宝而驰名于世。桑耶寺周围绿树成荫,河渠萦绕,是国家级雅砻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